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导向下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

来源 :新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城镇,大战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下,海南依托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构建和打造以旅游、文化、商贸、热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小城镇,其中,旅游兴镇是国际旅游岛特色导向下海南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旅游小城镇建设依托旅游生态资源,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的保护不当,就会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特色旅游 生态维护
  基金项目:海南省社会科联2013年规划课题《基于资源禀赋的海南小城镇特色营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NSK(Z13-5))。
  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过程而发展的,城镇化的发展形态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些代表团的审议会议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重要的是质量,视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做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极大地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海南国际旅游岛风情小镇(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南将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10个旅游名镇。这一系列重要的城镇化建设政策意味着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机遇,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利用区域生态特色,依托旅游产业平台,有序推进海南城镇化发展,将对海南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海南旅游小城镇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小城镇研究领域普遍的观点认为,广义上的小城镇,既包含县城和建制的镇,还包括集镇的概念。集镇被包含于小城镇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生态性和乡村性,目前以原生的自然环境、宜居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人文景观、特色的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旅游小城镇往往处于环境保护较好,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正因如此,在小城镇建设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够注重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够保护生态资源的完整性,使小城镇成为稀缺生态资源的旅游体验之地,就成为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所在。目前,海南小城镇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小城镇建设模式凸显海岛资源优势。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由海南岛和南海诸多的岛屿岛礁组成,热带海岛型气候是海南旅游资源的优势。海南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地将海岛特色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在极大地展现了海南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例如,利用海岛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区域乡村特色,打造了琼海博鳌镇、三亚天涯镇、文昌龙楼镇、万宁兴隆镇等生态特色小镇,它们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海南,度假休闲的优选之地如依托海上红树林景观打造的海口演丰镇、充满南洋遗韵的文昌铺前镇和具有海港特色景观的琼海潭门镇等,颇显海岛旅游资源特色。
  第二,小城镇建设风格主打生态资源特色。基于得天独厚的热带环境和生态资源,海南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普遍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热带滨海气候为依托,集结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娱乐休憩等旅游形式。这些旅游小城镇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将原生古朴的乡村特色、淳朴自然民俗风情与小城镇开发建设相结合,例如,深入挖掘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黎、苗、回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海岛农家生活,打造古村古镇型、民族村寨型、生态观光型等生态旅游特色小镇。
  依托生态旅游资源的村落在逐渐向小城镇转型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向旅游服务接待转变,同时也带动以旅游主导为基础的交通、商业、文化、服务等行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向特色化发展。
  二、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对深入挖掘海南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态,促进社会进步有着积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海南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规模相对落后,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小城镇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衡、基础建设落后等建设弊病,迫使人们寻求新的视角去审视旅游小城镇建设问题。目前旅游小城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开发建设模式相对单一。海南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起步均滞后于内地,发展水平也受到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为海南特殊的海岛位置、区域特点,海南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也较为单一,虽然着力构建和打造以旅游、文化、商贸、热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小城镇,但基于海南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的开发模式集中表现为围绕自然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旅游型小城镇。在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中也普遍存在着结构、布局雷同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乡村民俗和地区特色挖掘不够深入。比如城镇建设中特色旅游产业定位不准确,存在着开发一处照搬一处的痕迹;再比如在农村原有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措施特色不突出,趋于大众化,新建建筑现代气息显著,忽视了海南本土的特色建筑风格,在向城镇化发展的过渡中,具有海南鲜明气息的骑楼建筑风格,黎苗村落的船型屋等特色建筑风格需要加大保护和完善力度。
  (二)环境破坏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小城镇脱胎于村寨、聚落,其格局与形态必然要遵循自然生态有机发展的模式,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自然不能脱离所在区域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地域风情等自然资源。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些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或城镇化发展的趋向模式,使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在这一过程中未能得到延续,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生态景观和具有民俗特色的人文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为了营造城镇气息,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大高楼而浪费土地资源、占用和毁坏农田的现象。还有些地区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因无法实现环境保护设施的配套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了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衡等严重的问题。   (三)发展承受能力还需加强。作为国内热带海岛型旅游胜地,海南井喷式的旅游热潮对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些新建的旅游小镇因基础设施保障比较薄弱、配套资源相对有限,在供水保障、垃圾处理,交通运输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从整体发展需求看,有限的接待能力、非专业的服务水平、较弱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交通保障等能力直接影响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个别旅游型小城镇的道路交通状况和住宿保障条件相对落后,影响旅游群体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群体的进驻规模和数量对新兴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是极大的考验,常常是恰逢旅游旺季或举行特色民俗活动的节庆,但低效的交通及有限的入住接待能力难以承担超负荷的运转,造成游客拥堵、滞留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海南旅游小城镇的对外形象。
