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方曲艺“大鼓京腔”生存状况的思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阳大鼓京腔是安阳当地艺人吸收京韵大鼓的一些表演形式和唱腔,又结合安阳地方语言,自成一门的具有安阳地方语音特色的说唱艺术形式,在安阳周边地区流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民间艺术的考察和挖掘,引起更多人对它的关注,采取必要措施,保留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关键词:地方曲艺 安阳大鼓京腔 生存状况
  
  安阳地处河南省北部晋、冀、豫交界地带,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民间歌舞,民国八年安阳市内黄县出土的一具商代铜制鬼脸表演面具,1982年安阳市林县城郊李家池村发现的宋代壁画《宴饮图》,1990年安阳县水冶镇蒋村出土的金代墓舞台模型,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佐证。安阳的地方曲艺也丰富多彩,先后流行的地方曲种就有莲花落、道情、莺歌柳、大鼓京腔、鼓儿词、三弦书、秧歌、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安阳的大鼓京腔,属于鼓词类板腔体说唱音乐。鼓词类说唱音乐是由元、明时期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清以后主要流行于北方,演唱时演员自己击鼓掌节,伴奏乐器有大鼓、三弦、四胡、板和琵琶等。大鼓京腔具备了这类说唱音乐的特征,其伴奏乐器主要是大鼓和低音三弦和钢板。
  大鼓京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这是否意味着一些地方曲种正在逐渐淡出舞台或流失?本文以大鼓京腔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并希望通过对大鼓京腔生存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为拯救地方曲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础性工作。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调查访谈法,走访了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曾经对大鼓京腔有过研究的人员,了解大鼓京腔的历史及现状;二是文献研究法,除了搜集当地文艺工作者对大鼓京腔少量的研究成果外,还到安阳市图书馆、安阳县县志办公室、林县县志办公室、林县文化馆资料室查阅资料,进行文字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从各级地方志和地方曲艺志的记载中了解大鼓京腔的渊源、唱腔、伴奏音乐、演唱形式、演唱禁忌等信息;三是实地考察法,深入到大鼓京腔的流行区域,如林县横水镇、采桑镇、东姚镇、临淇镇等乡镇的20多个村庄进行调查,采访了表演大鼓京腔的民间艺人以及村民,通过录音获取第一手的音像资料,对大鼓京腔的音乐形态进行研究。
  一 大鼓京腔的基本概况
  大鼓京腔的创始人刘玉茂(1886年出生),林县横水镇刘家屯村人。据刘玉茂的孙子刘启发(现年72岁)介绍,刘玉茂幼年家里没有田地,12岁就随河北的说唱艺人学艺,常年流落在外。20岁时学会演唱河北梆子、京韵大鼓。后来,自成一派,主要在林县、安阳县以及河北磁县一带演唱,很有影响。
  大鼓京腔这一曲艺名称的由来,据汤阴县民间老艺人石秀山(盲艺人,1918年生,是刘玉茂的第六代传人,已故)等人回忆,是由北京一带传来的鼓书,唱腔音乐受到京韵大鼓的影响,因此,民间艺人就把它称为“大鼓京腔”。
  大鼓京腔在安阳地区流传有近百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安阳的林县、汤阴、安阳县以及河北临漳一带,是一种板腔体的说唱音乐。其伴奏乐器主要是大鼓、低音三弦和钢板。安阳民间艺人吸收了京韵大鼓的一些表演形式和唱腔,又结合安阳地方语言,自成了一门具有安阳地方语音特色的说唱艺术形式。在近百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鼓京腔这种用方言演唱的地方曲艺形式,深刻地反映了安阳普通百姓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情趣,深受安阳民众的喜爱。其板式结构和河南坠子有相似的地方,且用安阳地方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唱腔悠扬,调性明朗,旋律性强,不仅善于表达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而且还可以表现抒情缠绵的风情景物。唱腔结构分为引子、起腔、平腔、寒腔、尾腔和终止;其音阶属于七声音阶,多用宫调式。大鼓京腔虽然受到京韵大鼓的影响,但在安阳地区流传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和板式,通用十三辙,在乐句的声调上,一般是上仄下平。由于安阳方言中儿化音较多,发音字头较轻,其旋律表现出轻盈、婉转、流畅和轻快的特点。其板式结构较为工整,很少用散板,多用一板一眼,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大鼓京腔一般在街头巷尾、农村场院演唱,其演唱形式是,一人执低音三弦作伴奏,另外一人右手持鼓条敲击牛皮小鼓,左手持钢板击打节奏演唱,俗称“一鼓一弦”。
  大鼓京腔演唱曲目的内容涉及历史、风俗、神话、民间故事等,既有长篇大书,也有短小精炼的小段,累计有100多个表演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打蛮船》、《樊梨花招亲》、《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王兴打擂》、《呼延庆打擂》、《秦琼救驾》、《草船借箭》、《大八义》、《小八义》、《彭公案》、《岳飞传》、《小红袍》、《三侠剑》等,若听众中妇女较多就演唱《王二姐盼夫》、《王员外休妻》、《小两口顶嘴》、《巧连珠》、《二度梅》、《千里驹》、《回龙传》、《隋唐传》、《三国演义》、《罗衫记》、《秦雪梅》、《小二姐擀面》、《老包夸桑》、《书中书》、《合家乐》、《三女婿拜寿》、《明理老婆劝闺女》、《糊涂老婆劝闺女》、《韩湘子讨封》、《白猿猴偷桃》、《罗成算卦》、《于二姐拴娃娃》、《王祥卧冰》、《王三姐拜寿》、《郭子仪庆寿》、《黄老道降妖》等。
  大鼓京腔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民国十年到解放前夕,林县、安阳县、汤阴县等地农村和城镇表演大鼓京腔的艺人很多。据《安阳县曲艺志》记载,当年在安阳县表演的艺人有60多位。据《林县曲艺志》记载,当年活跃在林县的大鼓京腔艺人有100多位。据《汤阴曲艺志》记载,当年汤阴一带大鼓京腔艺人有80多位。
  二 对大鼓京腔生存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被走访的村民反映,大鼓京腔是他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说唱艺术,由于艺人们都用本土方言演唱,他们听起来感到非常亲切。一些村民还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大鼓京腔经常表演的曲目,如《罗成算卦》、《樊梨花招亲》、《呼延庆打擂》等,这说明大鼓京腔在当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他们也反映,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过大鼓京腔艺人的表演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鼓京腔传承的艰难甚至濒临灭绝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方言的影响。由于大鼓京腔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影响了它在更广泛的区域流传,它的流行范围主要是在安阳周边地区这样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
  2 艺人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了改善。从事大鼓京腔表演的民间艺人多数为盲人,过去因为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走村串户,说书挣钱。而现在他们多数年事已高,已经没有走村串户和登台表演的能力。再加上近几年农村福利事业的发展,他们衣食有了保障,已经不用再靠说书挣钱了,表演大鼓京腔已经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得知,大鼓京腔表演艺人呼瑞德,现在的职业是林州市按摩医院院长,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日常管理,同时给患者进行按摩,收入颇丰,固定资产已达到300多万元。演唱大鼓京腔早已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3 说唱曲目缺乏创新,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据《林县曲艺志》记载:1989年林县文化馆统计,当时有民间说唱艺人248名,其中盲人就有212名。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文化修养比较低,表演的内容大多是继承下来的传统书目,缺乏创新,已经不能够反映当下老百姓的生活,不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创新,逐步脱离了人们生活。再加上现在的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薄弱,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去欣赏,更不可能学唱了。
