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是理解、表达和建构人的种族身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本文从社会性别身份的视角,分析朱路易如何在《吃一碗茶》中通过对畸形的华人单身汉社会的再现,尤其是其性畸形的再现,争取表述华人的权利,批驳和揭露造成华人性畸形的美国法律和政策,颠覆美国白人关于华人性无能的想象和描述,恢复美国华裔的男性身份。
关键词:性的再现 男性身份 美国华裔 身份建构
亚美文学学者黄秀玲认为,性是理解、表达和建构人的种族身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指出,社会性别是诸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成分,是表达权利关系的基本途径,是权利形成的源头和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维护权利永久的方式;社会性别同权利的观念和权利的构成联系在一起,是权利分配的主要参照。社会性别一词的使用强调一个完整的关系体系,因此社会性别身份的研究包括性的研究,但并不直接受制于性。社会性别研究拓展了女性主义研究的范围,将男性、性文化和性行为纳入性别研究的理论思维和研究范围。
象征强势文明的西方主流社会凭借其权利的支配地位常常将弱势种族性别化。在把种族性别化的问题上,对性的再表现是关键的一环。美国华裔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人和弱势族裔,完全被美国主流社会剥夺了权利,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处于无权的状态。美国主流文化对美国华裔的再现中,将华裔美国男性描述为没有任何性能力,而华裔女性则是除了性能力以外什么也没有。这种描述凸显了白人男性的阳刚之气,强化华裔男性的弱势和女性化。白人为了维护其永久的权利,对美国华裔进行无情的“阉割”,使美国华裔永远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种族与性别和性的特殊的隐喻和权利关联,使美国华裔对性的自我再现成为建构其男性气概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美国华裔文学中有关性的再现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朱路易的《吃一碗茶》(1961)是被美国亚裔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公认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赵健秀等人在《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的绪论中,称赞其是第一部不具异国情调的华美小说,并认为这部以华埠为背景的小说颇能代表华美社会。华裔学者金伊莲将这部小说视为亚美文学传统的基石。
对赵健秀及其同仁来说,《吃一碗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朱路易拒绝屈从于美国白人读者的接受模式,拒绝将中国文化和美国华裔的文化表现为具有异国情调的文化,从一个生活在纽约华人社区的局内人而不是美国上层社会的局外人的角度真实客观地记述了纽约华人单身汉社群的内在情境。无论是被视为性变态狂、把纯洁的白人女人引诱进鸦片烟窟或洗衣店玷污的早期华人男性,还是后来被再现为性无能或同性恋的华人男性,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人男性从来不是正面的、正常的性欲对象。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对此进行了回应。朱路易不怕自报家丑,以惊人的写实手法呈现纽约华埠复杂的家庭、亲属和社会关系。这部小说看似一部伤风败俗的色情小说,而对操纵、主宰这一切的背后“隐性的异己”的揭示,终于使造成几代华人单身汉“虚弱无力”的美国种族主义的种族灭绝法律和政策不能再在幕后隐没。对华人进行排斥和迫害的种族政治致使几代华人没有正常的家庭,并且永远地被剥夺了华人男性应该拥有的丈夫身份和父亲身份的权利。基于对种族灭绝的法律和政策的揭露,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对畸形的华人单身汉社会的再现,尤其是其性畸形的再现,不再是满足白人种族主义幻想的、拍白人马屁的投诚之作,而是美国华裔争取自我再现迈出的艰难一步,是向美国白人强势控制表述华人的权利的挑战。
二
《吃一碗茶》以种族排斥法案为历史背景,唐人街为剧情发生场景,讲述的是老一代华人王华基和他的儿子宾来的故事。王华基十几岁时和同乡李光同船来到美国,在唐人街的中国餐馆里当了几十年的侍者,晚年以经营一个名叫“进财”(Money Come)的麻将俱乐部为业。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法》,禁止华人的妻子或单身中国女子进入美国,也不准华人和白人女子结婚。正是这种族歧视、种族灭绝性的政治和法律,绝大多数的已婚华人都是夫妻远隔重洋,有妻子和儿女却被剥夺了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权利。这些被迫只身在美、把妻子留在中国的“已婚光棍”和那些未婚的华人光棍一样成为没有女人的华埠的单身汉,找妓女、买春药的畸形生活代替了他们的正常家庭生活。此外,由于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华人男性不得不从事厨师、侍者、洗衣工和其他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女人干的工作,在放逐中屈辱地服务于白人。