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东南飞》第三部分刘芝自归娘家,其母惊诧地追问:“汝今何罪过,不迎自而归?”此时的刘兰芝,必定是有苦难言的。“兰芝惭阿母”的“惭”就是当时兰芝神情的表现。那么“惭”就是当时兰芝神情的表现。那么“惭”作何解呢?据悉新版教材的注释与旧版本的相同,为“兰芝很惭愧的对母亲说”。后查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之选》对该句的注,为“惭阿母,惭愧地回答母亲”。看来各注盖依此权威之说,把“惭”解作“惭愧”。《现代汉语词曲》释“惭愧”为:“因为自己有缺点或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那么笔者要问一句,兰芝直的是因为自己有错,面对母亲而感到“惭愧”吗?事实并非如此。
(一)兰芝一见母亲首先的表白就是:“儿实无罪过。”既然兰芝认为自己“无罪过”,就不可能感到“惭愧”。“惭”怎么可以当“惭愧”讲呢?
(二)兰芝对丈夫的表白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奉事循公姥,举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这是她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但其结果仍然是“无罪过”。
(三)兰芝婆婆对兰芝的评判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哪里可以看作是兰芝的过错呢?兰芝处处严守作妻子和媳妇的本分,勤勉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仅仅因为她不曲意奉迎婆婆的旨意,就被加上了“自专由”的罪名,这公正吗?兰芝能承认这一罪名吗?
以上都说明,兰芝根本没有认为自己有过错;事实早兰芝也确实没有过错。既如此,兰芝就无必要,也不可能“惭愧”。所以“慚”就不能当“惭愧”讲。
那么“渐”到底作何解释?这要结合这句诗前后的语境加以确定。不管兰芝的自请遣归经过多么慎重的考虑,也不管她对遣归后的处境作了多少思想准备,只有当她走上娘家门的时候,她才感到事态的严重程度:这是已到了覆水难收的境地了,这是已嫁女被遣归后不能久居娘家的突然的恐惧。所有这些念头在她脑中可能早已有之,但这时突然变得这么现实,这么严峻,这么沉重,所以她在娘家门前进退为难。但这绝不是因为她有过错而感到惭愧,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屈辱感。所以当她不得不面对母亲,面对母亲惊诧而严厉的追问的时候,她一腔的委屈才化作一声含血带泪的哭喊:“儿实在无罪过。”毕境是母女,母亲了解女儿的不幸遭遇悲痛欲绝。“阿母大悲摧”是肝肠寸断的悲伤。如果说兰芝这时候显出是惭愧的神情,这不仅有悖于诗境,甚至可说是大煞风景。可以想象,在那一句“儿实无罪过”的哭喊之后,她还向母亲细诉了诸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之类遭虐的经过,只是由于行文须免重复而承前省去。受屈的已嫁女回娘家向母亲大倒苦水,母亲也为此而伤心难过,是现在还在上演的故事。其中女儿的神情总是和“惭愧”扯不到一起。所以笔者认为,“惭”在诗中的确切意义应该是“非常委屈”。全句的意思应为“兰芝非常委屈地对母亲说”。
从训诂的角度讲,“惭”也可释作“委屈”。《说文解字》释惭为愧,释愧为惭。这是互训。又《说文大字典》释愧为耻。这是转训。再查《说文解字》,耻释作辱。《说文大字典》释解“辱”为:“辱,入声,羞耻也。又污也,又屈也。”通过互训和转训,可知“惭”确有“屈”的意思。
另外,“惭”和“愧”虽可互训,但现代汉语词“惭愧”并不是古汉语词“惭”和“愧”的简单相加。古今词义的变迁远要复杂曲折得多。释注这类词还是得慎重一些。
(一)兰芝一见母亲首先的表白就是:“儿实无罪过。”既然兰芝认为自己“无罪过”,就不可能感到“惭愧”。“惭”怎么可以当“惭愧”讲呢?
(二)兰芝对丈夫的表白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奉事循公姥,举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这是她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但其结果仍然是“无罪过”。
(三)兰芝婆婆对兰芝的评判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哪里可以看作是兰芝的过错呢?兰芝处处严守作妻子和媳妇的本分,勤勉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仅仅因为她不曲意奉迎婆婆的旨意,就被加上了“自专由”的罪名,这公正吗?兰芝能承认这一罪名吗?
以上都说明,兰芝根本没有认为自己有过错;事实早兰芝也确实没有过错。既如此,兰芝就无必要,也不可能“惭愧”。所以“慚”就不能当“惭愧”讲。
那么“渐”到底作何解释?这要结合这句诗前后的语境加以确定。不管兰芝的自请遣归经过多么慎重的考虑,也不管她对遣归后的处境作了多少思想准备,只有当她走上娘家门的时候,她才感到事态的严重程度:这是已到了覆水难收的境地了,这是已嫁女被遣归后不能久居娘家的突然的恐惧。所有这些念头在她脑中可能早已有之,但这时突然变得这么现实,这么严峻,这么沉重,所以她在娘家门前进退为难。但这绝不是因为她有过错而感到惭愧,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屈辱感。所以当她不得不面对母亲,面对母亲惊诧而严厉的追问的时候,她一腔的委屈才化作一声含血带泪的哭喊:“儿实在无罪过。”毕境是母女,母亲了解女儿的不幸遭遇悲痛欲绝。“阿母大悲摧”是肝肠寸断的悲伤。如果说兰芝这时候显出是惭愧的神情,这不仅有悖于诗境,甚至可说是大煞风景。可以想象,在那一句“儿实无罪过”的哭喊之后,她还向母亲细诉了诸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之类遭虐的经过,只是由于行文须免重复而承前省去。受屈的已嫁女回娘家向母亲大倒苦水,母亲也为此而伤心难过,是现在还在上演的故事。其中女儿的神情总是和“惭愧”扯不到一起。所以笔者认为,“惭”在诗中的确切意义应该是“非常委屈”。全句的意思应为“兰芝非常委屈地对母亲说”。
从训诂的角度讲,“惭”也可释作“委屈”。《说文解字》释惭为愧,释愧为惭。这是互训。又《说文大字典》释愧为耻。这是转训。再查《说文解字》,耻释作辱。《说文大字典》释解“辱”为:“辱,入声,羞耻也。又污也,又屈也。”通过互训和转训,可知“惭”确有“屈”的意思。
另外,“惭”和“愧”虽可互训,但现代汉语词“惭愧”并不是古汉语词“惭”和“愧”的简单相加。古今词义的变迁远要复杂曲折得多。释注这类词还是得慎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