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素以文化名城著称的扬州迎来了她2500年的诞辰。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着这座古城的发展命脉。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找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当前扬州市经济发展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金融 扬州 创新
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 “朝阳产业”,伴随着“文化经济化”的世界浪潮,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后,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化与金融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朗。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这成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的又一利好政策。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增长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着力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作为长江三角洲上的璀璨明珠——扬州,一直冠以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文化,就是这座月亮古城引以为豪的标签。而今,文化之于扬州不应仅仅是描于宣纸上名贵书画,颂于文人口中的锦绣文章,更应该是一股股生机蓬勃的产业动力。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信贷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参与较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扬州也不例外,投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实现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一)文化产业的特性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源于《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距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的相关释义,可将文化产业的定义归纳为: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与活动。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它兼具商品和公共品双重属性。文化产品似于纸黄金,本身就具有金融属性。正是文化产业所具双重属性,使其从以盈利为目标、以审慎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手中获得信贷变成了一个难题。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旺盛。据统计,超过90%的文化企业都渴望融资,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由于文化产业中小微企业居多,而这些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轻资产等特点,资金需求往往便成为这些企业成长的第一诉求。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大多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依赖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到走向市场这期间各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撑,这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文化产业投资前期来看,在项目设计研发阶段投入较高,且风险较大。以影视制作为例,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该阶段得不到资金回笼,且最终收益因受观众预期、口碑、同期影视作品竞争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不稳定。从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报来看,一旦产品被市场接受,回报链条和收益就会得以无限延伸。因此这一阶段的资金需求相较于收益来说是极其微小的。
(三)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最大的作用就是资金融通,依托金融媒介的推动,文化企业才能生存和持续经营。同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激活文化的能量,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企业的投资、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金融市场的合理运用。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他行业结合运作的。文化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对促进金融产品的提质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就在拉近资本市场与普通居民的距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金融支持有助于提升文化需求,纵观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依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一种互动机理,这样的互动关系可以从扬州的历史发展进程窥见一斑。扬州素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而扬州的富裕与精致文化需归功于运河盐商。扬州依运河而生,因营盐而富。扬州盐商的影响深入扬州文化的方方面面。扬州烹饪因盐商的口腹之欲而诞生,扬州戏曲因盐商的声色之需而兴盛,扬州漆器因盐商的装饰所求而名震天下,扬州园林因盐商的家居所需而登峰造极。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正是因为源源不断的社会需求才能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由此可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增加刺激居民相关消费需求,而文化产品、服务消费需求的提升又会激励文化企业提高质量扩大供给,最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二、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扬州有着扎实的基础,以及薄发的潜力。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引导资金,给予文化企业资助和扶持。
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扬州市2001-2010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并依据扬州文产业发展状况,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2010年制定了《扬州市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扬州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至2015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产业规模逐年做大
近年来,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保持在30%以上。预计2015年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70亿元。文化企业数合计达5296家,同比增幅为32.27%,企业数量稳步提升。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服务业(包括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09%,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扬州市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加17.47%,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49%。高于同年扬州GDP增幅5.47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四)产业载体质量提升
全市拥有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27个,其中国家级4个。蜀闪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首家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工艺美术集聚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获批江苏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扬州园区落户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跻身“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宝应乱针绣文化创意园摘得“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这些园区载体的建设,为扬州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扬州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
近些年,扬州市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投融资不足依旧是制约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虽然扬州文化产业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和许多发达地区相比,在金融支持层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融资结构不均衡,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扬州社会融资规模80%以上属于间接融资。在缺少本地信托、融资租赁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间接融资仅通过银行这一渠道来实现。然而仅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文化产业的资金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直接融资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2013年,扬州市累计发行的债券量不到江苏省的2%。2014年,股权、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5%。融资渠道的狭窄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从近些年全市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扬州的文化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也相对较差,且资产规模一般较小,很难达到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标准。另外,目前,扬州市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仍很欠缺,加之文化产业的投资具有期限长,收益不确定且风险高等特点,使商业银行对其望而却步,导致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乏力。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支持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文化企业的发展前景。信贷资金多集中于大行业、大企业,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资金及文化企业日常运行需要的短期贷款不能得到满足。
