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绥芬河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被称为“一个创业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的城市。”
在中国雄鸡状的地图上,绥芬河位于鸡喙的下方:黑龙江省东南部,再往外一点,就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105年前,当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它作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曾经进入过历史,然而,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绥芬河错失良机。
1992年,当改革开放之潮终于从沿海涌到沿边时,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进入新的篇章。
如今,绥芬河市已经形成了“百年口岸、木业之都、数字城市、北方深圳”4大城市品牌。绥芬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拥有小汽车等10项指标,均名列黑龙江省首位。
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来绥调研改革开放30年发展情况时,评价绥芬河“是一个创业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的城市”,“人口少,但人气旺;地区很边远,但战略起点高、眼光很远;资源很少,但是集聚资源的能力很强;资产存量很小,但过路流量、市场流量非常大;市场规模不大,但市场的辐射力强、覆盖面大;地域面积很小,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名气很大。”
日前,绥芬河市委副书记、市长付延成接受了《小康》记者专访。
《小康》:作为一个地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市的发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付延成:绥芬河的发展由口岸而生、因口岸而兴,因此经济发展也带有浓郁的口岸特色。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绥芬河成为一个国际通商口岸。解放后,绥芬河口岸主要承担着战略物资的中转和分拨任务,贸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大贸,民间贸易、商业贸易几乎没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绥芬河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函21号文件,批准绥芬河、黑河、珲春、满洲里4个城市为第一批国家沿边对外开放城市,绥芬河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7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零,2007年增加到46.3亿美元。口岸过货、旅游进出境也从无到有发展到2007年的951万吨和71.3万人次。
绥芬河市场繁荣,经济活跃,经济发展主要以商贸服务业为主。近年来,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了符合俄罗斯消费者需求的日用轻工、纺织小百、五金建材、家电、果菜、机电、俄货七大市场体系,总面积近60万平方米。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6万余客商在绥芬河从事商贸活动,每天在绥芬河购物的俄罗斯游客达5000多人。此外,绥芬河市企业还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建立了境外中国商品大市场。截止到2007年,全市拥有民贸摊床(包括商厅和门厅)8912个,从业人员13260人,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31.5%;实现销售额120亿人民币,占进出口贸易额的30%以上。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16.2:36.5:47.3调整到2007年的0.8:9.5:89.8。
绥芬河鼓励全民创业、全民皆商,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92年,市委、市政府就大胆改革,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先决条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带头“下海”经商。1992年近400名机关干部“下海”参与对俄贸易,占当时机关干部总数的1/3以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尝到经商的甜头,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位当年下海的机关干部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我今天哪能开上奔驰,绥芬河又怎么会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全民皆商”的氛围为绥芬河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全市私营企业达1572产,个体工商户10145产;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4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90%。
《小康》:在绥芬河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倒爷”时代的疯狂,也曾经沉寂过,应该说,绥芬河的巨大变化始于近些年,您觉得,绥芬河的成长有哪些经验?
付延成:绥芬河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概括来说,主要有4条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绥芬河人以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气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正是这种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绥芬河加快发展的速度,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着绥芬河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1986年8月,为敲开中俄边贸的大门,当时的市领导提出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设想一越境送西瓜。这个敢越雷池的提议,立即在市委常委会上引发一场激烈争论。最后还是市委主要领导定拍:“送西瓜这事,不请示不汇报,出了问题我负责!”几天后,5000公斤西瓜,越过了边境线,被分送给当地幼儿园。“西瓜外交”以及随后一系列的慰问和访问活动,促使苏方开始启动边境贸易审批程序,并最终促成1987年《中国绥芬河市与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区开展边境城市间贸易的协定》顺利签订。从此,绥芬河的边贸大门被敲开,对俄边境经济贸易正式启动。
2003年11月,中共绥芬河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一个绥芬河人想都没敢想过的奋斗目标:用五年时间,使绥芬河的经济总量增长一倍,城市规模增长一倍,再造一个绥芬河!
