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多期Landsat—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平均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平均转出率和转入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流域典型山区——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格局与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1.过去21a期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比较剧烈的变化,在1984~2005年期间不同时间断面呈现波动变化,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工矿、城镇用地面积呈明显增加趋势,耕地
其他文献
通过对3个县8个山坡地的考察,探索山地丘陵坡地逆温效应对果树避冻的影响。试验对三年来冬季观测到日最低温度(td)进行拟合处理,运用趋势线分析探究温差(△td)与相对坡位(G)之间的总
从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依据2004年西藏土地利用数据,在全面分析西藏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
集成了青藏高原气候区149个山地植被垂直带数据,利用国家基本气象台站自建站以来到2001年的地面观测日气象数据,计算了地面的温暖(WI)、寒冷(CI)、湿润(MI)、吉良龙夫(Kira)
通过建立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空间分布
以哀牢山北段地区不同位置的景东(西侧盆地)、徐家坝(山顶)和楚雄(东侧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三地1980~2005年同期气候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哀牢山东、西侧盆地及山顶气温和降雨
消能肋槛和排导槽纵比降是控制"东川型"泥石流排导槽内流体运动的两个关键因素。泥石流流速是反映排导槽工程输移力及对排导槽的冲刷淤积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实验,对固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速生阶段(11 a生)秃杉人工林的碳库与碳吸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29.9~511.5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列顺序为树皮>树枝>树干>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 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输移比,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1955~1997年间河道泥沙输移比对水沙变化的响应。从总体上看,河道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