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煤矿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ow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鹤壁矿区经过长期开采,鹤煤集团可开发利用资源正急剧减少且“三下”压煤量较大。据统计,目前鹤煤(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建筑物和铁路下压煤约占生产矿井剩余可采储量的52%,给矿井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压力。鹤煤集团急需合理开采“三下”压煤的具体方案来指导矿区的以后生产,采用“先治理,后开采”的原则,保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和保证社会的稳定,尽量减少国家财产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移及地表沉陷规律展开研究。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开采深度及不同开采方案研究分析鹤壁矿区的地表沉陷规律,为以后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值模拟 沉陷 埋深 条带开采 开采方案
  煤矿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大小受许多地质采矿因素的控制,比如采深、采厚、采煤方法、覆岩的力学性质、松散层厚度、煤层倾角、采空区尺寸、和采空区管理方法等等。
  下面通过对鹤壁矿区不同开采深度和不同开采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并对其引起的地表地表移动变形进行分析研究,获得鹤壁矿区在不同开采深度条件及不同开采方案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一、模型的建立
  鹤壁矿区深部开采数值模拟参考鹤煤三矿地层建模,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参考室内试验结果选取,详见表1所示。
  数值模拟中模拟煤层厚度6.75m,埋深500m,模拟工作面沿煤层走向推进,上覆岩层厚375m,第三四系表土厚125米,煤层底板以下岩层厚100m,模型按鹤煤三矿地质柱状建立,共分31层,布设岩层移动观测线26条,每条观测线设91个测点,水平间距20m等距分布,26条观测线共计2366个测点,见图1所示。
  二、采深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分别模拟煤层300m、400m、500m和600m埋深条件下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情况。
  考虑到模型运算时间与其尺寸大小成正比,为节省运算时间,不同埋深条件下模型尺寸有所差异:300m埋深条件下模型尺寸为1100m×400m,采空区长500m,模型两边未采长度各300米;400m埋深条件下模型尺寸为1400m×500m,采空区长600m,模型两边未采长度各400米;500m埋深条件下模型尺寸为1800m×600m,采空区长800m,模型两边未采长度各500米;600m埋深条件下模型尺寸为:2000m×700m,采空区长800m,模型两边未采长度各600米,以上模型尺寸可保证各埋深条件下开采地表可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一)煤层300m埋深条件下开采500m后地表最大下沉值5.433m,最大水平移动值1.337m,以地表沉降10mm为沉陷边界,沉陷范围为-510m~+510m。煤层采厚6.75m,则在此采矿地质条件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80,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5。
  (二)煤层400m埋深条件下开采600m后地表最大下沉值4.978m,最大水平移动值1.202m,以地表沉降10mm为沉陷边界,沉陷范围为-660m~+660m。煤层采厚6.75m,则在此采矿地质条件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74,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4。
  (三)煤层500m埋深条件下开采800m后地表最大下沉值4.995m,最大水平移动值1.183m,模型左右两侧边界处下沉值约为23mm,即模型地表均在沉陷盆地范围内。煤层采厚6.75m,则在此采矿地质条件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74,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4。
  (四)煤层600m埋深条件下开采800m后地表最大下沉值4.540m,最大水平移动值0.940m,模型左右两侧边界处下沉值约为20mm,即模型地表均在沉陷盆地范围内。煤层采厚6.75m,则在此采矿地质条件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67,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1。
  图2和图3分别为鹤壁矿区煤层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开采且达到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下沉曲线和水平移动曲线;表2则为以上模拟结果汇总。
  三、开采方法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通过分层开采、条带开采和限厚开采的模拟,获得鹤壁矿区深部厚煤层在不同开采方法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
  为形成良好的对比基础,本次不同开采方法的模拟部分条件相同,即煤层埋深均为500m,煤层厚度6.75m;条带开采采留比为60:40,即采60m留40m;限厚开采采厚4.05m,即条带开采和限厚开采煤炭采出率均为60%;分层开采则将6.75m煤层分两层开采,先采顶分层3.35m,后采底分层3.4m。
  (一)由结算结果得知,分层开采结束后地表最大下沉5.301m,最大水平移动1.264m,则分层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79,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4,模型左右两侧边界处下沉值约为24mm。与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6.75m的地表下沉系数0.74相比,地表下沉系数有所增大,这可能是底分层开采形成重复采动造成采空区活化的结果。
  (二)由结算结果得知,条带开采结束后地表最大下沉1.362m,最大水平移动0.445m,则条带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20,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33,模型左右两侧边界处下沉值约为19mm。与一次采全高6.75m的下沉系数0.74相比,地表下沉系数大幅降低,水平移动系数有所增大。
  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明显减小的原因为,条带采出以后条带采空区范围很小,冒落带发展高度有限,煤层上覆岩层重量完全由保留煤柱支承,覆岩下沉有限,采动影响到达地表以后地表下沉量很小。地表水平移动系数增大是地表下沉量大幅减小的结果。
  (三)由结算结果得知,限厚4.05m开采结束后地表最大下沉3.121m,最大水平移动0.685m,则限厚4.05m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77,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2,模型左右两侧边界处下沉值约为19mm。与一次采全高6.75m的下沉系数0.74和水平移动系数0.24相比,地表下沉系数有所增大,水平移动系数有所减小。地表下沉系数有所增大的原因可能是随采厚减小,上覆岩层受采动剧烈程度减弱,离层变形量减小从而加大了地表下沉系数。
  四、结论
