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山素有“三七之乡”的美称,自古苗、瑶、壮等多民族生活于此,加上山水相间的卡斯特地貌,自然、人文资源尤为丰富,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生产方式与经济与经济发展均处于劣势,贫困面较大。本文希望对文山特产三七为主其他中药为辅的三七面膜进行CIS设计,从理念,视觉,行为这三方面对三七面膜做一个诠释,一方面丰富三七面膜的内涵,其次扩大对三七面膜的影响力,最终增加其销售,从一定程度上对文山的贫困状况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三七地理文脉 三七面膜 CIS设计
中图分类号: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207-01
一、三七面膜的地脉文脉
(一)文山三七种植历史
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于文山,文山是当之不愧的三七主产地和原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二)三七应用的演变
三七作为一种疗效明显的药用植物,在为汉族当做传统的中药之前,曾长期流传于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彝族等)民间,而后随着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军旅、商贾的传播,才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
由于近代原陆军讲武堂军医曲焕章将三七作为一味原材料,发明了云南白药,这一品牌在现代一直被发扬光大。
(三)三七与美丽女子的渊源
文山当地流传着很多版本的三七姑娘的故事,这些故事基本均说的是三七是由美丽的仙女化身而成。寓意着服用(敷用)了三七之后可以延年益寿,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三七认识的加深,由于三七有活血通络之功效,三七在文山当地也是一些精通养生护肤之道的少数民族医药专家配上其他辅料敷面,可使得皮肤细腻百润,达到养肤护肤的目的。
二、三七面膜的理念识别(MI)
本项目在云南文山找到了一处最适宜三七生长的罕见种植地——文山普者黑。选址在这里,目的就是把三七用最好的品质做出来。首先,为了保护产地的生态环境,用木桩代替钢桩,做大棚支柱,与大自然更亲近,以此象征对大自然的敬意,为保障三七原生态品质,用松树枝做三七的“遮阳伞”,以此作为对大自然的一种隐喻,以渠山泉水为三七提供优质水源,真正做到无污染,以此保证提供优质产品。第二,研发经过了多年的实验,在生产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零添加,对皮肤无伤害。第三、消费者的体验上看,古希腊先贤柏拉图说“美是难的” 固然,团队成员打造高品质面膜的过程是难的,但是,消费者拥有了我们的天然三七面膜之后,不再会认为“美是难的”。
三、三七面膜的视觉识别(VI)
(一)产品形象
在我们的产品包装设计中,产品由于主要成分是三七,项目组选取Logo设计采用三七的叶、花和红果子为主要的三个元素来设计出民族风的三七顾念。形象为少数民族风小女孩,身着苗族、瑶族喜爱的蓝色服饰,头饰、项圈为鲜艳欲滴的三七红籽与翠绿三七叶,既融合了云南民族风情,又结合了三七的特色,整个卡通形象的女孩迎合年轻女孩子的消费审美需求。云南民族特色文化与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形成了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三七”产品文化。
(二)产品名称系列
三七为主要原材料的面膜主打功能两种系列,因此项目组为其命名白壁无暇和冰清玉洁。在“白璧无瑕”系列中,主要有美白、淡斑和去皱这三款功能的面膜。此名称寓意为使用了产品的消费者能够肤如温润脂玉,符合古典中国以白为美的审美标准。
在“冰清玉洁”系列中,产品主要有的面膜是爽肤和去粉刺的功能面膜,名称寓意为使用了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去除皮肤中的杂物、消除粉刺和油脂,达到让皮肤干爽祛痘的功效。
(三)产品包装
在包装设计上,项目中引用了道家文化的“大道至简”的经典意义,运用木质结构的盒子,外围图案也为三七红籽和三七叶。希望消费者将面膜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此精美的小盒子作为首饰盒或其他小件物品收纳盒。
四、三七面膜的行为识别(BI)
在三七面膜的销售行为中,项目组主要采取以下营销口号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一)道家文化的销售口号
“集天地灵气三七,化世人焕肤妙物”
此理念说明三七的种植需要纯天然的环境方得高品质、无重金属污染的药物,昔日为王宫贵胄保养,受伤病员治疗流血,促进伤口愈合,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变成了消费者护肤焕颜的神器。
(二)少数民族文化
“壮苗深山出三七,各族共美情谊深”
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大多尚不知道三七为何物。在清代,三七一直被列为地方进贡朝廷的珍稀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宫廷,其珍贵性可见一斑。在现代,三七为各民族共享的珍贵药材,此处的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为通过三七对大家的治疗保健作用达到大同和谐,第二层为通过三七的美容功效让消费者达到外在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忠,崔秀明,朱艳.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技术贡献率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 (3)
[2]冯光焰.三七强州是文山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关于发展文山三七产业的思考[J].创造,2002 (10)
[3]周贤柱.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4
[4]记者 李犁 杨新红.文山三七成为高成长产业[N].云南日报,2006
[5]丁艳芬, 苏梅 ,武国顺, 杨崇仁.无量山三七地理种源的发现[J].2012 (10)
