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8月的一天,坐落在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一架C-130E“大力神”运输机缓缓降落在跑道上。这架序列号为62-1787的“大力神”降落跑道上时,所有人都非常不解,美国空军拥有不计其数的著名飞机,却为什么单单选中了这架极其普通的“大力神”到博物馆里陈列,供世人观瞻呢?是不是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事实确实如此,它拥有一次非比寻常的作战经历,那就是越南战争期间,曾见证了一次死里逃生的空运行动,大难不死,劫后余生,永远留在了美军的作战史册。这次经历鲜有人知道,即使是后来的机组人员或维护人员也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入选国家博物馆的主要原因。
形势急转直下
1970年春,美国和南越军队进入柬埔寨,攻击在越南南部西宁省边境线上的北越军队基地;之后,北越军队被驱赶进入柬埔寨,又撤退到胡志明小道,再撤至老挝。这样,在越南南方的战事降到了低谷,作战形势趋于缓和,很少再有战事发生。
到1972年春,在南越的美国军队已大大减少,主要是因为美军将越来越多的任务移交给了越南军队,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南化”。只有极少数的美军地面作战部队仍然留在越南国内;在南越的美国空军部队也一样进行了精简,包括大型的战术空运设备,如重型运输机。这些大型战术空运设备曾一度作为后方基地与一百多个前进机场间的主要交通钱,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越南战争高峰期,美军第834空军师曾一度拥有不下100架C-130“大力神”,及大量的C-123“供应者”和C-7“驯鹿”运输机。但到1972年4月,C-123和C-7已经移交给了南越军队,美军C-130的数量也精减到了一个联队的规模,即部署在台湾清泉岗空军基地的第374战术空运联队;另有一个C-130中队部署在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但也处于慢慢停止运转的过程当中;而曾经作为C-130主要基地的金兰湾空军基地也已转为南越控制,在越南新山空军基地的一个分遣队负责管理余下的C-130。
1968年和1969年,美军C-130运输机部队一直广泛参与各种军事行动,花了近两年时间执行各种基本的物资运输任务。如此繁重的长时间运输任务导致只有极少数的机组人员能够一直保持高昂的战术熟练状态,很多曾经历了重要行动的飞行员和机组成员,或者已经退役,或者部署到了C-130部队之外的其他部队。这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空出来的位置只能由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的人员及来自军事空运司令部C-141部队或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人员所取代。
但谁都想不到,1972年4月上旬,形势急转直下,突然间一切都乱了套。
美国撤出南越的同时,北越正在老挝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当时,尽管驻在泰国的美军战斗机和AC-130对北越发起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空中围剿,但仍阻挡不了北越的壮大进程。北越计划对南方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3月上旬,盟军情报发现北方人民军的三个步兵师正从西宁省越过边境。美军估计人民军会对该地区的城镇展开攻击。但是,与此相反,人民军却小心亦亦地越过边界进入相邻的隆平省,占领了禄宁的城镇和机场。一个师封锁了An Loc市南部通往西贡的13号公路;另一个师直接进攻An Loc市。这种部署的目的是占领省城,之后利用其作为基地,长驱直下13号公路,进攻西贡。
人民军进攻计划的唯一障碍是负责保卫An Loc市的南越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远比人民军估计的要强大得多。此次进攻最终成了人民军第9师对An Loc市的围攻,并切断了它的所有地面补给线。
刚开始的时候,南越和美军主要动用陆军直升机为An Loc市运送补给和增援,但人民军在An Loc市四周进一步加强了兵力,部署了一个配备口径23毫米和37毫米等各种火炮的高炮团,严重牵制了南越和美军直升机的活动。