  通过对鹤壁矿区不同开采深度和不同开采方法所导致的地表移动变形的模拟分析研究,获得了鹤壁矿区在不同开采深度及不同开采方案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一)鹤壁矿区煤层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开采且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如下:300m采深条件下地表下沉系数约为0.8,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25;随采深增大,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最大水平移动值降低,即下沉系数和水平移动系数减小;地表沉陷范围随采深增加而明显扩大,采深300m时沉陷范围边界到开采边界的距离约为260m,400m时约为360m,500m时则扩大到大于500m,600m时大于600m,即采深500m、600m时地表沉陷边界已超出模型范围。
  (二)鹤壁矿区煤层在不同开采方法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如下:分层开采因底分层开采形成重复采动造成采空区活化从而导致地表总的沉陷量增大,但分层开采中各分层开采导致的沉陷量较一次采全高大幅减小,因而分层开采较一次采全高有利于地面保护;条带开采在采留宽度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可大幅降低地面沉陷量,因而适合“三下”开采使用以减轻地表采动影响;限厚开采因上覆岩层受采动剧烈程度减弱,离层变形量减小而加大了地表下沉系数,但沉陷量较一次采全高仍有所降低,其沉陷变形量与限采厚度有直接关系;在采深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开采方法所导致的地表沉陷范围变化不大。
  作者简介:
  王玉庆(1963-),男,河南安阳人,现任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集团三矿矿长。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煤矿井下架棚巷道中发生的局部冒顶现象,用木垛刹顶法来处理局部冒顶,维护了巷道安全,延长了巷服务年限,经济省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关键词】局部冒顶 木垛刹顶 架棚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管理中,采掘从手工挖掘发展到了现在机械化采掘,顶板支护也由裸巷支柱法演变到现在的木梁支护、金属支护、砌碹支护、锚喷支护、联合支护等多种形式。生产
【摘 要】本论文针对某电厂600MW发电机进相运行试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确定试验步骤及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试验确定发电机实际运行时的进相深度,为发电机机的进相运行提供依据,也为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600MW 进相运行 静稳定性 端部温升  一、 明确发电机进相运行的必要性、危害性及限制因素  根据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电网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发电机进行进相运行,以补偿
【摘 要】接触网从本质来说是单相供电系统,与电力输电线路有一些区别,若采用电力输电线路的波阻抗来计算耐雷水平,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防雷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本文采用接触网的波阻抗对电气化铁道的防雷性能水平进行分析。  【关键词】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 波阻抗 电气化铁道  一、绪论  接触网是输电线路的一种,全线不架设避雷线,容易遭受直击雷的袭击,引起接触网绝缘子闪络,造成供电中断事故,影响列车
【摘 要】对唐钢ORD一S矿粉进行流态化还原过程实验,研究添加剂对矿粉粘结的影响。发现高温富氢条件下,铁矿粉中加人白云石60min后金属率达到71.07%,粘结指数只有16.26%,防止粘结的效果最好,最优的白云石量是铁矿粉的2%。白云石的催化-细化效应延长了还原时间,提高了金属化率,降低了粘结指数。  【关键词】铁矿粉 粘结 添加剂 白云石  在/二步法0熔融还原炼铁法中,流态化预还原越来越受到
【摘 要】通过分析小屯煤矿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特征,建立复合顶板煤巷顶板损伤力学模型,分析复合顶板煤巷顶板力学结构稳定原理,并研究埋深、巷道宽度、复合顶板强度参数以及损伤参数等因素对复合顶板煤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围岩控制效果,提出支护方案,进一步推进巷道掘进工艺技术发展的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复合顶板 锚杆 支护  一、概述  对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的稳
【摘 要】针对直流变换器这样一个高阶的、离散的、非线性的、多模态、时变系统,分析了其工作模态和工作原理,在低频、小纹波和小信号假设下,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结合欧拉公式,建立了其改进数学模型。以改进型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为例,并按照其改进数学模型组建了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进而说明其改进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直流变换器 状
【摘 要】无线射频(RFID)系统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分析无线射频(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多种避免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无线射频(RFID) 基本组成 安全策略  一、RFID系统  RFID也即非接触式的自动ID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目标的ID号,可以快速、实时、准确采集、精确处理对象的信息。  (一
【摘 要】本文探讨了潜艇毁伤方案的综合评价,对影响潜艇毁伤效果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潜艇毁伤方案评估实例,对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了AHP方法的合理有效。  【关键词】层次分析 潜艇毁伤 方案评估  一、引言  现代战争中有效对付潜艇武器有鱼雷、深水炸弹和反潜水雷。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即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
【摘 要】国家先进机械技术水平正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前进的过程中做着必要的改进,针对实际水工环以及矿产资源的勘察与开采工作的应用实效有着一定成果。面对发展较快的激点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工作内容的延伸,实现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整体勘探工程质量的进一步上升,包括内部水工环地质勘查的综合优化组合方法的研究,正面对切实的内部工程实效以及必要实际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确保未来应用前景的无限开阔,满足国家资源
【摘 要】本文在充分研究当前入侵检测系统基础上,对现有入侵防御系统技术进行了介绍。对PDRR模型和传统入侵检查模型进行了对比,最后对IPS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安全防护结构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IPS PDRR 入侵检测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融人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传统上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由防火墙和人侵检测两大支柱技术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