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的封面,就像一个人的脸。一册绘本,封面会首先引起人的注意。那它又藏着多少学问?我们又该如何阅读封面呢?
陶小艾
知名亲子阅读推广人,三级心理咨询师;芭拉乌拉高级星阅讲师;爱贝乐亲子阅读创始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在读;西城区图书馆首届故事妈妈;亲子公益讲师团讲师;著有《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等。
封面原本是如此重要
拿到一本绘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小朋友们拿到绘本,有的时候其封面会让他做出决定:是特别喜欢迫不及待地往下读,还是放下不再看了。
比如《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大多数的小朋友都会喜欢上这个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乖巧,而且好像和我们成人喜欢听话的孩子这个标准相差比较远的这么一个形象。就连创作者大卫·香农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也时就说到:“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也正是圆脑袋、尖牙有个性的大卫,一下子走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封面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
插图精华做成的封面
有些绘本的封面是绘本里的一页插图,当然这些图画往往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比如,我们看到的《蚂蚁和西瓜》这本绘本的封面,就是书里面特别重要的一页,是所有蚂蚁齐心协力搬运西瓜的场景。在这幅图中,我们看到的蚂蚁就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孩子一样。比如,有些蚂蚁会特别努力地搬运西瓜,也有的蚂蚁会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还有的小蚂蚁比较调皮,一边搬运西瓜,一边玩耍。看完封面再看内文中同样出现的这一页时,也可以考验孩子的观察力,看有没有之前在封面中没有注意到的,再次看到同样的画面时又发现了好玩有趣的细节。
再如《咕叽咕叽》的封面也是内文里的一幅图画,是特别有爱的一幅图画。在封面中,我们看到了鸭妈妈在为她的宝宝们读书,尽管有一只鳄鱼宝宝进入了她的宝宝队列里,但是她依旧爱他们,爱每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她的鳄鱼宝宝才没有听信其他坏鳄鱼的话。在这个封面画面里我们看到了浓浓的爱意。
单独创作的封面
当然,还有很多封面不是选自内文中的精华,而是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单独精心创作的。比如《撅嘴巴的大头鱼》的封面,虽然在内文中没有将这一页单独呈现,但看到封面上这个撅着嘴的大头鱼,闷闷不乐,一下子把整本书的精华都表现出来了,而且与书名也交相呼应。故事讲的就是这条撅嘴巴大头鱼的故事,他历经多次寻找快乐,终于明白长着这样的嘴依然是可以幸福快乐的。因为他的嘴可以变成亲亲嘴,他也终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独特之处了。
像这样单独创作封面的绘本,还有很多,比如《苏和的白马》《我喜欢书》等等,封面都是单独创作的。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封面?
在如上所述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封面在表达主题、传递信息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封面呢?
读标题,短暂停留,让孩子读封面图画
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看下封面图画,然后读标题,也就是读绘本的名字,读完标题后,短暂停留30秒左右,给孩子留出一些看图画的时间。有些封面的标题和图画关系特别紧密,孩子在第一时间就会将文字和图画对应上,比如读《下雨了》这本绘本,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在拿到书时,我还没有读出“下雨了”这三个字时,我儿子就对我说:“妈妈,你看下雨了。”我说:“是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下雨了》。”我儿子听后开心地笑,他的笑容也在告诉我,他很开心自己想的看到的就是书里要讲的内容。
再比如,我们在读《第五个》这本绘本,初看名字,真的不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但是当我读出这个名字时,孩子很快就去数封面中的有几个动物和人,他一边数、一边说:“果真是五个啊。”当然,书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关于数字主题的绘本,但是当孩子听到我们读出的绘本名字后,会去与画面联想,就算有差入也没有关系的,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创作者的信息,也可以分享译者和出版社的信息
读完标题后,读一下创作者的信息。我曾经在我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这本书中,也提到要读下创作者的信息。我写到:在创作过程中,每个创作者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经常读下创作者名字,慢慢的孩子也会有感知,感知这位创作者的创作特点,画风,甚至是创作手法。
比如安东尼·布朗,最开始我们是读他的作品《我爸爸》《我妈妈》随后我们又一起阅读他的《隧道》《看看我有什么》《公园里的声音》以及“威利”系列绘本,每一本书我们都读得津津有味。虽然我并没有向儿子去细细解说安东尼·布朗的创作手法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画风,但是孩子经常读,相信艺术的审美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生命中。随着他的成长,我们还可以慢慢去讨论安东尼·布朗的创作风格。倒是孩子有时经常会给我们惊喜,他现在可以自己很轻松地分辨出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绘本。
再如,我和儿子爱读莫·威廉斯的作品,最开始我们读的是《古纳什小兔》,儿子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后来我们又一起读了《古纳什小兔又来了》。在读《再见,古纳什小兔》时,我提示儿子,这位创作者他很喜欢,而且还读了他的很多绘本,让他猜猜创作者,没想到儿子很快就猜到了。之后我们又读了莫·威廉斯的《鸽子捡到一个热狗》《别让鸽子开巴士》《别让鸽子太晚睡》等绘本。
对于创作者的信息,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去把握该如何引导孩子,我有时还会给孩子读绘本译者的名字,比如彭懿、方素珍、余治莹等老师,有时也会读下出版社的信息。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有时我不读,他也会问。