之后,南越转而使用美国提供的C-119“飞行车厢”和C-123运输机,采取空投补给的方式,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人民军强大的地面火力,再加上空投区域非常小,导致空投任务极不成功,且损失惨重。南越空军一般采用三机编队的方式进行空投补给,根据计划应该在200米的高度空投,但有些机组人员为了避免遭到地面炮火的打击,在1500米的高度就进行空投;空投的物品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落,大多数物资都落入了敌占区,导致空投徒劳无益。此外,所有空投行动都是在白天展开,地面火力的威胁进一步增加了空投的危险性。在人民军成功击落两架C-123后,南越空军被迫暂停了白天的低空空投行动,但仍继续实施高空空投。不过,高空空投行动收效甚微,大部分是无功而返。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最终决定动用空军C-130为被围困的An Loc市提供补给。那架序列号为62-1787的“大力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响应美国空军的号召,紧急投入战场服役,以解救被围困的An Loc市。
其实,当时谁也想不到C-130会重返战场执行作战行动。事实上,当时在南越,美国集装箱货运系统中并没有合适的空投吊装设备;而且,具有空投资格的机组人员极度匮乏。最终,美军在轮换至第374战术空运联队分遣队的C-130部队中发现部分机组人员可以执行战术空投任务,才稍微弥补了人员的不足。
遭遇致命打击
在筹备阶段,由于缺乏合适的吊装设备,装卸长不得不厚着脸皮伸手向越南空运商索要那些必要的索具材料,但却没有找到需要的索具,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做法,使用一些不合标准的设备。
根据计划,空投行动拟于4月14日下午开始全面展开。飞机将在中等高度靠近空投区,然后迅速下降,在空投点上空180米高度水平飞行两分钟。但是,索具的问题推迟了原计划的起飞时间,直接导致天黑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空投行动,所以任务被推迟到了第二天早上。 任务前的那个晚上是一个极为阴森可怕的夜晚,所有机组人员心中都非常清楚,他们即将执行的是一次极其危险的任务,很可能一去不复返。根据计划,为了顺利进行空投,每架飞机都必须在低空以240千米/小时的低速接近空投区域。而当时在越南,只有直升机才敢在这种低空低速状态下飞行;而且,即使是直升机也未曾飞入像An Loc市这种被大量防空火力包围的地区,只有二战时的C-47运输机曾执行过类似任务。越战初期,美空军曾在相类似的条件下执行过这种任务,但损失异常惨重。
4月15日凌晨5时30分,参与任务的所有人员开始忙碌起来。所有军官集中在简报室里听取任务前简报;工程师负责对飞机进行飞行前的全面检查;装卸长负责检查空投索具。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一声令下,第一架C-130“大力神”迅速飞离跑道,拉开了空投行动的帷幕。
此次任务共调遣了三架“大力神”参与。但根据计划,三架飞机并不是成编队进入空投区,而是单独执行任务。这种行动方式使后两架飞机陷入了被动。人民军的炮手们在第一架“大力神”抵达后,会高度戒备,严阵以待后续飞机的到来。
事实确实如此。行动中,第一架飞机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空投任务。期间,虽然遭到了人民军防空火力的密集射击,但除方向舵被击中外,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
第二架飞机在空投时发生了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使用了非标准的索具材料。后来,装卸长被迫将索具扯断,进行修复。
按计划,威廉·考德威尔上尉负责驾驶第三架飞机,序列号为62-1787,呼号Spare 617。作为一名拥有1900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员,考德威尔是新山基地最富经验的。副驾驶是约翰·赫林,导航员是理查德·伦茨,军衔都是中尉,作战经验也比较丰富。飞行工程师乔恩·桑德斯技术中士虽然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但却从未被部署到东南亚地区或参加过战斗。装卸长查尔斯·萨布是一名高级军士长,在全部机组人员中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另一名装卸长是麦克阿里斯·戴夫,他的大部分战斗飞行都是常规飞行,没有执行过作战空投任务。
考德威尔驾驶Spare 617,接到指示后马上起飞执行空投任务,机上运载了榴弹炮和迫击炮炮弹等荷载。不幸的是,飞机在首次靠近空投区域时错过了第一个目标点,不得不飞离。再次折返,在距飞抵空投点还剩30秒时,Spare 617遭到了敌方炮火的疯狂射击。一发炮弹在靠近驾驶舱的位置爆炸,震碎了飞行员一侧的舷窗,炸伤了副驾驶员,当场炸死了工程师桑德斯;两名装卸长都被弹片击伤。飞机遭到的最严重损坏是一发炮弹击坏了货舱左侧的排气线面板。一瞬间,线路破裂,高温气体灌入货舱、随后涌进驾驶舱,高温引燃了货舱内的两个弹药包。同时,左翼两台发动机都被弹片击中,很快也起火燃烧。
