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荧屏上出现较多、受众范围较广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它所宣扬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传统道德观念,都是观众所追求与推崇的。然而,将其放在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了碰撞,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也会看到家庭伦理剧创作方面,在固守一些传统的时候,也会植入自己新的理念。本文就将对其中的传承与流变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孝文化;女性美;家庭伦理剧;传承与流变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66-1.5
我国电视文化主要由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构成,传统文化虽然属于主流文化范畴,却是大众所尊崇的,是影视创作中所要遵循的审美原则。儒家、道家经典的主张与理论,不仅成为后人的道德标尺、行为准则,也成为了影视作品所重点表现的内容,构成了众多影视剧的灵魂。
在我国众多电视剧类型中,历史剧与家庭伦理剧大都取材于传统的文化,但是审美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历史剧主要是展现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礼仪、服饰、民俗、语言以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等;而家庭伦理剧则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它更能反映出我国五千年文明所沉淀出的精神魅力以及审美文化。
家庭伦理电视剧发展到现在,就其本身来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指以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等人伦道德情感为主线,在展开人物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理解、宽容、仁爱等主题的电视剧。而狭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专指反映家庭成员之间人伦亲情和矛盾纠葛的电视剧。家庭伦理剧广义与狭义之分也只是相对而言,无论从狭义的角度还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划分家庭伦理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普通百姓的家庭为背景,所表达的主题常常是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的传统伦理道德观。这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两个面来研究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家庭伦理剧中有哪些传承,又有哪些改变。
一、“孝”文化——从尊重服从到平等关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评价一个人善良与否的前提;孔子认为“夫孝,德之本也”,它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审美意义上的“孝”存在着长幼尊卑,蕴含着儒家的“伦理秩序”,更多的强调的是服从与尊重、赡养与回报。
在电视剧《离婚前规则》里,蒋薪瑶的父亲蒋勇将“养儿防老”的老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刚刚从监狱重获自由的他,不想着为未来生活做打算,却跑到了女儿蒋薪瑶家里耍无赖,逼女儿女婿养活自己,并给自己找一份轻松的工作。这一切在观众看来是一场闹剧,但是在蒋勇的心理却认为,他给了女儿生命,女儿养他、孝顺他是应该的,是他理应得到的回报。而蒋薪瑶对父亲从陌生到厌恶的反映也体现了新一代人对于“孝”的不同理解。
随着文化不断的发展,新一代人对于“孝”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孝”的内涵在当今既有对传统孝道的继承,又有其自身特点。受西方观念影响,如今人们更加重视人性的解放、人际的平等。建立在自由、平等之上的“孝”,更应该关注个人的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除了传统的爱护与尊敬、哺育与赡养外,更应该有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注重心灵的沟通。这样的“孝”就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了,它所涵盖的精神层面,是维系我们亲情的重要纽带,也是对传统孝道的升华。
在电视剧《媳妇的美好宣言》中,我们看到作为儿媳妇的毛绒绒为守寡多年的婆婆介绍对象,这一违反传统伦理道德的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甚至怀疑绒绒是别有用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慢慢的体会到了妈妈这么多年的不易,也了解到了妈妈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丰富,而是需要一个可以从心灵深处关心她伴侣,从而接受了魏叔叔。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家的儿女对母亲的孝顺方式的转变,从关心物质生活转变成了精神层面的关爱,从把母亲架到一个烈士遗属的高位转变成了将母亲视为需要关爱的单身女性,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孝”新的审美内涵——平等的关爱。
二、女性“美”——从贤良温顺到独立自信
中国传统的民族审美心理是把“美”与“善”相统一。《论语》中说:“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说明孔子是将“善”与“美”能否很好的结合,作为评判艺术的标准的。如今,善与美的思想也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评价一个人美与否,善良是前提。只有在品质上达到“善”,才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好人”,他在人格上所闪烁的道德的光辉才会被世人传诵,认为是“美”的。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认为女性的美在于心地善良、为人和气,在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在于三从四德、孝敬公婆。这些女性“善”的品质,是早期影视作品塑造女性形象的来源,特别是在早期的家庭剧中,性格温顺、勤劳善良的“完美女性”比比皆是。比如《渴望》中的刘慧芳,她是东方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她集传统的爱、仁、忍、善于一身,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弱点,完全符合传统审美文化的标准。还有《亲情树》中大姐雨欣,她在母亲意外去世后,主动放弃了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家庭重任,为了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充满亲情的一家人,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相信每一位看过的观众都会为之动容,她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女性为家庭做出牺牲的一个缩影。
