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都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承包商的选择,地勘单位也概莫能外,但在地勘单位的招投标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果不能予以解决,将严重影响招投标的质量和项目的实施。据此,本文分析了地勘单位招投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随之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勘单位;招投标;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地勘单位招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概要的阐述,供参考借鉴。
一、概述
招投标制度目前在我国各类工程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性的采购形式,是承包人和供货商的主要选择形式,呈现的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招投标制度是保证工程造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目前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问题分析
1.时常会有陪标的现象出现。目前在地勘单位的招标中,仍然存在陪标的现象发生,就是一个项目下来,已经内定了承包商,出于形式,还是会安排一些单位进行招投标活动,这些单位其实都是陪衬;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参加投标的几个承包商中,会有一些承包商串通起来压低投标报价,最终以低价中标,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招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仍然存在分包问题。分包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往往在企业中标以后,会擅自再把项目分解开来进行分包,这样一来,由于分包商的能力有高有低,致使项目的施工质量很难得以保证。
3.仍然存在评标办法不科学,评标专家水平低的情况。目前对于评标的具体办法,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致使在招标的过程中,会出现价格倾向性或者质量唯一论,并且有些评标专家的水平也不太高,致使承包商的选择不能准确定位,这些都会影响到后期工程的质量。
4.监督力度不够,执法查处不严。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标投标法》,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而且对于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其惩处力度却很小,这也进一步导致招投标活动的不规范性越来越严重。
三、对策探索
1.切实加强招投标的法制建设,完善招标投标管理
国家应该将《招标投标法》落到实处,对所有的招投标行为全程监察和管控,确保《招标投标法》的正确贯彻实施,而且还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招标投标法》,及时对一些相关条款进行相应修订,对于操作细节方面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强化,提高招投标行为的规范性和透明性,确保招投标行为的公平性。
2.对招标行为进行规范,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将招投标工作严格地重视和规范起来,凡是国家规定的应该招标进行的项目,一定要进行招标,而且在招标过程中还要监督其是否按照法定程序来进行,对于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惩,进而将招投标行为规范化。
3.选择高水平的评标专家队伍
评标专家的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选择高水平的评标专家队伍来进行评标。我们在进行评标专家选择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走人情关系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真正实力說话,以技术业务水平的科学考量标准进行甄选,进而组建一支真正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评标专家队伍。
4.采取科学的评标办法,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我们要采用科学的评标方法,尽量减少串标的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来决定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权重,对于一些技术上没有特别要求的项目,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抽签的方法,确定承包商。所谓的现场抽签法就是各承包商可以不做标书,只需在评标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优惠幅度范围内填报报价费率,然后进行现场抽签,以此种方式来确定项目的承包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串标现象的出现,对于有技术要求的项目,此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5.严格建立招投标各方诚信管理体系
我们可以建立地勘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结合人事、劳动、公安等的相关公开数据,建立地勘市场招投标各方(包括招标单位、招标代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的信用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的数据库,并将这些信息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网络,进而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工程招投标监管中的作用。
6.大力发展招标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建立地勘有形市场
各地实施招投标工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发展地勘项目市场交易中心,这是有形市场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地进行管理,交易中心可以随时提供施工图纸,随时帮助客户了解市场行情,介绍招投标工作,提供法律服务,设立专业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可以给招投标双方提供法律服务,作为招标投标双方受聘的常年法律顾问,也可以代理非诉讼业务,还可以代理案件的诉讼,同时又见证和监督服务的主体,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地勘单位招投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概要的论述,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决策与对策分析 贾璐 南昌大学 2006-05-01 硕士 3 310.
[2]王丽《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标法及保障措施的探讨》.2011.10《山东建设报》.(10).
【关键词】地勘单位;招投标;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地勘单位招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概要的阐述,供参考借鉴。
一、概述
招投标制度目前在我国各类工程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性的采购形式,是承包人和供货商的主要选择形式,呈现的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招投标制度是保证工程造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目前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问题分析
1.时常会有陪标的现象出现。目前在地勘单位的招标中,仍然存在陪标的现象发生,就是一个项目下来,已经内定了承包商,出于形式,还是会安排一些单位进行招投标活动,这些单位其实都是陪衬;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参加投标的几个承包商中,会有一些承包商串通起来压低投标报价,最终以低价中标,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招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仍然存在分包问题。分包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往往在企业中标以后,会擅自再把项目分解开来进行分包,这样一来,由于分包商的能力有高有低,致使项目的施工质量很难得以保证。
3.仍然存在评标办法不科学,评标专家水平低的情况。目前对于评标的具体办法,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致使在招标的过程中,会出现价格倾向性或者质量唯一论,并且有些评标专家的水平也不太高,致使承包商的选择不能准确定位,这些都会影响到后期工程的质量。
4.监督力度不够,执法查处不严。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招标投标法》,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而且对于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其惩处力度却很小,这也进一步导致招投标活动的不规范性越来越严重。
三、对策探索
1.切实加强招投标的法制建设,完善招标投标管理
国家应该将《招标投标法》落到实处,对所有的招投标行为全程监察和管控,确保《招标投标法》的正确贯彻实施,而且还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招标投标法》,及时对一些相关条款进行相应修订,对于操作细节方面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强化,提高招投标行为的规范性和透明性,确保招投标行为的公平性。
2.对招标行为进行规范,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将招投标工作严格地重视和规范起来,凡是国家规定的应该招标进行的项目,一定要进行招标,而且在招标过程中还要监督其是否按照法定程序来进行,对于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惩,进而将招投标行为规范化。
3.选择高水平的评标专家队伍
评标专家的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选择高水平的评标专家队伍来进行评标。我们在进行评标专家选择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走人情关系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真正实力說话,以技术业务水平的科学考量标准进行甄选,进而组建一支真正的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评标专家队伍。
4.采取科学的评标办法,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我们要采用科学的评标方法,尽量减少串标的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来决定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权重,对于一些技术上没有特别要求的项目,我们可以采取现场抽签的方法,确定承包商。所谓的现场抽签法就是各承包商可以不做标书,只需在评标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优惠幅度范围内填报报价费率,然后进行现场抽签,以此种方式来确定项目的承包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串标现象的出现,对于有技术要求的项目,此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5.严格建立招投标各方诚信管理体系
我们可以建立地勘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结合人事、劳动、公安等的相关公开数据,建立地勘市场招投标各方(包括招标单位、招标代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的信用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的数据库,并将这些信息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网络,进而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工程招投标监管中的作用。
6.大力发展招标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建立地勘有形市场
各地实施招投标工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发展地勘项目市场交易中心,这是有形市场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地进行管理,交易中心可以随时提供施工图纸,随时帮助客户了解市场行情,介绍招投标工作,提供法律服务,设立专业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可以给招投标双方提供法律服务,作为招标投标双方受聘的常年法律顾问,也可以代理非诉讼业务,还可以代理案件的诉讼,同时又见证和监督服务的主体,并提出相应立法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地勘单位招投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概要的论述,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决策与对策分析 贾璐 南昌大学 2006-05-01 硕士 3 310.
[2]王丽《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标法及保障措施的探讨》.2011.10《山东建设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