侥幸死里逃生
对于Spare 617来说,现在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是尽快丢弃装载的货物。否则,燃烧的弹药包将会爆炸,导致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当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有丝毫的迟疑了。装卸长马上通知考德威尔,要求立即丢弃负载物。但是,由于机上线路故障,控制投放的设备均已失效。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了,多耽误一秒钟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进一步。萨布顾不上手动释放手柄被烧得通红,更顾不上双手被严重烧焦,毅然用双手用力扳动货舱中的手动释放手柄。手柄刚一被扳动,负载物就马上脱离飞机掉了下去,不到几秒钟,两个熊熊燃烧的弹药包在半空中就爆炸了。
虽然弹药负荷已经丢弃了,避免了飞机殉爆的可能性,但机组人员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机体还有多处在燃烧,一样会导致爆炸坠毁。成功丢弃弹药后,萨布将注意力转向灭火。他强忍着手上的剧痛,一把抓起机舱壁上的一个灭火器,滚烫的热气将灭火器的金属部件烤得通红,萨布被烧焦的双手惨不忍睹。与此同时,考德威尔也想方设法关闭了右侧发动机的排气阀,并关闭了左侧的两台发动机。随着发动机引气气流停止泄漏,萨布最终将火扑灭了。奋不顾身的萨布又一次挽救了Spare 617全体机组成员。
飞机现在是不是已经安全了呢?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考德威尔非常清醒地意识到飞机接下来所面临的危险。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尽快找到一个机场降落,因为这时的“大力神”撑不了多久了,随时有解体的危险。考德威尔想到了让全体机组人员跳伞逃生,但考虑到有些机组人员受伤严重才放弃了这个想法。而且,飞机并没有丧失飞行能力,还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他没有考虑弃机逃生,而是决定架机返回新山基地。当时,飞机距离新山基地大约100千米远。此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正急剧下降,每时每刻都有坠毁的可能性。经验丰富的考德威尔没有丝毫的慌乱,严格按照飞行程序操作,很快飞行速度又提升起来。
由于左侧两台发动机都关闭了,导致飞机失去了次级液压,意味着必须手动放起落架。但是,萨布的双手烧伤太严重了,已经无法再操纵手柄。幸运的是,另一名装卸师麦克阿里斯虽然也受伤了,但至少还能操作手柄。当麦克阿里斯用力摇下起落架并锁定到固定位置的时候,Spare 617已经进入了起落航线。飞机进场时,只能依靠右侧机翼的两台发动机飞行,而且,其中一台发动机的动力下降到了标准的80%。最终,Spare 617安全降落在新山基地的跑道上,终于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了。
飞机刚一降落,在机场上焦急等候的医务人员马上冲进飞机展开医疗救助,但不幸的是,桑德斯已经死亡。
后来,针对An Loc市的空投行动一直持续到5月份,但效果却非常有限。期间,越南人民军又击落了三架“大力神”及几架南越的C-123。4月18日,高射炮击中了由唐·詹森上尉驾驶的一架“大力神”。救援直升机发现飞机迫降在一片沼泽地,并成功进行了营救。但是,在4月25日和5月3日被击落的“大力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有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1972年5月初,一个两人工作组抵达西贡。他们分别是来自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战术空中作战中心的约翰·林巴赫技术军士和来自战术空军司令部总部的迈尔斯·罗尔利克少校,他们成功改进了高空降落伞索具使用的方法问题。通过使用开有槽沟的牵引伞来稳定负载,从而找到了一种新的空投方法;同时,通过使用地面雷达引导空投,从而可以在高射炮射程之外的高空进行空投。最终,美军保住了An Loc市未被人民军攻破。
后来,鉴于考德威尔和萨布在4月15日空投任务中的出色表现,他们都被授予了“空军十字勋章”。而且,萨布在此次任务后马上晋升为技术军士,还荣获空军军士协会的1972年“威廉·皮森伯格奖”。
