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与艺术家打交道。期间,时常听到大家提起北京书协原副主席郁志桐,这位有过22年戎马生涯,又有过22年企业家生涯的艺术家,早已在艺术圈中成为颇为传奇的人物。故采访郁志桐先生的想法油然而生。但在采访前做功课的时候,却发现互联网上关于先生的文章并不多,这就让这个人物更加神秘了。
熟悉郁志桐的人都知道,先生并不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耍大牌,而是他把日程安排得非常满,即使退休后,也一点没有闲着。采访当天,因为机会难得,我和他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畅谈之后,那个曾经在我心中杜撰好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他走路却健步如飞;虽然他平时做事严谨而严肃,但他休闲的时候竟如此爱说爱笑;虽然他儿时患重病甚至不能走路,但如今他却成为北京市乒协副主席,著名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梁戈亮曾陪他打球10年之久。近两年,国家队退役的徐娜又成了郁志桐的新陪练。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郁志桐能够拥有更多精力,也许他不仅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书法家和“体育健将”,因为他所坚持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了。
艺术家应追求风格多样化
从学习写书法到现在,郁志桐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面上还很少有字帖的时候,郁志桐就从报纸上和街上的牌匾中找出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题的字来大量临摹。一共临摹了十年之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1970年初郁志桐调来北京后,才开始正式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怀素、赵孟頫、王铎等名家的大量作品,经过多年的钻研,郁志桐的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五体兼功。
这几十年间,郁志桐从能写好字,到开始思考怎样把字从美的角度创作出来,成为真正的艺术。“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虽然书法不像绘画那样有画面感,可以用缤纷的色彩来表现,但书法也必须要冲击人们的眼球才算成功。”郁志桐说。但是作为符号的文字,加之其有限的表现方式,如何能表现出汉字之“美”是考验书法家“功底”的一个关键。郁志桐为此开始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他力求在同一幅字中的点划要有变化,同时要游刃有余地掌握毛笔,让毛笔与手合而为一,“我的笔就是我的手”,以控制力量的方式来展现汉字之美。
当翻阅郁志桐的作品集的时候,你会发现,同样的字体,郁志桐能写出不同的风格。他能把较为严谨的隶书和楷书写得颇为灵动。仅以其楷书为例,有的飘逸,有的优雅,有的又很“拙”,看上去给人感觉不像一个人所作。当问询先生之后方知,原来不同风格的字是用不同大小的笔、不同长短的笔锋以及笔锋的不同位置来书写的,而且力量(包括身体的扭动和运气等)也是决定字的表现的关键。在郁志桐的楷书作品中,不仅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写法,甚至每幅字的一些相同的笔画都有多种写法,每个字中都有艺术家的思考。
与郁志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多数艺术家只有一种艺术风格。而郁志桐却认为,艺术家的风格应该多样化。这不仅会丰富艺术表现力,还会让艺术家为追求艺术的多样性而奋斗终身。
书法家功底在于字外
所谓“为艺术奋斗终身”,听起来似乎有些冠冕堂皇。但这的确是郁志桐的艺术理想。退休之后,这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但没有停下来享受生活,却选择继续求学。此前,郁志桐早已拥有研究生学历,但退休后的他,却又背着挎包,穿上休闲装去学校读书法专业本科。
能在60岁还继续选择读书的人实在很少见,尤其是像郁志桐这样,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书法也已非常著名,何必自讨苦吃,继续上学呢?郁志桐认为,自己的书法“写”的功夫虽然已经比较满意了,但是“书法家真正的功底在于字外”。来学校求学,虽然有些老师在书法界的名声还不如郁志桐高,但他们的对书法理论的理解,却在郁志桐之上。这就是郁志桐要继续学习的重点。
三年下来,郁志桐的确进步了许多,加之此前数年对书法理论以及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他对书法的理解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郁志桐说:“大家都给我个‘书法家’的名号,那我就必须要对得起这个‘家’字。如果仅仅会写字,那离‘家’还差得太远!想做合格的书法家,不仅要懂书法理论,还要懂文学,尤其要懂古文,此外还要懂美学、社会学,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的积累,等等。”