2004年末,绥芬河市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又提出一个更加超前、更加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目标——打造“北方深圳”,由“国境商都”向“北方深圳”迈进。学习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以更超前的胆略,更进取的思想,更创新的意识,绥芬河开始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二是创新机制,增添发展活力。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在干部和用人机制创新。提出了“五大班子齐上阵,人大、政协上一线”、“三维工作法”、“准备之冬”以及市级领导干部工作日志每周向全市公开等新的工作方法,形成了“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制定了引进人才的政策,全面推行雇员制,面向全国招引人才。
三是精心探索,闯出特色发展之路。借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家、省赋予我们的优惠政策,绥芬河大作开放的文章。1993年,确定“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的总体思路和“大经贸、大通道、大市场、大旅游、大加工”五大发展战略,使绥芬河的产业发展战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003年,国家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也相继制定了开发远东地区发展战略,我们紧紧抓住中俄两大战略互动对接的机遇,提出以对外开放为牵动,大力发展外向型口岸经济。2008年,我们又提出“以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拉动口岸特色产业升级和城市开发建设升级”的工作思路,加快“数字绥芬河”建设,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之路。这些工作思路使绥芬河市在沿边开放中始终领先一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以开放促开发的发展之路。
四是深化友谊,筑牢中俄合作基础。绥芬河因地缘因素与俄罗斯在商旅、人文领域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我们加大对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俄罗斯人最向往的度假、居住、购物城市,推动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向更深层次延伸。
《小康》:面对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未来如何突破?
付延成:目前,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内经济环境受到波及,绥芬河也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绥芬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对俄陆路贸易口岸和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承接中俄两大战略上有很好的机遇,也必将有很大的作为。为此,我们提出率先成为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争当全国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的战略构想。
我们将在8个方面实现升级:一是加快陆海联运黄金通道建设,在凸显绥芬河区位竞争优势上突破升级;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放大口岸优势上突破升级;三是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在营造新的政策优势、培育新的经济拉动点上突破升级;四是加快绥一波贸易综合体向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转变,在边境合作的制度模式上突破升级;五是加快数字绥芬河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突破升级;六是加快辟建进口能源、原材料工业加工园区,在能源合作上突破升级;七是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中心,在提升边境游层次上突破升级;八是加快特色魅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升级。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口岸过货量达到1500万吨,力争把绥芬河发展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
在中国雄鸡状的地图上,绥芬河位于鸡喙的下方:黑龙江省东南部,再往外一点,就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105年前,当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它作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曾经进入过历史,然而,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绥芬河错失良机。
1992年,当改革开放之潮终于从沿海涌到沿边时,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进入新的篇章。
如今,绥芬河市已经形成了“百年口岸、木业之都、数字城市、北方深圳”4大城市品牌。绥芬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人均拥有小汽车等10项指标,均名列黑龙江省首位。
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来绥调研改革开放30年发展情况时,评价绥芬河“是一个创业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的城市”,“人口少,但人气旺;地区很边远,但战略起点高、眼光很远;资源很少,但是集聚资源的能力很强;资产存量很小,但过路流量、市场流量非常大;市场规模不大,但市场的辐射力强、覆盖面大;地域面积很小,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名气很大。”
日前,绥芬河市委副书记、市长付延成接受了《小康》记者专访。
《小康》:作为一个地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市的发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付延成:绥芬河的发展由口岸而生、因口岸而兴,因此经济发展也带有浓郁的口岸特色。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绥芬河成为一个国际通商口岸。解放后,绥芬河口岸主要承担着战略物资的中转和分拨任务,贸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大贸,民间贸易、商业贸易几乎没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绥芬河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函21号文件,批准绥芬河、黑河、珲春、满洲里4个城市为第一批国家沿边对外开放城市,绥芬河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7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零,2007年增加到46.3亿美元。口岸过货、旅游进出境也从无到有发展到2007年的951万吨和71.3万人次。
绥芬河市场繁荣,经济活跃,经济发展主要以商贸服务业为主。近年来,先后投资15亿元,建成了符合俄罗斯消费者需求的日用轻工、纺织小百、五金建材、家电、果菜、机电、俄货七大市场体系,总面积近60万平方米。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6万余客商在绥芬河从事商贸活动,每天在绥芬河购物的俄罗斯游客达5000多人。此外,绥芬河市企业还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建立了境外中国商品大市场。截止到2007年,全市拥有民贸摊床(包括商厅和门厅)8912个,从业人员13260人,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31.5%;实现销售额120亿人民币,占进出口贸易额的30%以上。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16.2:36.5:47.3调整到2007年的0.8:9.5:89.8。
绥芬河鼓励全民创业、全民皆商,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92年,市委、市政府就大胆改革,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先决条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带头“下海”经商。1992年近400名机关干部“下海”参与对俄贸易,占当时机关干部总数的1/3以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尝到经商的甜头,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位当年下海的机关干部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我今天哪能开上奔驰,绥芬河又怎么会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边境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全民皆商”的氛围为绥芬河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非公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全市私营企业达1572产,个体工商户10145产;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4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90%。
《小康》:在绥芬河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倒爷”时代的疯狂,也曾经沉寂过,应该说,绥芬河的巨大变化始于近些年,您觉得,绥芬河的成长有哪些经验?
