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乳腺癌,别轻信传言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岁的孙洁(化名)家住重庆市南岸区,近日,刚参加工作的她做入职体检,却被诊断患上了乳腺癌。
  “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乳腺癌啊?”孙洁吓坏了。她说,自己平时身体不错,也没有感觉到乳房疼痛和肿块,没想到莫名其妙就中招了。

  患病人群年轻化
  近年来,乳腺癌的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据了解,世界上最小的乳腺癌患者才3岁,我国报道的1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也不在少数。不仅如此,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提前了10年左右,发病年龄高峰为45~55岁。
  在我院今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40岁以下的占到三成。不良生活方式、使用含激素的制品、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心理创伤等可能是诱发原因。
  定期检查能早发现
  在预防和发现乳腺癌方面,自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观察乳房外形是否正常的弧形轮廓;挤压乳房或乳头,看有无液体从乳头溢出;触摸乳房,察看有无肿块等。
  日常自检是有必要的,它能帮助部分女性发现乳腺疾病,但并不是主要的手段,更不可替代必要的体检和相关检查;因为有些早期乳腺癌很难通过自检发现,主要是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关于检查的时间间隔,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1次临床乳房检查;40岁以上女性每2~3年做1次乳腺钼钯检查;50~69岁者每1~2年做1次乳腺钼钯检查;70岁或以上人群每两年1次乳腺钼钯检查。
  不要轻信传言
  关于乳腺癌,民间有不少传言。有人说“喝豆浆易得乳腺癌”,还有人说“乳房大更易患乳腺癌”,对于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大家要保持清醒,不要轻信。
  1 .乳房大更易患乳腺癌?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这一传言。造成乳房体积不同的主要是脂肪,而绝大部分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导管系统,脂肪组织是不会产生癌变的。
  因此,胸大胸小并没有患癌率的差异,而如果具备其他高危因素,不论大胸小胸都有可能得乳腺癌。女性千万不能觉得胸部小就忽视乳房体检,坚持乳房体检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2 .刮腋毛会导致乳腺癌?
  很多女性爱美,喜欢把腋毛刮干净,但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常刮腋毛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大部分致癌物质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代谢的,淋巴中也有细菌和病原体,但淋巴与腋毛的结构不相连,所以根本谈不上造成淋巴结的毒素聚集。不过,如果腋毛刮得不当,可能造成皮肤破损,易引起感染、毛孔堵塞等。
  3 .喝豆浆也易得乳腺癌?
  传言称,豆浆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女性饮用后易得乳腺癌。其实,豆浆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神奇的双向调节能力,即“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现象同时存在。在体内雌激素缺少,呈现低浓度的女性更年期,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和消除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有权威调查显示,大豆异黄酮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
  男性也会患乳腺癌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以为乳腺癌是女性疾病,其实,男性也有可能患上。权威数据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占1%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名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名是男性。
  大家一般都不会想到男性会患乳腺癌,所以即便出现乳腺癌的前期征兆,也不会太在意。即便怀疑,也很少会到医院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而错失早诊早治的机会。
  >>链接
  乳腺癌基因检测,性价比可以更高
  近日,在“2016年长江国际肿瘤学术会议暨重庆整合肿瘤学学术会议”上,记者了解到,重庆市肿瘤医院自主研发的遗传性乳腺癌检测和风险评估试剂盒已进行到试用阶段。相比同类产品,它的检测范围覆盖更广,且成本更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资料显示,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报告称,乳腺癌以每年新发病例27.3万人次,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乳腺癌成了威胁女性的第一杀手。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早诊早治是关键,可使5年的生存率超过九成。
  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基因检测对于乳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决策等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相关检测价格非常昂贵,并且覆盖的基因数目、区域有限,对结果的解析和精确的风险预测存在严重不足。重庆市肿瘤医院研发团队开发的基于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的乳腺癌/卵巢癌遗传性相关易感基因检测和风险评估试剂盒,除了BRCA1和BRCA2, 检测的基因还包括RAD51C等20个基因。
  目前,该产品技术成熟,各项技术参数达到预期指标,并完成了上千例乳腺癌/卵巢癌样品的检测。对于乳腺癌/卵巢癌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易感基因筛查及早发现致病基因,从而为这些人群的遗传咨询提供支撑,有利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和实现早期诊断,降低发病率。
其他文献
“医生,我有慢性乙肝。”曾经有患者这样问我,“都说吃药伤肝,我能不吃降糖药,只打胰岛素吗?”  “医生,最近我查出来有糖尿病肾病,听说二甲双胍伤肾,我不敢再吃了!”也有病友如此表示。  这不是个例,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想法。目前口服降糖药有5大类:(1)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2)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前者有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等,后者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3)胰岛素增敏剂,主要
我患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做了小针刀并服药后,麻木、疼痛感基本消除,但臀部仍然酸胀。请问后续该如何治疗?  四川 张先生  张先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療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3大类。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理疗以及封闭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技术和腰椎间盘镜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适应症。  手术治疗,最好限于有马
取芝麻梗、清明节前后采的柳树嫩叶各90~120克,加水适量,煎煮后洗头,并按摩头皮,每日1次,连洗1周,对脂溢性脱发有效。  江西南昌 王炎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油风”,多认为与湿热内蕴(油性脂脱)、血虚风燥(干性脂脱)等有关,治疗常以清热、祛风、活血等为主。  柳树(包括杨柳或旱柳)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柳叶“去风,止痛消肿”。中医认为,柳叶(枝)有
我们都渴望拥有白净光泽的皮肤,可偏偏许多人被面部的色斑所苦恼。据统计,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日本),人群先天性色素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雀斑、咖啡斑、太田痣(黑脸)、斑痣等,发病率可高达10%;其他色素疾病,如黄褐斑、颧骨斑(颧部褐青色痣)、老年斑、老年疣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更高。而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肤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在1%左右。这些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就业、婚姻和心理。  随
临床工作中,我总会碰到这样的糖友:平时疏于自测血糖,却很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经常到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也比较理想,然而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他们也很纳闷,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它控制好了,不是意味着血糖也控制好了吗,为什么还是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仔细询问后我发现,这些糖友在进行血糖监测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天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没错,
睑黄疣,又称为“睑黄瘤”,一般发生于内眼角,多位于内眼角的上眼皮,双眼对称发病。睑黄疣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对眼睛没有危害,但严重影响容貌,对于生性爱美的女性来说,也是令人心烦的。尤其是它的出现,还有可能与血脂异常有关联,更不可大意。  睑黄疣为代谢障碍性皮肤病,是黄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黄瘤病可分为结节性黄瘤、发疹性黄瘤和扁平黄瘤。结节性黄瘤好发于四肢伸侧和易摩擦部位,为黄色或深褐色圆形结节,单发或多
季节性过敏症指的是每逢季节交替转换、温差悬殊较大或温热潮湿起伏不定、冷暧无常,人体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出现身体不适、疲乏无力、困倦、腹胀腹泻等现象。过敏现象特别表现在皮肤,因皮肤受到各种因素刺激,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甚至出现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现象。如春夏之交,温度适宜,鲜花盛开,空气中会有很多花粉,也散布着很多细菌孢子,这些都是过敏原,它诱发人体组织释放化合物组织胺,引起鼻塞、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