如今,郁志桐已经年逾70,但是他依然保持不间断地学习。他甚至想过要读书法研究生!这种精神状态让人惊讶!郁志桐却说,他有一个生命理念,他把自己的生命的奋斗目标设定为150岁。“虽然活不到150岁,但我把这个数字作为目标,有了这个奋斗目标之后,我发现自己发生了两个变化。首先我的精神状态变了,因为我今年才71岁,我的生命还没有过半,我就开始像年轻人一样不停的奋斗,我的思维、反应、行为和语言都不像一个老年人。因为我71岁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次,关键在于‘奋斗’二字,即凡是有利于生命目标的如心态、生活规律、健身等要发扬光大。凡是不利于生命目标的诸如不健康心理、不良习惯、不爱运动等都要摈弃。”郁志桐的语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如今,微信、微博、QQ的流行给郁志桐增添了新的乐趣。他每天会在微信、微博和QQ上发一幅作品,每天的作品都不会重样。“艺术不能复制和重复,同样的内容,我或者只写一遍,或者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字体去写。”这是郁志桐的艺术理念。所以他的每一幅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吸引了许多粉丝,采访当天,郁志桐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地给我展示他手机中的微信好友,整个列表中好友数量竟然达到上千个。“这里面还有很多我的‘学生’!”郁志桐露出得意而又天真的笑容,“其中很多都没和我见过面,但是他们都非常喜欢书法,经常让我给他们指点。”旁人虽然担心这种方式会让人感到烦扰,但郁志桐却乐在其中。
是书法家也是企业家
说起郁志桐,如果不说他22年的企业家生涯,总感觉不够完整。因为他是书法界最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企业界最著名的书法家。 在郁志桐的企业家生涯中,他做出了几件轰动全国的事情。他曾是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高级经济师。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饮水系统实行国际招标,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国家要求推广“鲁布革经验”即“项目法施工”,时任城建一公司经理的郁志桐说:“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时,全国上下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但郁志桐却是第一个试点成功的人,开我国项目法施工之先河。郁志桐进行了企业配套改革,他率先设立了企业内部银行,并且推行计件制度等。这些改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有超过2000家的企业到城建一公司学习,还有全国五十多家媒体报道宣传。郁志桐也因此而获得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郁志桐还曾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他刚接任城建一公司经理的时候,一个为期6个月的工程,在已经过去了5个月的时候才完成了17%,剩下83%的任务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没想到,郁志桐接手后,奇迹真的出现了,郁志桐把原有的一天一班制度改为一天三个班轮流制,最终工程提前两天完工。回忆起当年,郁志桐笑着说:“那一个月,我头发没有理,牙也没怎么刷,鞋底也破了,整整掉了13斤肉,活活像个乞丐!”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第三条高速公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段就是在郁志桐的带领下建设的。当时的监理工程师是丹麦的,对施工的要求非常严格。郁志桐又是第一次接触高速公路建设,所以,他带领员工一起培训4个月,学习相关知识。郁志桐还专门研究和制定了《管理纲要》,并下发到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按照《纲要》执行。结果,与同期修建的其他高速公路相比,郁志桐带领的团队是比最早开工的晚一年,却是第一个完工的,质量也最好。之后郁志桐组织编写了六十二万字的《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技术》一书,为业界作出了很大贡献。
纵观郁志桐过去的70余年,他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也各有成就。在部队的时候,作为土方机械连连长,郁志桐不仅仅善于指挥,工作需要的机械,诸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和吊车等他都会开;在企业工作的时候,企业中的大部分业务他也都懂;而作为艺术家,他勤学苦练,各体兼工,真是个难得的奇才!
