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关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修订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归因方式问卷,随机抽取云南省5所高职院校1513名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云南省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问题解决、客观支持、寻求支持、支持利用度、能力归因、积极想法、主观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对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支持,然后是归因方式。
  关键词:人际交往 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 高职学生
  Study about relative factors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Dai Zuliang Zhu LifenLi Zhihong
  Abstract:Purpose: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asis in carring ou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sis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with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Methods:We selected 1513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five Vocational Colleges randomly in Yunnan and surveye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by picking their answers from designed Interpersonal skills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elfesteem Scale,Coping Scale Amendment,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Results:problem solving,objective support,seeking social support,taking advantage of support,ability attribution,wishful thinking,subjective support play positive roles on prediction of the abilit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Conclusion: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 are comparatively at a low level.The interpersonal initiatives of most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not very strong,and the problemfocused coping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word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research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08-03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云南省43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情况来看:高职高专大学生进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学制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等决定了高职高专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特殊性。在咨询中我们发现,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年龄、工作阅历、学制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对人际认知的偏差。焦虑、恐惧、人际关系障碍、偏执是这一群体经常出现的问题。然而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者对这一群体的人际交往状况关注很少。现有的研究对人际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得也不多,因此想通过本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相关问题的现状、特点。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工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切实推进我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这对于大面积减少人际问题给高职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增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后备劳动者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云南省良好的社会形象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 被试。
  采取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原则,抽取云南省五所高职院校,按在校生总人数的1.5%(1467人)来选取被试。根据实际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发放问卷1600份问卷,20份没能回收,所以实际有效为1580份问卷,经过目测有效数据为1520份,废卷60份,废卷率为3.9%。经过统计整理,保留了1513份有效问卷。1513名有效被试中,男生有718名,占47.5%,女生795名,占52.5%。
  1.2 研究工具。
  1.2.1 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编制的。有40个测题,分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5 个维度,每一维度各有8个测题。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系数α=0.87,5个维度的α值分别为0.85,0.66,0.78,0.76,0.88。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1.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最初是设计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有10个题目,四级计分,从1“非常符合”到4“很不符合”,其中3、5、8、9、10五个题目采用反向计分。Dobson等(1979)和Fleming等(1984)报告的а系数分别为0.77和0.88。Fleming等(1984)对受试者一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2。其与信心的相关系数为0.65,与合群性的相关系数为0.39,而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4和-0.54。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低。
  1.2.3 应对方式修订量表(the Ways of Coping Checklist-Revised,WCC)。是Vitaliano等1985年修订而成,共41个题目,有两个分量表:情感中心应对和问题中心应对,其中前者包括自责、积极想法、回避三个维度,后者包括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两个分量表的а系数都是0.91。
  1.2.4 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是根据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修订而成,量表分成三个部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1.2.5 归因方式问卷。原问卷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参照典型的归因内容,即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个方面编制而成,全部量表共8题,主要测查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原量表采用7点记分法,从“7”到“1”表示“非常符合”到“根本不符合”。本量表参照游洁2003《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0级硕士论文2003.5)中编写的问卷,修订而成。具体修订了原问卷中提问形式单一的问题,修订了原问卷中信度系数不佳的题目,同时增加了反向记分题。
  1.3 研究程序。
  由研究小组成员到各个大学,实施问卷调查,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经过目测后,删除废卷。然后,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
  和美国百分常模比较,在主动交往上得高分的人数(五个维度得分分别在30,31,31,32,37以上,15 %的人为高分)占总样本人数的11%,在适当拒绝上得高分的人数占总样本人数的5%,在自我表露和情感支持上得高分的人数占总样本人数的4%,在冲突管理上得高分的人数占7.6%。在五个维度上得低分的人数(在23,24,23,24,30以下,30%的人低分常模),主动交往维度占总样本人数的53%,冲突管理维度占总样本人数的59%,适当拒绝维度占75%。自我表露维度占66%,情感支持维度占70%。与魏源[1]2005年的研究相比,云南省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各个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低分者占多数。