损坏严重的Spare 617经修复后,又重新服役,派往阿肯色州小石城的第314战术空运联队及西弗吉尼亚航空警卫队;之后,该机又转入小石城的阿肯色航空警卫队。正是在那里,地勤人员发现了该机曾经的光荣历史,于是马上通知了警卫队指挥官。指挥官意识到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立即联络了空军博物馆。最终,这架见证了越战英雄主义行动的Spare 617号机作为历史文物,被安排到空军博物馆进行公开的展览陈列,默默地向世人陈述它那段光辉历史。
形势急转直下
1970年春,美国和南越军队进入柬埔寨,攻击在越南南部西宁省边境线上的北越军队基地;之后,北越军队被驱赶进入柬埔寨,又撤退到胡志明小道,再撤至老挝。这样,在越南南方的战事降到了低谷,作战形势趋于缓和,很少再有战事发生。
到1972年春,在南越的美国军队已大大减少,主要是因为美军将越来越多的任务移交给了越南军队,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南化”。只有极少数的美军地面作战部队仍然留在越南国内;在南越的美国空军部队也一样进行了精简,包括大型的战术空运设备,如重型运输机。这些大型战术空运设备曾一度作为后方基地与一百多个前进机场间的主要交通钱,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越南战争高峰期,美军第834空军师曾一度拥有不下100架C-130“大力神”,及大量的C-123“供应者”和C-7“驯鹿”运输机。但到1972年4月,C-123和C-7已经移交给了南越军队,美军C-130的数量也精减到了一个联队的规模,即部署在台湾清泉岗空军基地的第374战术空运联队;另有一个C-130中队部署在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但也处于慢慢停止运转的过程当中;而曾经作为C-130主要基地的金兰湾空军基地也已转为南越控制,在越南新山空军基地的一个分遣队负责管理余下的C-130。
1968年和1969年,美军C-130运输机部队一直广泛参与各种军事行动,花了近两年时间执行各种基本的物资运输任务。如此繁重的长时间运输任务导致只有极少数的机组人员能够一直保持高昂的战术熟练状态,很多曾经历了重要行动的飞行员和机组成员,或者已经退役,或者部署到了C-130部队之外的其他部队。这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空出来的位置只能由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的人员及来自军事空运司令部C-141部队或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人员所取代。
但谁都想不到,1972年4月上旬,形势急转直下,突然间一切都乱了套。
美国撤出南越的同时,北越正在老挝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当时,尽管驻在泰国的美军战斗机和AC-130对北越发起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空中围剿,但仍阻挡不了北越的壮大进程。北越计划对南方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3月上旬,盟军情报发现北方人民军的三个步兵师正从西宁省越过边境。美军估计人民军会对该地区的城镇展开攻击。但是,与此相反,人民军却小心亦亦地越过边界进入相邻的隆平省,占领了禄宁的城镇和机场。一个师封锁了An Loc市南部通往西贡的13号公路;另一个师直接进攻An Loc市。这种部署的目的是占领省城,之后利用其作为基地,长驱直下13号公路,进攻西贡。
人民军进攻计划的唯一障碍是负责保卫An Loc市的南越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远比人民军估计的要强大得多。此次进攻最终成了人民军第9师对An Loc市的围攻,并切断了它的所有地面补给线。
刚开始的时候,南越和美军主要动用陆军直升机为An Loc市运送补给和增援,但人民军在An Loc市四周进一步加强了兵力,部署了一个配备口径23毫米和37毫米等各种火炮的高炮团,严重牵制了南越和美军直升机的活动。
之后,南越转而使用美国提供的C-119“飞行车厢”和C-123运输机,采取空投补给的方式,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人民军强大的地面火力,再加上空投区域非常小,导致空投任务极不成功,且损失惨重。南越空军一般采用三机编队的方式进行空投补给,根据计划应该在200米的高度空投,但有些机组人员为了避免遭到地面炮火的打击,在1500米的高度就进行空投;空投的物品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落,大多数物资都落入了敌占区,导致空投徒劳无益。此外,所有空投行动都是在白天展开,地面火力的威胁进一步增加了空投的危险性。在人民军成功击落两架C-123后,南越空军被迫暂停了白天的低空空投行动,但仍继续实施高空空投。不过,高空空投行动收效甚微,大部分是无功而返。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最终决定动用空军C-130为被围困的An Loc市提供补给。那架序列号为62-1787的“大力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响应美国空军的号召,紧急投入战场服役,以解救被围困的An Loc市。