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无权,使“无性”的华人、做女人工作的华人被不断地被推向边缘的、女性化的位置。除了白人妓女、警察和查验证件的移民官员外,没有白人出没于华人社区,他们成为被隔离的一群边缘人,永远地被封闭在华人社区内而无法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如果王华基和李光代表了华埠的单身汉文化,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则是华埠社会结构变迁的开始——从华人单身汉社会转变为华美家庭社会。王华基的儿子宾来承袭了中国父权社会传宗接代、接续香火的传统观念,24岁的宾来在父母的安排下返乡相亲。宾来相亲的对象是李光18岁的女儿美爱。王华基和李光比任何人都渴望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们自己无法实现这一梦想,所以他们迫切希望看到他们的下一代有个正常的家庭,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完成继续香火、传宗接代的祖训。他们也相信,孙辈的出生不仅可以安慰他们在美国所度过的孤独艰难岁月,而且祖父的身份可以弥补他们作为父亲身份的缺席。
双方相亲中意后,很快就举办了婚礼,随后回到纽约。婚后他们度过了短暂的甜蜜时光,但很快宾来却因为年少时的荒唐而失去了性能力。原来,18岁的宾来在年长他的室友钦源的怂恿下,一起从斯坦顿前往纽约嫖娼。宾来之所以同意一起前往,是由于他害怕独自一人呆在只有两张床的宿舍里面对四壁的空墙。对孤独和寂寞的恐惧使刚刚成人的宾来走上了老一代华人的老路,承袭了华埠单身汉只能和妓女过性生活的生活模式。在这个被与外界隔离、饱受白人敌视和歧视的世界里,在这个没有女人、不能做丈夫和父亲、没有根的世界里,孤独寂寞的华人,出卖体力屈辱地生存的华人,就这样生活在要么无性、要么性畸形的单身汉社群里。除了餐馆、洗衣房、杂货店的工作,所剩的只是孤独、寂寞和卑微,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华人都是很快承继这种招妓的生活模式。
宾来的性无能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喻指。何文敬认为,“朱路易用这个象喻来批判美国主流社会的权利架构与种族政治”。金伊莲也指出,宾来的性无能象征华人社群的光棍在美国社会的失势,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正是美国对华人法律和政策的压迫。宾来的性无能揭示了美国华裔单身汉社会的不育现象。对逐渐老去的王华基和像他一样的华人来说,象征接续香火的孙子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弥补和改善和妻子的关系、给他们孤独的晚年以安慰,更重要的是他们投注了毕生希望的儿子终于可以使他们拥有祖父的身份,使他们空虚的生活有了意义,就连和妻子的通信也可以有新的内容,妻子则会骄傲地向亲戚们宣布他们的儿子有了后代。然而宾来的性无能破碎了他们的全部希望。
《吃一碗茶》从中国来的美爱的视角,揭示了华埠内在的真实情境。首先,受到美国种族主义排华的法律和政策的迫害,华人生活在没有女人、没有家庭、没有子女的畸形的单身汉社会里,不仅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丈夫和父亲,没有女人也造成在美华人人口的急剧下降,使他们成为没有家庭、没有根的客居美国的单身汉,面临被减族甚至被种族灭绝的危险。再者,种族歧视和一定程度上的种族隔离,使华人被封闭在华人社区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大多数华人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因为贫困,他们无法返乡,只能用自欺欺人的谎言欺骗远在家乡的亲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贫困恶劣的生存环境,孤独绝望的心灵使赌博、嫖妓、吸食鸦片成为他们可以聊以慰藉的生活,这种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只是暂时留居美国,终有一天要回到中国的心理。朱路易一生都对华人单身汉社会的生活充满了理解和关注,他对华人单身汉生活的真实记述有力地批驳了白人对华人种族歧视的想象,揭示了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自认文明、理性、进取、具有阳刚之气,而将弱势族裔的男性视为原始、堕落、反常和消极的女性化他者的殖民主义思想。这部大胆地描写性的小说正是从种族和性、性别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华人被阉割、被去势的深刻缘由。
美爱的到来撕去了老一代华人单身汉自欺欺人的虚伪面具。孩子的出生,即使是私生子、是“非法的开端”,也使新一代的美国华裔获得了“力量和延续”。华人单身汉社会由此结束,并开始向华美家庭社会转变,美国华裔没有女人的畸形生活开始向正常的家庭生活转变。小说的结尾预示着团圆和再生,宾来和美爱打算邀请双方的父亲来给他们的第二孩子过满月,王华基和李光终于获得了祖父的身份。小说的结局同时也意味着,华人真正能够走出华埠、在美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广泛的身份认同,还有很长的路程和很多艰难,因为虽然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最后远赴西岸的旧金山华埠获得了新生,但以他们的能力和背景还只能是在华埠讨生活,还是未能脱离华人社会。
