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和教育水平,这与该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密切相关。培养一个合格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对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了尝试性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创新 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21世纪是需要创新人才的新世纪,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是依托于教育,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知识而轻能力素质,重理论内容而轻实践环节,重知识的现有结论而轻其形成发展过程,重教学内容的细节和技巧而轻其系统和方法,重教师的精心传授而轻学生的主动学习,重教育目标和模式的共性而轻教育主体即学生的个性,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现状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凡此种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育必需创新,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从而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严重阻滞了人的培养与发展,于是提出了“素质教育”口号,而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生对奥妙无穷的微观世界、千变万化的生物现象以及生物高科技等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进行求知欲的转化。例如:在上“光合作用”一节课时,我设置的问题是“人们都说绿叶是制造粮食的工厂,那么,人类能否根据绿叶的工作原理自己建造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粮食和水果呢?有哪些困难?要实现这样的理想,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讲“自由组合定律”时,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聪明但长得很丑的男士找了一个愚蠢但长得漂亮的女子结婚,男子心想这样生下的孩子聪明又漂亮!你认为男士的愿望会實现吗?可能性是多少?把这种抽象的问题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很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常理,一方面说明通过实践可以获取有深刻认识的真理;另一方面,讲到理论知识听起来易于接受,但要通过实践证明却需要面临重重困难遭遇各种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当然,通过自己的实践会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我看到学生创造的体现。课本对实验的材料做了详尽的说明,若按照要求,农村学生是很难完成的。抛开课本,我把它作为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寒假制作,收假时交来。结果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做得一样好。农村孩子选材更为广泛:小木片、烟盒、硬纸片,还有母亲粘的“千层底”;城市学则主要以塑料片、纯净水盖等作为材料。在化学键连接上,城市学生多用订书针,而农村孩子有的用细绳子相连,有用几根线连了以后,又用浆糊胶粘而增加硬度,花样很多。看到学生的成果,办公室的老师赞不绝口,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所折服。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为教师的“法宝”。.应试教育以追求高分为主要目标,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禁锢在书本上,导致其动手实践能力低下。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就会日渐抹灭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能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中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需要从其自身下功夫。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如果他'If]自己平时多思考、多动手,就会注意到很多自己以前不会注意的事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生物课上在学习“蛋白质分子流动镶嵌模型”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利用材料制作模型,并可以设计成竞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3.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如果总是自己讲,以自己的理解体会统一学生,影响学生,不仅使课堂枯燥乏味,而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学生身上学到闪光的东西,不利于教学相长。相反,倘能听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会为学生的创新所折服,也会在学生启发下,对教学产生新的体会,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在生物课教学中,我总是抱着从学生身上学一点智慧的想法,尽量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或者在课堂交流,或者在课下批阅。一方面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更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创造成果,点燃自己的教学激情。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课上,一个学生在谈对分解者作用的理解时说:“有的人经常吃药,结果口臭很严重,原因是药物杀灭了口腔细菌,而口腔细菌可以分解口腔的食物残渣等物质。”这是我从未听说的,感觉非常新颖。
三、结语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而中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关键一环,探索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路径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军锋.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高鹏. 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创新 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21世纪是需要创新人才的新世纪,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是依托于教育,但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知识而轻能力素质,重理论内容而轻实践环节,重知识的现有结论而轻其形成发展过程,重教学内容的细节和技巧而轻其系统和方法,重教师的精心传授而轻学生的主动学习,重教育目标和模式的共性而轻教育主体即学生的个性,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现状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创新。凡此种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育必需创新,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从而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严重阻滞了人的培养与发展,于是提出了“素质教育”口号,而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生对奥妙无穷的微观世界、千变万化的生物现象以及生物高科技等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进行求知欲的转化。例如:在上“光合作用”一节课时,我设置的问题是“人们都说绿叶是制造粮食的工厂,那么,人类能否根据绿叶的工作原理自己建造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粮食和水果呢?有哪些困难?要实现这样的理想,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讲“自由组合定律”时,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聪明但长得很丑的男士找了一个愚蠢但长得漂亮的女子结婚,男子心想这样生下的孩子聪明又漂亮!你认为男士的愿望会實现吗?可能性是多少?把这种抽象的问题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很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常理,一方面说明通过实践可以获取有深刻认识的真理;另一方面,讲到理论知识听起来易于接受,但要通过实践证明却需要面临重重困难遭遇各种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当然,通过自己的实践会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我看到学生创造的体现。课本对实验的材料做了详尽的说明,若按照要求,农村学生是很难完成的。抛开课本,我把它作为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寒假制作,收假时交来。结果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做得一样好。农村孩子选材更为广泛:小木片、烟盒、硬纸片,还有母亲粘的“千层底”;城市学则主要以塑料片、纯净水盖等作为材料。在化学键连接上,城市学生多用订书针,而农村孩子有的用细绳子相连,有用几根线连了以后,又用浆糊胶粘而增加硬度,花样很多。看到学生的成果,办公室的老师赞不绝口,无不为学生的创造所折服。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为教师的“法宝”。.应试教育以追求高分为主要目标,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禁锢在书本上,导致其动手实践能力低下。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就会日渐抹灭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能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中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需要从其自身下功夫。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如果他'If]自己平时多思考、多动手,就会注意到很多自己以前不会注意的事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生物课上在学习“蛋白质分子流动镶嵌模型”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利用材料制作模型,并可以设计成竞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3.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如果总是自己讲,以自己的理解体会统一学生,影响学生,不仅使课堂枯燥乏味,而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学生身上学到闪光的东西,不利于教学相长。相反,倘能听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会为学生的创新所折服,也会在学生启发下,对教学产生新的体会,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在生物课教学中,我总是抱着从学生身上学一点智慧的想法,尽量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或者在课堂交流,或者在课下批阅。一方面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更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创造成果,点燃自己的教学激情。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课上,一个学生在谈对分解者作用的理解时说:“有的人经常吃药,结果口臭很严重,原因是药物杀灭了口腔细菌,而口腔细菌可以分解口腔的食物残渣等物质。”这是我从未听说的,感觉非常新颖。
三、结语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而中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关键一环,探索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路径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军锋.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高鹏. 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