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我们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平时教学中师生产生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可以为在教学中容易产生师生矛盾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西藏自治区高中全面展开。这次课程改革,不单单是教材的简单更新,更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师在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要使学生了解知识建立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需要师生互动交流的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并且更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并不会轻而易举地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学校中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师生摩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又应该怎样去解决?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
一、师生产生矛盾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履行着不同的职责。教师的教育者、组织者身份,自古以来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都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总觉得学生应该无条件地遵从我们的意愿,而高中学生正处于想挣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争取自己独立性的阶段,他们最厌恶教师的专制,于是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另外教师作为教育者,必然要采取种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来确保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但并非每个学生都对学习有兴趣,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师的教育要求,由此师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情。
(2)师生之间由于文化水平、年龄、经历、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实际差异,如果教师总以自己的想法为绝对标准,盲目地以己之心度学生之心,可能就会错误地理解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感情通道上筑起障碍。另外,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个个性格特点和表现都那么叫人喜欢,有些所谓的“差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集体观念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教师缺乏忠诚教育事业的道德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会出现偏爱,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而引起学生的不满。
二、解决办法
(1)发自内心地热爱、尊重学生。教师要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行为有可能对一个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把每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感情、性格等品质的具体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把他们看做跟着我们学习知识的“机器”。在教学中,要遵循“育人”重于“教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既关心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又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感情。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另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中学生正处在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受经历的限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严格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2)改变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凡事由自己做主的习惯,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同志和朋友。要尊重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班级事务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有些事情可以试着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各种问题,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信赖的长辈。事实证明,能跟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3)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人格有一种巨大的魅力,高尚的人格可以使学生由衷地敬重你、信服你,而且这种敬重和信服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会越来越深。而渊博的知识既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一个不学无术、知识浅薄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你、爱你的。由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人格和知识是必备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被学生所乐于接受,并产生良好的效益。
总之,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与建立在“师道尊严”观念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应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土壤,只有把握了这三个基本原则,我们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西藏自治区高中全面展开。这次课程改革,不单单是教材的简单更新,更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师在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新课改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要使学生了解知识建立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需要师生互动交流的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并且更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并不会轻而易举地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学校中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师生摩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又应该怎样去解决?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
一、师生产生矛盾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履行着不同的职责。教师的教育者、组织者身份,自古以来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都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总觉得学生应该无条件地遵从我们的意愿,而高中学生正处于想挣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争取自己独立性的阶段,他们最厌恶教师的专制,于是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另外教师作为教育者,必然要采取种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来确保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但并非每个学生都对学习有兴趣,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教师的教育要求,由此师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情。
(2)师生之间由于文化水平、年龄、经历、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实际差异,如果教师总以自己的想法为绝对标准,盲目地以己之心度学生之心,可能就会错误地理解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感情通道上筑起障碍。另外,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个个性格特点和表现都那么叫人喜欢,有些所谓的“差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集体观念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教师缺乏忠诚教育事业的道德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会出现偏爱,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而引起学生的不满。
二、解决办法
(1)发自内心地热爱、尊重学生。教师要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行为有可能对一个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把每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感情、性格等品质的具体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把他们看做跟着我们学习知识的“机器”。在教学中,要遵循“育人”重于“教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既关心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又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感情。这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另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中学生正处在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受经历的限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严格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2)改变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凡事由自己做主的习惯,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同志和朋友。要尊重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班级事务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有些事情可以试着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各种问题,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信赖的长辈。事实证明,能跟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3)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人格有一种巨大的魅力,高尚的人格可以使学生由衷地敬重你、信服你,而且这种敬重和信服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会越来越深。而渊博的知识既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一个不学无术、知识浅薄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你、爱你的。由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人格和知识是必备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被学生所乐于接受,并产生良好的效益。
总之,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与建立在“师道尊严”观念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应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土壤,只有把握了这三个基本原则,我们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