而说起书法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郁志桐认为,二者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懂得艺术的企业家应该是个儒商,而不是俗商,这就能让生意更加顺风顺水,也更加长久;同时艺术家的激情和想象,放到企业管理中,也能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力。而企业家的务实精神,也在艺术生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在郁志桐看来,这些所有的经历,都已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熟悉郁志桐的人都知道,先生并不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耍大牌,而是他把日程安排得非常满,即使退休后,也一点没有闲着。采访当天,因为机会难得,我和他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畅谈之后,那个曾经在我心中杜撰好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他走路却健步如飞;虽然他平时做事严谨而严肃,但他休闲的时候竟如此爱说爱笑;虽然他儿时患重病甚至不能走路,但如今他却成为北京市乒协副主席,著名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梁戈亮曾陪他打球10年之久。近两年,国家队退役的徐娜又成了郁志桐的新陪练。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郁志桐能够拥有更多精力,也许他不仅仅是成功的企业家、书法家和“体育健将”,因为他所坚持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功了。
艺术家应追求风格多样化
从学习写书法到现在,郁志桐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面上还很少有字帖的时候,郁志桐就从报纸上和街上的牌匾中找出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题的字来大量临摹。一共临摹了十年之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1970年初郁志桐调来北京后,才开始正式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怀素、赵孟頫、王铎等名家的大量作品,经过多年的钻研,郁志桐的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五体兼功。
这几十年间,郁志桐从能写好字,到开始思考怎样把字从美的角度创作出来,成为真正的艺术。“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虽然书法不像绘画那样有画面感,可以用缤纷的色彩来表现,但书法也必须要冲击人们的眼球才算成功。”郁志桐说。但是作为符号的文字,加之其有限的表现方式,如何能表现出汉字之“美”是考验书法家“功底”的一个关键。郁志桐为此开始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他力求在同一幅字中的点划要有变化,同时要游刃有余地掌握毛笔,让毛笔与手合而为一,“我的笔就是我的手”,以控制力量的方式来展现汉字之美。
当翻阅郁志桐的作品集的时候,你会发现,同样的字体,郁志桐能写出不同的风格。他能把较为严谨的隶书和楷书写得颇为灵动。仅以其楷书为例,有的飘逸,有的优雅,有的又很“拙”,看上去给人感觉不像一个人所作。当问询先生之后方知,原来不同风格的字是用不同大小的笔、不同长短的笔锋以及笔锋的不同位置来书写的,而且力量(包括身体的扭动和运气等)也是决定字的表现的关键。在郁志桐的楷书作品中,不仅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写法,甚至每幅字的一些相同的笔画都有多种写法,每个字中都有艺术家的思考。
与郁志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多数艺术家只有一种艺术风格。而郁志桐却认为,艺术家的风格应该多样化。这不仅会丰富艺术表现力,还会让艺术家为追求艺术的多样性而奋斗终身。
书法家功底在于字外
所谓“为艺术奋斗终身”,听起来似乎有些冠冕堂皇。但这的确是郁志桐的艺术理想。退休之后,这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但没有停下来享受生活,却选择继续求学。此前,郁志桐早已拥有研究生学历,但退休后的他,却又背着挎包,穿上休闲装去学校读书法专业本科。
能在60岁还继续选择读书的人实在很少见,尤其是像郁志桐这样,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书法也已非常著名,何必自讨苦吃,继续上学呢?郁志桐认为,自己的书法“写”的功夫虽然已经比较满意了,但是“书法家真正的功底在于字外”。来学校求学,虽然有些老师在书法界的名声还不如郁志桐高,但他们的对书法理论的理解,却在郁志桐之上。这就是郁志桐要继续学习的重点。
三年下来,郁志桐的确进步了许多,加之此前数年对书法理论以及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他对书法的理解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郁志桐说:“大家都给我个‘书法家’的名号,那我就必须要对得起这个‘家’字。如果仅仅会写字,那离‘家’还差得太远!想做合格的书法家,不仅要懂书法理论,还要懂文学,尤其要懂古文,此外还要懂美学、社会学,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的积累,等等。”