付延成:绥芬河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概括来说,主要有4条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绥芬河人以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气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正是这种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绥芬河加快发展的速度,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着绥芬河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1986年8月,为敲开中俄边贸的大门,当时的市领导提出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设想一越境送西瓜。这个敢越雷池的提议,立即在市委常委会上引发一场激烈争论。最后还是市委主要领导定拍:“送西瓜这事,不请示不汇报,出了问题我负责!”几天后,5000公斤西瓜,越过了边境线,被分送给当地幼儿园。“西瓜外交”以及随后一系列的慰问和访问活动,促使苏方开始启动边境贸易审批程序,并最终促成1987年《中国绥芬河市与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区开展边境城市间贸易的协定》顺利签订。从此,绥芬河的边贸大门被敲开,对俄边境经济贸易正式启动。
2003年11月,中共绥芬河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一个绥芬河人想都没敢想过的奋斗目标:用五年时间,使绥芬河的经济总量增长一倍,城市规模增长一倍,再造一个绥芬河!
2004年末,绥芬河市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又提出一个更加超前、更加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目标——打造“北方深圳”,由“国境商都”向“北方深圳”迈进。学习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以更超前的胆略,更进取的思想,更创新的意识,绥芬河开始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二是创新机制,增添发展活力。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在干部和用人机制创新。提出了“五大班子齐上阵,人大、政协上一线”、“三维工作法”、“准备之冬”以及市级领导干部工作日志每周向全市公开等新的工作方法,形成了“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政治上重用、经济上重奖”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制定了引进人才的政策,全面推行雇员制,面向全国招引人才。
三是精心探索,闯出特色发展之路。借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家、省赋予我们的优惠政策,绥芬河大作开放的文章。1993年,确定“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国境商都”的总体思路和“大经贸、大通道、大市场、大旅游、大加工”五大发展战略,使绥芬河的产业发展战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003年,国家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也相继制定了开发远东地区发展战略,我们紧紧抓住中俄两大战略互动对接的机遇,提出以对外开放为牵动,大力发展外向型口岸经济。2008年,我们又提出“以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拉动口岸特色产业升级和城市开发建设升级”的工作思路,加快“数字绥芬河”建设,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之路。这些工作思路使绥芬河市在沿边开放中始终领先一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以开放促开发的发展之路。
四是深化友谊,筑牢中俄合作基础。绥芬河因地缘因素与俄罗斯在商旅、人文领域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我们加大对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俄罗斯人最向往的度假、居住、购物城市,推动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向更深层次延伸。
《小康》:面对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未来如何突破?
付延成:目前,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内经济环境受到波及,绥芬河也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绥芬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对俄陆路贸易口岸和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承接中俄两大战略上有很好的机遇,也必将有很大的作为。为此,我们提出率先成为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争当全国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的战略构想。
我们将在8个方面实现升级:一是加快陆海联运黄金通道建设,在凸显绥芬河区位竞争优势上突破升级;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放大口岸优势上突破升级;三是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在营造新的政策优势、培育新的经济拉动点上突破升级;四是加快绥一波贸易综合体向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转变,在边境合作的制度模式上突破升级;五是加快数字绥芬河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突破升级;六是加快辟建进口能源、原材料工业加工园区,在能源合作上突破升级;七是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中心,在提升边境游层次上突破升级;八是加快特色魅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上升级。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口岸过货量达到1500万吨,力争把绥芬河发展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