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构建中的法律理性的探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与理性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律的理性与法的现代性问题成为法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为在法的现代性的语境下探讨法律的理性,着重探讨现代法律应该具有的几种理性形态,通过比较中西文化,透视了中国法律理性的缺失。
其他文献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并适用的刑事诉讼原则,在确认和保障人权以及完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吸收了无罪
由“高通案”及近期我国关于垄断案件的处罚可以看出,其结果大体呈现出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行为处以罚金的形式。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行为做出相应惩罚的反垄断责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同一债权既有人的担保又有固体物质的担保,两种担保形式所要担负的责任是相同的,相关负责人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多种担保措施。可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
目的 研究妊娠对步行时骨盆和胸廓水平面上旋转运动的影响.方法 研究孕妇和未孕妇女在步行机上不同速度行走时的步态运动.比较孕妇组(n=12)和对照组(n=13)的最舒适步行速度、
本文结合立法层面、犯罪认定的客观性、多次盗窃的概念和实质及在法理上的理解和分析,并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评价等角度出发,对论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摘要]凯鲁亚克在《在路上》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实现了他“自发式散文”的写作主张,表现出狂野的形式与典型的美国文化风格。本文从人物的主体解构、情节的非线性和消解崇高三个方面探讨《在路上》呈现的后现代审美特征,以加深对该作品及后现代文学的了解。  [关键词]《在路上》 后现代主义 主体解构 情节碎片化 消解崇高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
调查核实权是检察机关进行民事诉讼监督的重要职权。为保证调查核实权的有效运用,同时又防止被滥用,需要在实践中构建系统的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机制:检察机关为监督的需要,在审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