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围绕一个真实而具体的项目,积极、主动的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学习素材,通过相互间的探讨,解决相应问题。通过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有效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教学实践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到实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学习的开展,改变了数学学科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數学学习的实践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项目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思维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提,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有效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项目情境的有效创设,让学生针对问题情境展开思维活动,对项目活动进行有效设计和实践,通过问题的提出、活动流程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展示等环节,展示学生不同思维方向,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时,教师可依据当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近视展开项目主题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到2018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青少年接近40%的近视率尤为突出,对此,有学生提出:数据是不是真实的,可信度为多少?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将对本校学生的近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并统计导致学生近视发生的原因,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近视。学生合理分工,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对象,然后分组展开调查,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汇总,完成项目学习报告,并依据汇总结果,帮助学生制定了预防近视发生的相关方案。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社会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思维的发展。
案例中,教师依据新闻报道中的信息,为学生创设了项目主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思考、调查,唤醒了学生探知的灵魂,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全情投入学习探索中,累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构建研究项目,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充其量就是一名普通的“观众”。对教师激情四射的表演,学生很少能够全身心的观看,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也只是死记硬背,然后在知识巩固练习中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性项目主题的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创设以“赛场上的怪事”为主题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展开学习。田径运动会开始了,精神抖擞的运动员站在200米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声想起。这时,有运动员发现:参跑运动员并不在同一起点参赛,而是运动员由最外圈向内逐渐后延。且接下来的400米赛跑也是如此。同学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安排,比赛是否公平?运动员间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应该如何确定运动员间的差距?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教师适当的引导:如何才能计算一枚硬币的周长?怎样计算一个直径为50米的圆形花园的周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推导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案例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了探究性项目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基础项目,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反思能力。从项目主题来说,如果主题过于浮夸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失去相应的教学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项目学习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入手,从中挖掘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主题内容,借助多方因素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创设开放性学习时空,使学习内容满足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之后,教材附页中的图形需要学生裁剪下来,并将其制作成圆柱和圆锥。教师可对本题进行加工,设立项目学习主题—巧手做,活动过程中可对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1)制作一顶自己头围大小的博士帽;(2)分组活动:利用课堂知识完成圆柱的制作,并尝试制作一个个性化的圆锥;(3)创意性活动:制作材料不限,要求以圆柱和圆锥为设计主题,进行创意活动比赛;(4)评比活动:各小组上交创意作品,小组间展开互评活动,评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积极参与,展开项目学习活动,感知知识应用的魅力。
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构建层层递进的项目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获取知识,从不同层面感知知识,促进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利用,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开展综合项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长久下去,使得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项目学习主题确立时,可从现实生活取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爱好的现实性综合项目,触动学生的内在感官机制,激发学生进一步对知识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大展手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之后,教师可设置“花瓣中的数学”的项目主题活动:一场大雪后,学校的梅花盛开,一位同学发现梅花有5片花瓣。那么其他花呢?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或是网络搜索的方式查找百合、梨花、波斯菊、金盏花等各种不同花的花瓣多少,并对花瓣的数量和花的种类进行统计。学生经过资料查阅,发现有些花瓣为3片,有些花瓣为5片,还有的为8片,多片……同时,学生还发现,大多数雏菊的花瓣为34或是55片,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从数学角度更好的分析了植物现象。
案例中,教师巧设项目主题,打开学生学习的疆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孤立,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科间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展开项目学习,多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学生数学课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1-242.
[2]刘怀新.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7.
[3]杜鹃.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3.
【关键词】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教学实践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到实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学习的开展,改变了数学学科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數学学习的实践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项目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思维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提,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有效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项目情境的有效创设,让学生针对问题情境展开思维活动,对项目活动进行有效设计和实践,通过问题的提出、活动流程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展示等环节,展示学生不同思维方向,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时,教师可依据当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近视展开项目主题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到2018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青少年接近40%的近视率尤为突出,对此,有学生提出:数据是不是真实的,可信度为多少?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将对本校学生的近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并统计导致学生近视发生的原因,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近视。学生合理分工,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对象,然后分组展开调查,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汇总,完成项目学习报告,并依据汇总结果,帮助学生制定了预防近视发生的相关方案。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社会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思维的发展。
案例中,教师依据新闻报道中的信息,为学生创设了项目主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思考、调查,唤醒了学生探知的灵魂,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全情投入学习探索中,累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构建研究项目,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充其量就是一名普通的“观众”。对教师激情四射的表演,学生很少能够全身心的观看,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也只是死记硬背,然后在知识巩固练习中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性项目主题的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创设以“赛场上的怪事”为主题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展开学习。田径运动会开始了,精神抖擞的运动员站在200米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声想起。这时,有运动员发现:参跑运动员并不在同一起点参赛,而是运动员由最外圈向内逐渐后延。且接下来的400米赛跑也是如此。同学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安排,比赛是否公平?运动员间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应该如何确定运动员间的差距?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教师适当的引导:如何才能计算一枚硬币的周长?怎样计算一个直径为50米的圆形花园的周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推导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案例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了探究性项目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讨论、交流,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完善基础项目,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实践、推理和反思能力。从项目主题来说,如果主题过于浮夸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失去相应的教学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项目学习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入手,从中挖掘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主题内容,借助多方因素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创设开放性学习时空,使学习内容满足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之后,教材附页中的图形需要学生裁剪下来,并将其制作成圆柱和圆锥。教师可对本题进行加工,设立项目学习主题—巧手做,活动过程中可对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1)制作一顶自己头围大小的博士帽;(2)分组活动:利用课堂知识完成圆柱的制作,并尝试制作一个个性化的圆锥;(3)创意性活动:制作材料不限,要求以圆柱和圆锥为设计主题,进行创意活动比赛;(4)评比活动:各小组上交创意作品,小组间展开互评活动,评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积极参与,展开项目学习活动,感知知识应用的魅力。
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构建层层递进的项目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获取知识,从不同层面感知知识,促进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利用,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开展综合项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长久下去,使得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项目学习主题确立时,可从现实生活取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爱好的现实性综合项目,触动学生的内在感官机制,激发学生进一步对知识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大展手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之后,教师可设置“花瓣中的数学”的项目主题活动:一场大雪后,学校的梅花盛开,一位同学发现梅花有5片花瓣。那么其他花呢?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或是网络搜索的方式查找百合、梨花、波斯菊、金盏花等各种不同花的花瓣多少,并对花瓣的数量和花的种类进行统计。学生经过资料查阅,发现有些花瓣为3片,有些花瓣为5片,还有的为8片,多片……同时,学生还发现,大多数雏菊的花瓣为34或是55片,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从数学角度更好的分析了植物现象。
案例中,教师巧设项目主题,打开学生学习的疆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孤立,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科间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展开项目学习,多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学生数学课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1-242.
[2]刘怀新.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7.
[3]杜鹃.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