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采访到马鞍山统力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简称统力公司)董事长侯宁先生,是今年记者参观BICES展最大的收获之一。侯宁先生是开幕第二天10月16日凌晨赶到的,一路风尘仆仆,下了车便直奔会场的候总精气神很足,其展位上大大的标语“我们三十年只做一件事”映衬着他神采奕奕的笑容,底气足、饱满的自信心是记者对侯宁先生与他的公司团队的第一印象。
统力的十年耕耘
对于回转支承这种产品,广大读者朋友们或多或少有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回转支承是近四十年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的新型机械零部件,它有内外圈、滚动体等构成。该零部件在机械产品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原件。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回转支承在船舶设备、工程机械、轻工机械、冶金机械、医疗机械、工业机械人、隧道掘进机、旋转舞台灯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统力公司虽然创办时间较短,但它的缔造者侯宁先生和他的团队已深耕回转支承技术研究多年,在侯宁先生麾下汇聚了多名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就从事回转支承生产设计工作的技术骨干。这其中统力公司的技术顾问罗世俊先生最具代表性,他已经从事回转支承研究30多年,是中国第一部回转支承标准JB2300和JJ36标准的领衔起草人,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研究员,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原所长。在统力主力产品面对的液压挖掘机领域,侯宁先生和他的团队编著了国内的权威技术著作《液压挖掘机》的回转支承章节,这也是为什么只有10年历史的统力公司打出来“我们三十年只做一件事”的标语的原因。
专注经营行业与技术的统力公司旗下产品目前拥有三大系列,主要包括回转支承、回转机构、回转立轴。自2003年侯宁先生携三方股东创办统力以来,十年耕耘,已形成年产6万套、直径达4米的生产能力,以及各种结构型式回转支承、两千余种规格,广泛为国内各类挖掘机、汽车吊、塔吊、随车吊、高空作业车、环保机械、轻工机械、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主机配套外,同时批量出口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出口比例为50%,是“马鞍山市回转支承出口基地”。各类进口和国产挖掘机、汽车吊用回转支承也为广大用户和配件商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力量下的荣耀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掌握了技术就是掌握财富的道理亘古不变。统力公司的技术人员累计有十余篇回转支承专业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拥有近两百种进口挖掘机、汽车吊用回转支承的制造技术,掌握风电回转支承的设计技术和额定动、静容量计算。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回转支承基础理论研究,组建了“马鞍山市风电支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在危机与低迷声音四浮的工程机械产业整体氛围下,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踌躇写在统力人和他的掌舵人侯宁先生的脸上。分析目前国内回转支承的竞争格局,我们可以发现有两类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一是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的企业,因为其产品和技术生产设备先进,竞争力强,主要为外方或外资主机企业配套,这点侯宁先生在统力的官方网站上大范围的贴出了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他们的配套整机企业,侯宁先生把对手作为目标以明志,以此不断提醒着自己与企业在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的路上要永不止步。同时,在第二类企业方面,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时间较长、拥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增加较快,品牌信誉度较高,显然目前在建第三家分公司的统力是属于该范畴之内的。
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底蕴,统力在2007年刚成立4年的节点实现了产量、销售收入跃入中国行业第三的位置。在2008年1月至10月,该公司产量、销售收入等均以40%以上速度增长,创出了新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新“巨人”。在工程机械行业风向标开始下降的这些年来,统力仍以“一枝独秀”的姿态逆势增长,过去的一年,在工程机械行业普降30%以上的情况下,统力的生产经营保持增长。在2013年,统力瞄准了20%的增长率不断努力前行。
创新的果实
侯宁先生在今年年初曾经说过,自2010年起,统力便以技术为先导开疆辟土,更以新产品椭圆滚道回转支承为契机全面打开国内市场,模式创新,强势营销,让诸多主机厂家感叹道“不敢不用统力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并在过去的2012年,与国内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柳工、中联、山河智能等的合作愈加深入,主机配套销售增长12%。但纵观市场,形势变化、激烈竞争带给我们众多挑战,因而不能固守成规,“外抓市场”即要在模式创新的基础上继续思路创新,增强市场敏感性,摸索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勇于否定过去,以变应变。
因为创新而收获的名利双收的果实。统力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年积淀,实现了其在回转支承领域的新的突破。成功验证了20年前的设想——有限元法,验证了椭圆滚道比圆弧滚道承载能力高的科学依据,并且成功实现承载能力提高30%,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以上的突破。侯宁先生曾简单的介绍这项成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一项发明专利会受如此关注?打个比方一看就知:如果一辆载重汽车所用的是圆弧滚道回转支承,载重量为5吨的话,那么,改用椭圆滚道回转支承,其载重量则可达6.5吨,即承载力可提高30%,且回转支承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以上。推而广之,如果全国的回转支承均采用椭圆滚道生产技术,被称为工程机械的“腰”的回转支承将会瘦身变得“苗条”,则每年又可节约优质钢材10%约10万吨,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椭圆滚道技术为国内外业界带来的震撼和革命足以让统力这个名字彪炳千秋。但当下的马鞍山统力依然不断的用创新和制造实力证明着自己,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侯宁先生向我们表示,即便是春节生产订单任务都排的满满的,来不及休息。创新成果频频,是产品广受青睐的根本。统力以打知名造品牌、致力“中国创造”为目标,每年的创新投入高达数百万元,且不断的增加比重,目前统力拥有国家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据了解,在推出椭圆滚道技术后,统力在应用领域又研发成功一个新项目,侯宁先生透露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将大大降低相关工程机械的产品成本,现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同时统力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旨在为柳工、徐工等主机厂配套的统力蚌埠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蚌埠柳工工业园加紧建设中。
