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表现力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二)

来源 :MIDI音乐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2通过电子手段创造非自然音色。
  进入20世纪下半叶,电子音乐、简约音乐、点描音乐、音色音乐、具体音乐等相继出现。相比较20世纪初而言,作曲家们越来越多的把改革与创新的重点倾向于音乐构成的基本材料--音色上来。同时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创作的手法与理念也不断更新。1948年法国的皮埃尔_谢菲尔在磁带录音机还没有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利用录音盘创作了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火车头练习曲》,从而迈出了音乐……图1.2.2 皮埃尔_谢菲尔在实验室中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第一步。作为电子音乐初级阶段的具体音乐"为后人打开了全新的音乐领域的大门,引发了人们把电子科技作为音乐创作和音乐发展的强大动力。"到1951年磁带录音机推广以后,素材的录制与可编辑性进一步增强,使得录音带音乐的发展成为可能。在此以后,各国的电子音乐实验室相继建立。作曲家们利用磁带打圈、改变转速、反转、分切和拼接、加入电频信号干扰等方式进行创作,从而实现了将非自然音色引入音乐创作的目的。但是由于当时科技手段方面的限制,对原始素材的再编辑的可能性也非常有限。基于对新音色的无限渴望,音乐家们与电子工程师合作,于1955年研制成了著名的RCA电子合成器。
  直至1964年,电平控制技术发展成熟,此时才真正出现了专为实时演奏而开发的电子合成器。到70年代,采用"减法模拟"合成技术研发的Moog合成器诞生了,这项技术通过对简单波的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修改与调整,能够产……图1.2.2.a
  1956年普林斯顿电子实验室发明的RCA MKII 合成器 生众多非自然音响,因此它在音色方面对人们音乐审美意识的影响是空前的,也吸引了当时众多的作曲家和流行乐手将这种具有超现实意义的音色运用于创作中。音色作为音乐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它的丰富性与可变性直接决定了音乐整体的表现力水平,因此这一时期新音色的产生与推广对于音乐表现力发展来说,无论是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图1.2.2.b 1967年发明的Moog 合成器
  
  以上这一系列的进步从表面上看只是将科技发展融入了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来,从而为音乐拓展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但单从目的性上来看,其实质是将科技作为一种全新艺术手段来满足音乐家们实现全新音响理念探究的渴望,同时也满足了音乐表现力所涉及的诸多因素发展的需求。1.2.3审美回归导致模仿自然声学乐器音色的盛行新技术的研发对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计算机音乐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新技术的产生。模拟合成音色和后来的FM调频音色都具有显著的电子色彩,在其产生的初期由于被赋予了一种超现实意义,因此被广泛使用,几乎成为了那一时期先锋音乐的标志。但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FM调频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其造价也越来越低,甚至在一些廉价的PC声卡和电子琴上都能找到它的音色。因此,调频音色渐渐的成为了一种"廉价"和"低档"的标志,人们对于其音色固有的梦幻色彩产生了审美疲劳,转而对传统乐器音色所具有的人性化色彩和质感产生了新的审美趋向,人们重新开始渴望传统乐器的声音,可以说这是一种音乐听觉方面的"审美回归"。基于这种情况,20世纪80年代罗兰公司开发了线性算法合成技术(Roland Linear Arithmetic),简称RLA,其原理是采集真实乐器声音音头(Attack)部分的样本,然后通过合成器内部的微处理器计算出余下的Decay、Sustain以及Release这三个部分。在当时之所以没有采用完整的波形采样主要是由于当时合成器的数字存储容量与运算速度在技术上还达不到要求,可以说RLA是一种无奈的折中化选择。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硬件的数字存储和运算能力不再是问题的时候,采样回放技术(Wave Table Synthesis)应运而生了,而且也一直延用到现在。"该技术的音色审美追求非常明确,就是在合成器上最大限度地再现真实乐器或自然音响的音色"。而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成熟,使更多人认识到计算机音乐的实用性和可塑性,并投身到计算机音乐的演奏和创作中来。但是由于采样回放技术采用的声音样本仅仅是孤立的静态的,而在乐器的实际演奏过程中所具有的多变性和不确定因素在利用此项技术时很难得以解决,因此也很直接得影响到计算机音乐整体的表现力。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很多不了解计算机音乐的人们的概念中,计算机音乐是呆板和机械的代名词,其实一方面和技术层面的局限有关,另一方面也存在计算机音乐制作的水准高低的问题。这一误解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总是片面的将仿真类电子音色与真实乐器音色进行比较,而忽略了更广义电子音色在创作和使用中的积极意义。电子音乐和计算机音乐作为现代先锋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也具备独立于传统音乐音响以外的一系列特性,如音响的动态范围、音色变化的可调范围、音响空间概念的多变性、音响编辑组织的可能性等等。