  2.2 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2.2.1 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自尊分数与人际能力(r=-0117Z**)、主动交往(-0.112**)、适当拒绝(r=-0.061*)、自我表露(r=-0.093**)、冲突管理(r=-0.079**)、情感支持(r=-0.118**)(**P<0.01)呈显著负相关,因自尊分数越高自尊越低,说明自尊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关系密切,并且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人际能力也较强。应对方式中除回避因子和人际交往能力个别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其余各因子与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应对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密切。大学生社会支持各个因子、归因方式中能力归因和努力归因与人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社会支持越多、越倾向于内部归因的学生人际能力越强。
  2.2.2 高职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归因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尊、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和社会支持等自变量在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时,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7个,决定系数为0.223,即进入回归方程的7个自变量能联合预测人际交往能力差异的223%。对该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表明F=62.755,P<.000,这说明该方程是一个有效方程。回归系数为正数,说明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反之,负数就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因此,问题解决、客观支持、寻求支持、支持利用度、能力归因、积极想法、主观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预测作用是正向的,即使用问题解决、积极想法的应对方式越多,越倾向于能力归因,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
  


  
  3.讨论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云南省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最大的因素是应对方式,其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有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积极想法;其次是社会支持,其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能力归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几个因素与人际交往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上,高职大学生更倾向于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即较多采用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的积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希望想法等消极应对方式。这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一致性,如:刘春燕和李文权(2004)[1]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主动、积极地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范晓琳、杨伊生等人(2007)[7]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296名在校学生进行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生活中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少数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较消极的应对方式。这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是积极、成熟的。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应对方式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这提示教育者在人际适应教育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识别与矫正,尽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避免学生采取单一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当个体在面临困难或威胁时,这种联系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10]。本研究的回归方程表明: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社会关系环境,在社会关系环境为个体提供较多的情感、工具支持情况下,个体在适应中的人际互动困难就会相对减少。这提示,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日常教学管理、社团活动、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 “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技巧,提高其社会支持力度。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交际技巧,如学会倾听、赞扬、欣赏、共情等,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如何拒绝等。除此之外,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向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寻求帮助,即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
  归因方式,也叫归因风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般看法,它是人们个性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行为发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学者答会明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失败时会更多地从自己能力水平及努力程度方面找原因[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高职大学生主要以可控制的内部归因为特点,很少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任务的难度,而是更多地归为自己能力不足或不够努力。在本研究中,能力归因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和提高的,因此它不是一个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它和努力一样是可以通过主观努意志来加以控制的。因而当大学生把失败归因为能力和努力不够时,不会产生自卑。相反,他们认为如果把失败归因为运气不好或任务太难,往往是一种逃避、找借口、不敢面对现实的态度,反而使他们永远退缩,不自信。
  
  参考文献
  [1] 魏源.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月,Vol 26:1046~1048
  [2] 徐浩渊.心理支持系统与社会安定的关系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65~67
  [3]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0,29(6):25~31
  [4] 刘春梅、李宏英.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4):477~478
  [5]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
  [6]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84~187
  [7] 答会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特点的关系研究.教育视野:63~65
  [8] Vaux,A(1988).social support:theory,research,and intervention.Praeger Publishers:213~221
  [9] Goyne JC.Downey G: 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coping process.Ann Rev Psychology 1991,42:401~426
  [10] Andrew G: Life event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and 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 Nerv Ment Dis,1978,16:307~316
  [11] Wong,Daniel F.K: Difficulties and patterns of social support of mature college students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services [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Counselling,1997,25(3): 377
其他文献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广西,南宁,530205)    【摘要】作者对中医网络化已进行了五年的探索,发现中医网络化可利用用灵活的网页链接把中医辩证思维准确地表达,利用电脑内存大可把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地记载,中医网络化,利于圆机活法的中医医术的传播与学习,降低中医学习、使用的难度。本文否定网上的“废除中医”论,肯定中医的科学性,并指出没有很强的辩证思维的人难学,不花长时间去积累临床经验的人难用
从实验上系统研究了在强电场下处于介质中的大量金属小球从不同初始状态通过自组织演化为分形的过程;用Sandbox方法定量分析了最终形成的稳定树枝状分形的维数。结果表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