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就知道“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其之所以能够解渴,关键是曹操给士兵们的一个“念想”,让他们想象前面的大梅林,士气便振作。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何尝不能给学生一个“念想”,将遥远甚至是有些虚幻的理想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稍加努力便能登上的梯子,日积月累,便会取得奇妙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源于动机,而动机的核心是人内心的需要转变成欲望。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因为某些“念想”而对学习产生需要,那么当这种需要强烈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学习行为也就自然而然。这种念想会使得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和他们的生活、未来息息相关。为此,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念想,為他们的成功做好铺垫。
一、给其念想,浇灌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有多么大的内驱力,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们要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其兴趣给他们念想,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成为“乐之者”。
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我还会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尽量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当我谈到自己假期出国的经历时,我看到很多双羡慕的眼睛,于是我便借此机会和他们讲了自己和外国人交流的一些感受,其实说英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开口,便是成功了一大半,只要不怕难为情,不怕犯错误,结果肯定是可喜的。之所以和他们讲这些,只是为了给学生“念想”,和外国人交流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并不是只有拔尖的学生才有资格做到,只要你肯努力,美好的未来是属于刻苦人的。记得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家长给我发短信,说自己的儿子听完我的经历后非常羡慕,也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将来有此经历锻炼自己,并且向其保证说一定会努力学英语不会让我失望。看完这个短信,我很是感慨,无意间的一番话会使得学生如此激动,或许我的这些话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念想”。正是有了这一“念想”,他付诸行动,期末考试一下提高二十多分。刚开始我的确低估了“念想”的魔力,殊不知只要学生有这个心,他便会自觉地制定目标一步步实现,而我在这中间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二、坚定念想,突破自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已经给了学生“念想”,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想办法激励鼓舞他们,让他们坚定念想,从而为了达到目的突破自我。
不可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念想,也有能力为此而发奋图强。我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刚开始接班时她是女生中基础最差的一个。在我的留意下,我发现这个女生性格不错,大大方方,做事不拘谨也不扭捏,有时还特立独行,比如默写英语错得多的学生要去组长那重默,她却不,她自觉在位置上背诵然后默写,完成后拿到办公室给我看,反复错反复默,但是绝不会偷看。有一次她的父亲联系我说发现自己的女儿变了,变得爱学英语了,也后悔当时怎么没打好基础导致现在的状况,现在要追赶上来。对于这种转变,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后来一次在作文中谜底揭开了,原来我的接班给了她一个“念想”,她认为当英语老师是如此美好的梦想,她想实现它。所以她加倍刻苦要弥补不足,虽然她知道这很难,但还是想突破自我尝试一下。我还清楚地记得考试前的几周,课间从教室走过都能看见她埋头背英语的身影,她的班主任为此还劝我说你别抓她太紧了,可事实是我并没有,都是她自觉地去背去学,而是她有一个念想支撑着她,激励着她去学去拼。最后考试她由原来的超低分变成了及格,进步是惊人的,她的努力让我着实感动,为此我坚信:坚定念想必能突破自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三、分解念想,步步攀升
未来遥不可及,但当下却是最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的。学生的念想大多涉及未来,不可能一步就实现,我们要帮他们把那些念想细细地分解,将其化为步步攀升上去的梯子,只要每一步都踩稳,那么总有一天会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很优秀,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面对这样的一个想法,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学习,还要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以及其他很多方面,而这些是作为老师的我无法给予加以锻炼的,能做的只是帮他把这个“念想”分解开来,慢慢地逐步引导他向这方面靠近,比如学校有集体活动的时候给他机会锻炼。有一次校园歌手比赛,向来腼腆的他也登台和同学一决高下,虽然还表现得有些紧张但是他鼓足所有的勇气,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心存念想。他还在课余时间练习弹钢琴,有机会就去考级,也在不间断地练习口语,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听起来更纯正。总之,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他都不懈地努力、去靠近。如此一来,再遥远的念想都会在他的步步攀升中触手可及。