致力“中国创造”与不断走向强大与技术的高峰可谓是马鞍山统力的中国梦,掌握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核心技术是这位追梦者的不竭动力。在国家与业界对技术研发与高端配套零部件愈发重视的未来,统力的明天难以限量。
统力的十年耕耘
对于回转支承这种产品,广大读者朋友们或多或少有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回转支承是近四十年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的新型机械零部件,它有内外圈、滚动体等构成。该零部件在机械产品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原件。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回转支承在船舶设备、工程机械、轻工机械、冶金机械、医疗机械、工业机械人、隧道掘进机、旋转舞台灯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统力公司虽然创办时间较短,但它的缔造者侯宁先生和他的团队已深耕回转支承技术研究多年,在侯宁先生麾下汇聚了多名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就从事回转支承生产设计工作的技术骨干。这其中统力公司的技术顾问罗世俊先生最具代表性,他已经从事回转支承研究30多年,是中国第一部回转支承标准JB2300和JJ36标准的领衔起草人,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研究员,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原所长。在统力主力产品面对的液压挖掘机领域,侯宁先生和他的团队编著了国内的权威技术著作《液压挖掘机》的回转支承章节,这也是为什么只有10年历史的统力公司打出来“我们三十年只做一件事”的标语的原因。
专注经营行业与技术的统力公司旗下产品目前拥有三大系列,主要包括回转支承、回转机构、回转立轴。自2003年侯宁先生携三方股东创办统力以来,十年耕耘,已形成年产6万套、直径达4米的生产能力,以及各种结构型式回转支承、两千余种规格,广泛为国内各类挖掘机、汽车吊、塔吊、随车吊、高空作业车、环保机械、轻工机械、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主机配套外,同时批量出口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出口比例为50%,是“马鞍山市回转支承出口基地”。各类进口和国产挖掘机、汽车吊用回转支承也为广大用户和配件商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力量下的荣耀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掌握了技术就是掌握财富的道理亘古不变。统力公司的技术人员累计有十余篇回转支承专业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拥有近两百种进口挖掘机、汽车吊用回转支承的制造技术,掌握风电回转支承的设计技术和额定动、静容量计算。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回转支承基础理论研究,组建了“马鞍山市风电支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在危机与低迷声音四浮的工程机械产业整体氛围下,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踌躇写在统力人和他的掌舵人侯宁先生的脸上。分析目前国内回转支承的竞争格局,我们可以发现有两类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一是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的企业,因为其产品和技术生产设备先进,竞争力强,主要为外方或外资主机企业配套,这点侯宁先生在统力的官方网站上大范围的贴出了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他们的配套整机企业,侯宁先生把对手作为目标以明志,以此不断提醒着自己与企业在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的路上要永不止步。同时,在第二类企业方面,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时间较长、拥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增加较快,品牌信誉度较高,显然目前在建第三家分公司的统力是属于该范畴之内的。
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底蕴,统力在2007年刚成立4年的节点实现了产量、销售收入跃入中国行业第三的位置。在2008年1月至10月,该公司产量、销售收入等均以40%以上速度增长,创出了新辉煌,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新“巨人”。在工程机械行业风向标开始下降的这些年来,统力仍以“一枝独秀”的姿态逆势增长,过去的一年,在工程机械行业普降30%以上的情况下,统力的生产经营保持增长。在2013年,统力瞄准了20%的增长率不断努力前行。
创新的果实
侯宁先生在今年年初曾经说过,自2010年起,统力便以技术为先导开疆辟土,更以新产品椭圆滚道回转支承为契机全面打开国内市场,模式创新,强势营销,让诸多主机厂家感叹道“不敢不用统力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并在过去的2012年,与国内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柳工、中联、山河智能等的合作愈加深入,主机配套销售增长12%。但纵观市场,形势变化、激烈竞争带给我们众多挑战,因而不能固守成规,“外抓市场”即要在模式创新的基础上继续思路创新,增强市场敏感性,摸索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勇于否定过去,以变应变。
因为创新而收获的名利双收的果实。统力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年积淀,实现了其在回转支承领域的新的突破。成功验证了20年前的设想——有限元法,验证了椭圆滚道比圆弧滚道承载能力高的科学依据,并且成功实现承载能力提高30%,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以上的突破。侯宁先生曾简单的介绍这项成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一项发明专利会受如此关注?打个比方一看就知:如果一辆载重汽车所用的是圆弧滚道回转支承,载重量为5吨的话,那么,改用椭圆滚道回转支承,其载重量则可达6.5吨,即承载力可提高30%,且回转支承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以上。推而广之,如果全国的回转支承均采用椭圆滚道生产技术,被称为工程机械的“腰”的回转支承将会瘦身变得“苗条”,则每年又可节约优质钢材10%约10万吨,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椭圆滚道技术为国内外业界带来的震撼和革命足以让统力这个名字彪炳千秋。但当下的马鞍山统力依然不断的用创新和制造实力证明着自己,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侯宁先生向我们表示,即便是春节生产订单任务都排的满满的,来不及休息。创新成果频频,是产品广受青睐的根本。统力以打知名造品牌、致力“中国创造”为目标,每年的创新投入高达数百万元,且不断的增加比重,目前统力拥有国家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据了解,在推出椭圆滚道技术后,统力在应用领域又研发成功一个新项目,侯宁先生透露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将大大降低相关工程机械的产品成本,现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同时统力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旨在为柳工、徐工等主机厂配套的统力蚌埠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蚌埠柳工工业园加紧建设中。
致力“中国创造”与不断走向强大与技术的高峰可谓是马鞍山统力的中国梦,掌握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核心技术是这位追梦者的不竭动力。在国家与业界对技术研发与高端配套零部件愈发重视的未来,统力的明天难以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