对真实乐器音色的模仿只是计算机音乐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只不过这个分支的实用意义和引起人们关注的普遍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从计算机音乐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对真实乐器的模仿决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更多的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方向,而其余方向的纵深发展对计算机音乐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只不过因为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原因很容易被忽略,但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音乐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这种情况一定会得以改变。
  1.2.4技术进步促使富于本身特点的表现力大大加强在近1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业的发展速度以几何方式加快,技术革新的跨度堪比之前的上百年。在计算机业的带动下,参与到计算机音乐相关产业研发的企业和个人也不断增多,设备的制造成本也不断降低,计算机音乐不再是少数先锋派艺术家的专属,甚至一般的音乐爱好者也完全有能力拥有一套功能强大的制作系统。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音乐音响可能性的无限延展,这中间包括音响组织原则的多样性、音色的丰富性、音响空间构建的可能性等等,这些进步得宜于各厂家针对用户的需求而研发的软件硬件设备。
  从20世纪末以合成器、音源为主要创作来源到21世纪以来向软件音色的过渡,计算机在音乐创作中所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计算机拥有硬件设备无法比拟的强大运算、编辑和存储能力,从理论上说,计算机可以成为任何一种最强大的硬件设备。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计算机性能提高的可能性以及升级所需投入的成本远远低于硬件设备,因此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成为了软件的积极拥护者,只要软件能胜任的就决不使用硬件。基于用户的这种取向,各厂家大大加强了软件技术的研发力度,软件的操控的便捷性也在不断完善与提高。便捷的操控性带来的是制作效率的提高,这直接决定了音响实现手段丰富程度,也使得作品表现力水平大大提高。以往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完成的哇音、反向、声相移位等效果成为了家常便饭,音乐家们不必在将精力耗费在常规的效果制作上,而更多的专注于如何使音乐变的更为个性化、更能充分表现自己的创作目的。技术归根到底是手段,它能够对创作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为创作开创新的领域和空间,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正在变的越来越明显。
  1.3大众传播对当代音乐审美意识的影响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任何方面的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音乐的传播。 "在这些现象后面,音乐信息(音响形态的或乐谱形态的)所运载的传播者的音乐艺术意图、音乐思想在为人们"分享"(部分地理解)或"共享"(较完整地理解)。
  因此,可以认为,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大众传播成为了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强大的影响力几乎
  波及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当然也包括音领域。各类传播媒体对于各种新兴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摇滚乐、HIP-HOP、说唱音乐、新民乐等等,这些全新的音乐形式的成型与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功的商业宣传和推广。媒体的传播还促进了相关音乐领域的交流与互补,这对于音乐本身的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当代大众审美意识的形成。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无法摆脱大众传播带来的影响,而音乐审美意识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因此,计算机音乐得以普及和推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类大众传播的影响。
  1.3.1音乐类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按照载体的类别和传播的渠道,我们把音乐类大众传播媒介分为以下几类:
  


   1.3.1.1 印刷出版媒介对于传统作曲和演奏演唱来说,印刷出版媒介的重要性非比寻常。特别是一旦缺少了乐谱印刷业,音乐的传承几乎无从谈起。但是对于计算机音乐来说就有所区别。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印刷的乐谱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记录和传播媒介,而更多的是以MIDI、音频或者作品工程数据文件作为最重要的传播载体。尽管多声部演奏的分谱和总谱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其记谱的方式部分的与传统记谱法有所区别,
   (如图1.3.1.1所示)
  
  图1.3.1.1计算机音乐采用特殊记谱方式的谱例但是它所能记录的信息并不能包含如效果器参数、声相参数、声部均衡比例等与演奏演唱同样重要的信息,因此,书面形式的媒介对于计算机音乐来说不再是最重要的媒介了。
