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如何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合理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通过思考获得学习能力。基于此,简要阐述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合作学习、评价交流总结。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一个时刻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被动地听与记,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能力也未得到发展。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即适应社会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能力等,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概述
学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旁观者,更不是单向接收知识的容器[1]。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讨论或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生活实际、周围世界、原有知识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究、质疑、表达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集体、小组、个人等方式解难释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引导性,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知识,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深度,还能降低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参与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分析,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得到培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学生则结合问题去探索、发现,其思维认知、学习状态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学习态度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探究兴趣
在历史课上,教师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授课方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等关键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围绕所教历史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他们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使他们思维能力提升[2]。例如,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这节课时,以问题为引领,不是单纯地抛出一堆问题:(1)列强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说一说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说说为了挽救危局,社会各阶层所做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而是围绕这些问题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如通过中英18、19世纪史实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中国此时已在各方面落后于英国。接着用一些数据对比中英进出口贸易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再联系英国此时的对外政策,学生会发现问题,从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在这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吃透这节课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顺利落地。
(二)组织合作学习,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接下来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探究问题,常见的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學习两种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且锻炼他们的关键能力,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感悟、观点是不一样的,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发现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均会得到培养。因此,在历史课上,笔者每次提出问题后便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群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并且针对他人的观点给出自己的意见。一方面,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动机强烈。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三)评价交流总结,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组织他们展示成果并进行交流。具体来说,首先,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所得到的答案,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发现的问题等。其次,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引导学生互相鉴赏,从而实现共同提升。最后,教师再综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纠正与完善,形成系统的答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不仅对这节课所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合作能力均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学生是课堂上的中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在历史课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利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文中提到的教学策略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的简单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同行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理.高中历史“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0(22):147-148.
[2]王小伟.问题导向:学生思维的起点与动力:谈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实效[J].华夏教师,2020(18):27-28.
[3]李敬欣.高中历史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究: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的实践为中心[J].中华少年,2019(9):140.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学生处在一个时刻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被动地听与记,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能力也未得到发展。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即适应社会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能力等,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概述
学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旁观者,更不是单向接收知识的容器[1]。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讨论或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生活实际、周围世界、原有知识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究、质疑、表达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集体、小组、个人等方式解难释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引导性,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知识,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深度,还能降低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参与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分析,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得到培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学生则结合问题去探索、发现,其思维认知、学习状态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学习态度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探究兴趣
在历史课上,教师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授课方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等关键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围绕所教历史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他们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使他们思维能力提升[2]。例如,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这节课时,以问题为引领,不是单纯地抛出一堆问题:(1)列强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说一说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说说为了挽救危局,社会各阶层所做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而是围绕这些问题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如通过中英18、19世纪史实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中国此时已在各方面落后于英国。接着用一些数据对比中英进出口贸易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再联系英国此时的对外政策,学生会发现问题,从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在这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吃透这节课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顺利落地。
(二)组织合作学习,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接下来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探究问题,常见的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學习两种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且锻炼他们的关键能力,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感悟、观点是不一样的,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相互碰撞,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发现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均会得到培养。因此,在历史课上,笔者每次提出问题后便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群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并且针对他人的观点给出自己的意见。一方面,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动机强烈。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三)评价交流总结,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组织他们展示成果并进行交流。具体来说,首先,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所得到的答案,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发现的问题等。其次,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引导学生互相鉴赏,从而实现共同提升。最后,教师再综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纠正与完善,形成系统的答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这样的教学流程,学生不仅对这节课所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合作能力均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学生是课堂上的中心,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在历史课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利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文中提到的教学策略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的简单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同行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理.高中历史“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20(22):147-148.
[2]王小伟.问题导向:学生思维的起点与动力:谈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实效[J].华夏教师,2020(18):27-28.
[3]李敬欣.高中历史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究: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的实践为中心[J].中华少年,2019(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