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课怎么上?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对《2—5的分与合》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为基础,思考“简单”的课怎么上。教学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例题中承载的知识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提升:着眼多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着眼历史,让学生在文化中学;着眼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学;着眼结构,让学生在联系中学。
  关键词:“简单”的课教学诊断《2—5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或迁移已有知识,显得比较“简单”。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一年级的“数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的“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五年级的“小数的加、减法”等。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要么把学生当作什么也不知道,要求他们从头至尾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问题学习;要么认为学生都会了,快速地结束新知的学习,进入练习环节。这两种教学方式,前者让学习索然无味,学生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配合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后者只是增加了学生运用的熟练程度,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原有阶段,没有进步。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并研究:“简单”的課怎么上?下面,通过对一个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一、案例描述
  W老师是有着近20年教龄的骨干教师,长期从事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学工作,态度认真、经验丰富。由于工作单位调整至新建校,他首次执教一年级。以下是他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5的分与合》的新授环节——
  师(出示教材情境图,如下页图1)猴妈妈采了4个桃,想分在两个盘子里,你能用手中的圆片自己分一分吗?
  生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
  师就是说,4可以分成2和2。
  生左边放1个,右边放3个。
  师4可以分成1和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左边放3个,右边放1个。
  师4还可以分成3和1。一共有三种分法,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指图1)看第一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另两种分法,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整描述另两种分法。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分与合”。)
  师观察“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3在左边,一个3在右边。
  生一个3在前面,一个3在后面。
  师也就是说,1和3这两个数交换了位置。4可以分成2和2有没有交换位置的情况?
  生因为2和2是一样的,所以只有一种分法。
  师5个圆片,分成两份,你会分吗?
  (学生操作圆片,很多学生得到一种分法后就举手示意。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四位学生依次回答:5可以分成2和3、1和4、3和2、4和1。教师板书后,指着每一种分法请学生完整地说出分与合。)
  师看到5可以分成1和4,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想到5可以分成4和1。
  师看到5可以分成2和3,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想到5可以分成3和2。
  二、案例分析
  “数的分与合”是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W老师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得到数的分解,通过比较发现同一种分法的两种表达。但是,W老师将数的分与合当成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引导学生分圆片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分解的结果,简单带过了逆向的合成。这就忽视了一个更基本的事实:一个数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反过来,这两个部分又可以合成这个数。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甚至可以看成一个有趣的数学魔术——“数字变变变”。学生可以通过感受数的组成的多样性来发展数感,同时可以感受到分与合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进一步可以感受到同一种分法的两种不同表达。这不也是一种极有意思的体验吗?
  其实,教师用书对教材编排做了很清晰的解读:教学“4的分与合”时,“不能仅局限于4的组成,还要充分关注分与合的思想以及研究数的分与合的方法等,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其他各数分与合的学习”;教学“5的分与合”时,“教材首次提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的问题,启发学生借助学具操作获得对问题的解答,把‘分’与‘合’同时教学”。
  可见,教师需要更细致地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厘清每个例题的作用,发现例题中隐含的知识。进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发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以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教师拥有的数学思维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教师如果认为知识是静态的、固化的、冰冷的,学生又怎么能感受到动态的、生动的、火热的知识呢?
  三、案例改进
  课后,笔者与W老师进行了交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4的分与合”的教学怎样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参与。我们认为,应该在新授中让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与他们之前获得的“某个自然数加1会得到一个新的自然数”的动态变化不同,是对一个数进行分解而得到两个数,这两个数又可以合成原来的数。这是一种新的经验。在练习中继续引导学生发现,分成的两个数仍有可能继续分解,而这个数本身又可以作为一个部分与另一个数合成一个新的数。
  下面是改进后的教学——
  师猴妈妈采了4个桃,想放在两个盘子里,你能用圆片表示桃子,帮猴妈妈分一分吗?
