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搞好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工作。我国进行的第五次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了,通过这次清产核资发现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不少单位存在着部分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资产闲置浪费和被侵占流失等问题,充分暴露了我国目前在目定资产产权、管理及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固定资产 清产核资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91—02
1 清产核资概念、特点及主要工作内容
1.1 概念:清产核资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占用的各项资金进行全面的核实。
1.2 特点:①清产核资内涵增加。相对前几次清产核资,这次“清产”不仅仅是对“流动资产”的清查,“核资”也不同于“流动资金”的范畴。而是包涵了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国有资本金等的清理核定。②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资产所有权界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以及资金核实等项工作,政策性都很强,难度颇大,也是历次清产核资未曾涉及的,因而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政府有关法规客观、公正地进行,依法保护各方权益,确保此项工作的严肃性。③清产核资带有明显的改革特色。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资产所有权不清愈来愈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法人”制度难以落实,企业难以自我发展,一方面合资、三资、独资企业林立,国有资产管理有待规范,否则流失渠道将越来越多。
1.3 主要工作内容①资产清查。指对企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产权界定。指对全民企业、单位投入股份制企业、合资、联营、集体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应归国有的资产进行清理和界定,促进逐步理顺企业财产归属关系:③价值重估和土地估价。指对企业。单位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和对企业、单位占用的国有土地进行清查估价人帐;④资鱼核实。指对企业、单位的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进行核实和核定国家资本金;⑤产权登记。指对企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按规定进行产权登记:⑥建章建制。指建立健全各项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单位全面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2 固定资产清产柱资存在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资产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
2.2 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制度本身不健全。由于我国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太健全,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必然会造成资产的流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2.3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损失严重。长期以来,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购置时一次性列入当年支出,使用上下核算成本,人们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不同业务部门从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极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3 建议与对策
3.1 国家政策是依据。资金核实工作涉及到国家、企业和其他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要严格遵守有关清产核资的工作纪律,坚持以事实为依登、以政策为准绳,严禁徇私舞弊。因此,我们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各个阶段,严格按上级要求,贯彻兼顾国家、企业又方利益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从而顺利而圆满地完成资金核实工作。
3.2 破除思想障碍是搞好清产核资工作的关键。由于以往内部管理不严。一些基层公司的帐务处理比较混乱,帐面反映和实际相差较远,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思想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既想借这次清产核资之机解决实际困难,又怕暴露问题遭到批评或被追究责任的思想顾虑。很显然,这种思想障碍不予破除,基层公司不如实反映情况、填制报表,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势必成为句空话。
3.3 加强组织领导。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精明的专业人员并按照以账对物,以物核账,现场查看,逐笔盘点方法进行实物清查工作,确保资产清查不重不漏,真实准确。
3.4 做好企业损失的核实和认定工作。这是解决损失问题的前提条件。实际工作中应把握以下两点:即防止企业虚报损失或损失暴露不彻底。因为前者是隐瞒财产行为是对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侵犯;后者是有意掩盖损失,既不利于矛盾的暴露和妥善解决,也不利于银行的信贷管理。
3.5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资金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解决资金的途径应是逐步自行积累与多方筹资相结合,但在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历史包袱重,营运资金又很紧张的情况下,应以内部挖潜为主,银行放活为辅。筹措资金可采取以下四个主要办法:一是清理悬案。由主管部门牵头,企业与司法部门联手清收遗留悬案,运用司法权威、法律手段,逐笔清理,争取收回大部分资金。二是发动内部职工集资入股。根据企业资金需要及职工承受能力,确定集资额的下限,实行按股分红。三是实行连保。目前有些企业有经营能力,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资产抵押而得不到贷款,使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四是信用证抵押贷款。银贸双方加强协作,对于出口企业的信用证,银行采取抵押贷款,跟踪结算,对口还贷。
3.6 未使用、不需用设备损失的预计及申报。首先要查明未使用、不需用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技术更新被淘汰,已丧失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则应申报原会计制度规定损失。如果其还具有使用价值,根据清产核资有关规定应计提折旧,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即补提折旧、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累计折旧。这类资产统一补提折旧后,一般情况下由于设备没有过多使用不会出现低于市价的情况,不需要按新会计制度计提预计损失。如果因保管不善出现锈蚀影响性能,使其可变现价值低于补提折旧后的账面价值时,则应按新会计制度计算预计损失。
清产核资工作,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可以细致如实地清查出企业资产的状况、经营效果、保值增值情况,也可充分暴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企业以警钟,尽快采取措施补救。同时,它也给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促盎了资产管理工作。使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又不发生在流动中流失的问题。因此,对企业定期进行清产核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清查结果进行总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正确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资产流动的稳定性。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 清产核资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91—02