其实,当时谁也想不到C-130会重返战场执行作战行动。事实上,当时在南越,美国集装箱货运系统中并没有合适的空投吊装设备;而且,具有空投资格的机组人员极度匮乏。最终,美军在轮换至第374战术空运联队分遣队的C-130部队中发现部分机组人员可以执行战术空投任务,才稍微弥补了人员的不足。
遭遇致命打击
在筹备阶段,由于缺乏合适的吊装设备,装卸长不得不厚着脸皮伸手向越南空运商索要那些必要的索具材料,但却没有找到需要的索具,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做法,使用一些不合标准的设备。
根据计划,空投行动拟于4月14日下午开始全面展开。飞机将在中等高度靠近空投区,然后迅速下降,在空投点上空180米高度水平飞行两分钟。但是,索具的问题推迟了原计划的起飞时间,直接导致天黑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空投行动,所以任务被推迟到了第二天早上。 任务前的那个晚上是一个极为阴森可怕的夜晚,所有机组人员心中都非常清楚,他们即将执行的是一次极其危险的任务,很可能一去不复返。根据计划,为了顺利进行空投,每架飞机都必须在低空以240千米/小时的低速接近空投区域。而当时在越南,只有直升机才敢在这种低空低速状态下飞行;而且,即使是直升机也未曾飞入像An Loc市这种被大量防空火力包围的地区,只有二战时的C-47运输机曾执行过类似任务。越战初期,美空军曾在相类似的条件下执行过这种任务,但损失异常惨重。
4月15日凌晨5时30分,参与任务的所有人员开始忙碌起来。所有军官集中在简报室里听取任务前简报;工程师负责对飞机进行飞行前的全面检查;装卸长负责检查空投索具。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一声令下,第一架C-130“大力神”迅速飞离跑道,拉开了空投行动的帷幕。
此次任务共调遣了三架“大力神”参与。但根据计划,三架飞机并不是成编队进入空投区,而是单独执行任务。这种行动方式使后两架飞机陷入了被动。人民军的炮手们在第一架“大力神”抵达后,会高度戒备,严阵以待后续飞机的到来。
事实确实如此。行动中,第一架飞机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空投任务。期间,虽然遭到了人民军防空火力的密集射击,但除方向舵被击中外,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
第二架飞机在空投时发生了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使用了非标准的索具材料。后来,装卸长被迫将索具扯断,进行修复。
按计划,威廉·考德威尔上尉负责驾驶第三架飞机,序列号为62-1787,呼号Spare 617。作为一名拥有1900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员,考德威尔是新山基地最富经验的。副驾驶是约翰·赫林,导航员是理查德·伦茨,军衔都是中尉,作战经验也比较丰富。飞行工程师乔恩·桑德斯技术中士虽然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但却从未被部署到东南亚地区或参加过战斗。装卸长查尔斯·萨布是一名高级军士长,在全部机组人员中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另一名装卸长是麦克阿里斯·戴夫,他的大部分战斗飞行都是常规飞行,没有执行过作战空投任务。
考德威尔驾驶Spare 617,接到指示后马上起飞执行空投任务,机上运载了榴弹炮和迫击炮炮弹等荷载。不幸的是,飞机在首次靠近空投区域时错过了第一个目标点,不得不飞离。再次折返,在距飞抵空投点还剩30秒时,Spare 617遭到了敌方炮火的疯狂射击。一发炮弹在靠近驾驶舱的位置爆炸,震碎了飞行员一侧的舷窗,炸伤了副驾驶员,当场炸死了工程师桑德斯;两名装卸长都被弹片击伤。飞机遭到的最严重损坏是一发炮弹击坏了货舱左侧的排气线面板。一瞬间,线路破裂,高温气体灌入货舱、随后涌进驾驶舱,高温引燃了货舱内的两个弹药包。同时,左翼两台发动机都被弹片击中,很快也起火燃烧。
侥幸死里逃生
