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与作文写作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z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因为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和发现,他们所谓的“写不出”,其潜台词是“没发现什么值得可写”。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深切地体会到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重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生活沃土中,用极大的热情、敏锐的目光、深刻的体悟去感受,去发现,去选择,从而展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一、关于“感悟”的概念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样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极其私人化的东西,是需要真情的投入,需要灵感的激发。
  真情、灵感从何而来?重在一个字——“悟”。“悟”是什么?我很赞同一位特级教师精辟的阐释:他说“悟”字乃“心”与“吾”的合成。即:“思之吾”与“吾之思”也。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的统一。这与叶圣陶先生所提倡导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是一致的。
  然而,“悟”的前提是“感”,没有一定量的信息被感知是不可能产生“悟”的。写作中,没有亲身的“体验”,切身的“感受”,“生活”只不过是一个存在着、发展着的客观实体,只有在这个“客体”之中融入主体的深切感受,使它跃动着作者的血液、脉搏和灵魂,才能从普通中写出特殊,从平凡中写出伟大,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中写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闪光点。
  
  二、关于“感悟”的训练方式
  
  培养和提高感悟能力的着眼点在于开发思维。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刘心武说的思考就是思维,见解就是感悟。的确,写作时有思想认识就有话可说;缺乏思想认识,就无话可话;思想认识模糊、浅薄、空虚就会表达不清、平庸、华而不实。
  开发思维,提高感悟能力的训练方式大致有:
  1、观察与采风
  “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实践表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往往就能捕捉住平日不经意的小事,挖掘出写作的素材。
  八月,教室的窗外飘来阵阵幽香。桂花开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抒情的题目“又闻桂花香”,然后“怂恿”学生走近桂花树,去瞧瞧、闻闻,然后写写。第二天,我便读到了学生们融入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风拂过,叶摇摇曳曳,不一会儿,花坛中就铺满了一层金黄。轻轻捡起一片,放在口袋中,香味就这样一直陪伴着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最爱——外婆泡的桂花茶,也是这个味……”
  观察感知活动中主体的心理运作是有规可循的。眼前虽然都是校园桂花,但是观察者关于桂花的经验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笔下的桂花描述便异彩纷呈。然目前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学而能”、“不教自得”的(他们有“五官”,因而观察力的养成无须刻意培养),殊不知,成功的作文得益于认真的观察,深刻的感悟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可能触景生情,豁然开朗。教学中深入探究学生作文的心理轨迹,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效地提高观察的穿透力。
  此外,还可联系新闻,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前开展3分钟讲报活动(不仅讲内容,还要谈自己的看法、评价),这样不仅把广阔的生活空间、缤纷的生活现象浓缩到课堂,让同学觉得“生活每天都是新的”,而且能培养讲报同学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实践证明,当观察感悟的对象一旦纳入“社会新闻”参照系统,其感悟活动便进入兴奋状态,让写作者获得观察感悟的高视点。
  2、联想与想象
  有些学生提起作文常感到“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已有的生活素材,即不善于联想。联想和想象能让学生发掘湮没在记忆宝库中的材料,将分散的零星的材料组成一体,从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内在的联系,变“思维空白”为茅塞顿开,找到自己值得写的材料。因此,我们要注重利用“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充满人文气息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名篇,就地取材从课文中找写作点,进行想象、联想训练,进行再创造训练,学生写作的内容就更广泛,也更可操作。如:学了《阿长与(山海经)》,让学生想象阿长告假回家四五天中去买“三海经”的片段;学了高尔基的《海燕》,让学生想象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的想法及与海鸥、海鸭等海鸟的对话;学了杨绛的《老王》,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改写老五给杨绛一家送鸡蛋和香油的片段……这样的作文训练虽不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但让学生感到更有趣,同时将各自的阅读感悟用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有时也可给出论点,让学生广开思路,进行扩散思维,来一次“浮想联翩”。如围绕“勤奋使人成才”,学生们会从读书积累、影视启迪中多角度、多侧面的搜寻、联想,会想起“京剧大师盖叫天,在床头贴‘睁眼即起’的纸条,坚持早起练功;想起“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时,曾用圆木做‘警枕’,警惕自己从不贪睡”;想起“一代画马宗师徐悲鸿,在塞外马场仔细观察三年,画出马的各种姿态草图上千幅”;想起“数学家陈景润研究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草稿纸装了六麻袋”……这样,写作的材料就滚滚而来,领悟的火花不断闪现。
  3、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能力,但是这两种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又是密切配合的。没有对生活现象、写作素材进行缜密的分析,就很难有深刻、独到的感悟。同样没有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感悟也是零碎的,肤浅的。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提供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从而深化认识,优化立意的训练方式。如对《滥竽充数》这一则材料,绝大部分学生只囿于南郭的角度,形成定势——不要不懂装懂。其实,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感悟:如从齐宣王的角度,反对官僚主义;从齐王的角度,引进竞争机制,杜绝滥竽充数;从299位乐师的角度,反对明哲保身;也可以纵向认识,由结果推及原因(南郭始终不会吹竽,原因在于不肯学),由偶然推及必然(投机者未必长取巧);由现实推及未来(只有真实才实的人,才能立足社会)。还可以逆向认识,如转否定为肯定,反弹琵琶,赞赏南郭先生的“逃”是有自知之明,尚存廉耻之心的表现。
  4、鉴赏与评价
  优秀作品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写作的训练,文本的点拨与启示有利于触发学生头脑中各种“潜意识”的苏醒。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结合优秀范文的讲解,在文本欣赏与评价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水平。
  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仿写范文的思路、意境、写作手法等。如,老舍在《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中把“热”写得逼真形象,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冷”为题,让学生写一段话具体描写冬天天气的寒冷。又如学完《背影》,可让学生也回家仔细留意爸爸、妈妈的背影,然后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这种借鉴作家的言语体验成果,进行再体验的写作我称之为“二度”体验。这是极其有效和重要的写作训练。因为借鉴模仿可以促进学生感悟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提高学生生活体验言语化的能力。
  5、积累与整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写作中的“感悟”并不是奥秘无穷的东西,它其实是人脑在高度亢奋情况下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佳的“思维态势”。感悟的“突如其来”,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那就是平日诸多“信息”的贮存、情感专一的思索,到了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如外界一个新“信息”的强烈刺激,一下子被“惊醒”过来。由此可见,感悟是建立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等等。
  为了让学生头脑中存储更多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为写作感悟的“突发”创造条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日记、随笔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放飞了他们灵动的思想,他们能自主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获得了写作的快乐,也写出了“独立特行”。
  
