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是高职院校全部工作的基础,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厘清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在关键环节上进行针对性引导。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题;引导
学风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就学校层面而言,凝结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表现为校园外在的整体学习氛围,就个人层面而言,尤指在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前者的特征是教师们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认真负责的组织管理实践。后者则表现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参与双方,学校与学生互联互动,积极参与的实践行为。
一、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当前,高中、中职、职业高中三校毕业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高考两种途径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伴随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也就加宽与降低招生门槛,出现了生源相对充盈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现象,这是第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的问题集中在外部网络环境影响入校后的心态。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又充满新奇,及时贴近学生心理,具有吸引力。学生群体成为部分论坛、贴吧的重要参与者和意见引领者。网络中消极、积极等各类言说参杂其中。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说法的影响,如大一喘喘气,大二歇歇劲,大三发发力。船到桥头自然直,还早不着急等等。
第三方面需要关注的是校园内部环境直接作用大学生入学后的长久状态。由于学习、住宿环境相对集中,会接收到来自各个年级“前辈们”的信息。对于初入校门的学生,往往缺乏正确对待各类信息的眼光,尤其是会传播学校某些管理方面的漏洞,混淆低年级学生的视听,初入校门的学生有时因不加思索、不用怀疑、不去验证的接受,影响自身的决定甚至前途。
第四方面的差距则在于,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以及中职阶段,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抽象思维欠缺,消化知识周期长。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自控自律能力,缺乏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温习的等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由此而易产生疲惫期甚至厌学情绪。
第五方面则表现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有极大倾向性,易受到其直系亲属的影响,相对而言缺少自主选择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连带问题如兴趣不浓、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动力不足、精神疲软等。
基于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工作空间。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学风建设是一项必须长期着力的系统工程。其前提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的真实所需,并尽快确立大学期间的目标。使得学生精力会更加集中,对未来准备的过程会更加长久,实现目标的把握相继就会更大。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可以归结为思想问题,而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多途径培养学生兴趣。使其转变认知,加速思想成熟。因此,必须坚持稳中有进的原则。
稳主要是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适应相对固定的外部学习环境,如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组建人数相对确定的学习小组,并通过知识分享的方式,让成绩名列前茅者站上讲台,为学生答疑解惑。逐步增多班级学习积极分子人数,加大乐于学习学生在班级人数中的比重。以整体组织的方式,以开放的态度,设定长期计划,引导学生坚持课后学习。
进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首先是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大学教会给学生的内容大体分为六类: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培养兴趣;主动积极;时间管理;為人处世。多样化的阅读是进的第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倾向。第二步则是核心层,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的学习即识记、分析、论述、实践。学习、记忆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学习书本中前人总结的经验,进而通过阅读,激发个人形成自身想法,通过思考与论证,丰富自身想法,后通过实践验证想法,最终引发学生的反思。此过程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明白刻苦学习的目的与勤于思考的意义,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由学就厌,看就晕,到乐于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学风建设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以下几方面认识与措施来具体操作实施:
一是良好的关系,有效的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效性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差异化的教育背景与性格特征,专注与学生有关的,寻找共同、共有、共享的内容,同时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阶段性规律,如学习疲惫期、困惑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专项指导,让学生悦纳老师,乐于接受老师们的帮助,形成师生互动,继而使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完成授业传道,实现人格培养。
二是关键环节,定向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通过学习情况调查,目前存在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即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耗时吃力,但在动手实践方面表现出热情与积极性。未养成学习习惯正因为认识上的偏差与行动上的偏移。一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工科类的书本知识最终要回归并且运用到实践,以此来检测理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要组织学生多进行实训,参观实践基地,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深化的载体。成功固然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更离不开知识与前人总结的经验。实践若停留在基本的操作方面,虽容易有制作成型的作品出现,却难以深化与突破。大学是集中力量系统学习理论的最佳时间。如认识不到位、畏惧学习难度、没有兴趣或者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学习是不智的。因此需要在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平衡方面进行引导。同时还应使学生明白,高职院校非培训机构。德、识、学、才是大学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四要素。才居末位,不是因为专业技能不重要,而是突出了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三是家校联系,激发活力。经过学生家庭调查统计,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受到家庭因素影响的作用力深。学生的直系亲属所从事的工作与学生所学习的相关专业关系密切。家长们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和发展前景。家校联系是帮助学生尽快确立学习目标与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纽带。家长们会积极配合学校,形成合力引导局面。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家校联系具有继承和发展双重属性。
