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一工作岗位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都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規范性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保障。但是,从班主任的反映来看,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培训的现状,并研究了如何根据实际开展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探索本地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以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模式
一、班主任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在绝大部分的班主任培训都摆脱了照本宣科的情况,但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培训主题和内容大多从主办方出发来设计,追求时代感,贪多求全,不切合班主任的实际;(2)培训对象不分类别、不分层次、不分地域,既有小学也有中学,既包含城市也有乡村,既有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班主任也有很少参加培训的一般班主任等等,对象参差不齐,内容众口难调。
(二)培训形式单一
为了利用资源,扩大受众面,参加培训的人员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培训的形式只能是“你说我听”的讲座,很难激起受训者的兴趣。
(三)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虽然班主任们希望“请进来,走出去”多参与培训,但一旦有机会参加培训,反而会出现不习惯的现象:(1)不习惯从老师角色转变为学生角色;(2)不习惯静下心来学习及思考问题。
因此,要提高班主任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就要从组织培训的教育部门和班主任自身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
班主任队伍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阳江市今年初申报的《阳江市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项目被确定为2015年度省级学校德育能力提升项目,结合实际以及项目实践的推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旨在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地方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质。
(一)建立班主任专业培训体系
从学校到县区,再到地市的教育部门都应努力构建本系统的班主任培训体系,落实系列性的课程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近几年,我们定期对班主任进行调研,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开展了两次全市性的班主任培训。培训后我们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反思,认为要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就要转变培训方式,一是要根据班主任的能力和需求开办不同的培训班,让不同层面的班主任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会基于实践进行反思、学习,从而积累具有生长性的经验性知识;三是应该基于班主任的实际开展如案例分析、读书沙龙、经验分享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形成班主任发展共同体;四是应该基于当前的实际,采取有利于激发班主任积极性的形式,开展班级建设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化的培训。
(二)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觉性
如果班主任能够从培训中学习到成功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培训是有用的,从而从内心里接受培训。我在培训班主任的时候,会预先了解参加培训的班主任的情况和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设计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班主任在分析案例的过程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思考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当然,借鉴别人实操性的技能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能长久解决信息化社会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班主任参加系统性的升级式培训,引导他们从借鉴经验、做法,到思考背后的理念,再到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随着班主任的需求日渐提高,他们就会认识到具备专业素养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专业发展是现代班主任的成长路径,从而希望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逐渐成为专业自觉、专业自信的班主任。
同时,为了让培训的影响更加持久、更有效果,我们建立了阳江市中小学网站、名班主任工作室QQ群、微信群、班主任博客等网络平台,在培训中、培训后组织大家互动交流,分析问题,分享经验,通过征集论文、随笔的形式,促使他们总结并推广成果。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
培训是班主任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若想实现班主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融合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吸引班主任积极参与培训。根据培训者、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对常见的培训形式进行了分类(见表1),分析了各种形式的优缺点,促使培训部门能够扬长避短,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班来提高班主任参与培训学习的兴趣,增强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除了表中提到的各种培训形式之外,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还应根据本地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创新培训形式,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去强制教师学习。
三、探索地方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
(一)开展“班主任日月谈”活动,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