  三、关于“感悟”的注意问题
  
  l、从片段写起——感悟有个过程
  学生对生活、对阅读的感悟总是由一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幼稚到成熟的提升过程,所以我们不要苛求学生一开始就长篇大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巧妙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段落写作练习。“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
  2、作文与做人——感悟有个关键
  作文是思想的结晶。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于文章具有鲜明的“烛照”作用,卓异的“识见”与深邃的“眼力”是提升感悟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观察生活,“烛照”事物,这样才能幡然醒悟,高瞻远瞩,洞察显微。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阅历、心理特点等原因,可能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不足,甚至偏激,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由感悟、独立写作的同时,教师更要适时地引导。
  3、真实与虚构——感悟有些困惑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我们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但如何看待“真实”,有没有完全的真实?我们知道,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实录,“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因为人不同于“禽兽”之处就在于人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掩饰与对自己的“社会性”包装。由此可见,完全真实的“自我”和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做不到让学生去掉“包装”,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示灵魂深处的完全本真的自我。我们只能在作文中训练学生的“自由意志”(即思考)。同时,在以写实为主的作文训练前提下,我们不鼓励学生写虚构作文。
  
  张玉兰,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作为诗人,戈丹的身上洋溢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创造冲动,她的诗是她的行走记录或者是行动指南。戈丹的诗歌是硬朗的却不乏细致,她从生活经验中提炼素材,从不同角度观察,诗歌保持着相当的敏锐度,诗句跳脱感和陌生化表达十分强烈,从客观世界出发,试图抵达自我的主观世界,语言表达生动准确:“一个岛屿想要脱离海的束缚/我脱离梦境只有一刹那,”她具有发现事物本质的直觉意识。  “恩宠”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景
旧石门分割两片时光  一片桃园结义杀富济贫  一片岁月静好青苔作痕  拜谒山寨  不为双峰以及  双峰之间的道观  胼手胝足只为遥想风姿绰约  的压寨夫人包括大快朵颐的豪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寨  有锁却没有门  门内四海翻腾  门外静为道具  之间的舞台  生旦刀马演绎英雄与小丑崇高与卑微  唯独忘记嘶风已去浪遏凡尘  我一脚站在石门之内  一脚站在石门之外  那会我想  假如没有这座石门 
王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轮椅上奔跑》,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等多部文集。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国作家》《钟山》等。  与母亲散步  一整个夏天  我都与母亲一起散步  不像幼年被抱着  也不像童年被搀着  我们就只是一起散了散步  我们总是趁着天还没黑透前  循着夏的光亮,找到一丝清凉  母亲时而在前边迈
一、自主探究,挖掘屈原的爱国精神    1.读文章前,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①屈原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征?  ②传记中如何展示屈原的文学才华?  ③屈原一生的遭遇分哪几个阶段?如何概括?  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组学习,借助多种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学生分组查寻资料写成小论文。  3.集体讨论,明确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
名著故事新编是将思维延伸到中外名著之中,以全新的视角,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从而对话题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的作文方式。近几年高考作文中,这种方式引人注目,方兴未艾,涌现出许多“名篇”。其亮点在“新”,关键在“巧”。以下介绍六种“巧编”之法。    一、移时法  它是名著故事的现代版,即让那些基本保持原有思想性格的名著人物,在新的时代演绎或喜或悲的故事。它的“新”表现在是新时代下的新故事,它的“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学案导学
朱熹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得让学生多读“杂书”。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就能在海洋中乘风破浪地前进。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课内与课外比翼双飞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
飞鸟渡过一片湖  它的翅膀,托着一枚金币  白马在岸上吃草  更小的云雀,在草丛中翻飞  野花和青草  顺着风的方向摇摆  野鼠摘下一枚露珠  將阳光搬运进它的洞穴  我的草原,眨了眨眼睛  一点点地苏醒过来  河滩上的黄昏  等夕阳落下  油菜花变黄  湖水变蓝  云彩染红  我的白牦牛  奔入云中  晚归的马车  从油菜花和湖水  掩住马蹄的陆地  缓缓过桥(渡过)  滑溜的光抽  打在它们的
箫从天籁传来  与世俗的距离  其实,就隔一首失传的渔歌  我从洞音里跌落  其后,大湖千帆  向着唯一的出口泅渡  桅尖上,湖心落日  不见龙舟浩荡  不见石人石马  湖底淹没的泗洲  化石一样,成就你  永世的缄默  此刻,有人看见  你站在夕阳的肩上  一湖的相思像羽翼般退潮  纤细的乡愁  跟着,瘦瘦地  坠落  深夜的村庄  一颗冰冻的心  激活在雪夜  月光,有足够的时间  修飾天空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