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切实提高园林艺术水平,我们必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文章依据园林工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绿化工程 工程质量施工关键
园林绿化工程是利用植物形成环境和保护环境, 构成人类的生活空间,其主要目标是要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文化教育、景观游憩、经济生产等其他功能。绿地的多功能性对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成活率,充分发挥绿地的多种效益,营建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活品位,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1 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
1.1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清,缺乏指导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 在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包括小园路;在立面上除效果图和少量绿带图纸有一些垂直面上的示意外,大没有立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特定的图例表示各种植物类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点位的坐标等普遍都没有标注; 对在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 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在平面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 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特别是古树名木、大树及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灌木等。设计者往往只在施工图中用文字说明而没有图示现状植物, 使施工图的准确性不高和可操作性不强,有些甚至连说明都没有,最后导致错伐植物,这造成按图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强,施工人员一般根据临场发挥,依靠经验放样,影响了图纸的指导性和实际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工程质量的波动性。
1.2 苗木形态和规格的标识不完整
由于植物具有生命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形状姿态、人工整形和修剪形式不一,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有异,施工技术、养护要求和工程营造也不同。但是,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在乔木规格方面一般只标识胸径和冠幅,而对树高、枝下高、分枝状况、干形、冠形方面却很少限定,很难从多角度描述乔木形态;而在灌木规格方面,一般仅给出株高和冠幅,却很少限定地径,这样难以保证苗木的健壮程度,特别是对特殊冠形和干形的乔木没有作详细说明。在苗木表上普遍采用包括:编号、树种、规格、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数量和备注等内容,很少包括植物的拉丁学名、植物种植时和后续管理时的形状姿态,容易让施工单位苗木采购张冠李戴,如水蜡烛,又称狭叶香蒲,其与香蒲是香蒲属两个不同的物种,易造成水蜡烛代替香蒲,影响后期的景观效果,也给工程预结算、工程招标、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工带
来困难。
2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2.1 绿化工程树种选择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树种长势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了解选用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如苗木的物候、寿命、生长速度、栽植季节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原则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应景观的要求,应考虑被证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且长势良好的外来或引进植物种类。同时, 还要考虑植物与功能服务区的关系,如居民区南面窗前选择地被和灌木为主,种植乔木要留出适当距离,并选择落叶乔木为主。此外,也应考虑植物材料的来源是否方便,规格、价值以及数量是否合乎要求等因素。
2.2 种植设计图详细周密
种植设计图是种植施工的依据,也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种植设计是利用植物使种植方案的构思具体化, 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植物选择过程进一步确定其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的植物种类。在种植图纸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管理和栽后养护期限等图纸和文字内容,在重点地段和主要观赏面应增加立面详图或草图,如种植坛和台的详图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对重要的植物材料规格应做进一步的限定和说明,如枝下高、冠长、冠形等,还应附有地形的要求或地形详图。
2.3 苗木形态和规格的控制
苗木表中应附所有植物名录, 此名录中应包括与图中一致的编号或代号、普通名称、拉丁学名、数量、尺寸及备注。灌丛栽植的在种植平面上应明确标出种植坛或花坛中的灌木、花草的位置和形状,不同种类用不同的形状表示。在组成复杂的种植群体内还应明确划分群体的轮廓、形状,并标注上数量代号、覆上
大小合适的格网等, 灌木的名录内容需加上种植间距或单位面积内的株数。草花的种植名录应包括编号、俗名、学名、数量、高度、栽植高度及花色、花期等。种植平面图中的某些细部的尺寸、材料和做法需要详图表示。如不同胸径的树木需要不同大小的土球,根据土球大小决定种植穴尺寸、回填土的厚度、支撑固定框的做法和树木的整形修剪及造型手法等。
2.4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
设计人员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 不仅要掌握有关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掌握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环境科学及造园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要了解设计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注重植物功能性和实用性,熟悉植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相变化等内容,多熟悉设计场地的气候、地质、植被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在施工前应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关键部位要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5 开展施工图的会审工作
