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同时也发现这些阶段性特征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导向有很强的关联。作者根据我省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今后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重点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河南高等教育 规模发展 阶段特征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对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发现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一、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轨迹与阶段特征
  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在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常被用来量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1995—2009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7.6%提高到22.02%,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用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则为普及化阶段。
  从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看,其发展呈现非均衡样态。1995—199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徘徊在7%左右。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以每年1.37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4.1%,接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底线。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2%,我省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徘徊在15%—20%。
  2.河南高等教育绝对规模。
  伴随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和高等教育管理权下放,我省的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普通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基本覆盖我省的各个城市,其中,省会城市郑州拥有的高校最多。
  我省普通高校规模发展以1999年为分水岭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9年),普通高校平稳缓慢发展,由1995年的50所增加到1999年的56所,5年间仅增长6所,年均增长率2.4%;第二阶段(1999—2009年),普通高校急剧扩张,从1999年的56所发展到2008年的84所,10年间增长了28所,年均增长率5%[1]。2009年,普通高校增至99所(按教育部新规定,自2009年独立学院按本科院校计)。我省普通高校数量的持续增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河南高考学生“僧多粥少”的紧张局面。
  在我省普通高校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在逐年攀升,由1995年的12.24万人猛增为2008年的125.02万人[2]。1999年以前,我省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小幅度扩大中保持基本稳定状态。1999年以来,在校生规模呈现持续急剧扩大的发展趋势。2006年以来,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同期,我省成人高校在校生人数在1999—2005年也保持了相对高的发展速度。此后,基本处于缓慢甚至负增长状态,主要是由于此段时期,适龄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弱化或减少了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
  3.河南高等教育相对规模。
  高等教育相对规模,可用校均规模、万人在校生人数等指标衡量。就校均规模而言,闵维方教授认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适度规模平均在4000人左右[3]。随着我省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和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省普通高校平均规模(或校均规模)急剧扩大,由1995年的2448人上升为2009年的13181人。其中,1995—1998年,我省普通高校平均规模由2448人上升为2870人,最高年份增长率为6.37%。1999年,我省普通高校平均规模较1998年增长了15.4%,而在2000年,我省普通高校平均规模较上年增长了58.76%,增长幅度达到统计年份的最高峰值[4]。2000—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平均规模仍以较高的增速发展。2006年开始,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选用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分析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可以避开某些省份人口绝对数量过大的影响。同时,也利于对所选年份区间内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就河南而言,人口基数大已成为制约我省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选择此项指标衡量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利于深层挖掘我省在绝对规模不断扩张等优势背后的潜在问题。1995—2008年,我省每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由14人激增为126人,扩大了9倍[5]。其中1995—1996年增长幅度最小,约为4%,1999—2000年增长幅度最大,达到45%左右。此后的年份里,我省每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一直以较高速度发展。
  从纵向看,1999—2008年,我省每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但从横向看,我省的此项指标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1995—2008年,全国每万人口中拥有高校在校生人数由45.7人上升为204.2人[6]。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省每万人口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与全国水平的较大差距。
  二、国家政策对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
  影响和推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方面: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其中,外部驱动因素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如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导向(如高校扩招、高教管理权下放)、经济因素、文化传统等;内部驱动因素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行为本身特有的内在动力,如中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成长等。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不同因素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通过对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进行考察发现,其规模变动与国家政策的导向有莫大关联。
  1.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基本稳定阶段(1999年之前)的国家政策。
  1977年恢复高考,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1983年,教育部在《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了“持续、稳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把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水平上。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更加适当。1994—1998年,国家高教政策倾向于规模的适度发展。在这些政策影响下,我省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保持基本稳定态势。
  2.河南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阶段(1999—2005年)的国家政策。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拉开了大规模扩招的序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定,并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表明国家的高等教育战略由稳步发展向积极扩张转变。这一时期,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3.河南高等教育规模相对稳定阶段(2006年以来)的国家政策。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引起了经费短缺、人才培养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难等危机和问题。2006年以来,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宏观控制力度,政策的重点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工作重点。这些政策对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我省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放慢了速度。
  三、结论与启示
  在国家高教政策重点发生转移的背景下,我省的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量变与质变的博弈和交替态势,出现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转变的明显拐点,即在此点之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此点之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趋向平稳。通过对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考察,发现其拐点发生在2005年至2006年。
  尽管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但由于我省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因而,未来几年,我省高等教育应在稳步发展中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目前我省的高等教育需求仍大于高等教育供给,我省高等教育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战略重点会与国家政策提高质量与效益的目标导向保持一致,这也是我省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应从两大方面着手。
  1.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内涵与外延并重,数量与质量合理平衡。
  根据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模式上,我省高教的工作重心要以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要从重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转向规模持续发展,同时要更加强调提高质量,更加重视调整和优化层次、学科结构,走内涵与外延并重的路子,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资源的需求。
  此外,我省高等教育要把握规模发展的“度”,找到数量与质量的合理平衡点,既要充分考虑高校的供给能力和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支撑能力,又要科学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我省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供给得到合理、有效协调。
  2.高等教育保障体系构建:观念与体制创新并举,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坚持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并重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树立起高等教育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转变教育消费性投资的观念,正确认识教育投入是具有长远效益和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同时要不断开辟经费筹措渠道,解决我省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短板。
  随着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影响会逐渐增强,因而高等教育仍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保障高等教育稳步、合理发展。此外,相关利益主体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加大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实现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2][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2.
  [4]河南教育发展规划网.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和物质基础,但目前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衔接关系不顺、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深化对发展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外部化进程,要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发展方向的引导,要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培育的力度。  [关键词]安徽;第三方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以南宁市某小学为例,对写作兴趣、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等方面调查,发现问题并分析成因,据此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问题 对策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映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又体现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辨力。然而,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南宁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中国—东盟
摘 要: 在汉语长期影响下,壮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是壮族人民和汉族人民语言接触、交流和融合的产物,经过长期的使用成为壮语总词汇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三乡壮语汉语借词的语义进行考察分析,将汉语借词的词义与汉语对应词的词义进行对比,从对比的结果归纳出汉语借词与汉语对应词的语义对应关系。  关键词: 三乡壮语 汉语借词 语义对应关系    在壮语和汉语长期的相互接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