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因而直观教学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极大的优势。在“空间与图形”以及“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恰当运用直观教学,能够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而且能够促进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教学 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问题。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直观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理论不断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一方面,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进行新的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日内瓦学派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研究。研究指出,7~11岁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而11岁以后的儿童,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
为更好地进行说明,皮亚杰曾举出这样的例子:艾迪斯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些,艾迪斯的头发比丽莎的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7~11岁的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是,如果拿来3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娃,分别命名为艾迪斯、苏珊和丽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后,提问者将布娃娃收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而11岁以后的儿童可以不必借助娃娃这一具体形象而轻松打出苏珊头发最黑。
需要注意,不同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速度可能不相同。即不同的儿童,摆脱具体形象独立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年龄是不同的。
二、直观教学的具体运用
直观与推理是“空间与图形”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即指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问题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直观图形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教學《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周长为48米的花坛周围种小树,四个角都必须种,并且每隔2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大多仍不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很难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这一问题。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大正方形当作花坛,请学生标出这个花坛的边长;再在正方形的4个顶点都画上表示小树的符号,请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正方形的每条边上画上其他表示小树的符号。多数学生能够画出两个顶点间还有5棵小树,进而根据图形得出“一共要种24棵小树”的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正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教学 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问题。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直观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理论不断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一方面,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进行新的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日内瓦学派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研究。研究指出,7~11岁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而11岁以后的儿童,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
为更好地进行说明,皮亚杰曾举出这样的例子:艾迪斯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些,艾迪斯的头发比丽莎的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7~11岁的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是,如果拿来3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娃,分别命名为艾迪斯、苏珊和丽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后,提问者将布娃娃收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而11岁以后的儿童可以不必借助娃娃这一具体形象而轻松打出苏珊头发最黑。
需要注意,不同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速度可能不相同。即不同的儿童,摆脱具体形象独立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年龄是不同的。
二、直观教学的具体运用
直观与推理是“空间与图形”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即指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问题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直观图形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教學《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周长为48米的花坛周围种小树,四个角都必须种,并且每隔2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大多仍不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很难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这一问题。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大正方形当作花坛,请学生标出这个花坛的边长;再在正方形的4个顶点都画上表示小树的符号,请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正方形的每条边上画上其他表示小树的符号。多数学生能够画出两个顶点间还有5棵小树,进而根据图形得出“一共要种24棵小树”的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正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