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步皆景的威海华夏城景区,曾是遍体鳞伤的废弃矿山,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建设者夏春亭和工人们耗时18年,修复矿坑44处,栽树1127万棵,投资51.6亿元将其建设为一个兼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浓郁胶东海洋风情的5A级景区。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步行道实地查看治理区新貌,对其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
破解龙山之殇
龙山位于威海市境内的里口山脉西南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城市建设大规模兴起,建筑石材需求量激增。龙山一下子涌入了26家采石企业,久而久之,山体变得满目疮痍。到了20世纪末,在里口山脉的70个采石场中,仅龙山就占了44个,方圆16.28平方公里区域内被毁山体达3767亩,石渣、粉尘和矿坑连成一片。龙山区域整天炮声轰鸣,运输车辆昼夜不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甚至在雨季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情此景,夏春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默默下定了修复矿坑的决心。
其实,修山造林是夏春亭的副业,基建装备才是他的真正主业。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胶东大地,夏春亭与妻子拿出家里仅有的48元钱,在自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院办起了水泥管厂。小厂一步步发展壮大,1994年他开始转型做工程机械,到1998年“华夏”牌塔机已经成为全国建机行业的知名品牌。
21世纪初,他多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给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写报告,建议关停龙山区域及城区内所有采石场。他的建议引起了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2003年开始,龙山生态修复的序幕就此拉开。
修山伊始,关掉几十家采石矿坑便遇到重重阻挠。采石场老板以为老夏是为了自己独自开采。另外,当时采石是合法的,关掉矿山只能通过协商沟通,采用高价收购的办法。经过反复做工作,大部分矿主都接受了,但也有些“钉子户”死扛到底,甚至把炸药包扔到老夏办公桌上:“断人财路,你是不想活了吧?”夏春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对方放弃了继续采石的念头。
龙山区域总面积为6036亩,采石造成的破坏面積达3767亩,有的矿坑深度近190米,有的残留断面垂直高度达80~110米,修复难度极大。夏春亭带领数十位工程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后,最后决定采取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办法:一是采用客土回填法,修复受损山体;二是修建隧道,改善交通;三是拦堤筑坝,储存水源。
修山的风险不小。2005年8月,威海下起大雨。对久旱无雨、天天从15里路外拉水保苗的修山者来说,雨水就是老天送来的甘露,但也会将辛辛苦苦覆土的山体冲垮。夏春亭带人开着面包车上山巡查时,陡坡上一道拦水沟突然被冲垮。洪水带着泥石直冲而下,车轮瞬间被泥土掩埋。三人迅速跳车逃生,最后下车的老夏刚跳下车就被泥石流冲走,另外两人赶紧跳到泥石流里救人。三人你拖我扯、互相拉拽,才爬出泥石流。回头一看,面包车已经被埋在泥石里。
破坏环境容易,修复环境太难。18年来,夏春亭和工人们用于填坑、补山的土方量,相当于半个三峡大坝的土方量。修山期间,华夏集团共动用了130多辆工程车,运送土方6456万立方;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取平一座绵延800多米约1530万立方米的山岭,栽树1189万株。
修山的投入是巨大的,华夏集团先后累计投资达51.6亿元。“其间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老夏感慨地说,“没想到修山的投入这么大,除把之前赚的钱全部投进去外,还欠了一屁股外债,但看到青山满树、绿水长流,内心又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守住金山银山
修山难,维护更难。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在开山采石以前,龙山上就经常有村民来玩。为何不做一个风景区,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呢?于是老夏决定依山势建设旅游景区。他再次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修复的山体进行科学规划,建成了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华夏城景区。
2010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有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有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威海人民防空防灾教育馆,有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景区内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2017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9年,获得有全球主题公园“奥斯卡奖”美誉的TEA大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走上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同台竞技的世界舞台。
自开业以来,华夏城景区共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每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多元。优良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周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近5年来,华夏城景区拉动周边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带动10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同时,华夏集团通过土地置换形式,对周边5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让1200余户村民都住进了花园楼房,并为他们买了养老保险,让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集体也改制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年给村民分红。