三
朱路易的《吃一碗茶》自1961年问世之后没有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视,甚至是遭遇了冷落和恶评。直到1970年去世,他都没有获得诸如黄玉雪、刘裔昌、黎锦扬等人的声望。朱路易这部一生惟一的一部小说在20世纪70年代被美国华裔学者尤其是赵建秀等人挖掘出来,但时至今日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仍不多见。《吃一碗茶》深刻揭露了导致华人单身汉社群性畸形的美国法律和政策,批驳了白人主流文化中将华人描述为性无能的女性化他者的种族政治,这样一部具有抗争和挑战意义的美国亚裔文学基石之作却受到如此冷落。
今天,研究者们正不断挖掘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朱路易在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唐人街英语,尤其是广州四邑地区的方言,传神地再现了唐人街单身汉的真实生活。“书中屡见不鲜的脏话与咒语,不仅凸显男性社群的特色,也反映出这群光棍的刚强习性及低下之社会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吃一碗茶》从华人单身汉的立场和视角,客观地呈现了20世纪40年末至50年代初华人单身汉社会的真实情境,不仅批驳和揭露了造成华人性畸形的法律和政策,颠覆了白人关于华人性无能的想象和描述,恢复了美国华裔的男性身份,而且使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成为美国华裔历史的有利见证。
参考文献:
[1] Sau-ling Cynthia Wong,Ethnicizing Gender:An Exploration of Sexuality as Sign in Chinese Immigrant Literature in Reading the Literature of Asian America.[M]Shirley Geok-Lin Lim and Amy Ling.Philadelphia:Temple UP,1992.
[2] 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 何文敬:《延续与断裂:朱路易〈吃一碗茶〉里的文化属性》,单德兴、何文敬:《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4年版。
[4] Elaine H.Kim,“Portraits of Chinatown”In her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M].Philadelphia:Temple UP,1982.
作者简介:
牟为姣,女,1973—,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张卓,女,1974—,吉林白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华裔文学,工作单位:苏州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性的再现 男性身份 美国华裔 身份建构
亚美文学学者黄秀玲认为,性是理解、表达和建构人的种族身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指出,社会性别是诸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成分,是表达权利关系的基本途径,是权利形成的源头和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维护权利永久的方式;社会性别同权利的观念和权利的构成联系在一起,是权利分配的主要参照。社会性别一词的使用强调一个完整的关系体系,因此社会性别身份的研究包括性的研究,但并不直接受制于性。社会性别研究拓展了女性主义研究的范围,将男性、性文化和性行为纳入性别研究的理论思维和研究范围。
象征强势文明的西方主流社会凭借其权利的支配地位常常将弱势种族性别化。在把种族性别化的问题上,对性的再表现是关键的一环。美国华裔作为美国社会的边缘人和弱势族裔,完全被美国主流社会剥夺了权利,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处于无权的状态。美国主流文化对美国华裔的再现中,将华裔美国男性描述为没有任何性能力,而华裔女性则是除了性能力以外什么也没有。这种描述凸显了白人男性的阳刚之气,强化华裔男性的弱势和女性化。白人为了维护其永久的权利,对美国华裔进行无情的“阉割”,使美国华裔永远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种族与性别和性的特殊的隐喻和权利关联,使美国华裔对性的自我再现成为建构其男性气概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美国华裔文学中有关性的再现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朱路易的《吃一碗茶》(1961)是被美国亚裔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公认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赵健秀等人在《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的绪论中,称赞其是第一部不具异国情调的华美小说,并认为这部以华埠为背景的小说颇能代表华美社会。华裔学者金伊莲将这部小说视为亚美文学传统的基石。