[6]王璐,郑刚强,邓雨薇.企业识别系统(CIS)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J]2017(17)
李倩为本文通訊作者。
本文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项目“印象三七”(项目编号2017SJ5306)研究成果。
[关键词]三七地理文脉 三七面膜 CIS设计
中图分类号: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207-01
一、三七面膜的地脉文脉
(一)文山三七种植历史
公认的文山三七种植历史不少于400年,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于文山,文山是当之不愧的三七主产地和原产地。这是文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所决定的。
(二)三七应用的演变
三七作为一种疗效明显的药用植物,在为汉族当做传统的中药之前,曾长期流传于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彝族等)民间,而后随着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军旅、商贾的传播,才逐渐进入了中原地区。
由于近代原陆军讲武堂军医曲焕章将三七作为一味原材料,发明了云南白药,这一品牌在现代一直被发扬光大。
(三)三七与美丽女子的渊源
文山当地流传着很多版本的三七姑娘的故事,这些故事基本均说的是三七是由美丽的仙女化身而成。寓意着服用(敷用)了三七之后可以延年益寿,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三七认识的加深,由于三七有活血通络之功效,三七在文山当地也是一些精通养生护肤之道的少数民族医药专家配上其他辅料敷面,可使得皮肤细腻百润,达到养肤护肤的目的。
二、三七面膜的理念识别(MI)
本项目在云南文山找到了一处最适宜三七生长的罕见种植地——文山普者黑。选址在这里,目的就是把三七用最好的品质做出来。首先,为了保护产地的生态环境,用木桩代替钢桩,做大棚支柱,与大自然更亲近,以此象征对大自然的敬意,为保障三七原生态品质,用松树枝做三七的“遮阳伞”,以此作为对大自然的一种隐喻,以渠山泉水为三七提供优质水源,真正做到无污染,以此保证提供优质产品。第二,研发经过了多年的实验,在生产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零添加,对皮肤无伤害。第三、消费者的体验上看,古希腊先贤柏拉图说“美是难的” 固然,团队成员打造高品质面膜的过程是难的,但是,消费者拥有了我们的天然三七面膜之后,不再会认为“美是难的”。
三、三七面膜的视觉识别(VI)
(一)产品形象
在我们的产品包装设计中,产品由于主要成分是三七,项目组选取Logo设计采用三七的叶、花和红果子为主要的三个元素来设计出民族风的三七顾念。形象为少数民族风小女孩,身着苗族、瑶族喜爱的蓝色服饰,头饰、项圈为鲜艳欲滴的三七红籽与翠绿三七叶,既融合了云南民族风情,又结合了三七的特色,整个卡通形象的女孩迎合年轻女孩子的消费审美需求。云南民族特色文化与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形成了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三七”产品文化。
(二)产品名称系列
三七为主要原材料的面膜主打功能两种系列,因此项目组为其命名白壁无暇和冰清玉洁。在“白璧无瑕”系列中,主要有美白、淡斑和去皱这三款功能的面膜。此名称寓意为使用了产品的消费者能够肤如温润脂玉,符合古典中国以白为美的审美标准。
在“冰清玉洁”系列中,产品主要有的面膜是爽肤和去粉刺的功能面膜,名称寓意为使用了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去除皮肤中的杂物、消除粉刺和油脂,达到让皮肤干爽祛痘的功效。
(三)产品包装
在包装设计上,项目中引用了道家文化的“大道至简”的经典意义,运用木质结构的盒子,外围图案也为三七红籽和三七叶。希望消费者将面膜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此精美的小盒子作为首饰盒或其他小件物品收纳盒。
四、三七面膜的行为识别(BI)
在三七面膜的销售行为中,项目组主要采取以下营销口号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一)道家文化的销售口号
“集天地灵气三七,化世人焕肤妙物”
此理念说明三七的种植需要纯天然的环境方得高品质、无重金属污染的药物,昔日为王宫贵胄保养,受伤病员治疗流血,促进伤口愈合,今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追求的提高,变成了消费者护肤焕颜的神器。
(二)少数民族文化
“壮苗深山出三七,各族共美情谊深”
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大多尚不知道三七为何物。在清代,三七一直被列为地方进贡朝廷的珍稀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宫廷,其珍贵性可见一斑。在现代,三七为各民族共享的珍贵药材,此处的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为通过三七对大家的治疗保健作用达到大同和谐,第二层为通过三七的美容功效让消费者达到外在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忠,崔秀明,朱艳.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技术贡献率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 (3)
[2]冯光焰.三七强州是文山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关于发展文山三七产业的思考[J].创造,2002 (10)
[3]周贤柱.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4
[4]记者 李犁 杨新红.文山三七成为高成长产业[N].云南日报,2006
[5]丁艳芬, 苏梅 ,武国顺, 杨崇仁.无量山三七地理种源的发现[J].2012 (10)
[6]王璐,郑刚强,邓雨薇.企业识别系统(CIS)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J]2017(17)
李倩为本文通訊作者。
本文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项目“印象三七”(项目编号2017SJ53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