园林绿化施工图在工程开工前, 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让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依据、设计意图、设计要点、补充说明、注意事项等,以及对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同时也减少图纸差错,设计人员要及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工作, 听取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拟定解决的办法。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3.1 绿化场地的整理问题
施工前将现场内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如垃圾堆、建筑废墟、违章建筑、砖瓦石块等清除干净。对现场原有的树木尽量保留,对非清除不可的也要慎重考虑。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他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或平坦,或起伏。若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对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要注意土层的夯实与土壤结构层次的处理,如有必要,适当增加客土以利植物生长。低洼处要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现场整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对于原有确定要保存的树种,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成高30cm 以下的土丘,将树穴保护起来,避免石灰、水泥等碱性物质渗入。
3.2 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表土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 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100cm 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結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 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3.3 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工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而合同规定的绿化养护期为苗木2 个生长季节,目的是确保苗木成活。在施工中能做到当天种植树木当天浇透定根水, 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利于根系发育。对于新栽常绿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常常在早晨向树上喷水,有利于树木成活。对于栽植较大的常绿树或高大的落叶乔木,应设支柱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长度视苗高而异,以能支撑树的1/3~1/2 即可。一般用长1.7~2m,粗5~6cm 的作支柱。支柱应于种植时埋入。也可栽后打入20~30cm,但应注意不要打在根上,以免损坏土球。浇水时应防止冲垮水堰,每次浇水渗入后,应将歪斜树苗扶直,并对塌陷处填实土壤。初栽2~3年内的树木,每年在生长期须进行1~2 次追肥。移植的大树为防止早衰和枯黄,以致遭受病虫害侵袭,因而需2~3 年施肥1 次,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如高温、严寒、台风季节,以遮阳、薄膜和支撑等方法加强对植物的防范措施。
4 结 语: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同时要具备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宜人的园林作品。
关键词:绿化工程 工程质量施工关键
园林绿化工程是利用植物形成环境和保护环境, 构成人类的生活空间,其主要目标是要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文化教育、景观游憩、经济生产等其他功能。绿地的多功能性对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成活率,充分发挥绿地的多种效益,营建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活品位,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1 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
1.1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清,缺乏指导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 在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包括小园路;在立面上除效果图和少量绿带图纸有一些垂直面上的示意外,大没有立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特定的图例表示各种植物类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点位的坐标等普遍都没有标注; 对在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 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在平面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 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特别是古树名木、大树及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灌木等。设计者往往只在施工图中用文字说明而没有图示现状植物, 使施工图的准确性不高和可操作性不强,有些甚至连说明都没有,最后导致错伐植物,这造成按图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强,施工人员一般根据临场发挥,依靠经验放样,影响了图纸的指导性和实际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工程质量的波动性。
1.2 苗木形态和规格的标识不完整
由于植物具有生命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形状姿态、人工整形和修剪形式不一,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有异,施工技术、养护要求和工程营造也不同。但是,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在乔木规格方面一般只标识胸径和冠幅,而对树高、枝下高、分枝状况、干形、冠形方面却很少限定,很难从多角度描述乔木形态;而在灌木规格方面,一般仅给出株高和冠幅,却很少限定地径,这样难以保证苗木的健壮程度,特别是对特殊冠形和干形的乔木没有作详细说明。在苗木表上普遍采用包括:编号、树种、规格、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数量和备注等内容,很少包括植物的拉丁学名、植物种植时和后续管理时的形状姿态,容易让施工单位苗木采购张冠李戴,如水蜡烛,又称狭叶香蒲,其与香蒲是香蒲属两个不同的物种,易造成水蜡烛代替香蒲,影响后期的景观效果,也给工程预结算、工程招标、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工带
来困难。