然而,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一直秉承着“柔弱胜刚强”的审美理念,他用具有褒义色彩的“柔”、“谷神”、“慈”、“玄牝”、“水”、“不争”等词语表达对女性尊崇,近代有学者甚至认为老子的哲学为女性化生命的哲学。虽然,老子的主张一直没能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没能与“三纲五常”一并被世人接受,但是,他的思想却对后世提升女性地位起了关键作用。随着西方独立平等理念的流入,道家关于女性的审美也逐渐被推崇,在如今的荧幕上,我们基本不会看到传统的完美女性了,随之出现的是独立、自信同时又热情、善良的新时代女性。 《蜗居》中的海萍便是新时期女性的一个代表。大学毕业后,与老公租住在筒子楼里,每天不仅为工作投入大量的体力、精力,下班后还要为家庭琐事费劲心力,但是精神与经济的压力并没有让海萍失去希望,反而她更加的坚强、独立,最后用行动实现了理想。同样,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我们看到毛豆豆放弃了前男友所能提供的多金生活,选择了各方面都特别普通余味,而且心甘情愿的与余味一起面对家庭中的矛盾,特别是在婆婆生病的时候,她悉心照顾,用爱和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
家庭伦理剧中对新时期的“媳妇”形象塑造并不是刻意去使人物完美化、苦情化,而是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虽然有时会展现她们对社会、家庭的抱怨与不满,但是,观看过后我们会发现,如今女性角色的塑造更丰富、真实,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对于女性新的审美观点:善良中带着坚强自信,独立中不乏温婉柔情。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现代影视创作思想。在现代影视创作上,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它也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对于传统审美文化中的精髓,影视作品一直是宣扬、保护与传承的,但其变化的方面,也是影视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因为影视创作与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它是对一个时代的影像反映。
纵观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不仅可以看到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流变,本文只是从两个小方面进行了叙述,而当今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传统审美文化特点还远不止这些。但是,无论是传承,还是改变,传统审美文化始终是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精神核心,而家庭伦理剧也将继续以保护和传承传统审美文化为己任。只有二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让观众品味到文化的魅力,获得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白小易.对家庭伦理剧的冷思考[J].中国电视,2007(8).
[2]董玢.我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和文化蕴涵研究[D].2010.
[3]唐柱.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对现代影视创作的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8).
【作者简介】杨妲(1989- ):女,内蒙古兴安盟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关键词】孝文化;女性美;家庭伦理剧;传承与流变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66-1.5
我国电视文化主要由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构成,传统文化虽然属于主流文化范畴,却是大众所尊崇的,是影视创作中所要遵循的审美原则。儒家、道家经典的主张与理论,不仅成为后人的道德标尺、行为准则,也成为了影视作品所重点表现的内容,构成了众多影视剧的灵魂。
在我国众多电视剧类型中,历史剧与家庭伦理剧大都取材于传统的文化,但是审美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历史剧主要是展现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礼仪、服饰、民俗、语言以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等;而家庭伦理剧则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它更能反映出我国五千年文明所沉淀出的精神魅力以及审美文化。
家庭伦理电视剧发展到现在,就其本身来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指以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等人伦道德情感为主线,在展开人物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理解、宽容、仁爱等主题的电视剧。而狭义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专指反映家庭成员之间人伦亲情和矛盾纠葛的电视剧。家庭伦理剧广义与狭义之分也只是相对而言,无论从狭义的角度还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划分家庭伦理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普通百姓的家庭为背景,所表达的主题常常是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的传统伦理道德观。这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两个面来研究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家庭伦理剧中有哪些传承,又有哪些改变。
一、“孝”文化——从尊重服从到平等关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评价一个人善良与否的前提;孔子认为“夫孝,德之本也”,它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审美意义上的“孝”存在着长幼尊卑,蕴含着儒家的“伦理秩序”,更多的强调的是服从与尊重、赡养与回报。
在电视剧《离婚前规则》里,蒋薪瑶的父亲蒋勇将“养儿防老”的老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刚刚从监狱重获自由的他,不想着为未来生活做打算,却跑到了女儿蒋薪瑶家里耍无赖,逼女儿女婿养活自己,并给自己找一份轻松的工作。这一切在观众看来是一场闹剧,但是在蒋勇的心理却认为,他给了女儿生命,女儿养他、孝顺他是应该的,是他理应得到的回报。而蒋薪瑶对父亲从陌生到厌恶的反映也体现了新一代人对于“孝”的不同理解。