四是制度保障,有效学习。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上课旷课、迟到、早退和“打小差”现象,指明其存在的惰性,严格考勤点名制度,织牢织密监督网,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经验证明严格考勤,学生才可能保持精力不易被分散,转投到学习上,其他方面诸如卫生等环节的工作,也就相应得以解决。若对存在思想、行为不良现象置若罔闻,将会极大障碍的学风建设。将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到位,以严格管理为基础,以就业创业为目标驱动力,目标越是确定,越是有高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五是创新形式,增强后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读书节、科技节、模拟招聘、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现场讲解等活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体悟重于告知。激发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的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六是学习娱乐,保持平衡。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因而电脑成为学习的必要工具。众所周知的是这一工具往往具有双刃性。进入网络课程的学习与点击进入电脑游戏同样触手可及。个别学生通宵达旦沉溺于网络游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缺少自律自控,导致学习态度不端,学习自觉性不足,需要加以必要的引导。高职院校学年短,往往学期课程安排紧凑,课业负担比之高中有所加重,学生疲劳学习,课后不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网络游戏占用大量休息时间。
班级活动与网络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同属于集体活动。前后者比较而言,网络游戏的特征在于学生参与度高,游戏中个人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掌握了这一规律,有助于教辅人员合理利用学院资源,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对于游戏的诱惑力,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走向图书馆。
七是突出成果,定期展示。发动党员、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党员带动团员学习、学生干部带领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立标杆、树典型,通过身边的例子,营造真实感,亲切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学习与效仿,主动摒弃个人某些错误的思想、行为,有利于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增强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基于上述认识,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
第一是民主选拔先进典型。做到真实宣传,实事求是,务必保证推选出的学生能够得到学生信服,而非故意拔高,夸大不实,虚假宣传,引起反感、抵触,降低影响力。第二是典型选拔应多渠道、多样态。如图书借阅,聆听讲座,与同学学习、生活经验交流,积极参加多种学生组织以及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等。既要依据生活方面的感人事迹,也要以刻苦学习方面为准,还应该包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组织、宣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高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李玉龙.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5):54-55.
[4]孙勇.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27):252-253.
[5]冉福祥.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1):275-276.
[6]付冬娟,于洋.理工科学习困难学生情绪特征、成因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1):41-44.
[7]夏侯建兵,刘俊英.当前高校学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5,(2):66-69.
【关键词】学风建设;问题;引导
学风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就学校层面而言,凝结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表现为校园外在的整体学习氛围,就个人层面而言,尤指在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前者的特征是教师们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认真负责的组织管理实践。后者则表现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参与双方,学校与学生互联互动,积极参与的实践行为。
一、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当前,高中、中职、职业高中三校毕业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高考两种途径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伴随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也就加宽与降低招生门槛,出现了生源相对充盈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现象,这是第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的问题集中在外部网络环境影响入校后的心态。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又充满新奇,及时贴近学生心理,具有吸引力。学生群体成为部分论坛、贴吧的重要参与者和意见引领者。网络中消极、积极等各类言说参杂其中。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说法的影响,如大一喘喘气,大二歇歇劲,大三发发力。船到桥头自然直,还早不着急等等。
第三方面需要关注的是校园内部环境直接作用大学生入学后的长久状态。由于学习、住宿环境相对集中,会接收到来自各个年级“前辈们”的信息。对于初入校门的学生,往往缺乏正确对待各类信息的眼光,尤其是会传播学校某些管理方面的漏洞,混淆低年级学生的视听,初入校门的学生有时因不加思索、不用怀疑、不去验证的接受,影响自身的决定甚至前途。
第四方面的差距则在于,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以及中职阶段,大多数基础知识薄弱,抽象思维欠缺,消化知识周期长。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自控自律能力,缺乏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温习的等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由此而易产生疲惫期甚至厌学情绪。
第五方面则表现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有极大倾向性,易受到其直系亲属的影响,相对而言缺少自主选择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连带问题如兴趣不浓、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动力不足、精神疲软等。
基于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工作空间。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学风建设是一项必须长期着力的系统工程。其前提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的真实所需,并尽快确立大学期间的目标。使得学生精力会更加集中,对未来准备的过程会更加长久,实现目标的把握相继就会更大。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可以归结为思想问题,而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多途径培养学生兴趣。使其转变认知,加速思想成熟。因此,必须坚持稳中有进的原则。
稳主要是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适应相对固定的外部学习环境,如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组建人数相对确定的学习小组,并通过知识分享的方式,让成绩名列前茅者站上讲台,为学生答疑解惑。逐步增多班级学习积极分子人数,加大乐于学习学生在班级人数中的比重。以整体组织的方式,以开放的态度,设定长期计划,引导学生坚持课后学习。
