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快建立现代交通管理体系,形成“大交通”格局,将城市交通管理权集中,既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又有临时性的协调机构,做到既“短、平、快”式推动和推进,又做到长效、常态式“治理”,这是“治堵”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更是责任所需。
城市“治堵”如何实现常态和长效
城市交通到底由谁来主管?怎么管?这是需要辨清的体制机制问题。否则要想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是不现实的。浙江省包括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交通体制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当时并不存在交通拥堵一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汽车社会的到来,这种体制机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交通事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职责的缺位、错位、越位已经日益凸显。
浙江通过两年“冶堵”实践,从结果来看,政府更多地应该重新审视顶层设计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像目前的“冶堵”模式无疑在走向一条死胡同。包括浙江省本级在内,以及11个设区的市都设立了临时“治堵”机构即“治堵”办,其中有5个地方设在交通运输部门,有4个地方设在建设部门,有2个地方设在公安机关,还有一个设在市府办,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这种运动式的、临时性的“治堵”机构一旦“寿终正寝”,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必然出现工作断层、断裂,人才、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常态、长效显然是一句空话。因此,尽快建立现代交通管理体系,形成“大交通”格局,将城市交通管理权集中,既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又有临时性的协调机构,做到既“短、平、快”式推动和推进,又做到长效、常态式“治理”,这是“治堵”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更是责任所需。
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如何建立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城市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所追寻的目标,尤其是运用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护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益。我国ITS应用起步较早,投入也很大,但存在着智能交通建设碎片化、管理服务部门化、交通诱导模糊化,交通科技建设更多的为管而建,加之标志标线的设置太具有“地方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外地车辆很难行驶,导致大量“徘徊性”车流量,人为增加拥堵程度。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这已是共识,问题的结症不是“怎么建”的问题,关键点是“谁来建”、“为谁建”的问题,说透了又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现在这种“指鹿为马”或“越俎代疱”式的建设,只能增加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尽快改变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职责上的分散、孤立状况,形成体制的合力,才能使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建设进人陕车道,实现交通科技信息为交通参与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发挥积极影响。
链接:ITS(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杭州通往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为何受人诟病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是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的骨干线路,也是减少交通流量、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国外城市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轨道在公交系统中的分担率均在65%以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14年吞吐量2555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十,出入境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成为大陆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大航空口岸。如此重要的交通走廊,轨道交通建设却还停留在规划上。据了解,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已通往机场的轨道交通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昆明等8个城市,在建的有沈阳、大连、郑州、武汉、西安、成都和乌鲁木齐等7个城市,其他城市大多已在规划之中,有的可在近年内上马。另外,在全国客流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中,只有杭州和成都、西安3个城市未通轨道交通,但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正在建设中。目前杭州地铁虽已开通2条,在建3条,但无论从便民利民,还是从预防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角度看,杭州在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优先轨道建设顺序上,为人诟病在所难免。尽早尽快建设通往机场轨道交通,应成为一项紧迫工程。
城市“治堵”如何实现常态和长效
城市交通到底由谁来主管?怎么管?这是需要辨清的体制机制问题。否则要想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是不现实的。浙江省包括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交通体制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的,当时并不存在交通拥堵一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汽车社会的到来,这种体制机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交通事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职责的缺位、错位、越位已经日益凸显。
浙江通过两年“冶堵”实践,从结果来看,政府更多地应该重新审视顶层设计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像目前的“冶堵”模式无疑在走向一条死胡同。包括浙江省本级在内,以及11个设区的市都设立了临时“治堵”机构即“治堵”办,其中有5个地方设在交通运输部门,有4个地方设在建设部门,有2个地方设在公安机关,还有一个设在市府办,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这种运动式的、临时性的“治堵”机构一旦“寿终正寝”,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必然出现工作断层、断裂,人才、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常态、长效显然是一句空话。因此,尽快建立现代交通管理体系,形成“大交通”格局,将城市交通管理权集中,既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又有临时性的协调机构,做到既“短、平、快”式推动和推进,又做到长效、常态式“治理”,这是“治堵”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更是责任所需。
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如何建立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城市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所追寻的目标,尤其是运用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护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益。我国ITS应用起步较早,投入也很大,但存在着智能交通建设碎片化、管理服务部门化、交通诱导模糊化,交通科技建设更多的为管而建,加之标志标线的设置太具有“地方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外地车辆很难行驶,导致大量“徘徊性”车流量,人为增加拥堵程度。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这已是共识,问题的结症不是“怎么建”的问题,关键点是“谁来建”、“为谁建”的问题,说透了又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现在这种“指鹿为马”或“越俎代疱”式的建设,只能增加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尽快改变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职责上的分散、孤立状况,形成体制的合力,才能使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建设进人陕车道,实现交通科技信息为交通参与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中发挥积极影响。
链接:ITS(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杭州通往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为何受人诟病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是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的骨干线路,也是减少交通流量、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国外城市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的轨道在公交系统中的分担率均在65%以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14年吞吐量2555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十,出入境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成为大陆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大航空口岸。如此重要的交通走廊,轨道交通建设却还停留在规划上。据了解,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已通往机场的轨道交通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昆明等8个城市,在建的有沈阳、大连、郑州、武汉、西安、成都和乌鲁木齐等7个城市,其他城市大多已在规划之中,有的可在近年内上马。另外,在全国客流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中,只有杭州和成都、西安3个城市未通轨道交通,但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正在建设中。目前杭州地铁虽已开通2条,在建3条,但无论从便民利民,还是从预防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角度看,杭州在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优先轨道建设顺序上,为人诟病在所难免。尽早尽快建设通往机场轨道交通,应成为一项紧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