随着文化不断的发展,新一代人对于“孝”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孝”的内涵在当今既有对传统孝道的继承,又有其自身特点。受西方观念影响,如今人们更加重视人性的解放、人际的平等。建立在自由、平等之上的“孝”,更应该关注个人的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除了传统的爱护与尊敬、哺育与赡养外,更应该有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注重心灵的沟通。这样的“孝”就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了,它所涵盖的精神层面,是维系我们亲情的重要纽带,也是对传统孝道的升华。
在电视剧《媳妇的美好宣言》中,我们看到作为儿媳妇的毛绒绒为守寡多年的婆婆介绍对象,这一违反传统伦理道德的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甚至怀疑绒绒是别有用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慢慢的体会到了妈妈这么多年的不易,也了解到了妈妈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丰富,而是需要一个可以从心灵深处关心她伴侣,从而接受了魏叔叔。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家的儿女对母亲的孝顺方式的转变,从关心物质生活转变成了精神层面的关爱,从把母亲架到一个烈士遗属的高位转变成了将母亲视为需要关爱的单身女性,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孝”新的审美内涵——平等的关爱。
二、女性“美”——从贤良温顺到独立自信
中国传统的民族审美心理是把“美”与“善”相统一。《论语》中说:“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说明孔子是将“善”与“美”能否很好的结合,作为评判艺术的标准的。如今,善与美的思想也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评价一个人美与否,善良是前提。只有在品质上达到“善”,才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好人”,他在人格上所闪烁的道德的光辉才会被世人传诵,认为是“美”的。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认为女性的美在于心地善良、为人和气,在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在于三从四德、孝敬公婆。这些女性“善”的品质,是早期影视作品塑造女性形象的来源,特别是在早期的家庭剧中,性格温顺、勤劳善良的“完美女性”比比皆是。比如《渴望》中的刘慧芳,她是东方完美女性的典型代表,她集传统的爱、仁、忍、善于一身,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弱点,完全符合传统审美文化的标准。还有《亲情树》中大姐雨欣,她在母亲意外去世后,主动放弃了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家庭重任,为了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充满亲情的一家人,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相信每一位看过的观众都会为之动容,她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女性为家庭做出牺牲的一个缩影。
然而,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一直秉承着“柔弱胜刚强”的审美理念,他用具有褒义色彩的“柔”、“谷神”、“慈”、“玄牝”、“水”、“不争”等词语表达对女性尊崇,近代有学者甚至认为老子的哲学为女性化生命的哲学。虽然,老子的主张一直没能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没能与“三纲五常”一并被世人接受,但是,他的思想却对后世提升女性地位起了关键作用。随着西方独立平等理念的流入,道家关于女性的审美也逐渐被推崇,在如今的荧幕上,我们基本不会看到传统的完美女性了,随之出现的是独立、自信同时又热情、善良的新时代女性。 《蜗居》中的海萍便是新时期女性的一个代表。大学毕业后,与老公租住在筒子楼里,每天不仅为工作投入大量的体力、精力,下班后还要为家庭琐事费劲心力,但是精神与经济的压力并没有让海萍失去希望,反而她更加的坚强、独立,最后用行动实现了理想。同样,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我们看到毛豆豆放弃了前男友所能提供的多金生活,选择了各方面都特别普通余味,而且心甘情愿的与余味一起面对家庭中的矛盾,特别是在婆婆生病的时候,她悉心照顾,用爱和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
家庭伦理剧中对新时期的“媳妇”形象塑造并不是刻意去使人物完美化、苦情化,而是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虽然有时会展现她们对社会、家庭的抱怨与不满,但是,观看过后我们会发现,如今女性角色的塑造更丰富、真实,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对于女性新的审美观点:善良中带着坚强自信,独立中不乏温婉柔情。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现代影视创作思想。在现代影视创作上,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它也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对于传统审美文化中的精髓,影视作品一直是宣扬、保护与传承的,但其变化的方面,也是影视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因为影视创作与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它是对一个时代的影像反映。
纵观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不仅可以看到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流变,本文只是从两个小方面进行了叙述,而当今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传统审美文化特点还远不止这些。但是,无论是传承,还是改变,传统审美文化始终是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精神核心,而家庭伦理剧也将继续以保护和传承传统审美文化为己任。只有二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让观众品味到文化的魅力,获得审美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白小易.对家庭伦理剧的冷思考[J].中国电视,2007(8).
[2]董玢.我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和文化蕴涵研究[D].2010.
[3]唐柱.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对现代影视创作的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8).
【作者简介】杨妲(1989- ):女,内蒙古兴安盟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