  (四)城镇文明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形象是城镇内在属性和特色的表现形态,通常通过地域文化、居民素质、管理水平等非物质要素显现小城镇特有的形象与精神状态。与其他商贸型城镇、热农型城镇相比较,旅游小城镇更强调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软实力。旅游小城镇的整体形象,是旅游生态环境、居民文明素质和管理文明状态的整体和谐性的肯定与认可,是旅游小城镇的整体文明状态的直接反映。海南小城镇多脱胎于村寨、渔港,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受客观因素的限制与内地多有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多有随地吐槟榔、随意丢垃圾等生活习惯,作为城镇建设的主要主体,这些行为习惯对旅游城镇的文明形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因海南旅游市场的快速升温,趋利性等原因导致了在旅游消费中的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给旅游消费群体造成了消费心理阴影,同时也对海南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小城镇的文明形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与生态文明维护策略
  旅游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特色所在,在旅游主导型小城镇开发建设过程中,寻求新的视角审视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必须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增值,这才是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价值的无形体现及核心竞争力的隐性资本所在。
  (一)优先树立生态观念。与传统旅游形式相比,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性。而城镇化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甚至是生态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如何协调好推进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维护的一致性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实施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遵旨。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和绿色低碳的新理念,决策部门要坚持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展,开发与保护同时起步的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监督机制,使旅游小城镇的建设立足于生态发展可持续性。例如海南琼海倡导新型城镇化,依照“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原则,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将地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发展趋向紧密联系,推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最大效益的将农旅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
  城镇居民要树立城镇建设主体意识,强化环境保护观念,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主动融入生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镇居民必须充分达成生态为先的共识,充分认识推动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生态旅游,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联动,进而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意义。小城镇建设不是一次性的投资和消费,可利用和依托的产业资源十分有限,正因为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以生态资源为基础,要达到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不同层次主体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观念。
  (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整体资源,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也是将对上述资源的整合开发。海南有着极其丰富的热带生态环境资源,热带雨林、热带海岛风光、近海红树林、地热温泉等生态资源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特色基础,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过程就是利用和保护上述生态环境和实现旅游效益双赢的过程。打造生态特色的海南旅游风情小镇,就必须注重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形成既适宜旅游休闲度假,又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思路。加强对民俗文化、风景名胜和山地、水系等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注意保留自然资源的原始风貌,同时建立解决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长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环境修复能力,文化传承能力,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
  (三)突出展现资源特色。打造具有自然资源特色和人文资源特色的风情小镇,是海南小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突出特色,恰当的展现不同旅游小镇的生态资源优势是进一步推进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从政府决策者的角度出发,要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同主题的特色小镇,避免千篇一律。比如,近年来利用自然河流湖泊资源开发的雷鸣镇度假养生小镇,借助科技资源优势建设的云楼镇航天风情小镇,利用历史遗迹打造的海棠湾特色明清风格民居小镇等都凸显了小城镇建设的特色。“特色”就是最强竞争力,只有依托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借力旅游产业 ,做好产业规划,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旅游项目,才能真正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小城镇向特色化发展。
  (四)全面塑造城镇形象。打造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除了上述思考之外,旅游小城镇的建设还要充分考虑旅游消费群体和城镇居民以及各种投资力量介入的影响。旅游开发和消费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对当地生产、生活、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甚至冲突,因此面对特色的旅游城镇化形态,政府监管部门要大力加强政府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积极干预旅游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社会承载力,加强监管旅游市场的运行,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既要积极吸引旅游投资也要设法刺激旅游消费。作为旅游消费群体要积极保护小城镇的原生态环境,遵守文明约定,尊重当地风俗人情。旅游小镇的居民要积极培养城镇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与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旅游服务水平。只有全方位做好旅游规划和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将旅游小镇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切实做到旅农相互促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小城镇形象。
