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画其实不只在于纸上、笔间,而是人生的积淀,对于自然的感悟。旅游亦然。郭德昌先生就是一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而又不忘周边的风景,不忘内心的感悟,并把这些描于纸上的艺术大家。
郭德昌先生是新時期中国画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风东渐,外来的各种思潮在中国艺坛如走马灯般轮番登场,而中国画遗产饱受诘难;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回归传统”的呼声,传统受到珍视,但沉渣泛起、泥古不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市场日渐红火,但中国画学术标准的缺失又令学界焦虑不已……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困扰过郭德昌先生,但作为一信创作者,他没有陷入对概念的抽象思辨中,而是力图靠创作实践来推动问题的解决。三十年来,他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借花卉草木来寄托感情、表达愿望,笔耕不辍。凭借着自己天分与勤奋,因为这位艺术家的个性面貌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其成果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郭德昌先生在《野谷草堂随笔》中说“淡色以求清雅,重彩以求古厚,动静相谐,浓淡得宜。用笔好了,墨色自然清雅,画的品位自然就高了。认识东方绘画,首先要掌握和最终解决的就是悟 ‘笔墨’二字。用墨之妙,在于用水,笔墨是中国画之灵魂,用水之妙是笔墨之核心。用水巧妙,墨色才活……”、“天性与经历铸就画家的个性气质,决定绘画面貌,它使我在自然、传统、自我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大法通道。”
郭德昌先生的山水画大致可归入“清境”或“奇境”之列。他成功地表现造化之清奇,更表现出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清赏,让观者获得一种身心闲静的审美体验。
读郭德昌先生的山水画,观者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文人的隐逸思想,也能品味出些许田园情怀。郭德昌先生喜画太行山,但不刻意再现对象磅礴的气势,也不靠剑拔弩张的笔势夺人眼目,他只是用笔墨语言娓娓道出他对山川云水的挚爱,清气扑人眉宇。郭德昌先生营造的境象,是以生活中目之所见的山水为基础,再经过他主观想象并借着笔墨元素加工、转换而形成的意象。郭德昌先生对景物元素的经营颇见匠心,反映出艺术家鲜活的审美感受力和灵活的表达力。郭德昌先生的山水,气息内敛而不张扬。初看,画面元素安排散缓,然而谛观之后,却能发现其中却不乏巧思妙笔。他笔下的景象注重“动”与“静”的对比与结合。他的山水画境里很少出现人物形象,但用屋宇、茅亭、舟楫等来提示人物的存在。他的一些小品画,虽然景物元素不多,但由于取舍得当,达到了以简胜繁的目的,平凡的山野小景也能被赋予意味深长的诗韵。郭德昌先生作画重视大感觉和总体印象,不求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是喜欢用素雅的水墨灰色调来统摄全局。
郭德昌先生的花鸟画与他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皆追求气韵的生动与形象的传神。然而,以笔者之见,就具体的笔墨趣味、布局手法而论,郭德昌先生的花鸟画更见功力。他的花鸟画突出大感觉,注重大对比,形象简洁概括但内蕴丰富,“大写意”的感觉明显,现代形式感也更突出。我国花鸟画自古就有借物起兴、发物比德的传统,但郭德昌先生似乎愿意让花卉禽鸟承载过于沉重的道德说教使命,而只是想让这些自然界的精灵表现出生命状态和精神气象,进而让观者感悟生命,尊重自然。
郭德昌先生笔下的石榴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继承了吴昌硕等人手法,但是用短线条写石榴的枝干,落笔肯定,铿锵有力,线条颇多变化,笔痕满纸,高下欹斜,但能做到乱中求整,走笔纵横恣肆而不失法度;布局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强烈。他的荷花也很精彩,画家以积墨、泼墨、破墨等技法表现,似影非影,幽晦含蓄,带有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弥漫着一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情绪。
郭德昌的画与其说是纸上的艺术,不如说是心灵的写照。正如潘天寿先生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他就是这么一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领悟,不断探索成长的艺术家,他用心作画,用墨取形。