对赵健秀及其同仁来说,《吃一碗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朱路易拒绝屈从于美国白人读者的接受模式,拒绝将中国文化和美国华裔的文化表现为具有异国情调的文化,从一个生活在纽约华人社区的局内人而不是美国上层社会的局外人的角度真实客观地记述了纽约华人单身汉社群的内在情境。无论是被视为性变态狂、把纯洁的白人女人引诱进鸦片烟窟或洗衣店玷污的早期华人男性,还是后来被再现为性无能或同性恋的华人男性,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人男性从来不是正面的、正常的性欲对象。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对此进行了回应。朱路易不怕自报家丑,以惊人的写实手法呈现纽约华埠复杂的家庭、亲属和社会关系。这部小说看似一部伤风败俗的色情小说,而对操纵、主宰这一切的背后“隐性的异己”的揭示,终于使造成几代华人单身汉“虚弱无力”的美国种族主义的种族灭绝法律和政策不能再在幕后隐没。对华人进行排斥和迫害的种族政治致使几代华人没有正常的家庭,并且永远地被剥夺了华人男性应该拥有的丈夫身份和父亲身份的权利。基于对种族灭绝的法律和政策的揭露,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对畸形的华人单身汉社会的再现,尤其是其性畸形的再现,不再是满足白人种族主义幻想的、拍白人马屁的投诚之作,而是美国华裔争取自我再现迈出的艰难一步,是向美国白人强势控制表述华人的权利的挑战。
二
《吃一碗茶》以种族排斥法案为历史背景,唐人街为剧情发生场景,讲述的是老一代华人王华基和他的儿子宾来的故事。王华基十几岁时和同乡李光同船来到美国,在唐人街的中国餐馆里当了几十年的侍者,晚年以经营一个名叫“进财”(Money Come)的麻将俱乐部为业。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法》,禁止华人的妻子或单身中国女子进入美国,也不准华人和白人女子结婚。正是这种族歧视、种族灭绝性的政治和法律,绝大多数的已婚华人都是夫妻远隔重洋,有妻子和儿女却被剥夺了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权利。这些被迫只身在美、把妻子留在中国的“已婚光棍”和那些未婚的华人光棍一样成为没有女人的华埠的单身汉,找妓女、买春药的畸形生活代替了他们的正常家庭生活。此外,由于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华人男性不得不从事厨师、侍者、洗衣工和其他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女人干的工作,在放逐中屈辱地服务于白人。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无权,使“无性”的华人、做女人工作的华人被不断地被推向边缘的、女性化的位置。除了白人妓女、警察和查验证件的移民官员外,没有白人出没于华人社区,他们成为被隔离的一群边缘人,永远地被封闭在华人社区内而无法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如果王华基和李光代表了华埠的单身汉文化,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则是华埠社会结构变迁的开始——从华人单身汉社会转变为华美家庭社会。王华基的儿子宾来承袭了中国父权社会传宗接代、接续香火的传统观念,24岁的宾来在父母的安排下返乡相亲。宾来相亲的对象是李光18岁的女儿美爱。王华基和李光比任何人都渴望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们自己无法实现这一梦想,所以他们迫切希望看到他们的下一代有个正常的家庭,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完成继续香火、传宗接代的祖训。他们也相信,孙辈的出生不仅可以安慰他们在美国所度过的孤独艰难岁月,而且祖父的身份可以弥补他们作为父亲身份的缺席。
双方相亲中意后,很快就举办了婚礼,随后回到纽约。婚后他们度过了短暂的甜蜜时光,但很快宾来却因为年少时的荒唐而失去了性能力。原来,18岁的宾来在年长他的室友钦源的怂恿下,一起从斯坦顿前往纽约嫖娼。宾来之所以同意一起前往,是由于他害怕独自一人呆在只有两张床的宿舍里面对四壁的空墙。对孤独和寂寞的恐惧使刚刚成人的宾来走上了老一代华人的老路,承袭了华埠单身汉只能和妓女过性生活的生活模式。在这个被与外界隔离、饱受白人敌视和歧视的世界里,在这个没有女人、不能做丈夫和父亲、没有根的世界里,孤独寂寞的华人,出卖体力屈辱地生存的华人,就这样生活在要么无性、要么性畸形的单身汉社群里。除了餐馆、洗衣房、杂货店的工作,所剩的只是孤独、寂寞和卑微,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华人都是很快承继这种招妓的生活模式。
宾来的性无能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喻指。何文敬认为,“朱路易用这个象喻来批判美国主流社会的权利架构与种族政治”。金伊莲也指出,宾来的性无能象征华人社群的光棍在美国社会的失势,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正是美国对华人法律和政策的压迫。宾来的性无能揭示了美国华裔单身汉社会的不育现象。对逐渐老去的王华基和像他一样的华人来说,象征接续香火的孙子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弥补和改善和妻子的关系、给他们孤独的晚年以安慰,更重要的是他们投注了毕生希望的儿子终于可以使他们拥有祖父的身份,使他们空虚的生活有了意义,就连和妻子的通信也可以有新的内容,妻子则会骄傲地向亲戚们宣布他们的儿子有了后代。然而宾来的性无能破碎了他们的全部希望。
