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7年1月,银监会在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实施以来,笔者发现在报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 统计 客户风险
2006年11月,银监会在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开发了“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要求各相关银行同时报送新、旧两套制度。2007年1月,银监会又要求各银行停止双轨并行,取消按照旧制度报送数据,仅要求按照新制度报送数据。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中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具有内容变动较大,新增内容较多,填报难度增加等特点。
一、变动情况分析
1.内容变动较大。新制度中将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中规定的填报“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各个客户情况”修改为“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由于降低了起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大额授信风险。新制度将《风险预警信息报告表》并入《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新制度将两张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填报的范围由“房地产、汽车零售贷款违约”扩大到所有零售贷款违约的信息,其中法人零售贷款违约统计范围定义为小企业违约。
2.新增内容较多。
(1)在《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增加了下列内容:
①在企业基本信息部分增加“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及“是否上市公司”等三项指标,删除“实收资本”指标。
②增加反映企业关联信息的指标,用于全面反映企业的关联关系,监测关联企业风险。如企业“前五大股东”指标和五个“主要关联企业”指标。
③增加反映贷款明细的指标。包括“贷款担保人”、“贷款行业投向”以及“贷款到期日”等指标,删除原来的多级授信指标。贷款行业投向指标,用于反映贷款的行业风险,尤其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增设了国家限制类行业指标,用于反映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风险。
(2)在《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户情况统计表》和《零售贷款违约个人客户情况统计表》中增加“违约天数”指标,用于反映违约人该笔零售贷款的违约时间。
二、常见报送错误
自实施“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以来,在报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的报送问题较多。
1.《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授信客户信息。银监会规定,各相关银行对“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进行填报。部分客户经理在填报时由于对指标的概念和范围不清,出现漏报现象。
(2)错报相关信息。对授信企业的“行政区划代码”、“企业名称”和法定代表人及其证件、主要股东的证件号码、关联企业的证件号码错报。
2.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对违约天数在90天以上的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信息漏报。
(2)错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将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由“房地产贷款(1)”错报为“汽车贷款(2)”。
三、报送错误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是银行经办人员对有关指标的概念和范围理解不清;或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或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交接清楚,使接交人不理解,造成上报的报表出现漏报、错报现象。
(1)对有关指标的概念理解有误。如“授信额度”、“贷款余额”、“行政区划代码”等,造成我行报表上报差错。
根据规定,“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银行对该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包括贷款、贸易融资(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授信业务。“贷款余额”是指商业银行对某一客户发放的各项贷款的期末余额,包括纳入贷款科目核算的,贷款以外的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贴现,以及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其他业务的垫款余额。实际报送时,有部分客户经理对“授信额度”和“贷款余额”两个指标的概念及范围了解不深、不透。如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余额,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贸易融资,而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和贸易融资,造成信息漏报。
“行政区划代码”是指与法人注册地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标GB/T2260的6位编码填报。在实际填报时,由于企业的法人注册地与经营地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内,有个别经办人在填报时,将企业的经营地代码填入此栏。
(2)经办人员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造成报表漏报、错报。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贷款明细栏的“担保人代码”及“担保人名称”;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违约类型”,经办人员在填报时,只要与上期的报表进行核对,或与电子报表中该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及该违约客户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就不会发生错报。
(3)由于基层机构统计人员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详细说明,造成接交人不清楚而产生漏报、错报现象。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的“法人注册地”,按照要求需要填写省、地、县三级,而部分经办人员只填写省、地或省、县,或将县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填错。
2.客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向我行提供的有关信息错误,或拒绝提供相关信息。如企业法定代表人证件代码错误、企业“总资产”或“总负债”漏报、股东证件代码错误等,影响我行上报的报表质量。这是由于授信企业在其法定代表人变更后,没有及时向我行公司部门变更相关信息,或者企业拒绝向贷款行提供其资产负债表或相关股东信息而引起我行报表差错。
四、减少报表报送错误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对策来提高报表的上报质量: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报表的报送工作,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填报时认真核对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2.各级统计人员在报表上报时,加强与电子报表中的有关报表或客户报送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减少报表的差错。
3.公司客户经理要加强与授信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去,实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联系与沟通,使授信企业自觉、及时地将相关资料报送我行的客户经理。
4.建议上级行在MIS系统中,按照银监会的报表口径,增加有关报表,使基层经办人员通过系统采集取得企业总的贷款余额,减少报表中“贷款余额”和“贷款明细”项目数据的漏报。笔者对MIS系统中的部分报表进行了核对,发现“贷款余额”的范围只包括了贴现和贷款,没有包括贸易融资部分。
5.授信企业在变更相关信息后,应及时向贷款行提供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主要股东的相关证件及关联企业的相关证件,公司客户经理在收到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后,及时对该企业的信息进行变更,并附相关复印件交部门统计人员,由部门统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交主管部门统计人员,直至贷款行的统计人员。
6.报表经办人员对报表的每项数据栏进行详细说明,比如此项数据应到何处去找,应填哪份资料的哪一栏,把它整理成单独的资料。在交接时,将此资料一并移交给接交人,從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7.经办人员应对以前发生的差错进行整理、归类,并及时更新、补充。在报表报送时,与相关文件及此资料进行认真核对,查找报表中是否还有差错。
五、总结
正确报送“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有助于监管机构对辖内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大额客户企业列入监测范围,并有重点地实行适时跟踪监测;及时向银行机构通报大额客户授信中的相关信息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大额客户贷款潜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分析“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在报送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监办通[2006]146号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