  (五)有效吸引城镇投资。城镇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在投入的需要上往往比一般小城镇建设要大,有效实现村寨村落的旅城镇化转型,大力推动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更需要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转变观念,大力吸引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量,使决策、投资、建设等各方主体形成合力,促进旅游小城镇的整体开发和系统建设,防止小城镇开发过程中出现建设中断、规划流产等现象,反而危害农民利益。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强调对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防止出现表面城镇化、实际乡村化的现象。有效吸引资金投入,保障旅游小城镇的良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小城镇经济产出的重要前提。
  四、结束
  城镇建设是海南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旅游小城镇建设就地解决农业人口城镇化,实现产业联动,提高旅游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是城镇化建设的明确方向。但小城镇建设不能再重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代价推动经济发展的老路,依靠科学规划,合理保护生态平衡,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才是海南旅游小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侯冬梅.旅游性城镇生态文明发展探讨.旅游经济.2014
  [2] 丁德光.欠发达地区中小特色旅游城镇发展的思考. 2014
  [3] 田东娜、李悦铮.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与分析.2014
  作者简介:
  何海霞 (1980-),女,甘肃陇西,汉族,本科,讲师,海口经济学院思政教学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律。
  陈玉书 (1953-),男,湖南常德,汉族,本科,教授,海口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经济。
  钱耀军 (1979-),男,甘肃天水,汉族,讲师,海口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经济。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市 570203)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资本市场和公司外部监督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机构投资者依旧是比较正规的组织,他们拥有雄厚的专业力量,并且信息来源相对比较丰富。因此本文选择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水平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以价值相关性为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使用了201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基本医保体系的发展成熟,同时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大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2012年政府社保部门推广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对高额医疗费用的报销之外给予第二层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近五年获得极大发展, 但同时大病保险的展开却面临着众多的社会问题。本课题以江西省为例,主要研究省内大病保险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大病保险文件,对江西省大病保险发展进行前景展望。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大学生旅游现状与市场需求,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调查方法,在全国随机调查了740名大学生,男生占48.38%,女生51.62%。调查数据采用Excel工作表进行卡方检验,对大学生旅游现状与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旅游现状 市场需求  本研究论文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广东省分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
期刊
编者按:  2005年12月2日,由我行发展研究部暨《新金融》编辑部主办的“2006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交通银行行长张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词,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连平主持了会议,驻京办主任苑保超出席会议。全国人大财经委研究室副主任许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戴根有、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中国社
期刊
编者按:2004年底,交行成立了预算财务部,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监控全行资金的使用、编制全行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成立一年多来,这个全行资金的“大管家”初步具备了国际公众持股银行预算财务管理的能力,引进了经济资本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本刊记者专访了预算财务部副总经理吴伟,请其就商业银行预算财务计划的制定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转型作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银行资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对信息时代网上银行的内涵、特征及独特优势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当前网上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文章还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我国网上银行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 传统银行 风险 监管 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5)02—0020—04
期刊
编者按:中国经济当季模型(Current Quarter Model,以下简称CQM)是根据50个月度经济和金融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体系中主要账户(main entries)之间的统计关系建立的一个纯经济计量模型,没有任何主观的数据调整。CQM预测报告根据最新公布的指标值每两周更新一次,并修正当季和下季预测。本刊翻译了2006年7月21日(截止发稿日收到的最新一期)的预测报告。    
期刊
摘 要:金岱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调整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调整的典型代表,以金岱产业集聚区为例分析该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剖析主导产业调整的成因、思路,研究金岱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建议,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产业集群 电子商务  1、现实基础  1.1 基本概况。金岱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已形
期刊
内容提要: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国际储备供给中的垄断地位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储备的大量需求。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这与美国维持和强化美元霸权地位相矛盾。因此,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充满矛盾和摩擦的过程。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国际储备 供求关系  中图分类号: F1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作为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企业,本公司的产品具有产品规格品种多,批量大,批次多等特点,不适合采用品种法、批次法等成本核算方法;而且公司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基础工作比较好,产品生产已经定型,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因此具备采用定额成本法及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条件。下面,我将通过比较定额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浅谈定额成本法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定额成本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