2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2.1 绿化工程树种选择的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树种长势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了解选用苗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如苗木的物候、寿命、生长速度、栽植季节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原则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应景观的要求,应考虑被证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且长势良好的外来或引进植物种类。同时, 还要考虑植物与功能服务区的关系,如居民区南面窗前选择地被和灌木为主,种植乔木要留出适当距离,并选择落叶乔木为主。此外,也应考虑植物材料的来源是否方便,规格、价值以及数量是否合乎要求等因素。
2.2 种植设计图详细周密
种植设计图是种植施工的依据,也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种植设计是利用植物使种植方案的构思具体化, 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植物选择过程进一步确定其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的植物种类。在种植图纸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管理和栽后养护期限等图纸和文字内容,在重点地段和主要观赏面应增加立面详图或草图,如种植坛和台的详图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对重要的植物材料规格应做进一步的限定和说明,如枝下高、冠长、冠形等,还应附有地形的要求或地形详图。
2.3 苗木形态和规格的控制
苗木表中应附所有植物名录, 此名录中应包括与图中一致的编号或代号、普通名称、拉丁学名、数量、尺寸及备注。灌丛栽植的在种植平面上应明确标出种植坛或花坛中的灌木、花草的位置和形状,不同种类用不同的形状表示。在组成复杂的种植群体内还应明确划分群体的轮廓、形状,并标注上数量代号、覆上
大小合适的格网等, 灌木的名录内容需加上种植间距或单位面积内的株数。草花的种植名录应包括编号、俗名、学名、数量、高度、栽植高度及花色、花期等。种植平面图中的某些细部的尺寸、材料和做法需要详图表示。如不同胸径的树木需要不同大小的土球,根据土球大小决定种植穴尺寸、回填土的厚度、支撑固定框的做法和树木的整形修剪及造型手法等。
2.4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
设计人员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 不仅要掌握有关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掌握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环境科学及造园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要了解设计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注重植物功能性和实用性,熟悉植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相变化等内容,多熟悉设计场地的气候、地质、植被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在施工前应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关键部位要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5 开展施工图的会审工作
园林绿化施工图在工程开工前, 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让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依据、设计意图、设计要点、补充说明、注意事项等,以及对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同时也减少图纸差错,设计人员要及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工作, 听取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拟定解决的办法。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3.1 绿化场地的整理问题
施工前将现场内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如垃圾堆、建筑废墟、违章建筑、砖瓦石块等清除干净。对现场原有的树木尽量保留,对非清除不可的也要慎重考虑。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他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或平坦,或起伏。若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对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要注意土层的夯实与土壤结构层次的处理,如有必要,适当增加客土以利植物生长。低洼处要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现场整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对于原有确定要保存的树种,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成高30cm 以下的土丘,将树穴保护起来,避免石灰、水泥等碱性物质渗入。
3.2 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表土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 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100cm 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結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 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3.3 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工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而合同规定的绿化养护期为苗木2 个生长季节,目的是确保苗木成活。在施工中能做到当天种植树木当天浇透定根水, 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利于根系发育。对于新栽常绿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常常在早晨向树上喷水,有利于树木成活。对于栽植较大的常绿树或高大的落叶乔木,应设支柱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长度视苗高而异,以能支撑树的1/3~1/2 即可。一般用长1.7~2m,粗5~6cm 的作支柱。支柱应于种植时埋入。也可栽后打入20~30cm,但应注意不要打在根上,以免损坏土球。浇水时应防止冲垮水堰,每次浇水渗入后,应将歪斜树苗扶直,并对塌陷处填实土壤。初栽2~3年内的树木,每年在生长期须进行1~2 次追肥。移植的大树为防止早衰和枯黄,以致遭受病虫害侵袭,因而需2~3 年施肥1 次,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如高温、严寒、台风季节,以遮阳、薄膜和支撑等方法加强对植物的防范措施。
4 结 语: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同时要具备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宜人的园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