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选自《红楼梦》第45回:黛玉喉疾,宝钗探望,温柔劝慰恳切相助;黛玉大为感激,一改往日“宝钗心里藏奸”的看法,既自我检讨,又诚邀宝钗再来谈心。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难道黛玉真地错了吗?
一、黛玉错了
黛玉七岁辞父到外祖母家寄养,与园里的姑娘们比,既非正经主子又孱弱多病,吃药多于吃饭,自然惹得下人厌烦。她时时痛感寄人篱下,内心凄楚,“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因而,多愁善感,清高孤傲;惟与宝玉相善,内心多了几许安慰。然而,品貌出众又冰雪聪明的宝钗的出现,犹如日地间的月亮一样,遮蔽隐夺着属于黛玉的光亮,钗黛二人相抗相吸。宝钗的可爱可敬处恰在她能周全大度善解人意,审时度势主动出击。黛玉犯疾,在房中将养烦闷,很盼个姊妹来望候,她应时到来做了第二次探望。若是初次看望,不过礼节罢了,但恰到好处地又来了,让黛玉深为感激。宝钗先从黛玉病症谈起,分析病因,看视药方,指出药引搭配不合理,告知药补不如食补,劝黛玉多吃些燕窝粥,还答应随后给黛玉送些燕窝来。这番话,入情入理,贴心贴肺,充满了关切,洋溢着温情,一下子打开了黛玉的心房,竟至在宝钗面前做自我批评,认为自己“往日竟是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看来,黛玉往日认为宝钗“心里藏奸”的确是错了。
二、然而,黛玉真地错了吗?
一向孤傲清高的黛玉,破天荒地对宝钗诉说了自己在贾家的尴尬境遇,宝钗做出了“我也是和你一样”的答复。然而,她们终究不是一样的:宝钗有母亲有哥哥,家里有房有地有产业,在外有王子腾,在贾家有实际掌权的王夫人,这怎么能和一无所有的黛玉一样呢?宝钗处事八面玲珑,她隐匿事实说和黛玉“一样”,有效地使黛玉产生了心理平衡感,拉近了相互的距离。
在安慰黛玉时,宝钗三次“笑道”,应该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笑着说话,利于营造轻松愉快氛围,消除对方戒心,拉近彼此距离。宝钗的“笑道”意味深长,内涵丰富。如:“宝钗笑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宝钗财大气粗,在无形当中就把自己置于强势地位,把黛玉看成是弱者,需要那个强势的宝钗来保护,充分显示了她的优越心理;同时,她再次用了一个“同病相怜”,使黛玉产生惺惺相惜的亲近感,进一步拉近了与黛玉的距离;又顺水推舟地送了燕窝给黛玉,表现出极大的真诚。在二人的对话中,黛玉回应积极,谈兴浓厚,甚至在谈话结束时向宝钗发出了真诚的邀请,显示出对宝钗的完全信任和感激。足见,宝钗的一番话,真正消除了黛玉对自己的设防和猜疑,彻底俘获了黛玉的真心。由此可见,宝钗城府极深啊!
宝钗临走前对黛玉的最后回答也很值得我们玩味。宝钗送燕窝给黛玉,黛玉表示感谢,宝钗则说:“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送燕窝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宝钗愁的是不能在人人跟前应候周到啊。那么,宝钗到底在众人面前是如何应候的呢?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选文的前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探春,李纨,迎春,宝钗等也多往那里闲坐,一则观画,二则便于会面。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宝钗白天都忙着去省候贾母和王夫人,处心积虑地又陪笑又陪坐又陪聊,并且还要“度时”去陪姊妹们闲聊,可以说她讨得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也赢得了姊妹们的喜欢。在贾府,从老到小,从上到下,她深得人心啊!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对每个人都很好,那么她能对别人好,亦能对黛玉好啊,由此文本中描写宝钗对黛玉的好就没什么稀罕的了!宝钗的一番关心、安慰以及慷慨的赠予,都不过是可用于人人的“应候”罢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黛玉当初认为宝钗“心里藏奸”并没有错。
三、那么,黛玉就真地没错吗?
