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是一种“意”的吸取、“道”的领悟、“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志”的激励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品德,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强辨别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悟,读中解”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学生自己能读,会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具备自读的能力。因此,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读通顺,读熟;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读懂,读透;课后要广泛阅读。因为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顺、读熟、读懂、读透了,才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及思想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吸取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在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就给学生们列出了语文课课文预习的大纲,要求学生们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按所列大纲的要求来预习。如,1.要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或找同学帮忙,解决难字新词的读音及意义,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出每段的段意。3.根据自然段的段意,划分文章的段落,归纳大意。4.简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5.完成课后的基础习题,思考这次预习遇到的难题。在第二天上课时按预习提纲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新课,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我的点拨下读相关的段、句、词,在读中悟,读中解。在学生带有问题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其中,把课文读通顺、读熟、读懂、读透,是实实在在的好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我还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每篇课文要互读互评互查,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五年级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所谓“泛读”,就是要求学生采用“走马观花”的方法,阅读课文或浏览课文或课外读物。读的时候,只求粗略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读法,可以锻炼学生阅读的速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所谓“精读”,就是对文质兼美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或文章等,进行“细嚼慢咽”的阅读。读的时候,既要推敲音、词、句的含义,还要分析理解思想内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等等。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阅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见森林也见树木,从而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课本中的略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泛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可以了。在指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酿》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泛读课文,让学生对全文的梗概有大体的了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读,找出描写刘东东心情的语句细细品读,引导学生品味句子的意义与情感,让学生围绕“他的心情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体会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光靠学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农村的学生比不上城市孩子,有条件上网,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那怎么办呢?我是这样做的:1.实实在在抓好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有意识地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把《作文直通车》《小学语文阅读》《普通话口语训练》等多读多看。2.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买书,订报阅读。3.我自己出钱给学生们订了《学苑创造》让学生阅读,同时,我会结合课文的教学,有计划的在网上收集相关的阅读资料打印带到学校让学生阅读。总之,我会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写作素材。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读写结合,享受成功的乐趣
为确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标准》还提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阅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让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有优美的字、词、句、段可用,文章中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有样可防。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当你“物质”的,“精神”的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时,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你的创造灵感的迸发,会让你美美地享受到写作带给你成功的无限乐趣。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喜欢上了阅读,也喜欢上了写作!读写结合,不是更好吗!
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班上的几个孩子:谭业鑫、朱红海、蓝天伟和黄雨冰一样,他们都是很听话的孩子,刚开始时,他们的日记天天都是: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吃完早饭,上学。上了三节课后放学,吃完中饭后上学……唯一改变的是上三节课的顺序。这是四年级学生的日记吗?改着改着,我都笑了,但笑得有点心酸,有点无可奈何,心里真的揪得痛,多听话,多纯真的孩子啊!他们知道要听老师的话,知道要按时完成作业,也知道日记记的是当天的事!可他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如何去写!这难道不是老师的责任吗?我不禁深思:该如何指导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去做好这件事呢?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究实践中,我最终觉得,孩子们缺的是阅读和阅读的指导。孩子们通过阅读和老师对他们阅读的指导,肚子里存“有货”了,还愁“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吗?经过一年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阅读教学指导的功劳啊!
因此,我觉得,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以上四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三合口民族学校)
一、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悟,读中解”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学生自己能读,会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具备自读的能力。因此,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读通顺,读熟;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读懂,读透;课后要广泛阅读。因为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顺、读熟、读懂、读透了,才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及思想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吸取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在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就给学生们列出了语文课课文预习的大纲,要求学生们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按所列大纲的要求来预习。如,1.要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或找同学帮忙,解决难字新词的读音及意义,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出每段的段意。3.根据自然段的段意,划分文章的段落,归纳大意。4.简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5.完成课后的基础习题,思考这次预习遇到的难题。在第二天上课时按预习提纲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新课,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我的点拨下读相关的段、句、词,在读中悟,读中解。在学生带有问题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其中,把课文读通顺、读熟、读懂、读透,是实实在在的好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我还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每篇课文要互读互评互查,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五年级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所谓“泛读”,就是要求学生采用“走马观花”的方法,阅读课文或浏览课文或课外读物。读的时候,只求粗略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读法,可以锻炼学生阅读的速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所谓“精读”,就是对文质兼美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或文章等,进行“细嚼慢咽”的阅读。读的时候,既要推敲音、词、句的含义,还要分析理解思想内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等等。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阅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见森林也见树木,从而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课本中的略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泛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可以了。在指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酿》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泛读课文,让学生对全文的梗概有大体的了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读,找出描写刘东东心情的语句细细品读,引导学生品味句子的意义与情感,让学生围绕“他的心情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体会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光靠学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农村的学生比不上城市孩子,有条件上网,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那怎么办呢?我是这样做的:1.实实在在抓好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有意识地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把《作文直通车》《小学语文阅读》《普通话口语训练》等多读多看。2.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买书,订报阅读。3.我自己出钱给学生们订了《学苑创造》让学生阅读,同时,我会结合课文的教学,有计划的在网上收集相关的阅读资料打印带到学校让学生阅读。总之,我会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写作素材。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读写结合,享受成功的乐趣
为确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标准》还提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阅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让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有优美的字、词、句、段可用,文章中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有样可防。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当你“物质”的,“精神”的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时,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你的创造灵感的迸发,会让你美美地享受到写作带给你成功的无限乐趣。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喜欢上了阅读,也喜欢上了写作!读写结合,不是更好吗!
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班上的几个孩子:谭业鑫、朱红海、蓝天伟和黄雨冰一样,他们都是很听话的孩子,刚开始时,他们的日记天天都是: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吃完早饭,上学。上了三节课后放学,吃完中饭后上学……唯一改变的是上三节课的顺序。这是四年级学生的日记吗?改着改着,我都笑了,但笑得有点心酸,有点无可奈何,心里真的揪得痛,多听话,多纯真的孩子啊!他们知道要听老师的话,知道要按时完成作业,也知道日记记的是当天的事!可他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如何去写!这难道不是老师的责任吗?我不禁深思:该如何指导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去做好这件事呢?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究实践中,我最终觉得,孩子们缺的是阅读和阅读的指导。孩子们通过阅读和老师对他们阅读的指导,肚子里存“有货”了,还愁“无话可说,无从说起”吗?经过一年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阅读教学指导的功劳啊!
因此,我觉得,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以上四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三合口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