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个性化写作是一种充满了主观情意和个性化色彩的人格呈现。
1.个性化读写,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个性化读写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开发个体自身潜力、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2.个性化读写要同步抓,从起始年级抓
个性化阅读与写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生命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好的阅读是我们的师长、朋友。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某一句哲言,某一个人物,某一段故事,某一次真情独白——都可能碰撞学生敏感的心灵,拨动他们智慧的琴弦,让他们懂得许多,从而建立起精神和思维的金字塔。点点滴滴积累,不盲目重复别人,让发现、不一样成为他们的常态。训练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思想,在写作中的积累提高也能在阅读中得到体现与落实。
3.个性化读与写既要立足教材,又要敢于创新
读写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写作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感悟、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很重要的一个链接点就是阅读。阅读这个“链接点”上所能提供的资源越多,写作就越有可能呈现高质量的精彩纷呈的局面。
(1)立足教材,迁移运用,形成读写链。通过学习教材,完成写作系列知识的积累过程。通过感受教材,完成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塑造及审美体验的沉淀过程。通过评价教材,完成学生的思维的拓展过程。紧密拓展教材,在阅读与写作中灵活迁移。
(2)既要注重借鉴,更要勇于创新。对作品的阅读,应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时张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品的空白并融入自己的经验加以完善、弥补;进入作品的意境、图像并加以渲染、发挥;体验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尝试进行另一种包装。
4.个性化读与写尊重学生的独特的心理感受,呼唤学生的理性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反映、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活动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仅仅依靠抽象的理性分析,有时很难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课堂上人云亦云,喪失个性,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缺席,写作疲于应付,看不到事情的复杂性、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多样性,无法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不具有任何创新的价值。没有太多理性在闪光。
总之,个性化读写刻不容缓,从大的方面来说,为民族和国家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才。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人”的真正发展。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1.个性化读写,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个性化读写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开发个体自身潜力、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2.个性化读写要同步抓,从起始年级抓
个性化阅读与写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生命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好的阅读是我们的师长、朋友。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某一句哲言,某一个人物,某一段故事,某一次真情独白——都可能碰撞学生敏感的心灵,拨动他们智慧的琴弦,让他们懂得许多,从而建立起精神和思维的金字塔。点点滴滴积累,不盲目重复别人,让发现、不一样成为他们的常态。训练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思想,在写作中的积累提高也能在阅读中得到体现与落实。
3.个性化读与写既要立足教材,又要敢于创新
读写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写作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感悟、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很重要的一个链接点就是阅读。阅读这个“链接点”上所能提供的资源越多,写作就越有可能呈现高质量的精彩纷呈的局面。
(1)立足教材,迁移运用,形成读写链。通过学习教材,完成写作系列知识的积累过程。通过感受教材,完成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塑造及审美体验的沉淀过程。通过评价教材,完成学生的思维的拓展过程。紧密拓展教材,在阅读与写作中灵活迁移。
(2)既要注重借鉴,更要勇于创新。对作品的阅读,应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时张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品的空白并融入自己的经验加以完善、弥补;进入作品的意境、图像并加以渲染、发挥;体验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尝试进行另一种包装。
4.个性化读与写尊重学生的独特的心理感受,呼唤学生的理性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反映、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活动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仅仅依靠抽象的理性分析,有时很难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课堂上人云亦云,喪失个性,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缺席,写作疲于应付,看不到事情的复杂性、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多样性,无法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不具有任何创新的价值。没有太多理性在闪光。
总之,个性化读写刻不容缓,从大的方面来说,为民族和国家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才。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关系到“人”的真正发展。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