学习,本就不该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要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有味,必须挖掘学生的念想,让他们伴着这些念想,唤醒那些沉睡的潜力因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更可以为了念想奠定扎实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源于动机,而动机的核心是人内心的需要转变成欲望。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因为某些“念想”而对学习产生需要,那么当这种需要强烈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学习行为也就自然而然。这种念想会使得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和他们的生活、未来息息相关。为此,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念想,為他们的成功做好铺垫。
一、给其念想,浇灌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有多么大的内驱力,可以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们要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其兴趣给他们念想,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成为“乐之者”。
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我还会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尽量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当我谈到自己假期出国的经历时,我看到很多双羡慕的眼睛,于是我便借此机会和他们讲了自己和外国人交流的一些感受,其实说英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开口,便是成功了一大半,只要不怕难为情,不怕犯错误,结果肯定是可喜的。之所以和他们讲这些,只是为了给学生“念想”,和外国人交流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并不是只有拔尖的学生才有资格做到,只要你肯努力,美好的未来是属于刻苦人的。记得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家长给我发短信,说自己的儿子听完我的经历后非常羡慕,也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将来有此经历锻炼自己,并且向其保证说一定会努力学英语不会让我失望。看完这个短信,我很是感慨,无意间的一番话会使得学生如此激动,或许我的这些话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念想”。正是有了这一“念想”,他付诸行动,期末考试一下提高二十多分。刚开始我的确低估了“念想”的魔力,殊不知只要学生有这个心,他便会自觉地制定目标一步步实现,而我在这中间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二、坚定念想,突破自我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已经给了学生“念想”,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想办法激励鼓舞他们,让他们坚定念想,从而为了达到目的突破自我。
不可小看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念想,也有能力为此而发奋图强。我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刚开始接班时她是女生中基础最差的一个。在我的留意下,我发现这个女生性格不错,大大方方,做事不拘谨也不扭捏,有时还特立独行,比如默写英语错得多的学生要去组长那重默,她却不,她自觉在位置上背诵然后默写,完成后拿到办公室给我看,反复错反复默,但是绝不会偷看。有一次她的父亲联系我说发现自己的女儿变了,变得爱学英语了,也后悔当时怎么没打好基础导致现在的状况,现在要追赶上来。对于这种转变,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后来一次在作文中谜底揭开了,原来我的接班给了她一个“念想”,她认为当英语老师是如此美好的梦想,她想实现它。所以她加倍刻苦要弥补不足,虽然她知道这很难,但还是想突破自我尝试一下。我还清楚地记得考试前的几周,课间从教室走过都能看见她埋头背英语的身影,她的班主任为此还劝我说你别抓她太紧了,可事实是我并没有,都是她自觉地去背去学,而是她有一个念想支撑着她,激励着她去学去拼。最后考试她由原来的超低分变成了及格,进步是惊人的,她的努力让我着实感动,为此我坚信:坚定念想必能突破自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三、分解念想,步步攀升
未来遥不可及,但当下却是最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的。学生的念想大多涉及未来,不可能一步就实现,我们要帮他们把那些念想细细地分解,将其化为步步攀升上去的梯子,只要每一步都踩稳,那么总有一天会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很优秀,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面对这样的一个想法,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学习,还要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以及其他很多方面,而这些是作为老师的我无法给予加以锻炼的,能做的只是帮他把这个“念想”分解开来,慢慢地逐步引导他向这方面靠近,比如学校有集体活动的时候给他机会锻炼。有一次校园歌手比赛,向来腼腆的他也登台和同学一决高下,虽然还表现得有些紧张但是他鼓足所有的勇气,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心存念想。他还在课余时间练习弹钢琴,有机会就去考级,也在不间断地练习口语,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听起来更纯正。总之,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他都不懈地努力、去靠近。如此一来,再遥远的念想都会在他的步步攀升中触手可及。
学习,本就不该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要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有味,必须挖掘学生的念想,让他们伴着这些念想,唤醒那些沉睡的潜力因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更可以为了念想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