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音乐研究的特色馆藏建设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从学科优势和区域文化特色出发,立足学科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的特色馆藏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和当然需要。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以学科定位为基准定义馆藏特色,基于区域音乐研究着力突出馆藏资源建设的特色性、专业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并以服务保障为机制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优化建设,使馆藏紧密贴近基础研究及教学应用之需要,以推动新时期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
  关键词:区域音乐研究;学科发展;特色馆藏建设;馆藏服务
  区域音乐研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主要运用“整体性的普查、综合性的描述、系统性的分析”等方法对一个区域内涵盖的传统音乐进行全元性的地方考察与研究。近年来,有关区域音乐的保护、挖掘、传承以及研究成为各音乐院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积累,一些科研机构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馆藏。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与措施建基于西北区域音乐文化优势,在秦派民乐、西安鼓乐、陕北民间音乐、汉唐乐史、敦煌乐舞、西北民间音乐等研究领域显现出了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初具规模的馆藏资源优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特色化、系统化的馆藏建设成为研究中心长期关注付诸实践的重要事业。
  一、以学科定位为基准的馆藏特色
  特色馆藏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学科性”和“地方性”。目前,各高校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中,主要围绕学校的特色学科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特点,以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为主题构建地方学科性特色馆藏资源体系,打造馆藏资源品牌。
  西安音乐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学科资源优势,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已经形成了基于区域音乐资源优势的特色学科谱系。进入新世纪,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成立更加夯实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它以学科定位为基准,着力于区域音乐研究及成果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不断深化特色馆藏建设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建立起集科研与实践成果为一体的西北区域音乐资源平台,力图构建富于地方特色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音乐馆藏体系,从整体上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特别是西部音乐文化的馆藏认识,实现西北区域音乐现代化馆藏建设的多元解读。
  二、以学术研究为驱动的馆藏建设
  作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每年承担若干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基地研究项目,主要涉及西北地区乐种、乐史及音乐实践等项目研究内容,在深入课题研究的同时,还围绕项目方向与特色进行全面的信息资源涉猎与整理,以丰富、深化特色馆藏建设。
  1.“全景式”的区域乐种研究
  西北地区涉及音乐种类繁多,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在纵向上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区域乐种发展的特征性研究,横向上注重不同地域各乐种间的交叉与比较研究,并将地方民歌、器乐、说唱以及民间戏曲等多样音乐种类纳入到“全景式”的区域乐种研究体系中。就陕西区域音乐而言,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安鼓乐的现存状况、音乐典藏为课题内容,分析、研究该乐种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真实处境及其文化传承与变迁,为这一古老乐种的当代发展探索有机路径。秦派民乐课题研究则立足秦派古筝、二胡等器乐作品、流派发展,从“时空”、“人物”、“作品”三个独立又彼此关联的流派网络出发, 探究以陕西民间音乐为素材或以陕西风格为取向的民族器乐作品、流派艺术风格及其时代变迁。戏曲方面,以陕西秦腔的百年历史变迁为主题,关注秦腔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分析不同时期秦腔音乐的风格流派、行当特点、表演形式、优秀剧目以及代表人物等,进一步揭示本土戏曲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将研究视野扩展至丝路沿线区域音乐,主要以当代研究的新视阈、新观点为切入点,对新疆木卡姆的传承、衍变,民间俗曲的曲种渊源、流传路径、音乐形态、曲牌曲令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系统掌握相关乐种的特征与文化关联。此外,还涉及黄河流民间音乐研究,探索信天游、花儿、迷胡、西安鼓乐等黄河流域音乐品种及其“音-地”关系,以揭示黄河流域音乐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零散、纷繁的西北五省非物质音乐类文化遗产名录辑录、汇编,全面反映西北地区丰富多彩民族音乐整体概貌,形成了诸如“西北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名录汇辑”等完整、系统的区域民间音乐特色馆藏资源。
  2.“多元性”的区域乐史研究