  生左边盘子放2个,右边盘子放2个。
  师(同步课件演示)4个桃被分成了两份,左边是2个,右边是2个。多有意思啊,4被分成了两个数!谁来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生4分成了2和2。
  师原来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谁在黑板上摆一摆?
  生(同步摆放)左边盘子放3个,右边盘子放1个。
  师(同步课件演示)像这样分,4分成了几和几?
  生4分成了3和1。
  (另一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摆出左边1个圆片,右边3个圆片。)
  师(同步课件演示)像这样分,4分成了几和几?
  生4分成了1和3。
  师(课件呈现4个圆片,动态演示分成1和3、2和2、3和1的过程)数原来也可以变魔术呢,可以分成两个数!4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依次回答。)
  师(指着课件中的第一个图)小猴子回家了,它在想:猴妈妈采了几个桃呢?
  生4个桃,因为1个桃和3个桃合起来就是4个桃。
  师我们就说,1和3合成4。原来两个数可以合成一个数!还有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学生回答。)
  师这真是有意思的数字魔术: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这两个数又可以合成这个数。4的分与合,你会了吗?
  (教师请一位学生说了一种分与合后,又请两位学生分别补充,然后让全班完整地说。)
  ……
  (练习环节,教师出示如图2所示的习题,要求学生综合调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根据方框内的数是否需要继续“分”,来选择所要填的数。)
  图2四、几点思考
  将从一节课的分析、改进中获得的经验进一步总结为一般的方法,从而给具有类似特点的课型提供相应的指导,是教学研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正如我们教学生的那样:不要局限于一道题的解法,而要思考一类题的解法。笔者以为,“简单”的课其实并不简单,教学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例题中承载的知识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提升。
  (一)着眼多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
  “简单”的课看上去简单,学生不用教就会了,实际上学生往往囿于自身的知识与经验,不能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与思考。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从而丰富学生认识与思考的视角,并修正、完善自身原有的观点。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是否能做到有理有据,是否能借助举例、画图等方法,是否能对他人的表达提出质疑或补充。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只有充分交流,学生才会发现,既可以从十位加起,也可以从个位加起;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学生有的从个位乘起,有的从十位乘起,只有通过交流,结合3个12连加的竖式,将加法竖式与乘法竖式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明白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
  (二)着眼历史,让学生在文化中学
  “简单”的课虽然知识内容单薄,但知识形成的历史却含有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師要善于将知识内容背后的数学史料挖掘出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你知道吗》栏目其实就提供了有关的素材),改编为数学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文化。
  例如,一年级“认识整数”的教学,如果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字的由来原来如此曲折,数字就会变得不那么“简单”。无论1个苹果,还是1个皮球或1辆汽车等,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样,“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也可以结合分数产生的历史来开展:介绍古代中国、印度表示分数的方法……直至分数线的产生。
  (三)着眼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学
  “简单”的课虽然知识内容浅显,但知识探究的过程却含有深刻的思想方法。教师要准备好课件、学具等辅助手段,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其中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2—5的分与合”教学中,渗透“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在“6的分与合”教学中,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习惯;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系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做一题,会一类”。
  (四)着眼结构,让学生在联系中学
  “简单”的课,知识内容看起来孤立、单一,实际上是可以整合、拓展的。教师要把握知识结构,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整合、拓展,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例如,在“2—5的分与合”教学中,安排图2所示的综合练习;在“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中,联系“表内乘法”的算理与算法,并进一步类推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中;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中,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并进一步迁移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如果点的位置在其他三个象限怎么办、怎样确定空间中某个点的位置。课堂回放【编者按】 作为一种理念(思想),现象教学是情境教学的“再进一步”,就是基于更真实、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然、深入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更像一个研究者一样认识世界。对此,孙四周老师团队在理论研究获得一定的突破后,努力让它进入常规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本刊2020年第3期和第5期呈现了他们的两个课例——《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期继续呈现一个课例——《异面直线的距离》。
