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时期形成的性格特点往往会伴随他们一生。但是由于初中生思想发展并不完善,他们很难辨别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就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最终走向歧途。在现阶段,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作为初中教师要在道德教育方面格外注意,谨防学生误入歧途,自甘堕落,要帮他们树立道德与法治观念。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的困境与突破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教学方法
前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半成熟、半幼稚,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急于证明自己可以独立,正处在叛逆期。所以,有时家长和老师的苦口婆心收效甚微,甚至会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逐个进行解决。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有三方面:社会、家庭、和学生本身。在社会方面,现在的时代在变化,已经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境界,现在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远远超过过去,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有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消息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而其中还是有很多消极的、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方面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而这些信息无孔不入,很难禁止;在家庭方面,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很多成年人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少关心,更别提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多孩子缺少家长的陪伴和管教,在道德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缺少了家人的陪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个人方面,初中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念,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对于道德和法制的认识不强,自我意识的加强使他们对于教师的管束容易反感,产生抵抗情绪。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巨大阻碍,要想进行更高效的教学,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从道德的定义开始说起。道德是一种没有固定分界线的,模糊的定义,它与理性不同,比如在一场火灾中,明知自己会受伤,那还要不要冲进火海去救人?理性的做法当然是不去,但那些勇于救人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并不是要求人们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什么不该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毕竟不同,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结果上也有所不同,只有当教师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心中所想,进一步开展教学。如果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那么就很难实现教育上的突破,在课堂上,教师不妨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大家交流的平台,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教师可以当堂进行解答,这样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教师平等的与学生对话,也会让学生对提问不再恐惧,更加乐意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比起做一个说话者,教师更应该做一个倾听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良好学习意识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乃至家长都不重视该科目,认为孩子学好主科就好,即使是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多是为提高课程成绩为目的的,这就导致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低效。在现代社会,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法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小事都需要利用法制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利用法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介于此,笔者认为只有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如在讲解《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应该事先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责任的界定范围与内容,初步掌握责任中蕴含的知识内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意义。或者教师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开展,围绕一个话题来让同学们查找资料,利用法律知识来进行辩论。这种话题可以采用围绕时事热点的,符合当下学生心理认同的,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话题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得到素养,寓学于乐。
结束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何突破种种困境,更好的进行道德和法制教学是必须要重视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阶段養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京香.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学科素养的培养[J]. 速读(上旬),2018,(8):157.
[2]宋成强.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9,(3):170.
[3]陈志文.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J]. 散文百家(下),2019,(5):206.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教学方法
前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半成熟、半幼稚,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又急于证明自己可以独立,正处在叛逆期。所以,有时家长和老师的苦口婆心收效甚微,甚至会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逐个进行解决。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有三方面:社会、家庭、和学生本身。在社会方面,现在的时代在变化,已经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境界,现在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远远超过过去,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有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消息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而其中还是有很多消极的、含有色情暴力、血腥等方面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而这些信息无孔不入,很难禁止;在家庭方面,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让很多成年人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少关心,更别提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多孩子缺少家长的陪伴和管教,在道德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缺少了家人的陪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个人方面,初中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念,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对于道德和法制的认识不强,自我意识的加强使他们对于教师的管束容易反感,产生抵抗情绪。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巨大阻碍,要想进行更高效的教学,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从道德的定义开始说起。道德是一种没有固定分界线的,模糊的定义,它与理性不同,比如在一场火灾中,明知自己会受伤,那还要不要冲进火海去救人?理性的做法当然是不去,但那些勇于救人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并不是要求人们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什么不该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毕竟不同,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结果上也有所不同,只有当教师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心中所想,进一步开展教学。如果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那么就很难实现教育上的突破,在课堂上,教师不妨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大家交流的平台,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教师可以当堂进行解答,这样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教师平等的与学生对话,也会让学生对提问不再恐惧,更加乐意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比起做一个说话者,教师更应该做一个倾听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良好学习意识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乃至家长都不重视该科目,认为孩子学好主科就好,即使是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多是为提高课程成绩为目的的,这就导致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低效。在现代社会,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法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小事都需要利用法制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利用法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介于此,笔者认为只有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如在讲解《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应该事先设计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责任的界定范围与内容,初步掌握责任中蕴含的知识内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意义。或者教师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开展,围绕一个话题来让同学们查找资料,利用法律知识来进行辩论。这种话题可以采用围绕时事热点的,符合当下学生心理认同的,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话题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得到素养,寓学于乐。
结束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何突破种种困境,更好的进行道德和法制教学是必须要重视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阶段養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京香.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学科素养的培养[J]. 速读(上旬),2018,(8):157.
[2]宋成强.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9,(3):170.
[3]陈志文.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J]. 散文百家(下),2019,(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