  4 新民俗的出现也是影响大鼓京腔生存的一个因素。随着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提高,一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正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民俗,农民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现在安阳地区操办红白喜事已经从过去请戏班、民间唢呐班子、说唱艺人表演等形式改为放电影,或者请歌舞团表演。这种新民俗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曲艺的生存和传播。传统说唱艺人面临着新的竞争和压力,大鼓京腔概莫如此。
  以上是造成大鼓京腔生存现状的主要原因。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大鼓京腔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呢?
  大鼓京腔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艺术,已经走过了它的辉煌,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反观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仍会给我们以新的启发与思考:
  首先,大鼓京腔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北方民间说唱音乐的节奏、伴奏乐器,负载着极为丰富的说唱音乐的文化信息。它在表演时,演唱者左手持钢板作持续的伴奏,节奏的疏密随故事内容而变化,右手击打小鼓,小鼓的节奏穿插在钢板的节奏之中,两者相互配合,极其巧妙地刻画人物、展开剧情。大鼓京腔所用的小书鼓的形制,是典型的北方说唱音乐中常用的小书鼓的形制。钢板的形制尺寸大小和厚度,有一定的灵活性,说唱艺人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制钢板。从三弦的形制来看,其长度、音箱的厚度以及音箱的基本形状,和我国北方所用的三弦极为相似。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小书鼓和三弦在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其次,大鼓京腔的表演形式是研究我国北方说唱音乐表演形式的重要参考依据。大鼓京腔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较为传统地保留了我国北方说唱音乐的基本艺术特色。它的表演程序,是我国北方传统说唱音乐表演形式的一个缩影,它所涵盖的文化信息是研究我国北方说唱音乐的一个佐证。
  其三,大鼓京腔是深深植根于安阳民间的“草根艺术”,它的流传过程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大鼓京腔完成了过去那个时代的娱乐消遣和在乡村礼俗中的教化功能。在新的时代,我们能否重新发现、挖掘其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功能呢?艺术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顺应时代的要求,才有可能走得更远。大鼓京腔也应该顺应安阳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服务,进而延续其艺术生命。
  目前大鼓京腔应该和安阳地区的旅游发展联结在一起。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拉动了安阳地方旅游业,西高穴村曹操高陵的发现,必将进一步推动安阳旅游业的发展。从目前的旅游形势观察,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自然山水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很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大鼓京腔作为一种具有安阳浓郁乡土特色的说唱艺术,它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旅游的内容进行开发。比如,在安阳地区的各个主要景点增设书场或者茶楼,把散落在民间的说唱艺人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培训,以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进行运作,可以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观进行开发。这样一来,旅游者不仅可以欣赏安阳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品味到安阳的民间说唱艺术。
  大鼓京腔作为一种地方说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与传承以及自身的文化内涵,是安阳地域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安阳民众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对于它的艺术特征和生存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也是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关注和开展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安阳县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安阳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 安阳县文化局:《安阳县曲艺志》(油印资料),1985年版。
   [3] 林县文化局:《林县曲艺志》(油印资料),1986年版。
   [4] 安阳地区文化局:《安阳地区曲艺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 杨作龙、邹文生:《中原文化景观》,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
   [6]杨庭硕:《民族文化与生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 冯光钰:《鼓曲类曲种音乐的传播》,《乐府传声》,2001年第2期。
   [8] 薛艺兵:《在音乐表现的背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9]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10] 薛良:《民族民间音乐工作指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版。
   [11] 萧梅:《田野萍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张晓慧,女,1973—,河南商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音乐,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近日,一份国产电视剧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但它创造的产值不到17亿元。这样的营销格局已经维持3年。中国目前有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近2500家,真正盈利的只有10多家。    不管这份数据是否权威,但国产电视剧量多质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大宅门》《士兵突击》《金婚》等剧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辉煌;另一方面,中国每年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