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自1995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文件——《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通告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越来越注重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整治。那么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2 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2.1城市建筑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城市建筑的造型、材质、尺度、位置等对交通流存在一定的影响。
人在一个空间中的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人行走于道路上,道路位于城市之间,道路两旁的建筑如果规划、设计的不好,则会给人造成压抑之感,影响人的心情。当建筑与人的视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为1时,人的视觉感受是最佳的。
对于建筑物外墙的材质及颜色方面,也应从人的最佳视觉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各种打在街道两侧或建筑外墙或楼顶的广告也应认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之能与周围景观融合为一体。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的停车场位置应以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流畅通为前提。为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安全,规定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范围内制定了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此界限称为道路建筑限界。其中,普通 汽车、铰接车净高最小值为4.5m;现行的无轨电车最小净高为5.0m,有轨电车最小净高为5.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净高最小值规定为:自行车及行人的最小净高为2.50m;其他非机动车最小净高为3.50m。
2.2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因素包含有道路线形、道路路面状况、道路标志及标线等。欧洲联合经济委员会对预防道路不幸事件的研究结论发现:70%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道路的缺陷所导致的。4据统计发现,10%-2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直接关系,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间接关系。
人、机、环境构成了—个系统。人、机、环境只有达到三者的协调,才能使系统正常运作。道路交通系统由人(包括行人和驾驶员)、车辆及环境(包括道路及道路周围的环境)构成。因此,道路交通环境的好坏可影响到交通安全。
在道路交通环境方面,道路设计运行能力如果与实际的交通流量不相符,道路就容易发生拥堵;在道路线型设计方面,例如路面坡度太大、道路弯道半径不够、上下坡太长等也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此外,路面不平整、路面宽窄不一等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2.3城市绿化工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街道绿地是指各种道路用地上地绿地,包括行道树、交通岛绿地、桥头绿地等。这类绿地具有遮荫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对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起积极地作用。在交通安全方面,绿化带还可以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还可以减轻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也能使行人交通岛的绿化可以使驾驶员因等待红灯而产生的焦躁情绪得以缓解。在高速公路上,还可以起到防止眩光干扰的作用。
进行绿化布置时应注意力求简单而不单调,即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又能起到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的作用。
3 实现交通安全的措施
导致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有道路因素、人(驾驶员、行人)的因素、车辆的因素、及环境因素。道路因素包括路面条件、交叉口的设计等;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状态、法制观念、驾驶技术等;车辆的因素包含有车辆设计标准低、技术性能差、汽配零部件质量不高、没有及时维修及检修等;在雨、雾、风的恶劣天气情况下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1交叉口的改造
目前,城市内的交叉口大部分为平面交叉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内的机动车数非机动车数急剧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已不满足要求。但是平面交叉口一般设置在城市中心,若要拆除周围建筑则损失较大。因此要扩建交叉口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可通过渠化交叉口的途径,使交叉口的交通通行量增大。渠化交通是指人、车分离,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顺序行驶。用道路标线、交通岛及绿化带等来分隔交通车流。渠化交通可分离冲突点、为主要交通流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保护转弯车辆、控制车速等。
3.2人的教育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决定性的因素。人的交通行为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通安全的状况。因此应加强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把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包括由于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展示在街道宣传栏等人们(包括行人、驾驶员)比较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醒人们应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对于驾驶员应强化岗位培训,提高驾驶技术,使其成为一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驾驶队伍。
3.3管理机制
在交通管理机制方面应严格驾驶员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扩大社会治安管理的覆盖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还应及时调整各项规章制度,以便能更好的执行各项制度。对于一切违规的行为也应严格处理。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众多因素。为了实现城市交通安全,应从人、车、道路环境三方面去考虑;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城市环境方面;应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B50220—95)进行规划设计。
自1995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文件——《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通告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越来越注重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整治。那么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2 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2.1城市建筑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城市建筑的造型、材质、尺度、位置等对交通流存在一定的影响。
人在一个空间中的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人行走于道路上,道路位于城市之间,道路两旁的建筑如果规划、设计的不好,则会给人造成压抑之感,影响人的心情。当建筑与人的视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为1时,人的视觉感受是最佳的。
对于建筑物外墙的材质及颜色方面,也应从人的最佳视觉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各种打在街道两侧或建筑外墙或楼顶的广告也应认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之能与周围景观融合为一体。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的停车场位置应以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流畅通为前提。为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安全,规定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范围内制定了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此界限称为道路建筑限界。其中,普通 汽车、铰接车净高最小值为4.5m;现行的无轨电车最小净高为5.0m,有轨电车最小净高为5.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净高最小值规定为:自行车及行人的最小净高为2.50m;其他非机动车最小净高为3.50m。
2.2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因素包含有道路线形、道路路面状况、道路标志及标线等。欧洲联合经济委员会对预防道路不幸事件的研究结论发现:70%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道路的缺陷所导致的。4据统计发现,10%-2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直接关系,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间接关系。
人、机、环境构成了—个系统。人、机、环境只有达到三者的协调,才能使系统正常运作。道路交通系统由人(包括行人和驾驶员)、车辆及环境(包括道路及道路周围的环境)构成。因此,道路交通环境的好坏可影响到交通安全。
在道路交通环境方面,道路设计运行能力如果与实际的交通流量不相符,道路就容易发生拥堵;在道路线型设计方面,例如路面坡度太大、道路弯道半径不够、上下坡太长等也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此外,路面不平整、路面宽窄不一等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2.3城市绿化工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街道绿地是指各种道路用地上地绿地,包括行道树、交通岛绿地、桥头绿地等。这类绿地具有遮荫防晒、减弱交通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对改善城市卫生、美化市容等起积极地作用。在交通安全方面,绿化带还可以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还可以减轻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也能使行人交通岛的绿化可以使驾驶员因等待红灯而产生的焦躁情绪得以缓解。在高速公路上,还可以起到防止眩光干扰的作用。
进行绿化布置时应注意力求简单而不单调,即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又能起到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的作用。
3 实现交通安全的措施
导致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有道路因素、人(驾驶员、行人)的因素、车辆的因素、及环境因素。道路因素包括路面条件、交叉口的设计等;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状态、法制观念、驾驶技术等;车辆的因素包含有车辆设计标准低、技术性能差、汽配零部件质量不高、没有及时维修及检修等;在雨、雾、风的恶劣天气情况下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1交叉口的改造
目前,城市内的交叉口大部分为平面交叉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内的机动车数非机动车数急剧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已不满足要求。但是平面交叉口一般设置在城市中心,若要拆除周围建筑则损失较大。因此要扩建交叉口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可通过渠化交叉口的途径,使交叉口的交通通行量增大。渠化交通是指人、车分离,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顺序行驶。用道路标线、交通岛及绿化带等来分隔交通车流。渠化交通可分离冲突点、为主要交通流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保护转弯车辆、控制车速等。
3.2人的教育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决定性的因素。人的交通行为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通安全的状况。因此应加强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把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包括由于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展示在街道宣传栏等人们(包括行人、驾驶员)比较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醒人们应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对于驾驶员应强化岗位培训,提高驾驶技术,使其成为一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驾驶队伍。
3.3管理机制
在交通管理机制方面应严格驾驶员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扩大社会治安管理的覆盖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还应及时调整各项规章制度,以便能更好的执行各项制度。对于一切违规的行为也应严格处理。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众多因素。为了实现城市交通安全,应从人、车、道路环境三方面去考虑;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城市环境方面;应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B50220—95)进行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