1 清产核资概念、特点及主要工作内容
1.1 概念:清产核资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占用的各项资金进行全面的核实。
1.2 特点:①清产核资内涵增加。相对前几次清产核资,这次“清产”不仅仅是对“流动资产”的清查,“核资”也不同于“流动资金”的范畴。而是包涵了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国有资本金等的清理核定。②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资产所有权界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以及资金核实等项工作,政策性都很强,难度颇大,也是历次清产核资未曾涉及的,因而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政府有关法规客观、公正地进行,依法保护各方权益,确保此项工作的严肃性。③清产核资带有明显的改革特色。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营主体,资产所有权不清愈来愈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法人”制度难以落实,企业难以自我发展,一方面合资、三资、独资企业林立,国有资产管理有待规范,否则流失渠道将越来越多。
1.3 主要工作内容①资产清查。指对企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产权界定。指对全民企业、单位投入股份制企业、合资、联营、集体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应归国有的资产进行清理和界定,促进逐步理顺企业财产归属关系:③价值重估和土地估价。指对企业。单位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和对企业、单位占用的国有土地进行清查估价人帐;④资鱼核实。指对企业、单位的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进行核实和核定国家资本金;⑤产权登记。指对企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按规定进行产权登记:⑥建章建制。指建立健全各项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单位全面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2 固定资产清产柱资存在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资产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对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
2.2 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制度本身不健全。由于我国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太健全,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必然会造成资产的流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
2.3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损失严重。长期以来,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购置时一次性列入当年支出,使用上下核算成本,人们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不同业务部门从方便使用等利益角度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极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3 建议与对策
3.1 国家政策是依据。资金核实工作涉及到国家、企业和其他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要严格遵守有关清产核资的工作纪律,坚持以事实为依登、以政策为准绳,严禁徇私舞弊。因此,我们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各个阶段,严格按上级要求,贯彻兼顾国家、企业又方利益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从而顺利而圆满地完成资金核实工作。
3.2 破除思想障碍是搞好清产核资工作的关键。由于以往内部管理不严。一些基层公司的帐务处理比较混乱,帐面反映和实际相差较远,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思想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既想借这次清产核资之机解决实际困难,又怕暴露问题遭到批评或被追究责任的思想顾虑。很显然,这种思想障碍不予破除,基层公司不如实反映情况、填制报表,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势必成为句空话。
3.3 加强组织领导。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精明的专业人员并按照以账对物,以物核账,现场查看,逐笔盘点方法进行实物清查工作,确保资产清查不重不漏,真实准确。
3.4 做好企业损失的核实和认定工作。这是解决损失问题的前提条件。实际工作中应把握以下两点:即防止企业虚报损失或损失暴露不彻底。因为前者是隐瞒财产行为是对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侵犯;后者是有意掩盖损失,既不利于矛盾的暴露和妥善解决,也不利于银行的信贷管理。
3.5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资金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解决资金的途径应是逐步自行积累与多方筹资相结合,但在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历史包袱重,营运资金又很紧张的情况下,应以内部挖潜为主,银行放活为辅。筹措资金可采取以下四个主要办法:一是清理悬案。由主管部门牵头,企业与司法部门联手清收遗留悬案,运用司法权威、法律手段,逐笔清理,争取收回大部分资金。二是发动内部职工集资入股。根据企业资金需要及职工承受能力,确定集资额的下限,实行按股分红。三是实行连保。目前有些企业有经营能力,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资产抵押而得不到贷款,使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四是信用证抵押贷款。银贸双方加强协作,对于出口企业的信用证,银行采取抵押贷款,跟踪结算,对口还贷。
3.6 未使用、不需用设备损失的预计及申报。首先要查明未使用、不需用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技术更新被淘汰,已丧失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则应申报原会计制度规定损失。如果其还具有使用价值,根据清产核资有关规定应计提折旧,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即补提折旧、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累计折旧。这类资产统一补提折旧后,一般情况下由于设备没有过多使用不会出现低于市价的情况,不需要按新会计制度计提预计损失。如果因保管不善出现锈蚀影响性能,使其可变现价值低于补提折旧后的账面价值时,则应按新会计制度计算预计损失。
清产核资工作,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可以细致如实地清查出企业资产的状况、经营效果、保值增值情况,也可充分暴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企业以警钟,尽快采取措施补救。同时,它也给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促盎了资产管理工作。使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又不发生在流动中流失的问题。因此,对企业定期进行清产核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清查结果进行总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正确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资产流动的稳定性。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