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应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门诊患者,调查其一般资料、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结果:在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主要涉及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6例,其中剂量次数不合理1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10例,配伍不合理9例,给药途径不合理3例,其他3例。结论:因抗菌药物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不合理使用所导致,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要积极加强预防与干预。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等[1]。抗菌药物在有效发挥抗菌药效的同时,如果滥用,小则造成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严重的引起机体继发感染、无药可治,甚或导致死亡。本文通过调查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从而干预医生的用药行为,以期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由抗菌药物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门诊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45.86±2.15)岁。纳入标准:年龄10~80岁;知情同意;抗菌药物使用≥2d。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具体涉及患者的姓名、年龄、体重、身高、过敏史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药物使用原因或体征、使用天数、使用方法、给药频率、合并用药情况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判定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标准,结合抗菌药物说明书进行判断。
1.3 调查方法 采取直接询问与病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为了保障调查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我们要求调查人员对每一份调查表都进行核查,确保调查问卷100%的有效回收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2003版Excel2003录入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分类汇总。
2 结 果
2.1 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在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主要涉及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包括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克林霉素、头孢拉定胶囊、甲硝唑注射液、头孢克洛胶囊等。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8例,喹诺酮类抗生素22例,青霉素类20例,其他10例。
2.2 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在100例患者中,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与表现
2.3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经过判断,10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6例,其中剂量次数不合理1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10例,配伍不合理9例,给药途径不合理3例,其他3例。
3 讨 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本研究的100例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老年人和儿童所占比例较大,可见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危害尤其大。可能与儿童和老年人的器官功能还未完备或者正在衰退中,药物代谢的能力降低等原因有关。因此,抗菌药物的滥用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儿童器官的损害。
在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呈正相关。抗菌药物在生产、运输甚至是配伍中,可控的因素比较复杂,容易产生致敏物质或某些毒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道等系统,表现为消化道反应与皮肤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有关。皮肤过敏的主要症状为红斑、瘙痒、皮疹等可能由组胺释放所引起[2]。比如我院2013年就接诊1例因为服用阿奇霉素肠溶片导致腹痛腹泻的患者;2013年也有1例咽喉炎患者服用罗红霉素胶囊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持续两天,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做任何特殊处理。
在不合理用药中,剂量次数不合理比较常见。其次是用药次数不合理,处方中出现不少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用药次数不当。同时也出现很多溶媒选择不合理的情况,这种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配伍不合理多是抗菌药物中的杀菌剂与抑菌剂同时使用,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菌作用[3]。比如我院处方中就出现了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同时使用的案例,由于维生素C会使青霉素钠的效价降低,导致青霉素钠失效,也出现了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的患者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6例,其中剂量次数不合理1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10例,配伍不合理9例,给药途径不合理3例,其他3例。
要防止不良反应,医院要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临床医生应依据不同人群特征合理用药。总之,抗菌药物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不合理使用所导致,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要积极加强预防与干预。
参考文献
[1] 雷军,王浴生,黎世能.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18(3):229-233.
[2] 李敏擒.环丙沙星与其它五种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比较[J].国外医药抗癌药分册,2009,14(3):237-238.
[3] 杨焕.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展概况[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25(1):75-78.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等[1]。抗菌药物在有效发挥抗菌药效的同时,如果滥用,小则造成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严重的引起机体继发感染、无药可治,甚或导致死亡。本文通过调查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从而干预医生的用药行为,以期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由抗菌药物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门诊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45.86±2.15)岁。纳入标准:年龄10~80岁;知情同意;抗菌药物使用≥2d。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具体涉及患者的姓名、年龄、体重、身高、过敏史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药物使用原因或体征、使用天数、使用方法、给药频率、合并用药情况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判定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标准,结合抗菌药物说明书进行判断。
1.3 调查方法 采取直接询问与病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为了保障调查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我们要求调查人员对每一份调查表都进行核查,确保调查问卷100%的有效回收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2003版Excel2003录入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分类汇总。
2 结 果
2.1 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在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主要涉及注射液、口服液、胶囊等,包括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克林霉素、头孢拉定胶囊、甲硝唑注射液、头孢克洛胶囊等。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8例,喹诺酮类抗生素22例,青霉素类20例,其他10例。
2.2 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在100例患者中,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与表现
2.3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经过判断,10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6例,其中剂量次数不合理1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10例,配伍不合理9例,给药途径不合理3例,其他3例。
3 讨 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本研究的100例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但老年人和儿童所占比例较大,可见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危害尤其大。可能与儿童和老年人的器官功能还未完备或者正在衰退中,药物代谢的能力降低等原因有关。因此,抗菌药物的滥用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儿童器官的损害。
在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呈正相关。抗菌药物在生产、运输甚至是配伍中,可控的因素比较复杂,容易产生致敏物质或某些毒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道等系统,表现为消化道反应与皮肤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有关。皮肤过敏的主要症状为红斑、瘙痒、皮疹等可能由组胺释放所引起[2]。比如我院2013年就接诊1例因为服用阿奇霉素肠溶片导致腹痛腹泻的患者;2013年也有1例咽喉炎患者服用罗红霉素胶囊后出现顽固性呃逆,持续两天,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做任何特殊处理。
在不合理用药中,剂量次数不合理比较常见。其次是用药次数不合理,处方中出现不少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用药次数不当。同时也出现很多溶媒选择不合理的情况,这种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配伍不合理多是抗菌药物中的杀菌剂与抑菌剂同时使用,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菌作用[3]。比如我院处方中就出现了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同时使用的案例,由于维生素C会使青霉素钠的效价降低,导致青霉素钠失效,也出现了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的患者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6例,其中剂量次数不合理11例,溶媒选择不合理10例,配伍不合理9例,给药途径不合理3例,其他3例。
要防止不良反应,医院要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临床医生应依据不同人群特征合理用药。总之,抗菌药物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不合理使用所导致,以恶心呕吐、皮肤损害与腹痛为主,要积极加强预防与干预。
参考文献
[1] 雷军,王浴生,黎世能.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18(3):229-233.
[2] 李敏擒.环丙沙星与其它五种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比较[J].国外医药抗癌药分册,2009,14(3):237-238.
[3] 杨焕.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展概况[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25(1):75-78.