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写作五言诗,本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
本诗的艺术魅力,不但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詩”,还在于诗人善于营造出一种绝妙的朦胧的意境。
首句写景。暮色降临,苍山遥远,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淡远的朦胧境界。虽已日暮,但苍翠的芙蓉山隐约在目,显得诗中有画。
次句继续写景,流露出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大雪纷飞,天气寒冷,使得诗人投宿心切。他望见一座“白屋”独立于萧瑟的寒风中,深感所投宿之所主人的清贫。这虽然也是诗中有画,但画面已经不是首句所呈现出来的客观自然的朦胧美,而是诗人根据主观感受拓展出来的朦胧美。诗的前两句,从客观的朦胧美转向主观的朦胧美,勾勒出诗人整天赶路的情景、预期的归宿,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第三句绘声绘色,为主客相逢搭起了桥梁。当时,风雪交加,诗人赶路的脚步声惊动了“白屋”的看家犬,那看家犬汪汪地乱叫起来;“芙蓉山主人”此时正在“白屋”中,闻犬吠而起身,开门迎客。
结尾句画龙点睛,是神来之笔。字面上的意思是:“芙蓉山主人”将诗人迎进“白屋”,诗人结束了辛苦奔走的旅程,产生了“宾至如归”之感。诗的前三句虽都有形象和画面,但都是分散的,直到尾句“风雪夜归人”出现,前三句分散的形象和画面才融为了一体。有了前三句,“归人”(即诗人自己)作为抒情的主人公,形象才丰满,画面才生动,朦胧的美感才诱人。因此,《白石诗说》中说,“一篇全在尾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正是因为它具有一种茫然若失、让人捉摸不透的朦胧美感。特别是“风雪夜归人”更富诗意和魅力。诗人被罢官后,心里虽有着朦胧的哀愁,但却是“哀而不伤”,如果读者能超脱一点,往往能从诗句中意外地体会到“悲愁中的快感”。这种从悲愁中流露出来的快感,就是忧伤中的甜美或甜美的忧郁,它“比那从快乐本身所获得的快感更为甜蜜”,因为这是一种“最高意义的快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写作五言诗,本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
本诗的艺术魅力,不但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詩”,还在于诗人善于营造出一种绝妙的朦胧的意境。
首句写景。暮色降临,苍山遥远,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淡远的朦胧境界。虽已日暮,但苍翠的芙蓉山隐约在目,显得诗中有画。
次句继续写景,流露出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大雪纷飞,天气寒冷,使得诗人投宿心切。他望见一座“白屋”独立于萧瑟的寒风中,深感所投宿之所主人的清贫。这虽然也是诗中有画,但画面已经不是首句所呈现出来的客观自然的朦胧美,而是诗人根据主观感受拓展出来的朦胧美。诗的前两句,从客观的朦胧美转向主观的朦胧美,勾勒出诗人整天赶路的情景、预期的归宿,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第三句绘声绘色,为主客相逢搭起了桥梁。当时,风雪交加,诗人赶路的脚步声惊动了“白屋”的看家犬,那看家犬汪汪地乱叫起来;“芙蓉山主人”此时正在“白屋”中,闻犬吠而起身,开门迎客。
结尾句画龙点睛,是神来之笔。字面上的意思是:“芙蓉山主人”将诗人迎进“白屋”,诗人结束了辛苦奔走的旅程,产生了“宾至如归”之感。诗的前三句虽都有形象和画面,但都是分散的,直到尾句“风雪夜归人”出现,前三句分散的形象和画面才融为了一体。有了前三句,“归人”(即诗人自己)作为抒情的主人公,形象才丰满,画面才生动,朦胧的美感才诱人。因此,《白石诗说》中说,“一篇全在尾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正是因为它具有一种茫然若失、让人捉摸不透的朦胧美感。特别是“风雪夜归人”更富诗意和魅力。诗人被罢官后,心里虽有着朦胧的哀愁,但却是“哀而不伤”,如果读者能超脱一点,往往能从诗句中意外地体会到“悲愁中的快感”。这种从悲愁中流露出来的快感,就是忧伤中的甜美或甜美的忧郁,它“比那从快乐本身所获得的快感更为甜蜜”,因为这是一种“最高意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