  除区域乐种研究外,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以周秦汉唐音乐历史文化为课题内容,致力于周秦汉唐乐舞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史、思想史学研究,同时注重加强区域音乐史学研究的馆藏资源建设。从课题内容来看,主要撷取周秦汉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历史形态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编年体为主,综合纪传体、典制体加以研究、阐述宫廷雅乐、民间俗乐、乐人社会身份的形成以及古长安区域琴史发展脉络等,尤其关注文化史、思想史的转型、变迁对于音乐历史的作用及影响。此外,基于图像史学研究,以敦煌莫高窟乐器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记载的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弹拨方式以及乐队配置,探析古代乐器的结构、演变、技艺及其文化意义。
  除课题研究基础外,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还注重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多方学术力量,深入探讨汉唐乐史、丝路及敦煌乐舞等相关研究议题。其中,“汉唐音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涉及汉唐乐史与丝绸之路音乐交流、东亚雅乐文化圈研究、汉唐音乐史料学学科建设、唐乐舞重建等议题,涵盖了音乐史学、文献学、图像学、舞蹈学以及音乐人类学和音乐美学等众多学术领域。与之相较,“敦煌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上的民间音乐”系列会议议题则更为集中且有针对性,主要围绕丝路民间俗曲、器樂、歌唱的历史与构成、传承与保护、生存与发展以及敦煌乐舞文化展开研讨,既有对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样态的研究,也有对不同区域音乐交流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具有交叉性、共融性、整体性等学术特点。这些研讨成果最终以百万字的会议文集及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于特色馆藏建设来说,无疑是汇聚了一批丰厚的区域史学科研资源成果。   3.“探索性”的区域音乐实践
  得益于理论成果的积累,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将科研触角延伸至区域音乐的实践环节,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意识与技法,对西北民间音乐素材加以开发、创作,并对唐乐舞、敦煌乐舞进行“探索性”的复原与重建。区域音乐创作方面,以西北或陕西地方音乐调式研究、旋律研究、结构研究以及风格、美学研究为创作基础,运用现代创作技法使传统音乐素材与现代创作理念得到了有机结合。《黄土地》《丝路国风》(赵季平)、《骊山吟》(饶余燕)、《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丝路断想》《祈连狂想》(韩兰魁)、《鼓乐新纪·西安音乐学院“西安鼓乐”素材新作品专辑》等一大批以西安鼓乐、陕北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以及丝路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被视为传统音乐素材与现代创作结合的典范,从创作理念、方法、风格等方面对地方民间音乐如何进入现代音乐创作实践进行了思考与推广,并以音乐作品的形式成为西北区域音乐的特色馆藏成果。
  我国唐乐舞、敦煌舞蹈元素的复原与创作实践活动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取得了瞩目成就,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唐乐舞、敦煌乐舞复原实践项目在此基础上,将刘凤学舞谱研究、敦煌莫高窟乐舞壁画作为复原蓝本,借助乐史文献、敦煌壁画,多角度挖掘、考证乐舞舞姿、乐队编制、乐器形制,并据此开展系列乐舞复原实践课题,进一步探讨当代背景下乐舞复原再现的基本手段、操作途径及其审美特征,为传统乐舞艺术的现代呈现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实践途径。
  三、以知识应用为目的馆藏服务
  馆藏资源建设是知识传承的最有效手段。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基于区域音乐研究形成的特色馆藏既有以知识单元形式整合的专题文献资源,又有对活态音乐进行不同载体、格式转换的专题音、视资源,以及在这两种资料基础上建成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能够有效支持学科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成为服务科研和高校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馆藏资源。
  特色馆藏需要经过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不断扩大资源信息的外延性,形成馆藏知识产品,方可投入到知识信息的服务环节,在不断更新、完善馆藏建设的同时提升其特色信息资源的知识价值与服务价值。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优化信息资源,提升知识应用的馆藏服务价值:一是将信息单元转化为知识单元。即通过智力创造对馆藏信息元进行筛选、整合、重组、链接与转化的过程,建立起以知识单元为专题的特色馆藏,在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实现馆藏服务增值的目的。二是研究资源转换为应用资源。通过项目研究成果的知识转换,着力为科研及教学提供前沿、准确、全面、优质的信息应用资源,使之产生信息价值扩展与增值的效果,尤其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保证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龙头作用,并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三是多介质特色资源转换为数据资源。近年来,各音乐类高校为突出其馆藏特色,加大力度创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数据资源库。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西北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正是对不同介质的原创性音乐资源进行统一格式的数据转换与整合,形成特色化、专题化的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多维度链接与共享的数字馆藏服务。
  总之,具有学科服务性的特色馆藏建设,在保存、整合、传播科研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对原创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二度”优化与创新,使之充分发挥协助教学与科研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田耀農.区域音乐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J].人民音乐,2011(7).