进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首先是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大学教会给学生的内容大体分为六类: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培养兴趣;主动积极;时间管理;為人处世。多样化的阅读是进的第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发展倾向。第二步则是核心层,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的学习即识记、分析、论述、实践。学习、记忆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学习书本中前人总结的经验,进而通过阅读,激发个人形成自身想法,通过思考与论证,丰富自身想法,后通过实践验证想法,最终引发学生的反思。此过程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明白刻苦学习的目的与勤于思考的意义,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由学就厌,看就晕,到乐于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学风建设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以下几方面认识与措施来具体操作实施:
一是良好的关系,有效的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效性的必要前提。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差异化的教育背景与性格特征,专注与学生有关的,寻找共同、共有、共享的内容,同时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阶段性规律,如学习疲惫期、困惑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专项指导,让学生悦纳老师,乐于接受老师们的帮助,形成师生互动,继而使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完成授业传道,实现人格培养。
二是关键环节,定向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通过学习情况调查,目前存在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即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耗时吃力,但在动手实践方面表现出热情与积极性。未养成学习习惯正因为认识上的偏差与行动上的偏移。一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工科类的书本知识最终要回归并且运用到实践,以此来检测理论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要组织学生多进行实训,参观实践基地,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深化的载体。成功固然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更离不开知识与前人总结的经验。实践若停留在基本的操作方面,虽容易有制作成型的作品出现,却难以深化与突破。大学是集中力量系统学习理论的最佳时间。如认识不到位、畏惧学习难度、没有兴趣或者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学习是不智的。因此需要在把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平衡方面进行引导。同时还应使学生明白,高职院校非培训机构。德、识、学、才是大学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四要素。才居末位,不是因为专业技能不重要,而是突出了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三是家校联系,激发活力。经过学生家庭调查统计,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受到家庭因素影响的作用力深。学生的直系亲属所从事的工作与学生所学习的相关专业关系密切。家长们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和发展前景。家校联系是帮助学生尽快确立学习目标与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纽带。家长们会积极配合学校,形成合力引导局面。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家校联系具有继承和发展双重属性。
四是制度保障,有效学习。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上课旷课、迟到、早退和“打小差”现象,指明其存在的惰性,严格考勤点名制度,织牢织密监督网,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经验证明严格考勤,学生才可能保持精力不易被分散,转投到学习上,其他方面诸如卫生等环节的工作,也就相应得以解决。若对存在思想、行为不良现象置若罔闻,将会极大障碍的学风建设。将高职院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到位,以严格管理为基础,以就业创业为目标驱动力,目标越是确定,越是有高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五是创新形式,增强后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读书节、科技节、模拟招聘、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现场讲解等活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过程中,身教重于言传,体悟重于告知。激发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的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六是学习娱乐,保持平衡。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因而电脑成为学习的必要工具。众所周知的是这一工具往往具有双刃性。进入网络课程的学习与点击进入电脑游戏同样触手可及。个别学生通宵达旦沉溺于网络游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缺少自律自控,导致学习态度不端,学习自觉性不足,需要加以必要的引导。高职院校学年短,往往学期课程安排紧凑,课业负担比之高中有所加重,学生疲劳学习,课后不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网络游戏占用大量休息时间。
班级活动与网络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同属于集体活动。前后者比较而言,网络游戏的特征在于学生参与度高,游戏中个人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掌握了这一规律,有助于教辅人员合理利用学院资源,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对于游戏的诱惑力,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走向图书馆。
七是突出成果,定期展示。发动党员、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党员带动团员学习、学生干部带领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立标杆、树典型,通过身边的例子,营造真实感,亲切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学习与效仿,主动摒弃个人某些错误的思想、行为,有利于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增强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基于上述认识,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
第一是民主选拔先进典型。做到真实宣传,实事求是,务必保证推选出的学生能够得到学生信服,而非故意拔高,夸大不实,虚假宣传,引起反感、抵触,降低影响力。第二是典型选拔应多渠道、多样态。如图书借阅,聆听讲座,与同学学习、生活经验交流,积极参加多种学生组织以及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等。既要依据生活方面的感人事迹,也要以刻苦学习方面为准,还应该包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组织、宣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高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李玉龙.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5):54-55.
[4]孙勇.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27):252-253.
[5]冉福祥.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1):275-276.
[6]付冬娟,于洋.理工科学习困难学生情绪特征、成因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1):41-44.
[7]夏侯建兵,刘俊英.当前高校学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5,(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