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也造成了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那么,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呢?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
一、减轻教师心理压力,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自身也必须多学习、多培训,才能胜任新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具体可以多组织教师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或调整班级人数,实行小班化并尽量避免一位教师进行多科教学。使教师放松情绪,减轻压力,不要让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教师的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可建议其找知心的朋友聊天,这样也可以消除部分心理压力。
二、调整教师身心关系,培养耐挫力
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成员。是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学生调皮;教学上的困难;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当然教师身体上的疾病也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注意增加教师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健康,同时又要注意发展教师聪慧的智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不断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当然,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和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三、增强教师适应能力,善待紧张感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紧张的生活事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紧张生活事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和因素,如社会制度、风尚习俗、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只有那些对教师产生威胁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刺激,才最容易使教师得病,而引起教师愉快感、舒服感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往往有利。也就是说,紧张的生活事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而教师通常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思想准备往往不足,所以紧张事件发生后容易手足无措。所以,增强教师适应紧张刺激的能力,善待教师紧张感,也是确保教师心理健康的保证。
四、促成教师自我调节,做情绪主人
众所周知,消极情绪有害于健康,积极情绪能促进健康,我们要保持心理健康,自然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究竟怎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要求教师应增强意识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发生、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等,人的意识都可以加以控制。因此,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常看到,那些思想意识修养水平高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的言行令人难忍的情境下,也能处事不惊,尽力克制,妥善处置;而有的教师意识调节能力差,碰到学生不服管教,往往恼怒,大声责骂。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师生矛盾激化。可见加强意识修养,锻炼经受强烈刺激的意志力,无论对教育学生还是促进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教师要善于用语言调节,语言是包罗万象的刺激物,它可以代替内、外现实刺激物引起或调节人的情绪及其他心理活动,为了控制教师易怒的情绪,可以在教师工作或生活的环境中张贴"制怒"或相关的条幅。
最后还要加强引导教师学会转移注意力,当消极情绪发生时,人往往会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怎么办?不妨设法使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有兴致、有意义的活动中去。譬如当教师被忧愁、苦闷折磨的时候,则建议他们去打打球,听听音乐,干一些心旷神怡的事,从而使其能远距离分析看待忧愁苦闷的原因,早日从烦闷中解脱出来。
责任编辑王波
那么,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应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呢?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
一、减轻教师心理压力,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自身也必须多学习、多培训,才能胜任新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合理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具体可以多组织教师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或调整班级人数,实行小班化并尽量避免一位教师进行多科教学。使教师放松情绪,减轻压力,不要让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教师的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可建议其找知心的朋友聊天,这样也可以消除部分心理压力。
二、调整教师身心关系,培养耐挫力
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社会成员。是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如学生调皮;教学上的困难;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当然教师身体上的疾病也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既要注意增加教师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健康,同时又要注意发展教师聪慧的智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不断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当然,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和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三、增强教师适应能力,善待紧张感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紧张的生活事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紧张生活事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和因素,如社会制度、风尚习俗、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只有那些对教师产生威胁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刺激,才最容易使教师得病,而引起教师愉快感、舒服感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往往有利。也就是说,紧张的生活事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而教师通常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对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思想准备往往不足,所以紧张事件发生后容易手足无措。所以,增强教师适应紧张刺激的能力,善待教师紧张感,也是确保教师心理健康的保证。
四、促成教师自我调节,做情绪主人
众所周知,消极情绪有害于健康,积极情绪能促进健康,我们要保持心理健康,自然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究竟怎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要求教师应增强意识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发生、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等,人的意识都可以加以控制。因此,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常看到,那些思想意识修养水平高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的言行令人难忍的情境下,也能处事不惊,尽力克制,妥善处置;而有的教师意识调节能力差,碰到学生不服管教,往往恼怒,大声责骂。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师生矛盾激化。可见加强意识修养,锻炼经受强烈刺激的意志力,无论对教育学生还是促进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教师要善于用语言调节,语言是包罗万象的刺激物,它可以代替内、外现实刺激物引起或调节人的情绪及其他心理活动,为了控制教师易怒的情绪,可以在教师工作或生活的环境中张贴"制怒"或相关的条幅。
最后还要加强引导教师学会转移注意力,当消极情绪发生时,人往往会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怎么办?不妨设法使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有兴致、有意义的活动中去。譬如当教师被忧愁、苦闷折磨的时候,则建议他们去打打球,听听音乐,干一些心旷神怡的事,从而使其能远距离分析看待忧愁苦闷的原因,早日从烦闷中解脱出来。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