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更加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即“T”型和“X”型知识结构(一专多能型,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深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实践 第二课堂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指出了人才对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性。面对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产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焦点。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即“T”型和“X”型知识结构(一专多能型,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拥有多学科、大跨度、交叉复合知识结构的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具有跨学科、跨专业领域进行综合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各项事业加速发展。但是,我国人才资源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稀少,势必影响改革的步伐。因此,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极其紧迫,具体表现为(1)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于各高等院校。(2)它是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必须有一批善于把握国内、国际脉搏的复合型人才。(3)它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要使我国的科技真正赶超发达国家,归根结底需要一批精通多们学科、能够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并具有开拓意识、能将这些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流人才。因此, “T”型和“X”型知识结构(一转多能型和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当是我国今后的人才培养规格应。
实践对成才的作用巨大。一是能使人获得真才实学,为成才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成才最终是在实践中实现的。三是实践能磨炼人的意志品格。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如策划、筹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团结、谦逊、自律与合作精神。科普宣传和爱心活动,可以使青年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帮助弱者,关心他人,为社会尽责的品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操。它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多方位,宽口径拓展培养大學生实践动手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观念是组织教学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面对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高等学校培养的本科人才应该是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具备国际化、社会化、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该对“宽口径、高素质“的内涵深入研究,确保精英教育的质量。而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去提高认识,在干中体会,在干中升华经验,在干中走出误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和特点;要从多角度把知识的结构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深化实践教学
1、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放映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1)目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扩展和信息的传递迅速爆增,形成了知识的无限性和课程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次,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课程的相对滞后之间也存在矛盾。最后,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但是社会处在迅速的、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需求变化而变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教学内容和设置国际化。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参与国际竞争,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国际接轨。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教材,都应该将内容的先进性作为首要条件。善于学习他国先进知识可以更迅速地为未来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提供知识储备和力量。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固化。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要求,都要求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个性化。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适应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积极举措,也是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其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
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教学基地是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有限条件创办的教学基地,其容纳量和条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地科研合作空间。例如,农学院与南阳方城县有着30年的校地合作关系。今年暑假,在农学院和方城县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决定把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为一个教学、科研及实习基地。真正实现了实习基地网络化、多样化,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信息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二课堂的开辟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创新”为原则,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社会实践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动手能力。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健康成才道路的重要途径。学校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双休日等,发挥专业特长,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广大同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使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或某一方面的愿望和要求,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它以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它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自我延伸能力得到增强,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平台。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和技能。实践证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促进学生成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复合型、创造型、协作精神的人才将倍受青睐,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从理论的园囿走向实践的天地,开阔眼界,培养才干,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都极大提高。
三、结论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强调加厚基础、拓宽基础、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与社会竞争,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实践 第二课堂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指出了人才对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性。面对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产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焦点。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即“T”型和“X”型知识结构(一专多能型,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一种拥有多学科、大跨度、交叉复合知识结构的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具有跨学科、跨专业领域进行综合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各项事业加速发展。但是,我国人才资源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稀少,势必影响改革的步伐。因此,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极其紧迫,具体表现为(1)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于各高等院校。(2)它是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必须有一批善于把握国内、国际脉搏的复合型人才。(3)它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要使我国的科技真正赶超发达国家,归根结底需要一批精通多们学科、能够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并具有开拓意识、能将这些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流人才。因此, “T”型和“X”型知识结构(一转多能型和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当是我国今后的人才培养规格应。
实践对成才的作用巨大。一是能使人获得真才实学,为成才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成才最终是在实践中实现的。三是实践能磨炼人的意志品格。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如策划、筹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团结、谦逊、自律与合作精神。科普宣传和爱心活动,可以使青年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帮助弱者,关心他人,为社会尽责的品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操。它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多方位,宽口径拓展培养大學生实践动手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观念是组织教学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面对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高等学校培养的本科人才应该是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具备国际化、社会化、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该对“宽口径、高素质“的内涵深入研究,确保精英教育的质量。而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去提高认识,在干中体会,在干中升华经验,在干中走出误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和特点;要从多角度把知识的结构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深化实践教学
1、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放映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1)目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扩展和信息的传递迅速爆增,形成了知识的无限性和课程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次,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课程的相对滞后之间也存在矛盾。最后,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但是社会处在迅速的、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需求变化而变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教学内容和设置国际化。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参与国际竞争,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国际接轨。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教材,都应该将内容的先进性作为首要条件。善于学习他国先进知识可以更迅速地为未来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提供知识储备和力量。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固化。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要求,都要求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个性化。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适应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积极举措,也是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其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
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教学基地是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有限条件创办的教学基地,其容纳量和条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地科研合作空间。例如,农学院与南阳方城县有着30年的校地合作关系。今年暑假,在农学院和方城县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决定把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为一个教学、科研及实习基地。真正实现了实习基地网络化、多样化,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信息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二课堂的开辟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创新”为原则,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社会实践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动手能力。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健康成才道路的重要途径。学校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双休日等,发挥专业特长,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广大同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使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或某一方面的愿望和要求,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它以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它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自我延伸能力得到增强,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平台。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和技能。实践证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促进学生成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复合型、创造型、协作精神的人才将倍受青睐,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从理论的园囿走向实践的天地,开阔眼界,培养才干,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都极大提高。
三、结论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强调加厚基础、拓宽基础、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与社会竞争,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