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金市场里,说起“专家理财”和“懒人理财”这八个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专家理财”是基金公司对自己的爱称,“懒人理财”是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的俗称。
近半个月内,我在北京、上海连续做了两次电视节目,为了纠正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对于基金的投资理念的偏差,我说了真话、公道话,但都史无前例地招来各方的批评,甚至恶毒谩骂。深究其中的原因,与上述八个字有很大的关联。
一、不该滥说的“专家理财”
对于“专家理财”这四个字,我一贯反对。多年前,我周围的几个人,很荣幸地进入了基金圈,分别从事从前台到后台、从市场到投资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他们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为了“专家理财”团队中的一员后,我的思想一直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
对于基金行业的定位,我常用的四个字是“专业理财”,即基金公司都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在这些机构里,不同的人从事不同专业的事情,其中从事投资的基金经理,并且是在他们的业绩长期良好时,才有可能被称为专家。
举个例子:去医院看病,之前先要挂号,号有两种:普通号、专家号,前者代表了医院这个医疗机构的专业性质,后者代表了医术良好的一小部分医生。
二、更不该滥说的“懒人理财”
“懒人理财”这四个字,带有一种善意的贬义,广大投资者总体上都还是默默地接受了。为什么?因为有“专家”可以为他们理财,为他们可以赚钱。
接受这四个字的不仅有广大的普通投资者,还有资深财经评论人员、证券公司里的研究人员,等等。总体上包含了这样四层含义:(一)投资基金,需要研究吗?(二)如果选择基金比选择股票还难,那么基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选择基金的难度应该低于股票。(三)投资者买了基金,无论何种基金,无论何时买卖,就是该赚钱。(四)基金公司收了管理费,就该给投资者赚钱。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他们都被“懒”了。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很多人都有发财的欲望,更有不劳而获的欲望。在基金公司近些年大肆宣传了“懒人理财”这种理财方式,并且反复宣讲了“专家理财”的概念之后,大家都欣然接受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并且深信不疑。若遇质疑,比如我,必遭批判。
三、再议“专家理财”
这里再议的对象,其实是“专业理财”。正因为是“专业理财”,各个理财机构的专业能力才有高低之分,即不是所有的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都一定能够赚钱。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些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即基金公司,都是由一个一个鲜明的人组成的。如果这些机构一定能够赚钱,这些人何不单干呢?这些人岂不早就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了?
基金有多種多样的类别,基础市场行情有涨有跌,基金的净值表现、投资者持有基金之后的亏盈幅度,当然也就千变万化。
四、再议“懒人理财”
自2008年以来(除了2009年度),基金行业给投资者的感觉根本不如2006年、2007年。当年那种无论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数钱的日子没有了,投资者当不了“懒人”,当然都不满意了,而基金公司呢?都集体缄默、不敢出声了。
在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客户沟通会,“专家”由于踩了一颗不大的“地雷”,被基民批评得在台上鞠躬道歉、低头认错。之所以会这样,我们还能够说投资者是“懒人”吗?对此,我只能够说:基金行业里的很多人,他们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近几年的基础市场行情震荡已经告诉了我们:第一,这个市场里没有专家;第二,做懒人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提醒大家:所谓的“专家”,别再自我陶醉了;所谓的“懒人”,该清醒了。当一个市场里没有了无数的“专家”,没有了无数的“懒人”,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基金也是一种投资工具,也需要择基,也需要择时。
近半个月内,我在北京、上海连续做了两次电视节目,为了纠正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对于基金的投资理念的偏差,我说了真话、公道话,但都史无前例地招来各方的批评,甚至恶毒谩骂。深究其中的原因,与上述八个字有很大的关联。
一、不该滥说的“专家理财”
对于“专家理财”这四个字,我一贯反对。多年前,我周围的几个人,很荣幸地进入了基金圈,分别从事从前台到后台、从市场到投资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他们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为了“专家理财”团队中的一员后,我的思想一直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
对于基金行业的定位,我常用的四个字是“专业理财”,即基金公司都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在这些机构里,不同的人从事不同专业的事情,其中从事投资的基金经理,并且是在他们的业绩长期良好时,才有可能被称为专家。
举个例子:去医院看病,之前先要挂号,号有两种:普通号、专家号,前者代表了医院这个医疗机构的专业性质,后者代表了医术良好的一小部分医生。
二、更不该滥说的“懒人理财”
“懒人理财”这四个字,带有一种善意的贬义,广大投资者总体上都还是默默地接受了。为什么?因为有“专家”可以为他们理财,为他们可以赚钱。
接受这四个字的不仅有广大的普通投资者,还有资深财经评论人员、证券公司里的研究人员,等等。总体上包含了这样四层含义:(一)投资基金,需要研究吗?(二)如果选择基金比选择股票还难,那么基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选择基金的难度应该低于股票。(三)投资者买了基金,无论何种基金,无论何时买卖,就是该赚钱。(四)基金公司收了管理费,就该给投资者赚钱。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他们都被“懒”了。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很多人都有发财的欲望,更有不劳而获的欲望。在基金公司近些年大肆宣传了“懒人理财”这种理财方式,并且反复宣讲了“专家理财”的概念之后,大家都欣然接受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并且深信不疑。若遇质疑,比如我,必遭批判。
三、再议“专家理财”
这里再议的对象,其实是“专业理财”。正因为是“专业理财”,各个理财机构的专业能力才有高低之分,即不是所有的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都一定能够赚钱。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些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即基金公司,都是由一个一个鲜明的人组成的。如果这些机构一定能够赚钱,这些人何不单干呢?这些人岂不早就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了?
基金有多種多样的类别,基础市场行情有涨有跌,基金的净值表现、投资者持有基金之后的亏盈幅度,当然也就千变万化。
四、再议“懒人理财”
自2008年以来(除了2009年度),基金行业给投资者的感觉根本不如2006年、2007年。当年那种无论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数钱的日子没有了,投资者当不了“懒人”,当然都不满意了,而基金公司呢?都集体缄默、不敢出声了。
在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客户沟通会,“专家”由于踩了一颗不大的“地雷”,被基民批评得在台上鞠躬道歉、低头认错。之所以会这样,我们还能够说投资者是“懒人”吗?对此,我只能够说:基金行业里的很多人,他们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近几年的基础市场行情震荡已经告诉了我们:第一,这个市场里没有专家;第二,做懒人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提醒大家:所谓的“专家”,别再自我陶醉了;所谓的“懒人”,该清醒了。当一个市场里没有了无数的“专家”,没有了无数的“懒人”,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基金也是一种投资工具,也需要择基,也需要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