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我校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取得的效果。另外,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63-01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仅是探讨疾病病因、发展过程及评价预防和治疗措施效果的方法学,更是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人群健康的应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是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不高;很少有机会到现场实习,理论和实际脱节等。这些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低,只会背书而不会应用、不会分析问题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显然,在《流行病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合适的和必要的。
1 应用模式
(1)教学的策划。
课前备课时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周密安排,包括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在什么环节引入,如何引导学生的讨论,预期情况怎样,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以及如何处理等。
(2)案例的收集、选择。
案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真实事件或假设会发生的情景为实例而编写的分析性材料[2]。能应用到《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案例很多,需要平时的积累。这需要教师平时细心、用心、有意识地收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典型、来源于实践、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等。另外所选用案例不能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例如:讲传染病流行病学时可以以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为例。这样的案例因为被亲身经历、联系紧密,很能吸引学生,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的再现。
讲述案例时首先应该完整。其次有关细节要交代清楚但不能暴露意图。在事件经过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虚拟的情节,但不能脱离事实,否则学生不能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更不会认真分析,能力的锻炼也无从谈起。
(4)问题的设置。
所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和要讲授内容相结合的,不能太深或太难。并且具有系统性,逐步推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如在暴发调查章节时,结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案例,提出问题:针对原因未明的疾病,假如派你去现场处理疫情,你准备首先要做哪些工作?可运用哪些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从案例的描述中能做出哪些推断?等等。学生在考虑这些问题时能很快融入事件,自己寻找答案,主动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传染病暴发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讨论的组织。
学生先分组进行自由讨论,小组成员应各抒己见。然后集中讨论,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意见及根据,而同学们可以提出质疑,进行辩论。教师在讨论中既不能放任自由,也不能过于控制,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并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的复杂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3]。
(6)教师现场总结与评价。
教师就学生们的见解予以总结评价,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方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独特见解应赞扬鼓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7)课后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本次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没有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地方是什么?不尽如人意的是哪些?下一次应该注意什么?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使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越来越好,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增强。
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且《流行病学》中概念、原理及方法是重点,教师单纯的讲解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思维能力下降。而案例教学法中的真实事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兴趣,并很容易身临其境。针对一些问题则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案。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且当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时,会增强其自信心,会产生成就感,这也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是陈述案例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被充分调动,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给出方案以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辩论,决定是坚持自己的方案还是采用别人的方案或者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方案。多次训练之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面对实际问题时不再不知所措。
(3)学生的团队意思得以增强。
案例教学是群体性的活动,沟通与合作很重要。方案的得出依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共同探讨中大家进一步加深对理解与包容的理解。同时,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则更能开阔思路,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3 应用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学时有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可安排课前阅读案例材料,并搜集相关资料。
(2)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或主持人。介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最后总结或点评。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统筹与指导。
(4)教学不能单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4 结语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我校针对流行病学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效果良好。今后,我们会更加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3(6):91~92.
[2] 马晓[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
[3] 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40~4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63-01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仅是探讨疾病病因、发展过程及评价预防和治疗措施效果的方法学,更是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人群健康的应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是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不高;很少有机会到现场实习,理论和实际脱节等。这些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低,只会背书而不会应用、不会分析问题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显然,在《流行病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合适的和必要的。
1 应用模式
(1)教学的策划。
课前备课时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周密安排,包括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在什么环节引入,如何引导学生的讨论,预期情况怎样,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以及如何处理等。
(2)案例的收集、选择。
案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真实事件或假设会发生的情景为实例而编写的分析性材料[2]。能应用到《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案例很多,需要平时的积累。这需要教师平时细心、用心、有意识地收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典型、来源于实践、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等。另外所选用案例不能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例如:讲传染病流行病学时可以以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为例。这样的案例因为被亲身经历、联系紧密,很能吸引学生,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的再现。
讲述案例时首先应该完整。其次有关细节要交代清楚但不能暴露意图。在事件经过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虚拟的情节,但不能脱离事实,否则学生不能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更不会认真分析,能力的锻炼也无从谈起。
(4)问题的设置。
所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和要讲授内容相结合的,不能太深或太难。并且具有系统性,逐步推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如在暴发调查章节时,结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案例,提出问题:针对原因未明的疾病,假如派你去现场处理疫情,你准备首先要做哪些工作?可运用哪些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从案例的描述中能做出哪些推断?等等。学生在考虑这些问题时能很快融入事件,自己寻找答案,主动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传染病暴发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讨论的组织。
学生先分组进行自由讨论,小组成员应各抒己见。然后集中讨论,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意见及根据,而同学们可以提出质疑,进行辩论。教师在讨论中既不能放任自由,也不能过于控制,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并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境的复杂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3]。
(6)教师现场总结与评价。
教师就学生们的见解予以总结评价,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方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独特见解应赞扬鼓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7)课后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本次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没有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地方是什么?不尽如人意的是哪些?下一次应该注意什么?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使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越来越好,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增强。
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且《流行病学》中概念、原理及方法是重点,教师单纯的讲解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思维能力下降。而案例教学法中的真实事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兴趣,并很容易身临其境。针对一些问题则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案。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且当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时,会增强其自信心,会产生成就感,这也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是陈述案例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被充分调动,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给出方案以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辩论,决定是坚持自己的方案还是采用别人的方案或者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方案。多次训练之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面对实际问题时不再不知所措。
(3)学生的团队意思得以增强。
案例教学是群体性的活动,沟通与合作很重要。方案的得出依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共同探讨中大家进一步加深对理解与包容的理解。同时,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则更能开阔思路,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3 应用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学时有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可安排课前阅读案例材料,并搜集相关资料。
(2)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或主持人。介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最后总结或点评。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统筹与指导。
(4)教学不能单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4 结语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我校针对流行病学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效果良好。今后,我们会更加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3(6):91~92.
[2] 马晓[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
[3] 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