  1.3.1.2 音像出版媒介对于音像出版媒介来说,具体传播介质的特性非常重要。当前使用较多的有磁带、CD、VCD、DVD、MP3等等,这些介质的大多采用数字技术,在声音和图象的传播质量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这就为计算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平台。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因为作为出版物,其可以负载的只能是音视频的成品资料,因此对于细化的数据、演奏技法、制作手段无法全面展现。
  1.3.1.3 公共广播电视媒介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广播电视具有信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对受众文化要求低、相对受信费用低廉等特点。新兴的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技术使广播电视的传播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在音频方面,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声音的频响范围、动态、解析度等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过数字技术不仅能接受立体声信号,还能接受AC3、THX等多通道数字音频信号,这使得通过广播电视进行高质量的声音传播成为了现实。因此,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于音乐传播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突出。不过与音像出版媒介一样,它也无法细化的再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因此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1.3.3.4 互联网络媒介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如今已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途径,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兴起的原因在于它能传播包括文本、声音、影象、图象在内的各种信息,能实现双向交互式传播以及传播范围广等等。对于计算机音乐来说,它应该是功能性方面最为合适传播途径了,通过它一方面可以传播音乐成品数据,还可以传播如技术文章、MIDI数据、多轨音频工程文件、谱例等等全方位的各种相关数据,尽管在带宽、使用费用、受众文化层次方面还有诸多的限制,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络媒介必定会成为最重要的计算机音乐传播媒介。
  1.3.2当代听觉审美意识对计算机音乐表现力发展的影响多源文化的并存和融合体现在音乐上就是多种风格体裁的音乐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受到绘画、电影、设计等其他艺术领域的多方影响。在多源音乐格局的演化过程中,大众音乐审美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层次与分类。一方面,人们对如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等极度商业化、模式化的音乐极为推崇,原因在于其拥有鲜明的娱乐性目的,其制作方式的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对受众的文化要求不高等等。另一方面,严肃音乐和实验性音乐也拥有一定市场,一部分音乐素养较高的群体支撑着此类音乐的存在与推广。大众审美需求的状态直接导致了各类音乐表现力发展的多源化和高水准化。随着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音乐不仅需要多种类型的表现力方式,而且也需要极高的表现力水平。也正是由于这种需求,使得功能性实用性极强的计算机音乐短时间内在表现力方面得到极大发展。
  图1.3.2.a 早期MIDI作品的工程文件
  图1.3.2.b最新MIDI作品的工程文件
  
  从以上两个不同时期的MIDI工程文件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在各参数调整幅度和细微程度、作品的动态范围、配器丰富性、音乐各层次的安排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当然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由制作者的制作水平决定,但是同时也部分地反应出音乐审美需求对计算机音乐作品提出的全新要求。
  计算机音乐的表现力问题一直是计算机音乐学科中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早期的计算机音乐由于软、硬件技术的限制以及音乐创作、制作主体技术手段的单一或者音乐素养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导致部分计算机音乐作品生硬、呆板,让听众很难接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手段能使音乐达到的表现力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因此,在学习各类相关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音乐整体发展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
  庄元《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第七编—20世纪音乐
  张小夫《初级阶段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
  付晓东《计算机音乐的历史审美和审美特征》
  庄曜《电脑音乐制作观念》
其他文献