[2]周忠明:控制大额客户信贷集中风险监管思路[OL].新知税收网http://www.xinzhitax.com/html/16662_1.asp
[关键词] 金融 统计 客户风险
2006年11月,银监会在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开发了“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要求各相关银行同时报送新、旧两套制度。2007年1月,银监会又要求各银行停止双轨并行,取消按照旧制度报送数据,仅要求按照新制度报送数据。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中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具有内容变动较大,新增内容较多,填报难度增加等特点。
一、变动情况分析
1.内容变动较大。新制度中将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中规定的填报“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各个客户情况”修改为“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由于降低了起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大额授信风险。新制度将《风险预警信息报告表》并入《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新制度将两张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填报的范围由“房地产、汽车零售贷款违约”扩大到所有零售贷款违约的信息,其中法人零售贷款违约统计范围定义为小企业违约。
2.新增内容较多。
(1)在《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增加了下列内容:
①在企业基本信息部分增加“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及“是否上市公司”等三项指标,删除“实收资本”指标。
②增加反映企业关联信息的指标,用于全面反映企业的关联关系,监测关联企业风险。如企业“前五大股东”指标和五个“主要关联企业”指标。
③增加反映贷款明细的指标。包括“贷款担保人”、“贷款行业投向”以及“贷款到期日”等指标,删除原来的多级授信指标。贷款行业投向指标,用于反映贷款的行业风险,尤其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增设了国家限制类行业指标,用于反映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风险。
(2)在《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户情况统计表》和《零售贷款违约个人客户情况统计表》中增加“违约天数”指标,用于反映违约人该笔零售贷款的违约时间。
二、常见报送错误
自实施“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以来,在报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的报送问题较多。
1.《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授信客户信息。银监会规定,各相关银行对“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进行填报。部分客户经理在填报时由于对指标的概念和范围不清,出现漏报现象。
(2)错报相关信息。对授信企业的“行政区划代码”、“企业名称”和法定代表人及其证件、主要股东的证件号码、关联企业的证件号码错报。
2.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对违约天数在90天以上的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信息漏报。
(2)错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将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由“房地产贷款(1)”错报为“汽车贷款(2)”。
三、报送错误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是银行经办人员对有关指标的概念和范围理解不清;或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或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交接清楚,使接交人不理解,造成上报的报表出现漏报、错报现象。
(1)对有关指标的概念理解有误。如“授信额度”、“贷款余额”、“行政区划代码”等,造成我行报表上报差错。
根据规定,“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银行对该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包括贷款、贸易融资(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授信业务。“贷款余额”是指商业银行对某一客户发放的各项贷款的期末余额,包括纳入贷款科目核算的,贷款以外的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贴现,以及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其他业务的垫款余额。实际报送时,有部分客户经理对“授信额度”和“贷款余额”两个指标的概念及范围了解不深、不透。如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余额,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贸易融资,而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和贸易融资,造成信息漏报。
“行政区划代码”是指与法人注册地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标GB/T2260的6位编码填报。在实际填报时,由于企业的法人注册地与经营地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内,有个别经办人在填报时,将企业的经营地代码填入此栏。
(2)经办人员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造成报表漏报、错报。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贷款明细栏的“担保人代码”及“担保人名称”;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违约类型”,经办人员在填报时,只要与上期的报表进行核对,或与电子报表中该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及该违约客户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就不会发生错报。
(3)由于基层机构统计人员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详细说明,造成接交人不清楚而产生漏报、错报现象。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的“法人注册地”,按照要求需要填写省、地、县三级,而部分经办人员只填写省、地或省、县,或将县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填错。
2.客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向我行提供的有关信息错误,或拒绝提供相关信息。如企业法定代表人证件代码错误、企业“总资产”或“总负债”漏报、股东证件代码错误等,影响我行上报的报表质量。这是由于授信企业在其法定代表人变更后,没有及时向我行公司部门变更相关信息,或者企业拒绝向贷款行提供其资产负债表或相关股东信息而引起我行报表差错。
四、减少报表报送错误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对策来提高报表的上报质量: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报表的报送工作,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填报时认真核对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2.各级统计人员在报表上报时,加强与电子报表中的有关报表或客户报送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减少报表的差错。
3.公司客户经理要加强与授信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去,实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联系与沟通,使授信企业自觉、及时地将相关资料报送我行的客户经理。
4.建议上级行在MIS系统中,按照银监会的报表口径,增加有关报表,使基层经办人员通过系统采集取得企业总的贷款余额,减少报表中“贷款余额”和“贷款明细”项目数据的漏报。笔者对MIS系统中的部分报表进行了核对,发现“贷款余额”的范围只包括了贴现和贷款,没有包括贸易融资部分。
5.授信企业在变更相关信息后,应及时向贷款行提供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主要股东的相关证件及关联企业的相关证件,公司客户经理在收到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后,及时对该企业的信息进行变更,并附相关复印件交部门统计人员,由部门统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交主管部门统计人员,直至贷款行的统计人员。
6.报表经办人员对报表的每项数据栏进行详细说明,比如此项数据应到何处去找,应填哪份资料的哪一栏,把它整理成单独的资料。在交接时,将此资料一并移交给接交人,從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7.经办人员应对以前发生的差错进行整理、归类,并及时更新、补充。在报表报送时,与相关文件及此资料进行认真核对,查找报表中是否还有差错。
五、总结
正确报送“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有助于监管机构对辖内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大额客户企业列入监测范围,并有重点地实行适时跟踪监测;及时向银行机构通报大额客户授信中的相关信息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大额客户贷款潜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分析“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在报送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监办通[2006]146号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
[2]周忠明:控制大额客户信贷集中风险监管思路[OL].新知税收网http://www.xinzhitax.com/html/16662_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