如今,郁志桐已经年逾70,但是他依然保持不间断地学习。他甚至想过要读书法研究生!这种精神状态让人惊讶!郁志桐却说,他有一个生命理念,他把自己的生命的奋斗目标设定为150岁。“虽然活不到150岁,但我把这个数字作为目标,有了这个奋斗目标之后,我发现自己发生了两个变化。首先我的精神状态变了,因为我今年才71岁,我的生命还没有过半,我就开始像年轻人一样不停的奋斗,我的思维、反应、行为和语言都不像一个老年人。因为我71岁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次,关键在于‘奋斗’二字,即凡是有利于生命目标的如心态、生活规律、健身等要发扬光大。凡是不利于生命目标的诸如不健康心理、不良习惯、不爱运动等都要摈弃。”郁志桐的语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如今,微信、微博、QQ的流行给郁志桐增添了新的乐趣。他每天会在微信、微博和QQ上发一幅作品,每天的作品都不会重样。“艺术不能复制和重复,同样的内容,我或者只写一遍,或者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字体去写。”这是郁志桐的艺术理念。所以他的每一幅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吸引了许多粉丝,采访当天,郁志桐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地给我展示他手机中的微信好友,整个列表中好友数量竟然达到上千个。“这里面还有很多我的‘学生’!”郁志桐露出得意而又天真的笑容,“其中很多都没和我见过面,但是他们都非常喜欢书法,经常让我给他们指点。”旁人虽然担心这种方式会让人感到烦扰,但郁志桐却乐在其中。
是书法家也是企业家
说起郁志桐,如果不说他22年的企业家生涯,总感觉不够完整。因为他是书法界最著名的企业家,也是企业界最著名的书法家。 在郁志桐的企业家生涯中,他做出了几件轰动全国的事情。他曾是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高级经济师。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饮水系统实行国际招标,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国家要求推广“鲁布革经验”即“项目法施工”,时任城建一公司经理的郁志桐说:“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时,全国上下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但郁志桐却是第一个试点成功的人,开我国项目法施工之先河。郁志桐进行了企业配套改革,他率先设立了企业内部银行,并且推行计件制度等。这些改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有超过2000家的企业到城建一公司学习,还有全国五十多家媒体报道宣传。郁志桐也因此而获得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郁志桐还曾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他刚接任城建一公司经理的时候,一个为期6个月的工程,在已经过去了5个月的时候才完成了17%,剩下83%的任务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没想到,郁志桐接手后,奇迹真的出现了,郁志桐把原有的一天一班制度改为一天三个班轮流制,最终工程提前两天完工。回忆起当年,郁志桐笑着说:“那一个月,我头发没有理,牙也没怎么刷,鞋底也破了,整整掉了13斤肉,活活像个乞丐!”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第三条高速公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段就是在郁志桐的带领下建设的。当时的监理工程师是丹麦的,对施工的要求非常严格。郁志桐又是第一次接触高速公路建设,所以,他带领员工一起培训4个月,学习相关知识。郁志桐还专门研究和制定了《管理纲要》,并下发到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按照《纲要》执行。结果,与同期修建的其他高速公路相比,郁志桐带领的团队是比最早开工的晚一年,却是第一个完工的,质量也最好。之后郁志桐组织编写了六十二万字的《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技术》一书,为业界作出了很大贡献。
纵观郁志桐过去的70余年,他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也各有成就。在部队的时候,作为土方机械连连长,郁志桐不仅仅善于指挥,工作需要的机械,诸如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和吊车等他都会开;在企业工作的时候,企业中的大部分业务他也都懂;而作为艺术家,他勤学苦练,各体兼工,真是个难得的奇才!
而说起书法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郁志桐认为,二者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懂得艺术的企业家应该是个儒商,而不是俗商,这就能让生意更加顺风顺水,也更加长久;同时艺术家的激情和想象,放到企业管理中,也能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力。而企业家的务实精神,也在艺术生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在郁志桐看来,这些所有的经历,都已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