三是金融服务意识较弱,金融创新缺乏。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信贷服务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结算、汇兑等金融服务呈现较大需求。但由于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处于起步探索时期,且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产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相关金融服务产品仅停留在原有业务层面上,创新动力不足。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文化企业发展的需求,金融产品相对单一,这也是阻碍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中介服务保障体系缺失,风险难以规避。文化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较大,投入以智力投资为主,其中包括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目前,扬州市对于著作权、版权等权利的评估、登记、交易流转和处置缺乏相配套的保护机制。在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缺失,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著作版权的抵押登记部门不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文化中小企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目前由于银行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缺失以及评估系统的不完备,无形资产流转服务体系不到位,使无形资产贷款面临较大风险,另外,托管、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不健全,担保机构介入不积极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都面临一定障碍。
四、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信贷投入,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对于扬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信贷支持,增大授信额度,提高实际贷款投放量。同时推动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中小文化企业,建立起適应文化金融的创新信贷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以小额、灵活、方便、快捷、关怀为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提高社会资本对于中小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多元化,推动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与文化企业对接。探索引导文化企业通过信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所具备的巨大潜力,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创新产品模式,搭好融资桥梁,建立起文化企业融资平台,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给社会资本投融资所带来的成本。建设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以及融资、银团贷款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打造扬州特色金融文化产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产权交易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综合性服务,如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咨询业务、资信调查、国际业务等。为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现金管理、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加快文化企业资金流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构建中介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快建立文化知识产权转让市场,健全无形资产评估制度,使金融机构投资有据可依。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制度,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权益评估建立指南,打造无形资产评估数据平台。构建中小文化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资金牵头,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合力开拓多元化担保业务。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工作。定期核实企业信用记录,建立文化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细分文化企业信用等级,制定适合文化企业的产品信用评级方法,从而解决文化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降低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Adomo T.The Culture Industry: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M].London:Routledg,1991.
[2]Howard E.Van Auken. Fiancing small technology-based compan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arity with capital and ability to price and negotiate investment[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9,3(3).
[3]吴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方面可为[N].中国经济导报,2012-01-12B01.
[4]常哗.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5]周正兵.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J].投资北京,2011(10).
[6]陈峰.扬州市文化产业跨江融合发展研究[J].扬州社会科学,2013(03).
[7]张凤华、傅才武.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及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优化策略[J],文化创意产业,2014(01).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SXYYJSKC201412;扬州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2014725。
作者简介:于晴(199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扬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金融 扬州 创新
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 “朝阳产业”,伴随着“文化经济化”的世界浪潮,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后,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化与金融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朗。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这成为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合作的又一利好政策。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增长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着力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作为长江三角洲上的璀璨明珠——扬州,一直冠以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文化,就是这座月亮古城引以为豪的标签。而今,文化之于扬州不应仅仅是描于宣纸上名贵书画,颂于文人口中的锦绣文章,更应该是一股股生机蓬勃的产业动力。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信贷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参与较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扬州也不例外,投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实现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
(一)文化产业的特性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源于《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距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的相关释义,可将文化产业的定义归纳为: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行为与活动。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它兼具商品和公共品双重属性。文化产品似于纸黄金,本身就具有金融属性。正是文化产业所具双重属性,使其从以盈利为目标、以审慎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手中获得信贷变成了一个难题。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旺盛。据统计,超过90%的文化企业都渴望融资,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由于文化产业中小微企业居多,而这些企业大多存在规模小、轻资产等特点,资金需求往往便成为这些企业成长的第一诉求。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大多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依赖文化产品,而文化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到走向市场这期间各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撑,这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文化产业投资前期来看,在项目设计研发阶段投入较高,且风险较大。以影视制作为例,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该阶段得不到资金回笼,且最终收益因受观众预期、口碑、同期影视作品竞争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不稳定。从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报来看,一旦产品被市场接受,回报链条和收益就会得以无限延伸。因此这一阶段的资金需求相较于收益来说是极其微小的。
(三)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最大的作用就是资金融通,依托金融媒介的推动,文化企业才能生存和持续经营。同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激活文化的能量,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企业的投资、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金融市场的合理运用。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他行业结合运作的。文化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对促进金融产品的提质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就在拉近资本市场与普通居民的距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金融支持有助于提升文化需求,纵观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依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一种互动机理,这样的互动关系可以从扬州的历史发展进程窥见一斑。扬州素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而扬州的富裕与精致文化需归功于运河盐商。扬州依运河而生,因营盐而富。扬州盐商的影响深入扬州文化的方方面面。扬州烹饪因盐商的口腹之欲而诞生,扬州戏曲因盐商的声色之需而兴盛,扬州漆器因盐商的装饰所求而名震天下,扬州园林因盐商的家居所需而登峰造极。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正是因为源源不断的社会需求才能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由此可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增加刺激居民相关消费需求,而文化产品、服务消费需求的提升又会激励文化企业提高质量扩大供给,最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二、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扬州有着扎实的基础,以及薄发的潜力。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引导资金,给予文化企业资助和扶持。