《吃一碗茶》从中国来的美爱的视角,揭示了华埠内在的真实情境。首先,受到美国种族主义排华的法律和政策的迫害,华人生活在没有女人、没有家庭、没有子女的畸形的单身汉社会里,不仅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丈夫和父亲,没有女人也造成在美华人人口的急剧下降,使他们成为没有家庭、没有根的客居美国的单身汉,面临被减族甚至被种族灭绝的危险。再者,种族歧视和一定程度上的种族隔离,使华人被封闭在华人社区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大多数华人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因为贫困,他们无法返乡,只能用自欺欺人的谎言欺骗远在家乡的亲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贫困恶劣的生存环境,孤独绝望的心灵使赌博、嫖妓、吸食鸦片成为他们可以聊以慰藉的生活,这种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只是暂时留居美国,终有一天要回到中国的心理。朱路易一生都对华人单身汉社会的生活充满了理解和关注,他对华人单身汉生活的真实记述有力地批驳了白人对华人种族歧视的想象,揭示了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自认文明、理性、进取、具有阳刚之气,而将弱势族裔的男性视为原始、堕落、反常和消极的女性化他者的殖民主义思想。这部大胆地描写性的小说正是从种族和性、性别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华人被阉割、被去势的深刻缘由。
美爱的到来撕去了老一代华人单身汉自欺欺人的虚伪面具。孩子的出生,即使是私生子、是“非法的开端”,也使新一代的美国华裔获得了“力量和延续”。华人单身汉社会由此结束,并开始向华美家庭社会转变,美国华裔没有女人的畸形生活开始向正常的家庭生活转变。小说的结尾预示着团圆和再生,宾来和美爱打算邀请双方的父亲来给他们的第二孩子过满月,王华基和李光终于获得了祖父的身份。小说的结局同时也意味着,华人真正能够走出华埠、在美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广泛的身份认同,还有很长的路程和很多艰难,因为虽然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最后远赴西岸的旧金山华埠获得了新生,但以他们的能力和背景还只能是在华埠讨生活,还是未能脱离华人社会。
三
朱路易的《吃一碗茶》自1961年问世之后没有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视,甚至是遭遇了冷落和恶评。直到1970年去世,他都没有获得诸如黄玉雪、刘裔昌、黎锦扬等人的声望。朱路易这部一生惟一的一部小说在20世纪70年代被美国华裔学者尤其是赵建秀等人挖掘出来,但时至今日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文章仍不多见。《吃一碗茶》深刻揭露了导致华人单身汉社群性畸形的美国法律和政策,批驳了白人主流文化中将华人描述为性无能的女性化他者的种族政治,这样一部具有抗争和挑战意义的美国亚裔文学基石之作却受到如此冷落。
今天,研究者们正不断挖掘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朱路易在这部作品中所使用的唐人街英语,尤其是广州四邑地区的方言,传神地再现了唐人街单身汉的真实生活。“书中屡见不鲜的脏话与咒语,不仅凸显男性社群的特色,也反映出这群光棍的刚强习性及低下之社会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吃一碗茶》从华人单身汉的立场和视角,客观地呈现了20世纪40年末至50年代初华人单身汉社会的真实情境,不仅批驳和揭露了造成华人性畸形的法律和政策,颠覆了白人关于华人性无能的想象和描述,恢复了美国华裔的男性身份,而且使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成为美国华裔历史的有利见证。
参考文献:
[1] Sau-ling Cynthia Wong,Ethnicizing Gender:An Exploration of Sexuality as Sign in Chinese Immigrant Literature in Reading the Literature of Asian America.[M]Shirley Geok-Lin Lim and Amy Ling.Philadelphia:Temple UP,1992.
[2] 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 何文敬:《延续与断裂:朱路易〈吃一碗茶〉里的文化属性》,单德兴、何文敬:《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4年版。
[4] Elaine H.Kim,“Portraits of Chinatown”In her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M].Philadelphia:Temple UP,1982.
作者简介:
牟为姣,女,1973—,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张卓,女,1974—,吉林白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华裔文学,工作单位:苏州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