对于Spare 617来说,现在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是尽快丢弃装载的货物。否则,燃烧的弹药包将会爆炸,导致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当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有丝毫的迟疑了。装卸长马上通知考德威尔,要求立即丢弃负载物。但是,由于机上线路故障,控制投放的设备均已失效。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了,多耽误一秒钟就意味着离死亡更进一步。萨布顾不上手动释放手柄被烧得通红,更顾不上双手被严重烧焦,毅然用双手用力扳动货舱中的手动释放手柄。手柄刚一被扳动,负载物就马上脱离飞机掉了下去,不到几秒钟,两个熊熊燃烧的弹药包在半空中就爆炸了。
虽然弹药负荷已经丢弃了,避免了飞机殉爆的可能性,但机组人员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机体还有多处在燃烧,一样会导致爆炸坠毁。成功丢弃弹药后,萨布将注意力转向灭火。他强忍着手上的剧痛,一把抓起机舱壁上的一个灭火器,滚烫的热气将灭火器的金属部件烤得通红,萨布被烧焦的双手惨不忍睹。与此同时,考德威尔也想方设法关闭了右侧发动机的排气阀,并关闭了左侧的两台发动机。随着发动机引气气流停止泄漏,萨布最终将火扑灭了。奋不顾身的萨布又一次挽救了Spare 617全体机组成员。
飞机现在是不是已经安全了呢?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考德威尔非常清醒地意识到飞机接下来所面临的危险。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尽快找到一个机场降落,因为这时的“大力神”撑不了多久了,随时有解体的危险。考德威尔想到了让全体机组人员跳伞逃生,但考虑到有些机组人员受伤严重才放弃了这个想法。而且,飞机并没有丧失飞行能力,还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他没有考虑弃机逃生,而是决定架机返回新山基地。当时,飞机距离新山基地大约100千米远。此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正急剧下降,每时每刻都有坠毁的可能性。经验丰富的考德威尔没有丝毫的慌乱,严格按照飞行程序操作,很快飞行速度又提升起来。
由于左侧两台发动机都关闭了,导致飞机失去了次级液压,意味着必须手动放起落架。但是,萨布的双手烧伤太严重了,已经无法再操纵手柄。幸运的是,另一名装卸师麦克阿里斯虽然也受伤了,但至少还能操作手柄。当麦克阿里斯用力摇下起落架并锁定到固定位置的时候,Spare 617已经进入了起落航线。飞机进场时,只能依靠右侧机翼的两台发动机飞行,而且,其中一台发动机的动力下降到了标准的80%。最终,Spare 617安全降落在新山基地的跑道上,终于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了。
飞机刚一降落,在机场上焦急等候的医务人员马上冲进飞机展开医疗救助,但不幸的是,桑德斯已经死亡。
后来,针对An Loc市的空投行动一直持续到5月份,但效果却非常有限。期间,越南人民军又击落了三架“大力神”及几架南越的C-123。4月18日,高射炮击中了由唐·詹森上尉驾驶的一架“大力神”。救援直升机发现飞机迫降在一片沼泽地,并成功进行了营救。但是,在4月25日和5月3日被击落的“大力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有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1972年5月初,一个两人工作组抵达西贡。他们分别是来自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战术空中作战中心的约翰·林巴赫技术军士和来自战术空军司令部总部的迈尔斯·罗尔利克少校,他们成功改进了高空降落伞索具使用的方法问题。通过使用开有槽沟的牵引伞来稳定负载,从而找到了一种新的空投方法;同时,通过使用地面雷达引导空投,从而可以在高射炮射程之外的高空进行空投。最终,美军保住了An Loc市未被人民军攻破。
后来,鉴于考德威尔和萨布在4月15日空投任务中的出色表现,他们都被授予了“空军十字勋章”。而且,萨布在此次任务后马上晋升为技术军士,还荣获空军军士协会的1972年“威廉·皮森伯格奖”。
损坏严重的Spare 617经修复后,又重新服役,派往阿肯色州小石城的第314战术空运联队及西弗吉尼亚航空警卫队;之后,该机又转入小石城的阿肯色航空警卫队。正是在那里,地勤人员发现了该机曾经的光荣历史,于是马上通知了警卫队指挥官。指挥官意识到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立即联络了空军博物馆。最终,这架见证了越战英雄主义行动的Spare 617号机作为历史文物,被安排到空军博物馆进行公开的展览陈列,默默地向世人陈述它那段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