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扬州市2001-2010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并依据扬州文产业发展状况,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2010年制定了《扬州市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年出台了《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扬州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至2015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产业规模逐年做大
近年来,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保持在30%以上。预计2015年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70亿元。文化企业数合计达5296家,同比增幅为32.27%,企业数量稳步提升。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服务业(包括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09%,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扬州市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加17.47%,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49%。高于同年扬州GDP增幅5.47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四)产业载体质量提升
全市拥有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27个,其中国家级4个。蜀闪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首家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工艺美术集聚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先后获批江苏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扬州园区落户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跻身“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宝应乱针绣文化创意园摘得“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这些园区载体的建设,为扬州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扬州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
近些年,扬州市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投融资不足依旧是制约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虽然扬州文化产业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和许多发达地区相比,在金融支持层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融资结构不均衡,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扬州社会融资规模80%以上属于间接融资。在缺少本地信托、融资租赁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间接融资仅通过银行这一渠道来实现。然而仅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文化产业的资金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直接融资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2013年,扬州市累计发行的债券量不到江苏省的2%。2014年,股权、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5%。融资渠道的狭窄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从近些年全市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扬州的文化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也相对较差,且资产规模一般较小,很难达到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标准。另外,目前,扬州市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仍很欠缺,加之文化产业的投资具有期限长,收益不确定且风险高等特点,使商业银行对其望而却步,导致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乏力。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支持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文化企业的发展前景。信贷资金多集中于大行业、大企业,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资金及文化企业日常运行需要的短期贷款不能得到满足。
三是金融服务意识较弱,金融创新缺乏。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信贷服务外,文化产业发展对结算、汇兑等金融服务呈现较大需求。但由于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处于起步探索时期,且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产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相关金融服务产品仅停留在原有业务层面上,创新动力不足。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文化企业发展的需求,金融产品相对单一,这也是阻碍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中介服务保障体系缺失,风险难以规避。文化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较大,投入以智力投资为主,其中包括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目前,扬州市对于著作权、版权等权利的评估、登记、交易流转和处置缺乏相配套的保护机制。在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缺失,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著作版权的抵押登记部门不明确的情况下,大部分文化中小企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目前由于银行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缺失以及评估系统的不完备,无形资产流转服务体系不到位,使无形资产贷款面临较大风险,另外,托管、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不健全,担保机构介入不积极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文化企业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都面临一定障碍。
四、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信贷投入,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对于扬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信贷支持,增大授信额度,提高实际贷款投放量。同时推动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中小文化企业,建立起適应文化金融的创新信贷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以小额、灵活、方便、快捷、关怀为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提高社会资本对于中小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多元化,推动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与文化企业对接。探索引导文化企业通过信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所具备的巨大潜力,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创新产品模式,搭好融资桥梁,建立起文化企业融资平台,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给社会资本投融资所带来的成本。建设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以及融资、银团贷款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打造扬州特色金融文化产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产权交易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综合性服务,如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咨询业务、资信调查、国际业务等。为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现金管理、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加快文化企业资金流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构建中介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快建立文化知识产权转让市场,健全无形资产评估制度,使金融机构投资有据可依。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制度,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权益评估建立指南,打造无形资产评估数据平台。构建中小文化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资金牵头,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合力开拓多元化担保业务。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工作。定期核实企业信用记录,建立文化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细分文化企业信用等级,制定适合文化企业的产品信用评级方法,从而解决文化企业信用缺失问题,降低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Adomo T.The Culture Industry: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M].London:Routledg,1991.
[2]Howard E.Van Auken. Fiancing small technology-based compan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arity with capital and ability to price and negotiate investment[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9,3(3).
[3]吴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方面可为[N].中国经济导报,2012-01-12B01.
[4]常哗.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5]周正兵.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J].投资北京,2011(10).
[6]陈峰.扬州市文化产业跨江融合发展研究[J].扬州社会科学,2013(03).
[7]张凤华、傅才武.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及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优化策略[J],文化创意产业,2014(01).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SXYYJSKC201412;扬州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2014725。
作者简介:于晴(199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扬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