其他文献
摘 要:读常立的《很久很久以后》是一次愉悦、神奇的登山之旅,各棵趣味树的密叶中闪烁着珍奇的智慧果。它们是不同寻常的果子,既富含人类精神、情感的元素性秘密,又引导你对现实、自我主动反思,寻求更完美的人生。薄薄一本书,集游戏性、创造性、精神深广性于一身,还有各种混搭的桥段、元素,成就了它的先锋品格。  关键词:常立 童话 先锋文学  读常立的《很久很久以后》,是一次愉悦、神奇的登山之旅。他用时光飞船把
期刊
摘 要:现当代中国教育涌现许多颇有建树的教育家,选取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李吉林这五位大家,重温他们独树一帜的重要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解放儿童”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叶圣陶的“不教之教”思想、斯霞的“童心母爱”思想以及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考察这些思想对于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教育家 教育思想 核心素养教育  斯霞:童心母爱育苗人  (一)像斯霞那样,做核心
期刊
时间过得好快——  当年那个扎着两个辫子的小女孩,忽闪着眼睛,充满崇敬地望着眼前这位来自外校的监考老师。据女孩的老师告诉她,这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是什么样子呢?不高的个子,齐耳的短发,还戴着一副眼镜,这就是特级教师吗?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如此朴素的样子就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她正站在这个小女孩的毕业考场上叮嘱这一班学生:“你们认真答题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说罢,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
期刊
摘 要:中国式父母的形象过于悲情,但亲子关系却又倾向于控制,因此父母的觉醒仍然是一个急迫的课题。父母觉醒是一个自我启蒙、自我重建的过程,它以感恩孩子为原则,可从自我认识、家庭关系调整、认识教育改革和社会参与四个层面加以推进。  关键词:亲子关系 泛70后一代父母 家庭教育  一  2015年,我的给粲然的《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一书写的书评里,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你所知,传统的中国
期刊
摘 要: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总不能忘记阅读、思考、写作,总想着把学生当一辈子的朋友来看待,总没有忘记应该逐步去除掉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非人性化的做法。为语文阅读确定坐标系的是四类书:有助于了解中国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有助于了解西方哲学思想;有助于了解国外哲学家如何认识并判断中国思想。  关键词:语文学 语文教育 序列化训练体系 价值观坐标体系  2017年4月,湖北省仙桃中学苏祖祥老
期刊
初为人师  2009年7月,我从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由于家庭的原因,做出了暂时停止攻读博士的决定。就这样,心怀“教育之理想”与“理想之教育”的我,来到了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事实上,这也不普通,因为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专门学校,是“问题少年”的集中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进过”派出所了,而
期刊
【主持人语】 最初,当然是通过文字知道了张光璎老师,没想到,十几年前,张老师竟然坐在了我的课堂里。作为点评专家,她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多肯定和鼓励,从此,  我们开始了忘年交往。无论是教学业务,还是为人处世,张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点与提醒。我从心底里感谢她。  ——周益民  张光璎 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终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期刊
在儿童文学领域,不与小说、童话相比,即便跟诗歌站在一起,散文似乎也显弱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精心选择了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120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其中,体裁标注为“散文集”的仅8部:  丰子恺《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冰心《寄小读者》;  郭风《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苏叔阳《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吴然《天使
期刊
摘要:UbD理论认为,为达到“理解”这一教学目的,最好的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因而,倡导“逆向教学设计”,基本步骤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以《健康地生活》单元为例,将学生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预期学习结果,探索基于UbD理论的初中生物逆向教学设计。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教学设计《健康地生活》  UbD(Understanding by
期刊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师生能够快捷获得海量资讯,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律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家庭陪伴缺位,学生作业过于依赖搜索引擎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创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百度不到”。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一个知识点”“一次作业”的得与失,更应该为他们做好知识导航、心理续航,让学生在师长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茁壮成长。  关键词:原创作业紧扣时事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