陶小艾
知名亲子阅读推广人,三级心理咨询师;芭拉乌拉高级星阅讲师;爱贝乐亲子阅读创始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在读;西城区图书馆首届故事妈妈;亲子公益讲师团讲师;著有《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等。
封面原本是如此重要
拿到一本绘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小朋友们拿到绘本,有的时候其封面会让他做出决定:是特别喜欢迫不及待地往下读,还是放下不再看了。
比如《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大多数的小朋友都会喜欢上这个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乖巧,而且好像和我们成人喜欢听话的孩子这个标准相差比较远的这么一个形象。就连创作者大卫·香农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也时就说到:“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也正是圆脑袋、尖牙有个性的大卫,一下子走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封面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
插图精华做成的封面
有些绘本的封面是绘本里的一页插图,当然这些图画往往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比如,我们看到的《蚂蚁和西瓜》这本绘本的封面,就是书里面特别重要的一页,是所有蚂蚁齐心协力搬运西瓜的场景。在这幅图中,我们看到的蚂蚁就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孩子一样。比如,有些蚂蚁会特别努力地搬运西瓜,也有的蚂蚁会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还有的小蚂蚁比较调皮,一边搬运西瓜,一边玩耍。看完封面再看内文中同样出现的这一页时,也可以考验孩子的观察力,看有没有之前在封面中没有注意到的,再次看到同样的画面时又发现了好玩有趣的细节。
再如《咕叽咕叽》的封面也是内文里的一幅图画,是特别有爱的一幅图画。在封面中,我们看到了鸭妈妈在为她的宝宝们读书,尽管有一只鳄鱼宝宝进入了她的宝宝队列里,但是她依旧爱他们,爱每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她的鳄鱼宝宝才没有听信其他坏鳄鱼的话。在这个封面画面里我们看到了浓浓的爱意。
单独创作的封面
当然,还有很多封面不是选自内文中的精华,而是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单独精心创作的。比如《撅嘴巴的大头鱼》的封面,虽然在内文中没有将这一页单独呈现,但看到封面上这个撅着嘴的大头鱼,闷闷不乐,一下子把整本书的精华都表现出来了,而且与书名也交相呼应。故事讲的就是这条撅嘴巴大头鱼的故事,他历经多次寻找快乐,终于明白长着这样的嘴依然是可以幸福快乐的。因为他的嘴可以变成亲亲嘴,他也终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独特之处了。
像这样单独创作封面的绘本,还有很多,比如《苏和的白马》《我喜欢书》等等,封面都是单独创作的。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封面?
在如上所述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封面在表达主题、传递信息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封面呢?
读标题,短暂停留,让孩子读封面图画
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看下封面图画,然后读标题,也就是读绘本的名字,读完标题后,短暂停留30秒左右,给孩子留出一些看图画的时间。有些封面的标题和图画关系特别紧密,孩子在第一时间就会将文字和图画对应上,比如读《下雨了》这本绘本,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在拿到书时,我还没有读出“下雨了”这三个字时,我儿子就对我说:“妈妈,你看下雨了。”我说:“是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下雨了》。”我儿子听后开心地笑,他的笑容也在告诉我,他很开心自己想的看到的就是书里要讲的内容。
再比如,我们在读《第五个》这本绘本,初看名字,真的不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但是当我读出这个名字时,孩子很快就去数封面中的有几个动物和人,他一边数、一边说:“果真是五个啊。”当然,书的内容并不是一个关于数字主题的绘本,但是当孩子听到我们读出的绘本名字后,会去与画面联想,就算有差入也没有关系的,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创作者的信息,也可以分享译者和出版社的信息
读完标题后,读一下创作者的信息。我曾经在我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幸福密码》这本书中,也提到要读下创作者的信息。我写到:在创作过程中,每个创作者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经常读下创作者名字,慢慢的孩子也会有感知,感知这位创作者的创作特点,画风,甚至是创作手法。
比如安东尼·布朗,最开始我们是读他的作品《我爸爸》《我妈妈》随后我们又一起阅读他的《隧道》《看看我有什么》《公园里的声音》以及“威利”系列绘本,每一本书我们都读得津津有味。虽然我并没有向儿子去细细解说安东尼·布朗的创作手法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画风,但是孩子经常读,相信艺术的审美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生命中。随着他的成长,我们还可以慢慢去讨论安东尼·布朗的创作风格。倒是孩子有时经常会给我们惊喜,他现在可以自己很轻松地分辨出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绘本。
再如,我和儿子爱读莫·威廉斯的作品,最开始我们读的是《古纳什小兔》,儿子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后来我们又一起读了《古纳什小兔又来了》。在读《再见,古纳什小兔》时,我提示儿子,这位创作者他很喜欢,而且还读了他的很多绘本,让他猜猜创作者,没想到儿子很快就猜到了。之后我们又读了莫·威廉斯的《鸽子捡到一个热狗》《别让鸽子开巴士》《别让鸽子太晚睡》等绘本。
对于创作者的信息,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去把握该如何引导孩子,我有时还会给孩子读绘本译者的名字,比如彭懿、方素珍、余治莹等老师,有时也会读下出版社的信息。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有时我不读,他也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