虽然现在的时代正在走入"世界音乐"的风格(也就是不分风格),但其实每个音乐家或读者们写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套路,只不过是在乐器的配置上变化大了一点(比如在摇滚里加上二胡或者FUNK里加上琵琶等),但是基本的和声进行和音型套路都没有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大家要做好MIDI,这方面的知识是越多越好。要说流行、现代音乐就得从现代音乐的重要起源BLUES说起。  BLUES做为现代音乐的鼻祖对现代音乐起着很大
期刊
无论是传统的唱片、演艺公司,还是无线增值领域里的CP公司,与艺人、版权人之间自然会形成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如何调整、适应、处理好这种关系,对双方的合作与发展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若处理得当,便会生成相互支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否则便会加深矛盾,出现比如冷战、跳槽、翻脸,甚至对簿公堂的事情,给双方的声誉与利益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今,更多的音乐公司与艺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在
期刊
每当写随感的时候,大脑的意识流跟着笔杆子飞速的旋转,这时候并不太知道到底是思想控制着情绪的律动,还是感觉笼罩着思路的源泉,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弥漫在混乱与迷茫之中。  当决定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在理论与随感的文章里徘徊了4年之久,看着之前我那些比较幼稚的论调,和这几年天马行空的经历,嘴角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点点欣慰的笑容。所以这一次我想再大胆一些,尝试着在创作这条理论中把想象力扩大,这也同样是需要大
期刊
当大家看到这个曲目的名字的时候不禁的在心里会想,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呵呵,其实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位中学的音乐教师。因为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所以在当时上师范的时候很流行摇滚乐,我也不利外的喜欢上了摇滚乐,所以95年自己组建了一支“横行”乐队至今。  说道我的这个作品,那是在05年的教师节前夕,学校交给我的一个任务。要求出个节目。当时就想,要出个什么题材的节目呢?琢磨来琢磨去既要适合在教师节演唱。还要表
期刊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的原创音乐人勇先,大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应该刚过完22岁的生日,呵呵。音乐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太喜欢它了!  我也是《MIDI音乐制作》的一位老读者了.从第一期开始.每期必买,从中也是受益匪浅。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各位朋友一起交流和分享我的原创歌曲《留白》的创作和制作过程,希望大家喜欢这首歌,并且能从我的文章中得到一些对您有帮助的东西。  大
期刊
六、音色组合链    Hypersonic2还增加了一个COMBI功能,可以把多个Combis的音色合排列顺序,实现快速选单的功能,这个对于现场演出是非常实用的个功能。  这就是组合链里的设置图,总共提供了128个槽位来装载组合音色。两个大大的互为反向的三角形就是组合链的快捷选择键。Previous是后退一步,Next是向下一步。例如000号是转载的A音色组合,001号装载的是B音色组合。  当用
期刊
Wave lab是Steinberg公司出的一款音频处理软件,Wave lab的音频编辑区。  它主要对单声道和立体声音频进行编辑处理,多用于母带的后期处理,这个软件与Sound Forge软件的作用是相同的,应用的方法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下面我就几个主要功能的应用方式进行讲解。    页面简介    Wave lab的页面非常的简单且美观,给我的感觉是直观、简洁,亲切。它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快速预
期刊
郑钧2005“温暖呐喊”北京演唱会现场版DVD及CD    3月14日,郑钧2005“温暖呐喊”北京演唱会现场版DVD及CD隆重上市。  这是张充斥了汗水,咆哮、嘶吼与狂噪的摇滚演唱会现场版DVD,不多但恰倒好处的温情与泪水夹杂在乐手们疯狂地演奏缝隙间——2005年12月3日的夜晚,北京工人体育馆,郑钧用他独有的表现方式侵染着所有到场者的眼球,考验着观众的心脏。  这是个零下八度的北方冬天的夜晚,
期刊
下午终于拿到YAMAHA MW10,心情相当激动,收好货以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箱子,把包的结结实实的MWl0取了出来。做工相当精良,不愧是YAMAHA的产品,发现竟然还送了一个正版CUBASELE!如此便宜的硬件竟然还送CUBASELF,那是相当惊喜!大体观察了一下,台子有4路MIC输入,带有10路输入,其中4个话放,2个辅助输出,一对立体声主输出,每通道都有3段均衡,带48V幻象供电,和其他小型模拟
期刊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功能强大的录音软件Samplitude。今天我们学习“编辑”菜单里的一些功能。在这个菜单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如图)    其每项功能后面给出的是快捷键,利用好这些快捷键会对你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针对该菜单的每项功能进行逐一讲解。  1、撤销:可以对你刚才的操作进行撤销,而且是无限制的。  2、返回:重做你刚才的操作。  3、撤销历史:查看你所有的操作记录,用鼠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