我们从以下三个章回来看: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钗扑蝶到滴翠亭,听到了小红跟坠儿的对话,得知小红跟贾芸私相往来。小红怕人听到,很警惕,而宝钗偏偏听到了。宝钗立即想到小红如果知道她听到这番话,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让自己没趣,于是她本能地选择了林黛玉做替罪羊。处在尴尬情况下的宝钗如果想找个替罪羊洗清自己,完全可以喊“宝玉”,喊“二丫头”、“探丫头”、“四丫头”,而她连想都没想,就选择了林黛玉。因为宝钗对大观园内哪个是亲的哪个是疏的,看得明明白白,分得清清楚楚。贾宝玉是她心爱的表弟,迎、探、惜是她的表姐妹,而林黛玉不仅跟她任何亲戚关系扯不上,还是跟她争夺贾宝玉的最强有力对手。薛宝钗下意识中,对林黛玉有对立情绪,需要伤害什么人时,林黛玉就成了首选;就连早期点评家也已注意到且说宝钗“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 。这样一件小事,让本来毫不相干的小红跟林黛玉结了怨不说,同时让没有任何过错的林黛玉掉进了薛宝钗设置的陷阱里,足见其心里藏奸。《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金钏遭逐投井而死,连王夫人也于心不安,自感罪过,可宝钗却罔顾事实强为其推卸责任,并认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足见,宝钗冷酷到连一块“仁”字的遮羞布也不要了!《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儿冷入空门》中,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失踪,连恶少薛蟠也因他有救命之恩而流下眼泪来,薛姨妈亦心甚叹息,都想各处寻找。唯独宝钗听了并不在意,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也该请一请酬谢才是。”可见宝钗是并不在意尤三姐和柳湘莲的,她的心早已熔化到家里“贩了来的货物”了。单从以上三回中可看出,具备这样冷血特質的宝钗,真的会“情真意切”吗?
我们从整部书的角度来看,同样印证了宝钗的“心里藏奸”,甚至冷酷无情。这样来看,黛玉放弃了先前对宝钗的认识,她真地又错了。
那么,作者精心写作这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前面对薛宝钗性格描写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更加充分地体现她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另一方面则不露声色地表现宝钗巩固提高在贾府中地位的战略步骤:讨好贾母、王夫人,博得贾府当权者的喜欢;帮助史湘云,安抚林黛玉,得到众人的肯定与赞誉,博得“十全十美”的评价。这部分文字恰是原著表现典型形象的一个大关节。
(作者单位: 宁夏平罗中学753400)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难道黛玉真地错了吗?
一、黛玉错了
黛玉七岁辞父到外祖母家寄养,与园里的姑娘们比,既非正经主子又孱弱多病,吃药多于吃饭,自然惹得下人厌烦。她时时痛感寄人篱下,内心凄楚,“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因而,多愁善感,清高孤傲;惟与宝玉相善,内心多了几许安慰。然而,品貌出众又冰雪聪明的宝钗的出现,犹如日地间的月亮一样,遮蔽隐夺着属于黛玉的光亮,钗黛二人相抗相吸。宝钗的可爱可敬处恰在她能周全大度善解人意,审时度势主动出击。黛玉犯疾,在房中将养烦闷,很盼个姊妹来望候,她应时到来做了第二次探望。若是初次看望,不过礼节罢了,但恰到好处地又来了,让黛玉深为感激。宝钗先从黛玉病症谈起,分析病因,看视药方,指出药引搭配不合理,告知药补不如食补,劝黛玉多吃些燕窝粥,还答应随后给黛玉送些燕窝来。这番话,入情入理,贴心贴肺,充满了关切,洋溢着温情,一下子打开了黛玉的心房,竟至在宝钗面前做自我批评,认为自己“往日竟是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看来,黛玉往日认为宝钗“心里藏奸”的确是错了。
二、然而,黛玉真地错了吗?