  作者简介:杨婷婷(1981-)女,硕士,馆员,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领域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在当前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提升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大数据处理手段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应用成为解决这一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大数据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一、当前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1.缺
期刊
摘 要:天津市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档案与信息化融合,提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本文重点介绍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馆室通”功能,阐述了系统研发对其他同业馆的启示。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馆室通;在线归档  轻点鼠标,各单位的档案人员就可以直接将电子文件从OA办公系统推送到“数字档案馆系统”中的“虚拟档案室”,彻底告别了以前需要将纸质档案文件条目逐条著录,再将电子
期刊
摘 要:图书馆的定位一直以来都是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利用并集文化、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科学机构。移动平台服务使图书馆更有利于文献的传播和利用。大学图书馆具有读者群体的特定性和稳定性,他们需求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和具备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立足移动平台服务,开发更多的图书馆掌上功能,必将为大学图书馆带来新变化,让大学图书馆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阶梯。  关键词:移动平台;服务;大学图书馆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籍档案对学生、学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学籍档案的概念作用,分析国内高校提供利用学籍档案的方式现状,以云南大学档案馆为例,浅谈开展高校学籍档案的远程利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对策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在学历认证、政治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自动化查收查引系统的主要功能,以CALIS和NoteFirst系统为例对比分析自动查收查引系统的检索功能,最后提出自助查收查引系统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查收;查引;检索证明;CALIS;NoteFirst  一、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概述  图书馆自动查收查引系统是全流程自动化的系统,不仅实现了任务的登记、状态的自动更新,任务的管理和统计,同时实现了用户任务提交、收录引用检索、报告、委
期刊
摘 要:福建省普通高中一级达标校复查及省示范馆复查都把向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此,近些年,我馆联合校团委政教处大胆做了一些走进传统文化的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就我们图书馆开展阅读课的一些做法就过程感悟整理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探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一级达标校复查及省示范馆复查都把向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年9月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档案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和科技发展的目标指向阐述“做档案主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生命追求和生活向往阐述“铸精彩人生”的价值意义,做好信息时代档案人。通过转变观念、强化学习和融合创新三个方面陈述档案工作者如何顺应档案职业发展,争当创新创业排头兵。从提高档案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个人愿景和档案职业生涯有机结
期刊
摘 要:文书档案管理本身就属于医院较为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所以,现如今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大都十分注重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而本文就“双轨制”管理创新应用于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进行多元化管理的举措进行了具体的概述。  关键词:双轨制管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多元化举措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指的是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所生成的文件文书、图像等一
期刊
摘要:口述校史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针对当前高校开展口述校史档案研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开展口述校史工作的几点设想,以期为高校挖掘和利用高校口述校史档案资源,认清口述校史档案工作的未来方向,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校;口述校史档案;资源建设  一、口述校史的定义  所谓“口述校史”,从广义上讲,口述校史是一种记录校史的方法。从狭义上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高职院校深化人才的培养,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改革发展,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全校师生读者乃至社会人士(学校周边)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为读者提供優质的多元化服务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要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只有满足时代需求的阅览室才能发挥图书馆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