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
——柏拉图《国家篇》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便是注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对文本的心灵体验,除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以外,现代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我们丰富这种体验,于是便有了我们的“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
“体验型”阅读教学的基本界定
体验
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客体时所感受到的无穷意味的心灵战栗。
“体验型”阅读教学
以情景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
指的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本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意义建构的具体教学策略。这种阅读教学的突出之点,在于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
“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妙悟”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谈到“妙悟”之重要。我以为“妙悟”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是用心去体验、去感悟,用灵性去创造。
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操作层面为:情境、协作、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
接受美学
把读者的体验和创造放在了与作者同等的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使它成为自己的体验。
“万物流变”说
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流。”知识是动态的,体验也是动态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以上5方面,为我们的“体验型”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体验型”阅读的分类
原初体验
原初体验是最初阅读作品获得的感受、领悟或共鸣。
再创体验
搜集各个时代的作品中与该作品的母题、素材、情节、构思、形象意境和主题内涵等方面相似或相反的作品,以及各个时代的读者因其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而对作品作出的理解、解释和评价。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的方法
问题激发
体验教学要善于用问题激发学生,多问一些是何、如何和为何等问题。例如,在教学沈从文《边城》时,什么问题能够提纲挈领地拎起全文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呢?思考再三,我认为要进行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寻,因为探寻人物孤寂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作家,为主题的探讨铺路架桥,又为文本的拓展阅读打下基础。于是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⑴小说中翠翠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⑵为何会是这样的?有了激发的问题,又将《边城》的电影引入教学中,根据问题的需要,对影片进行剪辑、消音和配置话外音等处理,为深化学生的体验服务。
想象联想 情境再创
把作品中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或自己熟悉的形象或情境。阅读文本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描绘:⑴用内心去感受作品所传递的各种各样的情绪;⑵借助内心视觉,在想象中看各种各样的形象;⑶以内心听觉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此来体验作品,进行情境再创。《香菱学诗》就是最好的例子。带学生上网搜索《红楼梦》四十八回,找到香菱学诗时的感性认识,看看她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由诗句联想到生活所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化到作品之中去的。我们在阅读体验中也可以如此进行情境再创。
移情体味
移情体味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体味作品人物的心理情绪、情感思想。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如在教学《边城》时,我们会做这样的移情体味:假如我是翠翠,假如我是傩送,假如我是……我会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做。进行移情体味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也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的体验转移到作品中去。例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结合文中对生命和母爱的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命和母爱的体验转移到作品的阅读体验中,不少学生读得泪流满面,放映VCD《懂你》,再度激发其情绪体验,组织学生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母爱体验,上网搜索别人的有关体验以升华自己的体验,于是乎,体验良多,感慨良多,每阅读一次作品,对于思想和灵魂都是一次深深的触动。
交流互动
体验阅读教学的交流互动按活动对象分,可分为学生与学习资源及环境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互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获得体验感受,也可以把各自的感受、体验和思想呈现给他人,互相启发,产生共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氛围,以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并激发学生课外去读、去思考、去研究的浓厚兴趣,为语文课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真正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中去。如学习《边城》时,由学生自己阅读、看电影和查阅资料,在原初体验中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然后交流互动,便有了我们自己的意识建构,做成了我们的学习网页《心中的边城》。
丰富文化积淀
任何阅读都能产生体验、灵感和创作的冲动,却未必都会写出来;但是它会转化为经验——情感的、思想的以及一些方法技巧,沉淀在心灵深处,这就是文化积淀,一旦有了新的体验,它会被激活。如阅读孙犁的《黄鹂》一文,学生体验到了各种事物在一定环境里,才能发挥它的极致的哲理,并饶有兴趣地上网搜集了晏殊的《破阵子》、曾几的《三衢道中》、苏轼的《寿阳岸下》、王维的《积雨辋川作》和柳宗元的《闻黄鹂》等有关黄鹂的古诗20多首,诵上几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二声,日长飞絮轻。”有滋有味,口齿余香,乐在其中,冶人性情的同时,丰富了文化积淀,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是我的一点小小探索,希望能对阅读教学起促进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