一向孤傲清高的黛玉,破天荒地对宝钗诉说了自己在贾家的尴尬境遇,宝钗做出了“我也是和你一样”的答复。然而,她们终究不是一样的:宝钗有母亲有哥哥,家里有房有地有产业,在外有王子腾,在贾家有实际掌权的王夫人,这怎么能和一无所有的黛玉一样呢?宝钗处事八面玲珑,她隐匿事实说和黛玉“一样”,有效地使黛玉产生了心理平衡感,拉近了相互的距离。
在安慰黛玉时,宝钗三次“笑道”,应该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笑着说话,利于营造轻松愉快氛围,消除对方戒心,拉近彼此距离。宝钗的“笑道”意味深长,内涵丰富。如:“宝钗笑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宝钗财大气粗,在无形当中就把自己置于强势地位,把黛玉看成是弱者,需要那个强势的宝钗来保护,充分显示了她的优越心理;同时,她再次用了一个“同病相怜”,使黛玉产生惺惺相惜的亲近感,进一步拉近了与黛玉的距离;又顺水推舟地送了燕窝给黛玉,表现出极大的真诚。在二人的对话中,黛玉回应积极,谈兴浓厚,甚至在谈话结束时向宝钗发出了真诚的邀请,显示出对宝钗的完全信任和感激。足见,宝钗的一番话,真正消除了黛玉对自己的设防和猜疑,彻底俘获了黛玉的真心。由此可见,宝钗城府极深啊!
宝钗临走前对黛玉的最后回答也很值得我们玩味。宝钗送燕窝给黛玉,黛玉表示感谢,宝钗则说:“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送燕窝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宝钗愁的是不能在人人跟前应候周到啊。那么,宝钗到底在众人面前是如何应候的呢?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选文的前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探春,李纨,迎春,宝钗等也多往那里闲坐,一则观画,二则便于会面。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宝钗白天都忙着去省候贾母和王夫人,处心积虑地又陪笑又陪坐又陪聊,并且还要“度时”去陪姊妹们闲聊,可以说她讨得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也赢得了姊妹们的喜欢。在贾府,从老到小,从上到下,她深得人心啊!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对每个人都很好,那么她能对别人好,亦能对黛玉好啊,由此文本中描写宝钗对黛玉的好就没什么稀罕的了!宝钗的一番关心、安慰以及慷慨的赠予,都不过是可用于人人的“应候”罢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黛玉当初认为宝钗“心里藏奸”并没有错。
三、那么,黛玉就真地没错吗?
我们从以下三个章回来看: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钗扑蝶到滴翠亭,听到了小红跟坠儿的对话,得知小红跟贾芸私相往来。小红怕人听到,很警惕,而宝钗偏偏听到了。宝钗立即想到小红如果知道她听到这番话,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让自己没趣,于是她本能地选择了林黛玉做替罪羊。处在尴尬情况下的宝钗如果想找个替罪羊洗清自己,完全可以喊“宝玉”,喊“二丫头”、“探丫头”、“四丫头”,而她连想都没想,就选择了林黛玉。因为宝钗对大观园内哪个是亲的哪个是疏的,看得明明白白,分得清清楚楚。贾宝玉是她心爱的表弟,迎、探、惜是她的表姐妹,而林黛玉不仅跟她任何亲戚关系扯不上,还是跟她争夺贾宝玉的最强有力对手。薛宝钗下意识中,对林黛玉有对立情绪,需要伤害什么人时,林黛玉就成了首选;就连早期点评家也已注意到且说宝钗“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 。这样一件小事,让本来毫不相干的小红跟林黛玉结了怨不说,同时让没有任何过错的林黛玉掉进了薛宝钗设置的陷阱里,足见其心里藏奸。《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金钏遭逐投井而死,连王夫人也于心不安,自感罪过,可宝钗却罔顾事实强为其推卸责任,并认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足见,宝钗冷酷到连一块“仁”字的遮羞布也不要了!《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儿冷入空门》中,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失踪,连恶少薛蟠也因他有救命之恩而流下眼泪来,薛姨妈亦心甚叹息,都想各处寻找。唯独宝钗听了并不在意,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也该请一请酬谢才是。”可见宝钗是并不在意尤三姐和柳湘莲的,她的心早已熔化到家里“贩了来的货物”了。单从以上三回中可看出,具备这样冷血特質的宝钗,真的会“情真意切”吗?
我们从整部书的角度来看,同样印证了宝钗的“心里藏奸”,甚至冷酷无情。这样来看,黛玉放弃了先前对宝钗的认识,她真地又错了。
那么,作者精心写作这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前面对薛宝钗性格描写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更加充分地体现她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另一方面则不露声色地表现宝钗巩固提高在贾府中地位的战略步骤:讨好贾母、王夫人,博得贾府当权者的喜欢;帮助史湘云,安抚林黛玉,得到众人的肯定与赞誉,博得“十全十美”的评价。这部分文字恰是原著表现典型形象的一个大关节。
(作者单位: 宁夏平罗中学7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