郭德昌先生是新時期中国画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风东渐,外来的各种思潮在中国艺坛如走马灯般轮番登场,而中国画遗产饱受诘难;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回归传统”的呼声,传统受到珍视,但沉渣泛起、泥古不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市场日渐红火,但中国画学术标准的缺失又令学界焦虑不已……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困扰过郭德昌先生,但作为一信创作者,他没有陷入对概念的抽象思辨中,而是力图靠创作实践来推动问题的解决。三十年来,他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借花卉草木来寄托感情、表达愿望,笔耕不辍。凭借着自己天分与勤奋,因为这位艺术家的个性面貌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其成果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郭德昌先生在《野谷草堂随笔》中说“淡色以求清雅,重彩以求古厚,动静相谐,浓淡得宜。用笔好了,墨色自然清雅,画的品位自然就高了。认识东方绘画,首先要掌握和最终解决的就是悟 ‘笔墨’二字。用墨之妙,在于用水,笔墨是中国画之灵魂,用水之妙是笔墨之核心。用水巧妙,墨色才活……”、“天性与经历铸就画家的个性气质,决定绘画面貌,它使我在自然、传统、自我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大法通道。”
郭德昌先生的山水画大致可归入“清境”或“奇境”之列。他成功地表现造化之清奇,更表现出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清赏,让观者获得一种身心闲静的审美体验。
读郭德昌先生的山水画,观者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文人的隐逸思想,也能品味出些许田园情怀。郭德昌先生喜画太行山,但不刻意再现对象磅礴的气势,也不靠剑拔弩张的笔势夺人眼目,他只是用笔墨语言娓娓道出他对山川云水的挚爱,清气扑人眉宇。郭德昌先生营造的境象,是以生活中目之所见的山水为基础,再经过他主观想象并借着笔墨元素加工、转换而形成的意象。郭德昌先生对景物元素的经营颇见匠心,反映出艺术家鲜活的审美感受力和灵活的表达力。郭德昌先生的山水,气息内敛而不张扬。初看,画面元素安排散缓,然而谛观之后,却能发现其中却不乏巧思妙笔。他笔下的景象注重“动”与“静”的对比与结合。他的山水画境里很少出现人物形象,但用屋宇、茅亭、舟楫等来提示人物的存在。他的一些小品画,虽然景物元素不多,但由于取舍得当,达到了以简胜繁的目的,平凡的山野小景也能被赋予意味深长的诗韵。郭德昌先生作画重视大感觉和总体印象,不求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是喜欢用素雅的水墨灰色调来统摄全局。
郭德昌先生的花鸟画与他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皆追求气韵的生动与形象的传神。然而,以笔者之见,就具体的笔墨趣味、布局手法而论,郭德昌先生的花鸟画更见功力。他的花鸟画突出大感觉,注重大对比,形象简洁概括但内蕴丰富,“大写意”的感觉明显,现代形式感也更突出。我国花鸟画自古就有借物起兴、发物比德的传统,但郭德昌先生似乎愿意让花卉禽鸟承载过于沉重的道德说教使命,而只是想让这些自然界的精灵表现出生命状态和精神气象,进而让观者感悟生命,尊重自然。
郭德昌先生笔下的石榴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继承了吴昌硕等人手法,但是用短线条写石榴的枝干,落笔肯定,铿锵有力,线条颇多变化,笔痕满纸,高下欹斜,但能做到乱中求整,走笔纵横恣肆而不失法度;布局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强烈。他的荷花也很精彩,画家以积墨、泼墨、破墨等技法表现,似影非影,幽晦含蓄,带有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弥漫着一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情绪。
郭德昌的画与其说是纸上的艺术,不如说是心灵的写照。正如潘天寿先生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他就是这么一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领悟,不断探索成长的艺术家,他用心作画,用墨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