——柏拉图《国家篇》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便是注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对文本的心灵体验,除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以外,现代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我们丰富这种体验,于是便有了我们的“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
“体验型”阅读教学的基本界定
体验
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客体时所感受到的无穷意味的心灵战栗。
“体验型”阅读教学
以情景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主要方式,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
指的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本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意义建构的具体教学策略。这种阅读教学的突出之点,在于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
“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妙悟”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谈到“妙悟”之重要。我以为“妙悟”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是用心去体验、去感悟,用灵性去创造。
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操作层面为:情境、协作、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
接受美学
把读者的体验和创造放在了与作者同等的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使它成为自己的体验。
“万物流变”说
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流。”知识是动态的,体验也是动态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以上5方面,为我们的“体验型”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体验型”阅读的分类
原初体验
原初体验是最初阅读作品获得的感受、领悟或共鸣。
再创体验
搜集各个时代的作品中与该作品的母题、素材、情节、构思、形象意境和主题内涵等方面相似或相反的作品,以及各个时代的读者因其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而对作品作出的理解、解释和评价。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的方法
问题激发
体验教学要善于用问题激发学生,多问一些是何、如何和为何等问题。例如,在教学沈从文《边城》时,什么问题能够提纲挈领地拎起全文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呢?思考再三,我认为要进行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寻,因为探寻人物孤寂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作家,为主题的探讨铺路架桥,又为文本的拓展阅读打下基础。于是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⑴小说中翠翠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⑵为何会是这样的?有了激发的问题,又将《边城》的电影引入教学中,根据问题的需要,对影片进行剪辑、消音和配置话外音等处理,为深化学生的体验服务。
想象联想 情境再创
把作品中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或自己熟悉的形象或情境。阅读文本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描绘:⑴用内心去感受作品所传递的各种各样的情绪;⑵借助内心视觉,在想象中看各种各样的形象;⑶以内心听觉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此来体验作品,进行情境再创。《香菱学诗》就是最好的例子。带学生上网搜索《红楼梦》四十八回,找到香菱学诗时的感性认识,看看她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由诗句联想到生活所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化到作品之中去的。我们在阅读体验中也可以如此进行情境再创。
移情体味
移情体味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体味作品人物的心理情绪、情感思想。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如在教学《边城》时,我们会做这样的移情体味:假如我是翠翠,假如我是傩送,假如我是……我会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做。进行移情体味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也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的体验转移到作品中去。例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结合文中对生命和母爱的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命和母爱的体验转移到作品的阅读体验中,不少学生读得泪流满面,放映VCD《懂你》,再度激发其情绪体验,组织学生在BBS上发表自己的母爱体验,上网搜索别人的有关体验以升华自己的体验,于是乎,体验良多,感慨良多,每阅读一次作品,对于思想和灵魂都是一次深深的触动。
交流互动
体验阅读教学的交流互动按活动对象分,可分为学生与学习资源及环境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互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获得体验感受,也可以把各自的感受、体验和思想呈现给他人,互相启发,产生共鸣。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氛围,以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并激发学生课外去读、去思考、去研究的浓厚兴趣,为语文课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真正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中去。如学习《边城》时,由学生自己阅读、看电影和查阅资料,在原初体验中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然后交流互动,便有了我们自己的意识建构,做成了我们的学习网页《心中的边城》。
丰富文化积淀
任何阅读都能产生体验、灵感和创作的冲动,却未必都会写出来;但是它会转化为经验——情感的、思想的以及一些方法技巧,沉淀在心灵深处,这就是文化积淀,一旦有了新的体验,它会被激活。如阅读孙犁的《黄鹂》一文,学生体验到了各种事物在一定环境里,才能发挥它的极致的哲理,并饶有兴趣地上网搜集了晏殊的《破阵子》、曾几的《三衢道中》、苏轼的《寿阳岸下》、王维的《积雨辋川作》和柳宗元的《闻黄鹂》等有关黄鹂的古诗20多首,诵上几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二声,日长飞絮轻。”有滋有味,口齿余香,乐在其中,冶人性情的同时,丰富了文化积淀,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体验型”阅读教学整合是我的一点小小探索,希望能对阅读教学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