我作为省级工作室主持人,从2015年开展了“班主任每月谈”活动,通过“集中交流+ Q群论坛”形式开展“班主任每月谈”活动,“集中交流”就是选定主持人和助理(负责汇总、整理工作),定期组织工作室人员集中,参与的班主任围绕自身班主任工作案例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观点。“Q群论坛”就是每个月初由主持人在QQ群上提供教育案例,班主任当月内在QQ群上发言,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再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把发言内容即时发送到阳江名班主任工作室网站,主持人再整理汇总,发送到《阳江日报》“教育周刊”栏目刊发。至今工作室共进行了20多期“班主任每月谈”活动,主题内容涉及考试焦虑、异性交往、手机疏导、校园安全、班会课设计等,汇编整理了6万多字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每月谈”活动,为班主任“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搭建了平台,促使班主任关注教育细节、教育话题、教育理念和观点,提高了班主任的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今年,我把“班主任每月谈”拓展为“班主任日月谈”活动,“每日学生谈”(每日至少與1名学生谈心),“每周家长谈”(每周至少与1位家长恳谈),“每月老师谈”(每月至少与1位老师交谈),这样可有效发挥工作室全体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当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掌握与学生、家长交谈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通过“班主任日月谈”活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构建了良好的家校德育共同体。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不容置疑,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对家庭而言,学校又是自己的希望和依靠。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更是现代社会公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而只有家校之间形成真正的深度合作,才可以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创设更好的生活世界。德育共同体把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凝聚在一起,也就意味着师生、家校、生生走出了原来并列、对立的尴尬局面,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走向相辅相成、融合共赢,这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愿景,达成共同的目标,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得以重构。
(二)开展“班主任微晨会”校本培训活动,构建本校德育共同体
阳江市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班主任遍布各城区和乡镇学校,为了发挥他们在本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建议他们在学校开展“班主任微晨会”培训活动,每天早餐后到上课前的10至15分钟内(各学校可根据实际安排),同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在年级组集中,轮流说一个自己工作中的案例,大家围绕案例分析原因,说做法以及理由,找出科学的、合适的解决对策。活动坚持下来,每周5次,每个学期100次,差不多可以研讨100个案例(同一个案例如果有了新的想法可以重新再研讨),既能够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形成集体研讨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能够提高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都很强。
(三)举行送课巡讲活动,构建城乡教师德育共同体
全市组建城乡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送课活动。从2016年开始,每个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必须保证有一定名额的乡村班主任,每个学期每个工作室必须至少一次走进阳江市农村的18个留守儿童圆梦之家示范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课、家长课堂、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研讨会等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送课巡讲活动,转变了教师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看法,他们从认为留守儿童是自卑的群体,转变为因为有父母外出工作而变得更加有希望、有发展的群体。同时,引导教师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教育学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只要教育部门能够针对班主任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培训,班主任就能从中得到成长,实现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模式
一、班主任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在绝大部分的班主任培训都摆脱了照本宣科的情况,但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培训主题和内容大多从主办方出发来设计,追求时代感,贪多求全,不切合班主任的实际;(2)培训对象不分类别、不分层次、不分地域,既有小学也有中学,既包含城市也有乡村,既有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班主任也有很少参加培训的一般班主任等等,对象参差不齐,内容众口难调。
(二)培训形式单一
为了利用资源,扩大受众面,参加培训的人员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培训的形式只能是“你说我听”的讲座,很难激起受训者的兴趣。
(三)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虽然班主任们希望“请进来,走出去”多参与培训,但一旦有机会参加培训,反而会出现不习惯的现象:(1)不习惯从老师角色转变为学生角色;(2)不习惯静下心来学习及思考问题。
因此,要提高班主任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就要从组织培训的教育部门和班主任自身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
班主任队伍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阳江市今年初申报的《阳江市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项目被确定为2015年度省级学校德育能力提升项目,结合实际以及项目实践的推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班主任能力建设培训,旨在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地方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质。
(一)建立班主任专业培训体系
从学校到县区,再到地市的教育部门都应努力构建本系统的班主任培训体系,落实系列性的课程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近几年,我们定期对班主任进行调研,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开展了两次全市性的班主任培训。培训后我们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反思,认为要提高班主任培训的实效性,就要转变培训方式,一是要根据班主任的能力和需求开办不同的培训班,让不同层面的班主任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会基于实践进行反思、学习,从而积累具有生长性的经验性知识;三是应该基于班主任的实际开展如案例分析、读书沙龙、经验分享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形成班主任发展共同体;四是应该基于当前的实际,采取有利于激发班主任积极性的形式,开展班级建设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化的培训。
(二)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自觉性