(图片由威海华夏城景区提供)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步行道实地查看治理区新貌,对其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
破解龙山之殇
龙山位于威海市境内的里口山脉西南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城市建设大规模兴起,建筑石材需求量激增。龙山一下子涌入了26家采石企业,久而久之,山体变得满目疮痍。到了20世纪末,在里口山脉的70个采石场中,仅龙山就占了44个,方圆16.28平方公里区域内被毁山体达3767亩,石渣、粉尘和矿坑连成一片。龙山区域整天炮声轰鸣,运输车辆昼夜不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甚至在雨季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情此景,夏春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默默下定了修复矿坑的决心。
其实,修山造林是夏春亭的副业,基建装备才是他的真正主业。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胶东大地,夏春亭与妻子拿出家里仅有的48元钱,在自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院办起了水泥管厂。小厂一步步发展壮大,1994年他开始转型做工程机械,到1998年“华夏”牌塔机已经成为全国建机行业的知名品牌。
21世纪初,他多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给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写报告,建议关停龙山区域及城区内所有采石场。他的建议引起了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2003年开始,龙山生态修复的序幕就此拉开。
修山伊始,关掉几十家采石矿坑便遇到重重阻挠。采石场老板以为老夏是为了自己独自开采。另外,当时采石是合法的,关掉矿山只能通过协商沟通,采用高价收购的办法。经过反复做工作,大部分矿主都接受了,但也有些“钉子户”死扛到底,甚至把炸药包扔到老夏办公桌上:“断人财路,你是不想活了吧?”夏春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对方放弃了继续采石的念头。
龙山区域总面积为6036亩,采石造成的破坏面積达3767亩,有的矿坑深度近190米,有的残留断面垂直高度达80~110米,修复难度极大。夏春亭带领数十位工程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后,最后决定采取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办法:一是采用客土回填法,修复受损山体;二是修建隧道,改善交通;三是拦堤筑坝,储存水源。
修山的风险不小。2005年8月,威海下起大雨。对久旱无雨、天天从15里路外拉水保苗的修山者来说,雨水就是老天送来的甘露,但也会将辛辛苦苦覆土的山体冲垮。夏春亭带人开着面包车上山巡查时,陡坡上一道拦水沟突然被冲垮。洪水带着泥石直冲而下,车轮瞬间被泥土掩埋。三人迅速跳车逃生,最后下车的老夏刚跳下车就被泥石流冲走,另外两人赶紧跳到泥石流里救人。三人你拖我扯、互相拉拽,才爬出泥石流。回头一看,面包车已经被埋在泥石里。
破坏环境容易,修复环境太难。18年来,夏春亭和工人们用于填坑、补山的土方量,相当于半个三峡大坝的土方量。修山期间,华夏集团共动用了130多辆工程车,运送土方6456万立方;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取平一座绵延800多米约1530万立方米的山岭,栽树1189万株。
修山的投入是巨大的,华夏集团先后累计投资达51.6亿元。“其间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老夏感慨地说,“没想到修山的投入这么大,除把之前赚的钱全部投进去外,还欠了一屁股外债,但看到青山满树、绿水长流,内心又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守住金山银山
修山难,维护更难。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在开山采石以前,龙山上就经常有村民来玩。为何不做一个风景区,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呢?于是老夏决定依山势建设旅游景区。他再次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修复的山体进行科学规划,建成了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华夏城景区。
2010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有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有供游客参观体验的威海人民防空防灾教育馆,有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景区内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2017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9年,获得有全球主题公园“奥斯卡奖”美誉的TEA大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走上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同台竞技的世界舞台。
自开业以来,华夏城景区共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每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多元。优良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周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近5年来,华夏城景区拉动周边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带动10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同时,华夏集团通过土地置换形式,对周边5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让1200余户村民都住进了花园楼房,并为他们买了养老保险,让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集体也改制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年给村民分红。
(图片由威海华夏城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