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电影角度分析教育对印度女性的影响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以《摔跤吧爸爸》《印式英语》两部印度影片为载体,探讨教育对于印度女性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试论证:通过接受教育,印度女性可以进一步获得内心的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印度;女性
  一、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自1951年起,印度电影开始在题材上反映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多以历史、宗教和家庭生活为背景,反映印度的社会生活。在印度,女性常是被宗教文化、社会陋习所迫害的群体,大部分女性家庭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权力得不到保障,导致印度女性的文化教育地位较低。
  《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前国家摔跤冠军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双双培养成国际冠军的故事。故事的开始,男主人公只想着生儿子来圆自己未完成的摔跤梦想。当他意外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逼迫她们练习、剪掉她们的长发,“不像女孩”的造型使两个女儿受尽了同学的奚落和村民的嘲笑,只因她们的模样和从事的项目颠覆了印度社会环境中传统的女性形象。
  《印式英语》讲述了印度主妇莎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了家人的爱和尊重的故事。影片中的很多细节可以透露出印度女性低下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在丈夫熟睡的时候,莎希已经起来为全家烹饪早餐;在丈夫的“莎希”声中,她不停的为其递送报纸、水杯等物品。而因为不会英语、jazz发音不准,莎希遭到女儿和丈夫的嘲笑;去给开家长会,女儿也因莎希不会说英语而觉得难堪,并对母亲发脾气;当莎希问女儿为什么不在家里学习而跑去外面时,女儿一句“你觉得你能辅导我的英国文学吗?”尴尬得莎希哑口无言。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对家庭的爱和珍惜混合着自卑的情绪,得不到女儿和丈夫的尊重,莎希只得自嘲:“哦,我忘了,只有用英语交流的才有意义。”
  影片取材于现实,以上两部电影的细节之处充分暴露了印度女性低下的家庭、社会地位。
  二、教育对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推动
  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基础,女性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提升,在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语境中得到剥离与重建的机会。
  在《印式英语》中,莎希在和接受现代教育的侄女的相处中,了解到只有接受了教育、掌握了知识,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犹豫着报了英语的速成班。印度女性只有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社会地位的真正改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到莎希上英语课前后的转变,从前的她因为念不好jazz这个单词饱受痛苦,甚至在制作拉杜球的时候都会默默念着,但学习英语后的她在听到女儿和丈夫看到jazz广告偷偷笑话她时,只是淡然的一笑;从前的她会因为用英语点餐难哭泣着夺门而出,学习英语后的她可以下意识的、流利的完成复杂的点餐;从前的她穿着传统的纱丽畏首畏尾的走在地铁里,后来的她可以穿着时尚的风衣昂首阔步走在曼哈顿的街头……对于莎希来说,受教育后提升的不止英语,更有她的自信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
  当以莎希为代表的印度女性接受过教育后,她们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开始增强,逐步赢得话语权,不仅开始自信的面对生活、自我意识得到觉醒,也为自己赢来了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而这,就是印度女性获得社会地位的关键一步。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女主人公在接受教育后获得了成功。这也体现了接受教育可以帮助印度女性获得尊重和爱、从而进一步博得社会地位的创作理想。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叛
  综合以上影片的女性文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推动了片中女性走向成功的道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叛。作为“反叛性”的女性话语,它所构筑的影片本文,不再是与男性保持对话关系的女性独立自主性要求,而是从本体上对男性话语体系、对男权中心意识的质疑和消解。
  影片《摔跤吧爸爸》中女主人公吉塔在顺利入选国家队、进入印度体育大学、开启新的训练之路后,结识了有趣的同伴、培养了多种兴趣爱好,吉塔的人物性格在此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开始挑战父亲的权威。片中,她多次借口挂断父亲的电话、放任严谨的作息准则、甚至在泥地里进行了一场和父亲的摔跤较量——并以她的胜利结束。从影片本质上看,这是印度女性对于父权的挑战——且以暂时的胜利结束。可以看出,接受过教育的印度女性在积极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女性话语权、改写着自我的身份地位。
  四、结语
  现实社会中,大部分印度女性仍旧难以获得受教育的权力、没有唤醒自我意识,在印度父权社会语境的男性话语霸权压制下,她们仍然难以求得最后一步的觉醒、为自己发声。在男权中心文化压制之下,虽然以莎希为代表的女性积极的改写、创造女性话语,追寻新的自我,但是仍旧难以对抗男性中心思想的控制。
  尽管如此,一旦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印度女性的自我意识便有机会被唤醒,印度女性便可能掌握属于她们自己的话语权,从根本上获得内心的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L.穆尔维.电影,女性主义和先锋[J].世界电影,1998,02:184-203.
  [2]李显杰,修倜.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J].当代电影,1994,06:28-36.
  [3]王虹.女性电影文本——从男性主体中剥离与重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8:203-209.
  [4]李珊珊.从影片《印式英语》看印度女性的发声问题[J].现代交际,2016,14:55-56.
  [5]蒋茂霞.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04):60-65,91.
  [6]安双宏.印度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1,(07):19-23.
  [7]鲍玉珩,钟大丰,胡楠.亚洲电影研究:当代印度电影[J].电影评介,2008,01:5-8.
  作者简介:
  强怡明(1993—),女,汉族,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其他文献
摘 要:大众文化对文学审美性的消解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大众文化深度削弱了审美文论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批判性;大众文化对传统文艺理论秩序的冲击三个方面,对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学审美;消解  一、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  大众文化在普及文学艺术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其自身在生产制作方面
摘 要: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反复出现、值得玩味的一个重要意象。作为“自然美”之雪,雪意象以其如花似蝶的形态、晶莹洁白的颜色、轻盈飘逸的质感,成为美妙绝伦的欣赏对象,展现了人与大自然亲和相生、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古典诗歌;雪意象;自然美  触物感思,托物抒情言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作为咏物重要门类之一的咏雪诗,伴随着咏物诗的发展而发展,由《诗经》至唐代,日益显出其独特的风姿,雪意象也
“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世上的颜色万万千千,我独爱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它是由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调配而成的。“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象征着博大的爱。“黄色”就是土地的颜色,象征着奉献和抚育。而作为两者中间色的绿色就代表着生机和活力,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代表着源源不断的希望。  树木是绿色的,每一片绿叶都在微风中舒展,载歌载舞地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引来了
期刊
摘 要:唐朝经济文化大繁荣,被称作天朝上国,而由于可以起到宣扬礼乐的作用历代都延续发展的书法,在唐朝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晋书尚意,唐书尚法”,唐代,北方的雄强和南方的流美书风渐渐融合。褚遂良在学习前辈的基础上,又大量的临习了王羲之书法,其书法自成一家,流美飘逸、结体开阔,有外拓之险劲,又有内敛之含“似美人婵娟,不胜罗漪,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关键词:褚遂良;书法成就;影响  一、引言  
(一)逝水流年  纯—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童年的记忆,永远是那么美丽,纯洁的美丽。像白玉,像陈酿,像月光。那时的我们不谙世事,单纯无比。听着外公的故事入睡,在梦中寻找那清冷的月宫,孤寂的嫦娥,飘香的桂树。  翠翠的嫩竹,青青的梅果,儿时的玩伴,住进了我的心,成了我的新娘。一块饼干,一个苹果,一人一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永远。  书包—  爸妈都说这才是我人生的开始。我不知道什么是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