如果班主任能够从培训中学习到成功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培训是有用的,从而从内心里接受培训。我在培训班主任的时候,会预先了解参加培训的班主任的情况和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设计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班主任在分析案例的过程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思考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当然,借鉴别人实操性的技能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能长久解决信息化社会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班主任参加系统性的升级式培训,引导他们从借鉴经验、做法,到思考背后的理念,再到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随着班主任的需求日渐提高,他们就会认识到具备专业素养是现代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专业发展是现代班主任的成长路径,从而希望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逐渐成为专业自觉、专业自信的班主任。
同时,为了让培训的影响更加持久、更有效果,我们建立了阳江市中小学网站、名班主任工作室QQ群、微信群、班主任博客等网络平台,在培训中、培训后组织大家互动交流,分析问题,分享经验,通过征集论文、随笔的形式,促使他们总结并推广成果。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
培训是班主任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若想实现班主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融合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吸引班主任积极参与培训。根据培训者、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对常见的培训形式进行了分类(见表1),分析了各种形式的优缺点,促使培训部门能够扬长避短,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班来提高班主任参与培训学习的兴趣,增强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除了表中提到的各种培训形式之外,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还应根据本地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创新培训形式,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去强制教师学习。
三、探索地方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
(一)开展“班主任日月谈”活动,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
我作为省级工作室主持人,从2015年开展了“班主任每月谈”活动,通过“集中交流+ Q群论坛”形式开展“班主任每月谈”活动,“集中交流”就是选定主持人和助理(负责汇总、整理工作),定期组织工作室人员集中,参与的班主任围绕自身班主任工作案例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观点。“Q群论坛”就是每个月初由主持人在QQ群上提供教育案例,班主任当月内在QQ群上发言,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再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把发言内容即时发送到阳江名班主任工作室网站,主持人再整理汇总,发送到《阳江日报》“教育周刊”栏目刊发。至今工作室共进行了20多期“班主任每月谈”活动,主题内容涉及考试焦虑、异性交往、手机疏导、校园安全、班会课设计等,汇编整理了6万多字的第一手资料。“班主任每月谈”活动,为班主任“有话想说,有感而发”搭建了平台,促使班主任关注教育细节、教育话题、教育理念和观点,提高了班主任的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今年,我把“班主任每月谈”拓展为“班主任日月谈”活动,“每日学生谈”(每日至少與1名学生谈心),“每周家长谈”(每周至少与1位家长恳谈),“每月老师谈”(每月至少与1位老师交谈),这样可有效发挥工作室全体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当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掌握与学生、家长交谈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通过“班主任日月谈”活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构建了良好的家校德育共同体。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不容置疑,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对家庭而言,学校又是自己的希望和依靠。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更是现代社会公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而只有家校之间形成真正的深度合作,才可以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创设更好的生活世界。德育共同体把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凝聚在一起,也就意味着师生、家校、生生走出了原来并列、对立的尴尬局面,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走向相辅相成、融合共赢,这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愿景,达成共同的目标,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得以重构。
(二)开展“班主任微晨会”校本培训活动,构建本校德育共同体
阳江市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班主任遍布各城区和乡镇学校,为了发挥他们在本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建议他们在学校开展“班主任微晨会”培训活动,每天早餐后到上课前的10至15分钟内(各学校可根据实际安排),同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在年级组集中,轮流说一个自己工作中的案例,大家围绕案例分析原因,说做法以及理由,找出科学的、合适的解决对策。活动坚持下来,每周5次,每个学期100次,差不多可以研讨100个案例(同一个案例如果有了新的想法可以重新再研讨),既能够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形成集体研讨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能够提高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都很强。
(三)举行送课巡讲活动,构建城乡教师德育共同体
全市组建城乡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送课活动。从2016年开始,每个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必须保证有一定名额的乡村班主任,每个学期每个工作室必须至少一次走进阳江市农村的18个留守儿童圆梦之家示范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课、家长课堂、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研讨会等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送课巡讲活动,转变了教师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看法,他们从认为留守儿童是自卑的群体,转变为因为有父母外出工作而变得更加有希望、有发展的群体。同时,引导教师运用家庭系统理论教育学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只要教育部门能够针对班主任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培训,班主任就能从中得到成长,实现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